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3661发布日期:2020-07-14 17:2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混合式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式喷头。



背景技术: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是人体全血经离心处理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及蛋白质,在口腔及骨科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并常伴有凝血酶一起使用。

现有prp与凝血酶的注射多采用y形喷头,当推动注射器时,prp与凝血酶分别通过y形喷头的两个子通道注入,当prp与凝血酶进入主通道时二者进行混合。现有技术y形喷头的混合方式会导致prp与凝血酶存在混合不彻底问题,从而达不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当prp与凝血酶在y形喷头腔道内混合时,容易堵塞喷头的主通道,从而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式喷头,设置有一对相互独立的腔道,能够将注入的两种不同的液态物从混合式喷头喷出并发生雾化反应,进而保证了两种不同液态物的混合效果。规避了现有喷头在腔内混合从而堵塞喷头,影响喷射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式喷头,包括喷头主体,用于连接一对注射器;一对腔道,位于所述喷头主体内并能够分别收容一对所述注射器注入的液态物;所述混合式喷头构造成能够将注入到一对腔道内的液态物喷出后雾化并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腔道包括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注入段、与所述注入段相连的导流段和与所述导流段相连的喷出段;

一对所述导流段分别与所述注入段和喷出段大致垂直且均朝向相对所述导流段的方向;其中,所述注入段和喷出段分别位于所述导流段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喷出段包括与导流段相连的引流区和与引流区相连的缩径区,所述缩径区的大头端与引流区相连,所述缩径区的小头端为所述喷出段的喷口。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区的内腔为圆柱体,所述缩径区的内腔为锥形体;其中,所述锥形体大头端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相等为0.3-0.7mm,所述小头端的直径为0.1-0.2mm,一对所述小头端的孔间距为1-2mm。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主体包括具有一对所述注入段的第一主体和与所述第一主体相连具有一对所述喷出段的第二主体,一对所述导流段形成在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还包括与所述注入段相连通且靠近第二主体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内径大于与其相连的所述注入段一端的内径;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与所述连接段内腔相吻合且靠近所述第一主体的凸台,一对所述凸台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相对所述凸台的u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还包括与所述u形凹槽的开口端相连的延伸槽和连接所述延伸槽与喷出段的一对连通槽;其中,所述第二本体的u形凹槽、延伸槽和一对连通槽通过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构成所述腔道的导流段。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槽包括与延伸槽垂直连接的第一槽体、与第一槽体垂直连接的第二槽体和与第二槽体垂直连接并用于连接喷出段的第三槽体,其中,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槽深与所述延伸槽的槽深相同均为0.5-1.5mm,所述第三槽体的槽深小于第二槽体的槽深,其槽深为0.15-0.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为塑料注塑件。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体相连的外鲁尔螺纹接头,其能够与所述注射器的内鲁尔螺纹接头适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喷头,通过在喷头主体内设置有一对相互独立的腔道,使得注入到混合式喷头内的液态物尤其是prp和凝血酶,在各自的腔道内流动直到从混合式喷头内喷出后发生雾化反应才进行有效混合,规避了现有喷头在腔内混合从而堵塞喷头,影响喷射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混合式喷头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喷出的液态物被扩散为微小的液滴,进而保证了不同液态物的混合均匀性尤其是prp和凝血酶,可均匀喷射到伤口表面,利于患者的有效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喷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和易于推广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混合式喷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混合式喷头的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混合式喷头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第二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式喷头001,包括喷头主体1和一对腔道2,其中,喷头主体1用于连接一对注射器;一对腔道2位于喷头主体1内并能够分别收容一对注射器注入的液态物;混合式喷头构造成能够将注入到一对腔道2内的液态物喷出后雾化并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喷头,通过在喷头主体1内设置有一对相互独立的腔道,分别与提取有不同液态物的注射器连接,本实施例的液态物可以为血浆、血清、药液或各种活化酶等物质。通过将两种不同的液态物分别注入混合式喷头的两个腔道中,由于一对腔道2是相互独立的,因此不同的液态物分别在各自的腔道内流动直到其从混合式喷头高速喷出后发生雾化反应,进而使得两个被雾化的液态物可以有效混合以保证其混合的均匀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同液态物在喷出之前进行混合以堵塞喷头或者混合不充分等相关问题发生。

本实施例以口腔及骨科的治疗中常用到的prp和凝血酶混合喷射为例来详细阐述该混合式喷头的相应使用效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喷头主体1同时与提取有prp的注射器和提取有凝血酶的注射器连接,使得注入到混合式喷头内的prp/凝血酶分别在各自的腔道内流动直到从混合式喷头内喷出后才进行混合。规避了现有喷头prp和凝血酶在腔内混合从而堵塞喷头,影响喷射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式喷头能够将注入到一对腔体内的prp/凝血酶高速喷出进而发生雾化反应,从而提升了雾化后的prp和凝血酶的混合均匀性,使得伤患的有效治疗得到保障。

参见图2,本实施方式中的腔道包括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注入段201、与注入段201相连的导流段202和与导流段202相连的喷出段203;一对导流段202分别与注入段201和喷出段203大致垂直且均朝向相对导流段202的方向;其中,注入段201和喷出段203分别位于导流段202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出段203包括与导流段202相连的引流区231和与引流区231相连的缩径区232,缩径区232的大头端与引流区231相连,缩径区232的小头端为喷出段203的喷口。

