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部术后腹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5988发布日期:2019-12-03 17:44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部术后腹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腹部术后腹带。



背景技术:

普外科即普通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尤其是手术后,患者会有短期的不适感,存在伤口疼痛、行动不便等问题,需要专人看护。因此普外科手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来说至关重要。

医院在为病人做腹部手术后,一般会用腹带对伤口部位的腹部进行包扎保护,但传统的腹带缠绕于腹部,天气炎热或者病人本身背部不适时,腹带会紧贴于背部,造成不透气、闷热不适。同时现有的腹带功能单一、操作不便、不利于节省成本;现有的一整块腹带缠绕于腹部,会压迫腹腔引流管导致引流管引流不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替换、操作简单、干爽透气、弹力伸缩的腹部术后腹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腹部术后腹带,包括第一侧带和第二侧带,所述第一侧带与第二侧带之间设有背带,所述第一侧带、第二侧带上均设有引流管通过孔和气囊,所述第一侧带一侧设有尼龙搭扣勾带,所述第二侧带一侧设有与所述尼龙搭扣勾带配合的尼龙搭扣绒带,所述背带包括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所述第一弹力带与第二弹力带交叉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带与第二侧带之间,所述交叉处通过摁扣将第一弹力带与第二弹力带活动连接。

上述的腹部术后腹带,所述第一弹力带、第二弹力带两端均设有滑块,所述第一侧带、第二侧带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轨。

上述的腹部术后腹带,所述第一侧带、第二侧带上下两边均设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为扁平状、嵌入第一侧带、第二侧带内。现有腹带多为棉质或绒布、边缘处长久使用或者清洗后容易卷边,通过在边缘处设置橡胶条可解决卷边问题,同时橡胶条具有柔韧性、材质较软,并不会对人体舒适性造成影响。

上述的腹部术后腹带,所述第一侧带、第二侧带上下两边均设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为扁平状,所述扁平状橡胶条表面均布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用来橡胶条与第一侧带、第二侧带缝合时供缝合线穿入使用。

上述的腹部术后腹带,所述引流管通过孔内圆周壁均布设有四个隔柱,所述四个隔柱将引流管通过孔间隔为孔a、孔b、孔c、孔d、孔e。现有腹带引流管通过孔通常一个通过孔插入一根管、在腹带上设置多个通过孔,这种方式不利于特殊病人或者需求使用;通过对一个引流管通过孔的改进,使得特殊情况下可以插入多根管,方便操作、观察。

上述的腹部术后腹带,所述尼龙搭扣勾带侧面设有开合拉手。现有腹带的勾带与绒带贴合后,打开时不方便,往往因为紧贴,需要用力扯开一点才能全部打开,通过开合拉手的设置,撕开时直手扯开合拉手即可,更加方便、实用。

