一种接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9094发布日期:2020-01-07 08:37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尿器。



背景技术:

排尿是每个人的正常生理功能,正常排尿每个人都可以控制,可以根据人的生理需求来排泄生理废物。但在日常生活中确有一些人身体发生了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变,因而导致排尿异常,没有感觉尿液就流出来了。如:尿失禁、尿频、尿滴沥、尿急等,特别是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病患,都可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尽管这些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用尿不湿等办法,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或不是很舒服、也有可能有很大的异味。

有些病人通常是需要长时间的卧床,其大小便均需在床上进行,现有的尿液收集装置大致结构为一集尿瓶,集尿瓶上连有进尿管,进尿管套设在病人的生殖器处或者连接在用于接尿的尿盆等接尿装置上,从而使病人能够在床上进行排尿并将尿液收集。该种装置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病人的接尿问题,但是均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完成,有些重症患者完全不能自理,护理人员护理强度大,而且这样的初级护理产品对病人排尿并不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尿液会挥发,气味难闻,病人尴尬,造成病房空气污浊,也会影响其他病人的日常生活。

公告号为cn2776367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自动接尿器,它虽然能进行自感应并进行对尿液进行抽吸排出,并进行快速风干保持干燥胶水臭气的散发,但在尿液吸取的过程中,由于吸液管无法保持端部在尿液收集头最低位置,且吸液管朝向容易受到传输管路以及尿液收集头的位置角度的影响而产生改变,且抽液时的液体流动也会对吸液管产生角度等影响,从而导致吸液管吸液效果不佳,常常会有大量的尿液残留,导致后期臭气大量散发,或者抽液过程中吸液管角度产生大幅度变化,导致尿液容易甩出而飞溅到人们皮肤上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尿器,其具有提升对尿液收集头的吸液效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接尿器,包括尿液收集头、传输管路、主机、控制器,所述尿液收集头与主机之间通过传输管路连接,所述尿液收集头设有液体传感器,所述液体传感器通过传输管路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传输管路内设有废液管,所述废液管一端与主机连接,所述废液管另一端设有柔性的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端部连接有收集球,所述收集球抵触在尿液收集头底部,所述收集球上设有与延伸管相通的吸液孔,所述液体传感器位于收集球靠近吸液孔的外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球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有效的将延伸管向尿液收集头最低位置拉动,且由于延伸管具有较好的柔性,从而便于进行弯曲跟随收集球进行移动,且收集球为球形便于在尿液收集头内滚动,从而防止收集球卡住,且由于延伸管拉着收集球,从而在收集球另一端的吸液孔能保持朝向尿液收集头的底部,从而便于吸液孔进行有效的吸液,且由于收集球的重力作用能有效的克服延伸管产生较大的角度变化,提升吸液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球上设有十字形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口有效的提升吸液的面积,避免收集球与尿液收集头抵触后导致吸液孔堵住。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孔位于缺口中心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吸液孔对缺口各个位置进行吸液工作,提升吸液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边沿设置有倒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提升缺口张开范围,减少被堵住的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球包括上半球体、下半球体,所述上半球体与下半球体分别设置有插柱与插孔,所述插柱与插孔之间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延伸管与收集球的安装,且便于收集球进行拆卸与清洗。

进一步的,所述下半球体上靠近上半球体一侧设有固定凸台,所述延伸管贯穿上半球体套接在固定凸台上,所述吸液孔位于固定凸台上并贯穿下半球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管通过张开后直接套在固定凸台上进行固定,从而提升了安装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上半球体靠近下半球体一侧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固定凸台位于安装凹槽内,所述固定凸台与安装凹槽之间的间距小于延伸管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凸台与安装凹槽的安装对延伸管进行挤压变形,从而提升对延伸管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孔呈锥形,所述吸液孔孔径较小的一端朝向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的提升吸液孔在缺口位置的吸力,提升吸液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有效保持吸液孔朝向尿液收集头,提升吸液孔的吸液效果;

2、十字形的缺口有效的提升吸液范围,从而提升了吸液效果;

3、收集球与延伸管便于安装与拆卸,从而便于人们进行清洗与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尿液收集头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例尿液收集头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传输管路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施例第二快接公插主体与收集球的连接状态图;

图6是本实施例收集球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施例第一公插主体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施例第一母插主体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施例用于表示钩槽位置的状态图;

图10是本实施例主机的内部结构图;

图11是本实施例清水盒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施例固定台与废液盒的位置关系图;

图13是本实施例空气净化组件的安装状态图;

图14是本实施例废液盒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施例空气净化组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实施例空气净化组件的安装状态剖视图;

