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脸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5910发布日期:2020-03-20 06:1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脸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美容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脸贴。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脸部美容的需求越来越高,光照技术既安全效果又好,被广大女士所钟爱,现有光美容仪还存在外形尺寸偏大,不便于携带,不能对皮肤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从而针对性的进行照射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智能脸贴。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脸贴,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光源装置;光源装置上设置若干通孔;壳体内在光源装置的下方还设有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数据采集模块及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给处理器、数据采集模块和光源装置供电;

数据采集模块和光源装置与处理器信号连接;

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对应通孔设置的采集像头,配置用于采集脸部皮肤的图像;

处理器,配置用于接收采集模块采集的脸部皮肤图像,根据脸部皮肤图像分析皮肤参数,根据皮肤参数控制光源装置的照射时长和照射强度。

进一步的,光源装置由led和/或miniled光源组成,光源集成在衬底上,衬底上设置若干通孔。

进一步的,光源装置为oled屏体,包括透明的基板和盖板;基板和盖板之间封装有功能层;功能层设有若干通孔。

进一步的,oled屏体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光源装置的远离壳体的表面边缘设有一圈凝胶贴。

进一步的,光源装置为由蓝光光源、红光光源和红蓝复合光源中的任意一种组成的单光源,或任意两种组成的复合光源,或三种组成的复合光源。

进一步的,蓝光光源所发射的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20~460nm。

进一步的,红光光源所发射的红光的波长范围为625~650nm。

进一步的,红蓝复合光源可分别发射波长范围为625~650nm的红光和波长范围为420~460nm的蓝光。

进一步的,oled屏体的厚度范围为0.1~2mm;壳体的厚度范围为3~5mm。

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脸贴,通过光源装置上的通孔,信号处理装置可以对脸部皮肤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实现对肌肤进行实时监控,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照射。

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光源装置选用oled屏体,oled屏体的发热很少,可以实现近距离肌肤贴附;oled屏体的面发光的特性,使得发光更加均匀;oled屏体的轻薄的特点,更加便于携带;通过透过oled屏体上的通孔,信号采集模块可以透过通孔对oled屏体另一侧的脸部皮肤进行图像采集;智能脸贴中设有信号处理装置可以对oled屏体另一侧脸部皮肤进行图像采集,进而通过分析图像分析出皮肤状态,通过皮肤状态控制oled屏体的显示时间、显示亮度从而可以针对性地对不同肤质的皮肤针对性的进行照射,也实现了对肌肤进行实时监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oled屏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智能脸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智能脸贴的凝胶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00-光源装置;110-基板;120-盖板;130-功能层;200-壳体;300-数据采集模块;400-处理器;500-凝胶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屏体,包括透明的基板110和盖板120;基板110和盖板120之间封装有功能层130;功能层130设有若干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功能层130设有5个通孔,通孔的设置使得光线可从基板的一侧透向盖板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oled屏体的厚度范围在0.1~2mm。通过其面发光的特性,提高了发光的均匀性;通过其轻薄的特点,解决了不便携带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00的厚度范围为3~5mm。智能脸贴整体结构较小,便于携带。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实施例1的oled屏体的智能脸贴,包括壳体200和安装在壳体200内的oled屏体,以该oled屏体作为光源装置100;壳体200内在oled屏体的下方还设有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400、数据采集模块300及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给处理器400、数据采集模块300和oled屏体供电;

数据采集模块300和oled屏体与处理器400信号连接;数据采集模块300包括对应通孔设置的采集像头,配置用于采集脸部皮肤的图像;

处理器400,例如可以是单片机或arm芯片等其他微处理器,配置用于接收采集模块300采集的脸部皮肤图像,根据脸部皮肤图像分析皮肤参数,控制oled屏体的显示时长和显示亮度;

数据采集模块300的采集像头通过oled屏体上的通孔对屏体另一侧的脸部皮肤进行图像采集,图像采集后将被传输到处理器400上;处理器400根据接收到的脸部皮肤图像分析皮肤参数,通过得到的皮肤参数控制oled屏体对皮肤照射的时间长度、光照强度和照射面积等。

