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力直线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9850发布日期:2020-01-07 08:43阅读:9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视力直线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线训练机领域,具体为一种视力直线训练仪。



背景技术:

直线训练机是目前矫正裸眼近视视力普遍使用的有显著疗效的近视视力优化训练的仪器,也称作调焦灵敏度视力优化器,是通过调节灵敏度训练提高晶体调焦看远的灵敏度和二类色光色剌激视网膜及视中枢视细胞敏感性以及三种对比度视标剌激而增视(阈值视标,光对比度视标,背景对比度视标)而提高裸眼视力的仪器,80%以上视力异常儿童裸眼视力可显著提高,因为85%弱视或低视力由散光引起,仅15%由高度屈光不正、眼病或近视引起,而400度以下散光,经视觉优化训练后,裸眼视力肯定可达1.0以上,因此视觉优化系统可以承诺无效退款,复合型视力优化系统:属于第五代近视治疗仪,其优点是具有综合型仪的全部功能,另增加了自动调焦远化镜,视觉细胞激活体系,耳穴高频剌激等先进功能,可显著提高远视力,由于是自动调焦形成后离焦雾化影像,学生可自己完成训练。有视力保健中心型及家用型供选用。

直线训练机是用于提高视力的仪器,通过刺激眼球的对比度视标等各项数值,而提高裸眼视力的,但是传统的训练机,其训练装置和观看者之间的间距不能够调节,以至于无法满足不同度数的需求,从而限制了训练仪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视力直线训练仪,具备可调节训练间距的优点,解决了传统训练机不能够调节训练装置和观看者之间间距,从而无法满足不同度数需求,限制训练机使用范围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视力直线训练仪,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右侧设置有目镜盒,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移动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电机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电机与保护外壳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与保护外壳固定连接的滑动轨,两个滑动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安装架,所述移动安装架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安装架的内腔设置有训练装置,所述移动安装架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训练装置相适配的卡槽,所述移动安装架与训练装置通过两个固定螺栓,所述移动安装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固定螺栓之间的固定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转动轴与固定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目镜盒与移动机构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视力直线训练仪,进一步,两个滑动轨靠近电机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缺口,两个弧形缺口均与电机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视力直线训练仪,进一步,所述支撑台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右侧与调节装置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视力直线训练仪,进一步,所述底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下颌托架,所述下颌托架的顶部开设有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视力直线训练仪,进一步,两个滑动轨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的开槽,所述滑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开槽相适配的滑动凸起。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视力直线训练仪,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为第二连杆的五分之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动力机构中的电机提供动力,最后带动动力机构中的移动安装架前后滑动,以此使得训练装置能够进行移动,具体的滑块在移动时,其两侧的凸起位于滑动轨的内腔,因此其在移动时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移动安装架移动时的稳定性,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配合使用,将电机的动力传递以推动移动安装架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调节训练间距的目的,从而满足不同视力度数人员的训练需求,提高训练仪的使用范围。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底座和转动架的配合使用,首先支架和底座的设置,为调节装置的转动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其次,转动架的设置提高了调节装置转动时的灵活性,从而使得调节装置在转动高度时,更加灵活稳定,通过下颌托架的设置,是为了使用者在观看时,下颌能够有支撑点,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俯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机构左视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力机构左视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机构前视立体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底板;2、支撑台;3、调节装置;4、目镜盒;31、动力机构;32、移动机构;33、保护外壳;321、滑动轨;322、滑块;323、移动安装架;324、托板;325、固定螺栓;326、固定连接架;327、卡槽;328、训练装置;311、电机;312、第一连杆;313、第一转动轴;314、第二连杆;315、第二转动轴;3211、弧形缺口;11、下颌托架,21、支架;22、底座;23、转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视力直线训练仪,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下颌托架11,下颌托架1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凹槽,通过下颌托架11的设置,是为了使用者在观看时,下颌能够有支撑点,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支撑台2包括支架21,支架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2,底座22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架23,转动架23的右侧与调节装置3转动连接,通过支架21、底座22和转动架23的配合使用,首先支架21和底座22的设置,为调节装置3的转动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其次,转动架23的设置提高了调节装置3转动时的灵活性,从而使得调节装置3在转动高度时,更加灵活稳定,支撑台2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的右侧设置有目镜盒4,调节装置3包括保护外壳33,保护外壳3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32和动力机构31。

动力机构31与移动机构32传动连接,动力机构31包括电机311,电机3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312,第一连杆312远离电机31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313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314,第一连杆312的长度为第二连杆314的五分之三,电机311与保护外壳33固定连接。

移动机构3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与保护外壳33固定连接的滑动轨321,两个滑动轨321靠近电机311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缺口3211,两个弧形缺口3211均与电机311相适配,两个滑动轨321滑动连接有滑块322,两个滑动轨321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的开槽,滑块32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开槽相适配的滑动凸起,滑块3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安装架323,移动安装架323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托板324,托板324与滑块322固定连接,移动安装架323的内腔设置有训练装置328,移动安装架323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训练装置328相适配的卡槽327,移动安装架323与训练装置328通过两个固定螺栓325,移动安装架32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位于两个固定螺栓325之间的固定连接架326,第二连杆314通过第二转动轴315与固定连接架326转动连接,目镜盒4与移动机构32相适配。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上下摆动调节装置3,调节好高度后,再启动电机311,电机311带动第一连杆312转动,第一连杆31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313带动第二连杆314以最大九十度的摆动幅度同时前后移动,第二连杆314通过第二转动轴315和固定连接架326推动移动安装架323前后移动,移动安装架323移动时带动滑块322前后移动,并且滑块322与滑动轨321配合使用,移动时提高了移动安装架323移动的稳定性,同时对移动安装架323起到了导向的作用,移动安装架323的设置是为了安装训练装置328,以达带动训练装置328移动,进而达到调节训练装置328的目的,最后达到调节训练间距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视力直线训练仪,通过动力机构31中的电机311提供动力,最后带动动力机构31中的移动安装架323前后滑动,以此使得训练装置328能够进行移动,具体的滑块322在移动时,其两侧的凸起位于滑动轨321的内腔,因此其在移动时更加稳定,从而提高移动安装架323移动时的稳定性,电机311、第一连杆312和第二连杆314的配合使用,将电机311的动力传递以推动移动安装架323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调节训练间距的目的,从而满足不同视力度数人员的训练需求,提高训练仪的使用范围,解决了传统训练机不能够调节训练装置和观看者之间间距,从而无法满足不同度数需求,限制训练机使用范围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