图17是本实施例主机的剖视图。

图中,1、尿液收集头;11、柔性贴覆头;12、换气孔;13、尿液收集杯;14、清洗孔;2、传输管路;21、信号线;22、废液管;23、清洗管;24、液体传感器;25、第一快接接头;251、第一公插主体;2511、集废插接管;2512、清洗插接管;2513、密合圈;2514、触点插针;2515、限位插槽;2516、连接槽;25161、变形间隙;2517、连接弹板;2518、卡钩;2519、按压块;25191、防滑纹路;252、第一母插主体;2521、集废插接槽;2522、清洗插接槽;2523、电触插接槽;2524、限位插条;2525、倒角;2526、钩槽;26、第二快接接头;261、第二快接公插主体;2611、清理孔;2612、卡块;262、第二快接母插主体;2621、安装槽;2622、卡槽;3、主机;31、检测孔;4、控制器;41、显示器;5、固定台;51、废液泵;52、清水泵;53、送风泵;54、套筒;541、密封台阶;542、密封圈;543、通气孔;544、入液管;545、废液液位传感器;55、空气加热单元;551、固定框;552、加热块;553、进气孔;56、临时储液管;6、废液盒;61、透气孔;62、凹陷;63、安装把手;7、收集球;71、延伸管;72、上半球体;721、插孔;722、安装凹槽;73、下半球体;731、插柱;732、固定凸台;74、吸液孔;75、缺口;76、倒圆角;8、空气净化组件;81、净化盒;82、净化颗粒;83、净化通孔;84、更换口;85、固定柱;86、净化盖;87、凸耳;88、缓存空腔;9、清水盒;91、加热孔;92、金属盘;93、加热片;94、清水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接尿器,包括尿液收集头1、传输管路2、主机3、控制器4,主机3上可以设置于控制器4连接的显示器41,便于显示控制器4接收到的信息,且便于人们手动干预设备的运行,提升可操作性,且控制器4也能连接无线传输装置,通过无线能远程的将控制器4接收到的信息传输到手机、云端以及手环等终端上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

尿液收集头1与主机3之间通过传输管路2连接,尿液收集头1设有液体传感器24,液体传感器24通过传输管路2与控制器4连接,传输管路2内设置有连接液体传感器24与控制器4之间的信号线21,主机3内设有固定台5,固定台5上设有废液盒6、废液泵51,废液泵51与废液盒6相通,传输管路2内设有一端与废液泵51相通的废液管22,尿液收集头1贴覆在人体的皮肤上,使人体的排尿口完全在尿液收集头1内,有效的包装尿液收集的有效性,避免收集的过程中尿液遗漏。

当尿液排到尿液收集头1内后,液体传感器24接收到尿液收集头1内有液体后,通过信号线21反馈给控制器4,从而废液泵51启动进行抽液工作,尿液通过废液管22进入废液泵51内,再通过废液泵51进入废液盒6内,从而实现了最基础的尿液收集工作,有效的防止尿液直接排在被褥、衣物等位置,且尿液收集后有效的减少了臭气的散发,具有尿液自动收集功能,能够实现自动检测佩戴者排尿情况并自动收集。

主机3内通过螺钉连接有固定台5,废液盒6为圆柱形,废液盒6通过螺纹连接在主机3底部,且废液盒6位于固定台5底部,废液盒6顶部中心位置设有透气孔61,固定台5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插入透气孔61的套筒54,套筒54外侧设有密封台阶541,密封台阶541上设有与透气孔61抵触的密封圈542,套筒54伸入废液盒6内部的位置设有通气孔543,当废液盒6进行螺纹固定时能有效的挤压密封圈542,从而有效的提升透气孔61与套筒54之间的密封效果,防止臭气从透气孔61与套筒54之间的缝隙漏出。

当套筒54完全插入透气孔61后,通气孔543位于废液盒6内,且通气孔543位于伸入废液盒6内部的较高位置,因此避免通气孔543位置过低而导致废液进入套筒54内,通过通气孔543的作用连通废液盒6与套筒54,使废液盒6内的空气能进入套筒54内,而套筒54底部也可以设置废液液位传感器545,废液液位传感器545能与控制器4连接进行实时传输废液盒6内部液位情况,且套筒54底部最为接近废液盒6液位,当液位超过废液液位传感器545的位置后人们看到液位数据就能马上去清理掉废液盒6内的废液,从而进一步的避免了废液进入套筒54内。

废液盒6侧面设有凹陷62,凹陷62内设置竖向的安装把手63,从而人们在转动废液盒6进行安装拆卸时,套筒54位于透气孔61内,从而以套筒54为轴握着安装把手63进行旋转,就能方便的使废液盒6与固定台5进行螺纹固定或者分离,且在安装与拆卸的过程中手能一直握着安装把手63,有效的避免了废液盒6产生倾倒而漏液。