例如申请号为2016100191811的发明专利中公开的那样,可以通过各个通孔获取的皮肤的图像获取以下皮肤参数:皮肤的黑色素与肌龄指标;每个通孔对应的像头可以拍摄到不同部位的皮肤区域;因此可以得到各个不同的皮肤区域的皮肤参数根据皮肤参数控制oled屏体对皮肤的照射,例如,对于黑色素指标设定一个黑色素参数,例如为b1,对应b1设有权重r1;对于肌龄指标设计一个肌龄参数,例如为f1,对应b1设有权重r2;并通过以下公式得到综合设定参数z1=b1*r1+f1*r2;

在测量中,得到实测的黑色素b实,参数肌龄参数f实,并计算得到z实=b实*r1+f实*r2;最后对比z实和z1,如果z实小于等于z1则控制oled屏体的显示时间为30分钟,oled屏体的工作电压为5v,此时oled屏体的亮度比较柔和,如果z实大于z1则控制oled屏体的显示时间为45分钟;oled屏体的工作电压为5v,此时oled屏体的亮度比较亮。从而实现了对肤质较差的区域的皮肤照射时间更长、更高强度的照射;而对肤质较好的区域的皮肤照射时间更短、更低强度的照射,特别好的状态的皮肤区域,甚至可以关闭其对应的oled屏体的发光区域;由于oled屏体上的各个发光区域可分别单独控制,因此方便地实现了对同一个人不同部位的不同皮肤针对性地提供照射时长、亮度;相应地,针对不同的人,也可以提供针对性的照射。

如图2所示,电源模块包括电源和电源控制模块,电源,为oled屏体、数据采集模块等各个模块提供电源,其可为内置型,借用适配器充电,也可为电池,即换即用;通过电源控制模块此控制板,实现电源与oled、数据采集模块等模块的连接,满足各模块的能源需求,同时可以实现电源过冲过放电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将oled屏体、电源、控制板安装在壳体内,对其进行固定,形成产品,固定形式采用胶连、卡扣连接、螺钉连接均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oled屏体为蓝光屏体,蓝光屏体发射的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20~460nm。能够修复粗糙的肌肤表面,让肌肤变的更加细腻光滑,也就是能消炎抗菌,调节肌肤的水油平衡,起到抑制痘痘和粉刺的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oled屏体也可以为红光屏体,红光屏体所发射的红光的波长范围为625~650nm。红光能够提高细胞的活性,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增加肌肤的弹性,抑制皱纹暗沉和色斑,可以缓解肌肤的疲劳状态,提高肌肤表面的光泽感,延迟肌肤老化速度,也就是起到嫩肤修复的作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oled屏体为红蓝复合屏体,红蓝复合屏体可分别发射波长范围为625~650nm的红光和波长范围为420~460nm的蓝光;红蓝复合屏体一款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oled屏体也可以是红光屏体和蓝光屏体组成的复合屏体,或红光屏体与红蓝复合屏体组成的复合屏体,或蓝光屏体与红蓝复合屏体组成的复合屏体,或者是由红光屏体、蓝光屏体和红蓝复合屏体组成的复合屏体。复合屏体可以给本实施例的脸贴提供多种使用状态。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请参考图3,oled屏体的远离壳体200的表面边缘设有一圈凝胶贴500。凝胶贴500一侧对应粘在oled屏体上,另一侧对应粘在脸上;使用后可拆下更换,更加卫生。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在壳体两侧可分别安装有红光屏体和蓝光屏体;红光屏体所发射的红光的波长范围为625~650nm;蓝光屏体发射的蓝光的波长范围为420~460nm。壳体两侧分别发射不同的光,当用户需要消炎抗菌、调节肌肤的水油平衡、抑制痘痘和粉刺时,可以用蓝光屏体贴近脸部进行照射;当用户需要提高细胞的活性、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增加肌肤的弹性、抑制皱纹暗沉和色斑时,可以用红光屏体贴近脸部进行照射。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脸贴一款产品同样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将oled屏体光源装置替换为由led和miniled组成的光源装置,led和miniled光源集成在衬底上,衬底上设置若干通孔。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光源也可以由led、miniled中的任一种组成。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led和miniled可以是红光光源或蓝光光源,或其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