上述的腹部术后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设有多个间隔等距的阻气带,所述气囊外侧设有注气孔。气囊通过注入气体以及释放气体调节压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感觉随时调整收紧度,具有使用方便、应用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腹部术后腹带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腹部术后腹带,通过勾带与绒带的粘贴、将腹带固定在病人身上,然后将引流管通过引流管通过孔固定、通过气囊对局部进行加压处理;腹带的第一弹力带和第二弹力带与第一侧带、第二侧带为可拆卸式,节省了使用成本;病人长久躺卧、背部容易闷热出现其他皮肤性问题,因此通过两根侧带的方式与背部贴合,更利于躺卧病人的恢复、同时比用一整块材料更加节省成本;两根弹力带为松紧带,可最大限度调整腹带整体的松紧度,可适应大部分人群;可以有效的防范术后并发症、经济实用、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舒适感强、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2、本实用新型腹部术后腹带,第一侧带、第二侧带上下两边设有橡胶条可避免布料长久使用后出现卷边现象,橡胶条扁平状为了更好的贴合身体;引流管通过孔间隔为多个小孔,可根据不同管的直径大小、数量有选择的使用;气囊一体式结构,使用时不会随体位的变化而滑落、移位,每一组气囊之间通过很小的气孔相互连通,在气囊充分注气后,由于阻气带的分割,气囊分为多个柱形气囊,相邻柱形气囊之间通过气孔相互连通,压力均匀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通过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橡胶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滑块与滑轨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滑块、滑轨、侧带、弹力带局部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腹部术后腹带,包括第一侧带1和第二侧带2,所述第一侧带1与第二侧带2之间设有背带3,所述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2上均设有引流管通过孔9和气囊7,所述第一侧带1一侧设有尼龙搭扣勾带4,所述第二侧带2一侧设有与所述尼龙搭扣勾带4配合的尼龙搭扣绒带5,所述背带3包括第一弹力带31和第二弹力带32,所述第一弹力带31与第二弹力带32交叉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带1与第二侧带2之间,所述交叉处通过摁扣10将第一弹力带31与第二弹力带32活动连接。第一弹力带31和第二弹力带32为具有弹性的材质、例如松紧带等;交叉处设置摁扣10可起到定位作用、防止第一弹力带31和第二弹力带32移位。

实施例2、如图1、5、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弹力带31、第二弹力带32两端均设有滑块11,所述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2设有与所述滑块11相配合的滑轨12。滑轨12为一整根安装于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2侧边,滑块11从滑轨上下任一端均可滑入;安装时,对于滑块11进入滑轨12一端施加一点力后即可嵌入滑轨12的槽内,此时可上下自由拖动滑块11,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定位述第一弹力带31和第二弹力带32位置;滑块11和滑轨12是橡胶制成、材料并不是硬质,因此对人体舒适度影响不大。

实施例3、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2上下两边均设有橡胶条8,所述橡胶条8为扁平状、嵌入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2内。现有腹带多为棉质或绒布、边缘处长久使用或者清洗后容易卷边,通过在边缘处设置橡胶条可解决卷边问题,同时橡胶条具有柔韧性、材质较软,并不会对人体舒适性造成影响。

实施例4、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2上下两边均设有橡胶条8,所述橡胶条8为扁平状,所述扁平状橡胶条8表面均布开设有穿线孔81,所述穿线孔81用来橡胶条8与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2缝合时供缝合线穿入使用。现有腹带多为棉质或绒布、边缘处长久使用或者清洗后容易卷边,通过在边缘处设置橡胶条可解决卷边问题,同时橡胶条具有柔韧性、材质较软,并不会对人体舒适性造成影响;此种方式制作时较简单,橡胶条8只需要缝合在第一侧带1、第二侧带2上即可,无需嵌入内部,通过针线沿着橡胶条8的穿线孔81依次穿入即可缝合固定;拆卸也更加方便,任意人均可自由拆卸和安装。

实施例5、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引流管通过孔9内圆周壁均布设有四个隔柱91,所述四个隔柱91将引流管通过孔9间隔为孔a92、孔b93、孔c94、孔d95、孔e96。现有腹带引流管通过孔通常一个通过孔插入一根管、在腹带上设置多个通过孔,这种方式不利于特殊病人或者需求使用;通过对一个引流管通过孔的改进,使得特殊情况下可以插入多根管,方便操作、观察。

实施例6、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尼龙搭扣勾带4侧面设有开合拉手6。现有腹带的勾带与绒带贴合后,打开时不方便,往往因为紧贴,需要用力扯开一点才能全部打开,通过开合拉手的设置,撕开时直手扯开合拉手即可,更加方便、实用。

实施例7、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气囊7内设有多个间隔等距的阻气带72,所述气囊7外侧设有注气孔71。气囊通过注入气体以及释放气体调节压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感觉随时调整收紧度,具有使用方便、应用效果好的特点,注气结束后,通过活塞将注气孔堵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修改或变型,这些修改或变型当然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