通过在喷出段203设置与导流段202相连内腔为圆柱体的引流区231,增加对液态物的导流效果,通过将缩径区232设置为内腔直径为沿喷射方向逐渐缩小的锥形体的结构,使得注入腔道内的液态物在缩径区232内的流速逐渐提高。当液态物从锥形体的小头端喷出后,由于液态物脱离喷出段203腔壁的约束从而在大气中作扩散流动,进而使得液态物由液体转化为扩散的微小的水滴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引流区231的内腔为圆柱体,缩径区232的内腔为锥形体;其中,锥形体大头端与圆柱体的直径相等。当液态物为prp和凝血酶时,通过设置大头端直径r为0.3-0.7mm,小头端的直径r为0.1-0.2mm,利于prp和凝血酶的有效雾化。通过将两个小头端的孔间距m设置为1-2mm,使得从腔道内喷出的微小水滴状prp和凝血酶所覆盖的面积尽可能的重叠,使二者均匀混合并附着在患者伤口表面,利于患者伤口的有效治疗,进而规避在内腔混合导致很合不均且易堵塞喷头喷口的情况。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设置锥形体的大头端直径r为0.5mm、小头端直径r为0.16mm、两个小头端的孔间距m为1.5mm时,从混合式喷头中喷出的prp和凝血酶雾化及混合效果最佳。

本实施例中锥形体大头端和小头端的直径以及两个小头端的孔间距根据实际注入的液态物的情况可做适量调整以适应不同液态物的雾化和混合要求。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喷头主体1包括具有一对注入段201的第一主体101和与第一主体101相连具有一对喷出段203的第二主体102,一对导流段202形成在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之间。

参见图2和图4,第一主体101还包括与注入段201相连通且靠近第二主体102的连接段111,连接段111内径大于与其相连的注入段201一端的内径;第二主体102包括与连接段111内腔相吻合且靠近第一主体101的凸台121。

通过在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相连接的端面上分别设置连接段111和与连接段111内腔相吻合的凸台121,起到第一主体101与第二主体102间的连接定位作用,使得二者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通过在一对凸台121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朝向相对凸台121的u形凹槽122,使得当液态物分别通过注射器注入到本实施例混合式喷头的一对腔道2内时,该含有u形凹槽122的凸台121可起到缓冲导向作用,一方面可减少液态物注射时垂直喷射到直壁产生的阻力;另一方面可使得流入的液态物能够沿u形凹槽122的开口方向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4,第二主体102还包括与u形凹槽122的开口端相连的延伸槽123和连接延伸槽123与喷出段203的一对连通槽124。第二本体102的u形凹槽122、延伸槽123和一对连通槽124通过与第一本体101相连构成腔道2的导流段202。本实施例中导流段202的结构设计使得注入到腔道2内的液态物,当从注入段201流入导流段202时,由于其流体截面明显降低,因此液态物在导流段202的流速会明显增大,进而利于提高液态物从喷出段203喷出后的雾化率,即液态物被扩散成的水滴状更加微小,从而使得两个不同液态物的混合更加均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一对连通槽124在喷出段203所在的位置相接通且该一对连通槽124所围绕的空间构成圆形、矩形或三角形。通过一对连通槽124与喷出段203的相对侧连接,有利于提高注入到喷射段液态物的流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优选一对连通槽124所围绕的空间为矩形结构,参见图4,该连通槽124包括与延伸槽123垂直连接的第一槽体141和与第一槽体141垂直连接的第二槽体142和与第二槽体142垂直连接并用于连接喷出段203的第三槽体143。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一槽体141的槽宽大于第二槽体142的槽宽大于第三槽体143的槽宽,第一槽体141和第二槽体142的槽深a与延伸槽123的槽深相同均为0.5-1.5mm,第三槽体143的槽深b小于第二槽体142的槽深a,其槽深b为0.15-0.3mm。优选槽深a为1mm,槽深b为0.2mm。

本实施例连通槽124的结构设计,使得prp/凝血酶在流过连通槽124所在位置的截面积逐次减小,进而使prp/凝血酶在流经连通槽124所对应的导流段202时流速逐渐提升。当prp/凝血酶注入腔道时的流速为v1时,由于一对连通槽124所在导流段202的截面积小于延伸槽123所在导流段202的截面积,因此prp/凝血酶流入连通槽124所在位置的流速v2大于v1。prp/凝血酶从混合式喷头喷出的速度越快其被扩散的细化程度越高即雾化率越高。本实施方式连通槽124的结构设计有效保证了prp/凝血酶从混合式喷头喷出后扩散的细化程度,在这种状态下混合的prp和凝血酶可以达到最佳的混合比例。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为塑料注塑件,本实施方式中的混合式喷头可以由单独制备的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相连接而成,也可以为一体式成型结构,具体制备工艺不做限定,可根据加工工况适当调整。本实施方式中的混合式喷头优选由abs塑料pa-757k注塑成型,具有易加工成型、集成化程度高、易量产、成本低且密闭性好等特点。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可通过胶接或热合连接,优选热合连接,具有操作简单、制备成本低并保证了第一主体101与第二主体102间的连接紧密性的特点,使得流入第一主体101和第二主体102间的导流段202内的液态物尤其是prp/凝血酶,不易发生外溢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式喷头还包括与第一主体101的注入段201相连的外鲁尔螺纹接头3,能够与注射器的内鲁尔螺纹接头适配连接。将混合式喷头与提取有prp的注射器和提取有凝血酶的注射器通过鲁尔螺纹接头相连接,保证prp和凝血酶在注射时不会产生喷溅及外溢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方向”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方向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