套筒54内设有空气净化组件8,空气净化组件8能有效的净化从透气孔61通出的气体,有效的减少异味残留在机体内,空气净化组件8包括净化盒81、净化颗粒82,净化盒81插入套筒54内,净化颗粒82填充在净化盒81内,净化盒81上下两端均设有净化通孔83,通气孔543与净化盒81相通,净化颗粒82能有效的吸收臭气,减少臭味的散发,净化盒81底部与套筒54形成缓存空腔88,通气孔543与缓存空腔88相通,净化通孔83与缓存空腔88相通,在废液盒6内没有流体充入时,缓存空腔88内的气体也不产生流动,空气净化组件8优先净化缓存空腔88内的气体,从而当废液盒6充入流体时,缓存空腔88的气体优先被排出,从而有效的减缓空气净化组件8的净化压力,提升排出气体的净化效果。

净化盒81侧面可以设置凸耳87,凸耳87上设置螺钉,当净化盒81插入套筒54后,再通过螺钉使净化盒81能完全的固定,避免净化盒81产生脱落,且净化盒81顶部可以设置更换口84,净化盒81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柱85,固定柱85顶部设有覆盖更换口84的净化盖86,净化盖86通过螺钉连接在中心固定柱85上,且净化盖86上也设有净化通孔83,从而当净化颗粒82失效后,可以直接将净化盒81拔出再打开净化盖86,将从而便于失效的净化颗粒82倒出,再将完好的净化颗粒82补入净化盒81内,从而使更换非常的方便,也减少了更换的成本。

净化盒81截面为优弧弓形,且套筒54内部也呈与净化盒81配合的优弧弓形,从而便于净化盒81插接准确,便于凸耳87上的螺钉进行固定,提升净化盒81固定的稳定性,避免净化盒81在套筒54内产生转动而产生磨损,且净化盒81腾出的位置设置贯穿套筒54的入液管544,废液泵51通过入液管544与废液盒6,从而在连接废液盒6时,废液盒6旋转过程中不影响废液泵51与废液盒6相通。

主机3内还设置清水盒9、送风泵53、清水泵52,清水泵52与清水盒9相通,传输管路2内设有一端同时与送风泵53盒清水泵52相通的清洗管23,而当液体传感器24检测到有液体后,控制器4控制废液泵51进行工作,将液体从尿液收集头1上吸到废液盒6内,此时清水泵52与送风泵53进行工作,将清水盒9内的清水送入尿液收集头1上,从而有效的冲洗尿液收集头1以及排尿口,冲洗后的废液也通过废液泵51进行吸走,再进行吹风干燥,从而有效的保证尿液收集头1、排尿口的卫生与干燥,减少臭气的产生,避免细菌滋生。

清水盒9底部设有加热孔91,清水盒9底部设有覆盖加热孔91的金属盘92,金属盘92底部固定有加热片93,加热片93通过加热金属盘92对清水盒9内的水进行加热至35-40度,减少水对人体的刺激,提升的使用的舒适度,且清水盒9底部还可以设置清水液位传感器94,能实时的检测清水盒9内的水位,从而便于人们进行了解清水盒9内部的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补水工作。

主机3内设有空气加热单元55,空气加热单元55包括固定框551、加热块552,固定框551一侧设有若干个进气孔553,加热块552固定在固定框551内,送风泵53的进气位置与固定框551连通,自然空气通过进气孔553进入固定框551内,加热块552有效的加热固定框551内空气的温度,温暖的空去再通过送风泵53送入尿液收集头1内,减少气体对人体的刺激,提升的使用的舒适度。

固定台5上还设有临时储液管56,废液泵51与临时储液管56相通,主机3侧壁设有与临时储液管56相通的检测孔31,当需要对尿液进行检测时,废液泵51将抽取的部分尿液输送到临时储液管56内,从而人们通过检测孔31便于提取少量尿液进行测试,提取完毕后废液泵51再将尿液抽到废液盒6内进行收集。

尿液收集头1包括柔性贴覆头11、尿液收集杯13,柔性贴覆头11一端固定在尿液收集杯13杯口位置,尿液收集杯13侧壁设有与清洗管23相通的清洗孔14,柔性贴覆头11上还设有换气孔12,在送风泵53向尿液收集头1进行送热风时,换气孔12能进行出气,从而避免尿液收集头1产生膨胀而影响柔性贴覆头11的贴覆效果,柔性贴覆头11便于贴覆在人体上,提升密封效果,减少漏液的现象,便于尿液收集到尿液收集杯13内。

