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经皮治疗的球囊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9232发布日期:2020-08-28 17:15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经皮治疗的球囊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柔性三叉神经扩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经皮治疗的球囊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剧烈疼痛,又称痛性抽搐。据国内统计,三叉神经痛患病率为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人/10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年龄在28-89岁之间,70%-80%病例发生在40岁以上,高峰年龄在48岁-59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男女患病比例为1∶1.5。发病部位大多为单侧,右侧痛占61%,左侧38%,双侧1%。第ⅰ支痛5%,第ⅱ支痛41%,第ⅲ支痛37%,第ⅰ+ⅱ支疼痛占3%,第ⅱ+ⅲ支疼痛13%,第ⅰ+ⅱ+ⅲ支疼痛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虽有多种学说,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整解释其临床特征,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学说及癫痫样神经痛学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药物治疗;2、外部理疗(如按摩);3、手术治疗。其中,采用手术治疗方式时,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是介入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然而,目前尚未有一种较好的治疗装置,大多采用血管类介入球囊予以治疗,其缺陷在于使用时无法很好保证前端球囊全液体(即不能完全排除导管及球囊中的空气)充盈,扩张形状不一致,从而导致手术过程中需多次充盈,增加术中感染率,术后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便于医师操作、保证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能顺利进行的三叉神经经皮治疗的球囊扩张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经皮治疗的球囊扩张装置,包括导管组件和y型分配头组件;

导管组件,由中心进液导管和外部排气导管组成,中心进液导管的前部开有导液孔,球囊套在分布有导液孔的该段管体上,剩余的中心进液导管管体套装在外部排气导管中,外部排气导管的前端与球囊后端环形固接,球囊前端与中心进液导管前端环形固接,且对中心进液导管前端的管口封堵,中心进液导管与其上的球囊、及外部排气导管形成同轴回路导管;

y型分配头组件,包括y型分配头,y型分配头主体的后端与鲁尔锁定接头相接,主体的侧端接可开关阀门,鲁尔锁定接头与中心进液导管相接通,可开关阀门与外部排气导管相接通;液体由鲁尔锁定接头注入中心进液导管中,通过导液孔进入球囊使其扩张,通过控制阀门或由鲁尔接头抽取排空球囊。

进一步的,可开关阀门为按压式阀门或旋紧式阀门。

优选的,按压式阀门包括阀门塞、阀芯和按压帽;阀芯为管状,其内设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阀门塞,阀芯下端与y型分配头主体的侧端螺纹连接,阀芯内安装阀门塞,通过按压帽的中心导通管控制阀门塞的导通或关闭。

进一步的,球囊前端通过零件配合或粘接或焊接的方式与中心进液导管前端环形固接。

优选的,球囊前端的管壁装在尖端管中,通过尖端管将其于中心进液导管的前端管壁固接在一起,中心进液导管的该端管口通过前端堵头封堵。

进一步的,球囊后端通过零件配合或粘接或焊接方式与外部排气导管的前端环形固接。

优选的,在球囊后端的管中固定内套管,然后通过在球囊后端的管壁外套装上外套管,通过外套管将球囊后端管壁与外部排气导管的前端固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内套管是套装在中心进液导管上,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球囊由弹性材料制成,为顺应性球囊、非顺应性球囊或半顺应性球囊;所述球囊扩张后形成圆形、橄榄球型或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y型分配头,其中径向外沿设有点胶口,用于y型分配头主体的前端与中心进液导管后端、及外部排气导管后端的粘接,y型分配头端口设有导管护管套。

优选的,导管护管套为高分子透明材料制成,具有优良的折弯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中心进液导管前端通过导液孔与球囊相通,使球囊扩张,通过设置外部排气导管,使残留于球囊内部的空气全部排出,无需反复抽吸,从而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提高医生使用简易性。

2、本实用新型球囊内部的空气全部排出,球囊介入人体后,由于其内部为单一液相介质(无气体),可使球囊外形保持等压性,进而随人体内部结构空间保持等同贴合,从而提高手术质量。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y型分配头中设置阀门,可方便排出导管内气体,关闭后又会有效阻止液体排出,从而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球囊扩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前端球囊组件剖面结构图;

图3为后端y型分配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端y型分配头组件爆炸关系示意图;

图5为可开关阀门装配示意图;

图6为后端y型分配头分别与中心进液导管和外部排气管粘接的点胶口;

图7为中心进液导管与鲁尔接头连通示意图;

