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进式辅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2750发布日期:2020-01-17 19:1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进式辅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进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推进式辅食器。



背景技术:

婴幼儿的嘴巴比较小,只有几颗牙齿,不能咀嚼食物,食道比较脆弱,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只能吃软质食物,但是由于现在的宝宝对营养需求比较大,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进食进行锻炼,比如水果、蔬菜、肉类等不同类型的食物,但是宝宝很容易将这些食物不咀嚼而直接吞食,因此容易噎住,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咬咬袋,通过把食物放在软的、带孔的硅胶网袋内,让宝宝轻咬和吮吸。该方法虽然能够保证饮食安全,但在硅胶网袋内的食物逐渐减少的时候,食物就越来越难吃到,容易造成食物浪费。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辅食器,该辅食器包括硅胶网带、食物推进结构和把手,食物推进结构设置在硅胶网袋和把手之间,食物推进结构通过旋转方式推进,当硅胶网袋内的食物减少时,旋转食物推进结构的旋转操作部分进行食物的推进,该方式能够实现食物推进的作用,但由于其推进结构与硅胶网袋和把手连接,该连接结构旋转操作部分操作空间小,并且旋转需要使用较大的劲,对于宝宝和劲小的女性使用起来不够方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进式辅食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进式辅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旋转需要使用较大的劲,使用不够方便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进式辅食器,包括硅胶网袋、旋转推进组件和把手;

所述把手的上部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硅胶网袋的下部设置有凸缘;所述旋转推进组件包括下卡座、螺旋推进杆、推进柱、抵接环和上卡座;

所述下卡座包括下侧面和上侧面,上侧面上设置有二级台阶孔,下侧面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板转动;所述螺旋推进杆包括连接端和推进端,连接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柱上,推进端由所述上侧面穿出;所述推进柱套设在所述螺旋推进杆上,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旋推进杆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抵接放置在所述二级台阶孔的台阶面上,抵接环的上表面与所述凸缘抵接;所述上卡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上卡座放置在所述上侧面上,所述硅胶网袋的上部由所述通孔穿出;所述硅胶所述上卡座和所述下卡座的外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固定的连接结构;

所述下卡座的下侧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包括下板面和上板面,下板面套设在所述连接板的外沿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板转动,上板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柱,所述下卡座对应两个所述限位柱的位置设置有两个配合孔;所述推进柱套设在所述螺旋推进杆上后能够限制所述限位板沿其轴向的移动。

可选的,上述推进式辅食器,所述限位板的上板面与所述下卡座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

可选的,上述推进式辅食器,所述推进柱的外壁底部向外延伸出导向块;所述抵接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块配合的导向槽。

可选的,上述推进式辅食器,所述连接柱靠近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环;所述螺旋推进杆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对应所述卡接环的位置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环与所述卡接槽配合。

可选的,上述推进式辅食器,所述把手的下部为不封闭的手握环;

所述手握环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可选的,上述推进式辅食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转动连接组件和开合连接组件;

所述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开合连接组件对称设置。

可选的,上述推进式辅食器,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卡座上两个相对的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卡座上的卡块;所述卡块设置在两个所述卡板之间,通过插销固定。

可选的,上述推进式辅食器,所述开合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下卡座转动连接的卡扣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卡座上的限位突起;所述卡扣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突起配合的卡槽。

可选的,上述推进式辅食器,所述限位板的材质为耐磨材质。

可选的,上述推进式辅食器,所述把手的外部套设有硅胶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推进式辅食器,包括硅胶网袋、旋转推进组件和把手;所述把手的上部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硅胶网袋的下部设置有凸缘;所述旋转推进组件包括下卡座、螺旋推进杆、推进柱、抵接环和上卡座;所述下卡座包括下侧面和上侧面,上侧面上设置有二级台阶孔,下侧面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板转动;所述螺旋推进杆包括连接端和推进端,连接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柱上,推进端由所述上侧面穿出;所述推进柱套设在所述螺旋推进杆上,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旋推进杆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抵接环放置在所述二级台阶孔的台阶面上,抵接环的上表面与所述凸缘抵接;所述上卡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上卡座放置在所述上侧面上,所述硅胶网袋的上部由所述通孔穿出;所述硅胶所述上卡座和所述下卡座的外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固定的连接结构;所述下卡座的下侧面与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下板面和上板面,下板面套设在所述连接板的外沿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板转动,上板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柱,所述下卡座对应两个所述限位柱的位置设置有两个配合孔;所述推进柱套设在所述螺旋推进杆上后能够限制所述限位板沿其轴向的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推进式辅食器,把手上设置有连接柱,通过限位板保证把手相对下卡座的旋转运动,旋转推进组件中的螺旋推进杆固定在连接柱上,通过转动把手来带动螺旋推进杆旋转,进而带动推进柱朝向硅胶网袋的方向移动,旋转施力更加方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施力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进式辅食器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进式辅食器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进式辅食器第三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进式辅食器的整体图。

图标:100-硅胶网袋;101-凸缘;200-旋转推进组件;201-下卡座;2011-二级台阶孔;202-螺旋推进杆;2021-外螺纹;203-推进柱;2031-导向块;204-抵接环;2041-导向槽;205-上卡座;2051-通孔;300-把手;301-连接板;302-连接柱;3021-卡接环;303-手握环;400-连接结构;401-卡板;402-卡块;403-卡扣板;404-限位突起;405-卡槽;500-限位板;501-限位柱;600-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进式辅食器第一视角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进式辅食器第二视角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进式辅食器第三视角的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进式辅食器的整体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推进式辅食器,所述推进式辅食器包括硅胶网袋100、旋转推进组件200和把手300;