传输管路2一端通过第一快接接头25与主机3连接,第一快接接头25包括第一公插主体251、第一母插主体252,第一母插主体252外圆周侧面螺纹连接在主机3上,第一母插主体252上设有集废插接槽2521、清洗插接槽2522以及电触插接槽2523,第一公插主体251上设有与集废插接槽2521插接的集废插接管2511、与清洗插接槽2522插接的清洗插接管2512以及与电触插接槽2523插接的触点插针2514,集废插接管2511与清洗插接管2512上均套有密合圈2513,清洗管23与清洗插接管2512连接,废液管22与集废插接管2511连接,液体传感器24的信号线21与插针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公插主体251与第一母插主体252的插接配合,就能使传输管路2内的管道、电线与主机3内的管道、电线进行快速的连接密合,提升了人们的安装与拆卸的效率。

第一公插主体251外侧面设有限位插槽2515、第一母插主体252内侧面设有与限位插槽2515插接配合的限位插条2524,且限位插条2524端部设有倒角2525,当第一公插主体251与第一母插主体252进行插接时,倒角2525便于引导限位插条2524插入限位插槽2515内,从而提升第一公插主体251与第一母插主体252插接时的稳定性与准确性,确保管路与电线插接顺利。

第一公插主体251侧面还设有连接槽2516,连接槽2516内设有连接弹板2517,连接弹板2517一端一体连接在连接槽2516远离第一母插主体252一端,连接弹板2517与连接槽2516之间设有变形间隙25161,连接弹板2517靠近第一母插主体252一端顶部设有卡钩2518,第一母插主体252内壁设有供卡钩2518卡入的钩槽2526,当第一公插主体251与第一母插主体252插接后,卡钩2518能有效的卡入钩槽2526内,从而实现了第一公插主体251与第一母插主体252有效的固定,避免在使用时产生脱离,且连接弹板2517顶部还设有按压块2519,按压块2519顶部设有防滑纹路25191,从而便于人们按压按压块2519使连接弹板2517朝变形间隙25161进行弯曲变形,便于卡钩2518与钩槽2526分离,从而使第一公插主体251与第一母插主体252进行分离。

且钩槽2526为通槽,从而当第一母插主体252与主机3连接后,外部空气与主机3内部通过钩槽2526相通的,从而在送风泵53进行送风工作时空气源能通过钩槽2526进入主机3内部再进入送风泵53内,从而主机3无需再开设孔供空气进入,且钩槽2526具有良好的隐蔽性,提升主机3的美观度。

传输管路2另一端通过第二快接接头26与尿液收集头1连接,第二快接接头26包括第二快接公插主体261、第二快接母插主体262,第二快接公插主体261上设有与清洗管23相通的清理孔2611,废液管22从第二快接公插主体261底部通出,废液管22连接着柔性的延伸管71,延伸管71端部连接有收集球7,液体传感器24固定在收集球7表面,信号线21贴附在延伸管71侧壁延伸至液体传感器24上。

第二快接母插主体262一体连接在尿液收集杯13外侧壁上,第二快接母插主体262底部设有与尿液收集杯13相通的安装槽2621,清洗孔14与第二快接母插主体262内部相通,第二快接公插主体261与第二快接母插主体262插接配合,第二快接公插主体261侧面设有卡块2612,第二快接母插主体262内设有与卡块2612卡接的卡槽2622,从而当第二快接公插主体261与第二快接母插主体262插接配合后通过卡块2612与卡槽2622的卡接作用,有效的防止第二快接公插主体261与第二快接母插主体262产生脱离。

且第二快接公插主体261与第二快接母插主体262插接配合后,收集球7与延伸管71能通过安装槽2621进入尿液收集杯13内,且由于重力作用收集球7能处于尿液收集杯13最底点,便于收集球7进行收集尿液,而清理孔2611与清洗孔14刚好相对,从而液体与气体能通过清理孔2611与清洗孔14到达尿液收集头1内,对尿液收集头1以及排尿口进行清洗与风干,保持清洁,减少细菌滋生,减少臭气散发。

收集球7上设有十字形的缺口75,吸液孔74位于缺口75中心位置,缺口75有效的提升吸液的面积,避免收集球7与尿液收集头1抵触后导致吸液孔74堵住,且缺口75边沿设置有倒圆角76,有效的提升缺口75张开范围,减少被堵住的风险。

收集球7包括上半球体72、下半球体73,上半球体72与下半球体73分别设置有插柱731与插孔721,通过插柱731与插孔721之间的插接后过盈配合固定,下半球体73上靠近上半球体72一侧设有固定凸台732,延伸管71贯穿上半球体72套接在固定凸台732上,吸液孔74位于固定凸台732上并贯穿下半球体73,且上半球体72靠近下半球体73一侧设有安装凹槽722,固定凸台732位于安装凹槽722内,且固定凸台732与安装凹槽722之间的间距小于延伸管71的厚度,从而便于延伸管71与收集球7的安装,且便于收集球7进行拆卸与清洗。

吸液孔74呈锥形,吸液孔74孔径较小的一端朝向缺口75,从而有效的提升吸液孔74在缺口75位置的吸力,提升吸液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