图8为外部排气导管与可开关阀门连通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1、球囊组件;2、导管组件;3、y型连接分配头组件;11、外套管;12、内套管;13、球囊;14、导液孔;15、尖端管;16、前端堵头;21、中心进液导管;22、外部排气导管;31、导管护管套;32、y型分配头;321、点胶口;33、按压式阀门;331、阀门塞;332、阀芯;333、按压帽;4、接鲁尔接头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经皮治疗的球囊扩张装置,包括导管组件2和y型分配头组件3;导管组件2包括中心进液导管21和外部排气导管22;中心进液导管21前部的管体上分布有导液孔,球囊套在分布有导液孔的该段管体上,剩余的中心进液导管21管体套装在外部排气导管22中,且球囊后端通过零件配合或粘接或焊接方式与外部排气导管22的前端相连接;球囊前端通过零件配合或粘接或焊接的方式与中心进液导管的前端连接,中心进液导管前端的管口由金属或非金属零件粘接或通过熔合方式进行封堵;中心进液导管21与其上的球囊、及外部排气导管22形成同轴回路导管。

上述优选球囊后端通过零件配合的方式与外部排气导管22的前端相连接,如下:在球囊13后端的管中固定内套管12,然后通过在球囊13后端的管壁外套装上外套管11,通过外套管11将球囊13后端管壁与外部排气导管22的前端固接在一起,其中,所述内套管12是套装在中心进液导管21上,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

上述优选球囊的前端通过零件配合的方式与中心进液导管的前端连接,优选中心进液导管前端的管口通过金属或非金属零件封堵;如下:球囊13前端的管壁装在尖端管15中,通过尖端管15将其于中心进液导管的前端管壁固接在一起,中心进液导管21的该端管口通过前端堵头16封堵。

y型分配头组件3包括y型分配头32和可开关阀门,y型分配头32为高分子透明材料制成,其主体的后端接鲁尔锁定接头,主体的侧端接可开关阀门,鲁尔接头与中心进液导管相通,如图6所示,可开关阀门与外部排气导管相通,如图8、9所示,所述y型分配头32的径向外沿设置点胶口,用于中心进液导管后端、外部排气导管后端与y型分配头主体的前端粘接。y型分配头组件3还包括导管护管套31安装在两导管与y型分配头的粘接处,由导管护套管31保护。

所述球囊13由弹性材料制成,可为顺应性球囊、非顺应性球囊及半顺应性球囊;所述球囊扩张后形状可为圆形、橄榄球型或圆柱形。

可开关阀门可分为按压式或旋紧式;按压式阀门33由阀门塞331、阀芯332和按压帽333组成;阀芯332管内装有与其配合使用的阀门塞331,阀芯332下端与y型分配头32主体的侧端螺纹连接,阀芯332上端安装阀门塞331,按压帽333可在一定距离进行按压或提拉动作,通过按压所述的按压帽333使阀门塞导通,通过提拉按压帽333使阀门塞关闭,如图5所示。

使用时,液体由鲁尔接头注入进入中心进液导管21中,通过导液管14进入球囊13,使球囊13扩张,球囊13内的气体通过控制阀门,使其进入外部排气导管22与中心进液导管21形成的通道。

实施例

球囊13处的中心进液导管21上打有3个导液孔14,y型分配头的主体后端接鲁尔接头,侧向为按压式阀门33;中心进液导管21与鲁尔接头相通,外部排气导管22与按压式阀门33相通;在三叉神经经皮治疗手术中,提前进行准备工作,按压或按下按压帽333,取充好注射液的注射器与y型分配头主体后端的鲁尔接头连接,缓慢推注注射液,待y型分配头中有可见注射液,提拉或提起按压帽333,准备工作即完成。

患者全麻插管后取仰卧位,采用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前入路法,穿刺针进针点选在患侧口角外2~3cm,另2个参考点分别为同侧瞳孔下方1cm及颧弓水平外耳道前3cm,在c形臂侧位头颅透视下参照颞下颌关节、颞骨岩部和斜坡等骨性结构穿刺,抵达卵圆孔后通过穿刺针将球囊13导入meckel腔,将连好鲁尔接头带有显影液的注射器缓慢向球囊13内注射以充盈球囊,参考周围的骨性标志,边注射边检查球囊的形状及位置,一旦不理想,提拉注射器立即排空球囊13并调整球囊组件1位置,直至在后床突与蝶鞍附近充盈成乳头凸向后颅窝的理想倒梨形出现,球囊13充盈容量0.2~0.9ml,在压迫半月节3~7min后排空球囊,并与穿刺针同时撤出压迫穿刺点数分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