所述把手300的上部为连接板301,所述连接板30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柱302;所述硅胶网袋100的下部设置有凸缘101;所述旋转推进组件200包括下卡座201、螺旋推进杆202、推进柱203、抵接环204和上卡座205;

所述下卡座201包括下侧面和上侧面,上侧面上设置有二级台阶孔2011,下侧面与所述连接板301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板301转动;所述螺旋推进杆202包括连接端和推进端,连接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柱302上,推进端由所述上侧面穿出;所述推进柱203套设在所述螺旋推进杆202上,且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旋推进杆202的外螺纹2021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抵接环204放置在所述二级台阶孔2011的台阶面上,抵接环204的上表面与所述凸缘101抵接;所述上卡座205上设置有通孔2051,所述上卡座205放置在所述上侧面上,所述硅胶网袋100的上部由所述通孔2051穿出;所述硅胶所述上卡座205和所述下卡座201的外沿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固定的连接结构400;

所述下卡座201的下侧面与所述连接板301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板500;

所述限位板500包括下板面和上板面,下板面套设在所述连接板301的外沿上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板301转动,上板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柱501,所述下卡座201对应两个所述限位柱501的位置设置有两个配合孔;所述推进柱203套设在所述螺旋推进杆202上能够限制所述限位板500沿其轴向的移动。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辅食器,该辅食器包括硅胶网带、食物推进结构和把手300,使用过程中,把手300仅用于抓握,旋转操作的位置设置在硅胶网袋100和把手300之间,旋转操作的空间小,并且旋转需要使用较大的劲,对于宝宝和劲小的女性使用起来不够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推进式辅食器,把手300上设置有连接柱302,旋转推进组件200中的螺旋推进杆202固定在连接柱302上,通过转动把手300来带动螺旋推进杆202旋转,进而带动推进柱203朝向硅胶网袋100的方向移动,旋转施力更加方便。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较之原有技术,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限位板的上板面与所述下卡座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

通过限位板来连接下卡座,二者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相比螺丝紧固或其他连接方式,更加卫生环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推进柱203的外壁底部向外延伸出导向块2031;所述抵接环20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块2031配合的导向槽204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302靠近所述连接板301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环3021;所述螺旋推进杆202套设在所述连接柱302上,对应所述卡接环3021的位置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环3021与所述卡接槽配合。

本例中,在下卡座201的下侧面和连接板301之间设置有限位板500,限位板500包括下板面和上板面,下板面用于与连接板301连接,上板面用于与下卡座201连接。具体的,限位板500的下板面设有圆形槽,该圆形槽的直径等于连接板301的直径,圆形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与连接板301外沿卡合的卡槽405结构,在实现与连接板301卡合连接的同时保证了能够相对连接板301旋转;限位板500的上板面上也设置有圆形槽,圆形槽的底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柱501,两个限位柱501用于与下卡座201的下侧面连接,因此,本例在下卡座201的下侧面对应两个限位柱501的位置设置有两个配合孔,装配时,两个限位柱501对应插装在两个配合孔内。

限位板500的中部设置有用于穿过连接柱302的通孔,该通孔的直径大于等于螺旋推进杆202的直径,从而能够容纳插装在连接柱302上的螺旋推进杆20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连接柱302靠近连接板301的一端设置有卡接环3021,螺旋推进杆202的套设在连接柱302上,通过设置在内部的卡接槽与卡接环3021配合实现连接。

螺旋推进杆202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2021,推进杆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2021配合的内螺纹。推进杆的外壁底部向外延伸出导向块2031,抵接环20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该导向块2031配合的导向槽2041。当旋转把手300时,连接板301上的连接柱302转动,带动螺旋推进杆202旋转,进而带动推进杆旋转推进。加上抵接环204后,通过抵接环204上的导向槽2041与推进杆上的导向块2031配合,保证推进杆推进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把手300的下部为不封闭的手握环303;

所述手握环30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301连接。

比封闭的手握环303能够释放一部分旋转的力,与两端均与连接板301连接的封闭结构相比,连接处不易发生断裂,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400包括转动连接组件和开合连接组件;

所述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开合连接组件对称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卡座201上两个相对的卡板401,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卡座205上的卡块402;所述卡块402设置在两个所述卡板401之间,通过插销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开合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下卡座201转动连接的卡扣板403,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卡座205上的限位突起404;所述卡扣板403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突起404配合的卡槽405。

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上卡座205和下卡座201可通过转动连接组件预先连接成一体,拆卸或安装过程只需要对开合连接组件进行打开或扣合的操作即可。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限位板500的材质为耐磨材质。

由于限位板500需要相对连接板301转动,二者之间存在摩擦,采用耐磨材质可以增加辅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把手300的外部套设有硅胶套。

为了提高婴幼儿抓握的舒适度,在把手300的外部套设硅胶套,同时,使用硅胶套也不易对婴幼儿造成伤害,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硅胶网带的外部还设置有可与上卡座可拆卸连接的防尘盖600,在辅食器不使用时起到防尘作用,使得该辅食器更加干净卫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