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易清洗灌肠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4474发布日期:2020-07-17 16:0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易清洗灌肠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肠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易清洗灌肠袋。



背景技术:

灌肠袋用以对患者进行清洗,供给药液清洗患者过程中,涉及到药液的使用和处理。特别是,一些灌肠袋的药液是依靠悬高挂立自然压力方式进行,灌药液口小,不便于灌药液;如果袋身体积过大,不能折叠,不便于贮藏,随身携带和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易清洗灌肠袋,改善灌肠袋使用和组装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易清洗灌肠袋,包括袋身,袋身顶部设有大口径方框;大口径方框上有手柄;袋身下部设有软外螺纹接头,软外螺纹接头密封连接有内螺纹连接件;内螺纹连接件下部紧配有波纹管;波纹管紧配密封连接有螺纹两通控制阀或光杆两通控制阀;螺纹两通控制阀另一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灌肠短嘴或第一灌肠长嘴,均采用螺纹式固定;光杆两通控制阀另一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灌肠短嘴或第二灌肠长嘴,均采用直插式过盈固定;第一灌肠短嘴、第二灌肠短嘴的顶部均设有一处出液孔;第一灌肠长嘴、第二灌肠长嘴的下部侧面设有四处出液孔。

进一步地,螺纹两通控制阀的侧面倒角密封圆弧与第一灌肠短嘴或第一灌肠长嘴的内侧密封锥面采用过盈紧配。

进一步地,光杆两通控制阀的密封锥面与第二灌肠短嘴或第二灌肠长嘴的密封锥面过盈紧配。

进一步地,袋身两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易折线和第二易折线,两侧沿长度方向可折叠。

上述折叠易清洗灌肠袋组装时,大口径方框上的方框扣入孔端插入到袋身第一开口中,并从袋身上部第一条边穿至袋身上部第二条边,再从袋身上部第二条边,穿到袋身上部第三条边,然后从袋身第二开口穿出;方框扣入孔再从袋身第三开口穿入袋身上部第四条边中,方框扣入销端由袋身第二开口中穿入两开口汇合到袋身上部第四条边,然后将方框扣入销扣入到方框扣入孔内,这样方框牢牢的固定在袋身上完成组装且不易脱落;在使用前先将各个配件放在温水中清洗并消毒后,先将管子组件上的内螺纹连接件装至灌肠器的袋身上的外螺纹上,旋紧并形成软密封不漏水,连接牢固,再将第一灌肠短嘴或第一灌肠长嘴旋到螺纹两通控制阀上,或者将第二灌肠短嘴或第二灌肠长嘴插到光杆两通控制阀内。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在灌肠袋的灌药口采用大口径方框结构,便于灌药液,清洗灌肠袋;袋身采用薄软性材料,便于翻转袋身清洁;袋身四周采用可折叠式结构设计,便于收纳和携带;组装方式特别,方便一次性组装,节约了成本;袋身与管子组件采用螺纹连接,连接牢固,不易脱落;管子组件设置有流量两通控制阀,可轻松控制药液大小;流量两通控制阀与两灌肠长,短嘴,采用螺纹或直插式连接,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也便于客户选择;并设置有两种不同形状的灌肠尖嘴,便于根据需要选用,改善患者清洗处理舒适性,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带螺纹两通控制阀和灌肠短嘴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带螺纹两通控制阀和灌肠长嘴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带光杆两通控制阀和灌肠短嘴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带光杆两通控制阀和灌肠长嘴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至图4产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至图4产品的袋身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大口径方框的拉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的大口径方框的未拉长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的大口径方框的闭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和图3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图3中的k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至图4产品带手柄袋身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袋身折叠第一步状态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袋身折叠第二步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袋身折叠第三步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手柄;2、袋身;3、内螺纹连接件;4、波纹管;5、螺纹两通控制阀;6、第一灌肠短嘴;7、第一灌肠长嘴;8、大口径方框;9、第一易折叠线;10、第二易折叠线;11、软外螺纹接头;12、手柄挂槽;13、光杆两通控制阀;14、第二灌肠短嘴;15、第二灌肠长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16所示的折叠易清洗灌肠袋,包括袋身2,袋身2顶部设有大口径方框8;大口径方框8上有手柄1;袋身2下部设有软外螺纹接头11,软外螺纹接头11密封连接有内螺纹连接件3;内螺纹连接件3下部紧配有波纹管4;波纹管4紧配密封连接有螺纹两通控制阀5或光杆两通控制阀13;螺纹两通控制阀5另一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灌肠短嘴6或第一灌肠长嘴7,均采用螺纹式固定;光杆两通控制阀13另一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灌肠短嘴14或第二灌肠长嘴15,均采用直插式过盈固定;第一灌肠短嘴6、第二灌肠短嘴14的顶部均设有一处出液孔;第一灌肠长嘴7、第二灌肠长嘴15的下部侧面设有四处出液孔。

如图11所示,螺纹两通控制阀5与第一灌肠短嘴6或第一灌肠长嘴7均采用螺纹式固定。螺纹拧紧后,螺纹两通控制阀5的侧面倒角密封圆弧c与第一灌肠短嘴6或第一灌肠长嘴7的内侧密封锥面d过盈紧配,密封不漏水。

如图12所示,光杆两通控制阀13与第二灌肠短嘴14或第二灌肠长嘴15采用直插式过盈固定。塞紧后,光杆两通控制阀13的密封锥面m与第二灌肠短嘴14或第二灌肠长嘴15的密封锥面n过盈紧配,密封不漏水。

可折叠易清洗灌肠袋,袋身2采用软性材料。袋身2设置有第一易折线9和第二易折线10,两侧沿长度方向可折叠,有效减小收纳体积,也可以折成很薄的方形。具体方法为:(1)如图14所示,为该产品中的袋身折叠第一步,沿着图13中两侧的第一易折线9和第二易折线10折叠,方框8从袋身顶部自然收到袋身侧面上;(2)如图15所示,将手柄转到框内平放;(3)如图16所示,将下部袋身从手柄1处穿过,叠到手柄1下方,同时将图15中软外螺纹接头11套在手柄挂槽12里面,完成袋身折叠。

袋身的大口径方框8结构加上袋身是软性材料做成,容易翻转清洗消毒,同时方便灌药液。灌肠袋的袋身2底部设有软外螺纹接头11,与内螺纹连接件3软性自密封连接,密封效果好,连接牢固。

如图6所示,e处为袋身第一开口,f处为袋身第二开口,g为袋身第三开口,h为袋身第四开口,o为袋身上部第一条边,p为袋身上部第二条边,q为袋身上部第三条边,r为袋身上部第四条边,袋身上部的第一条边、第二条边、第三条边、第四条边内部均留有空隙,便于大口径方框8穿入袋中。大口径方框由软性材料pe制成柔软性好可以拉大拉小。如图7所示,i为方框扣入孔,j为方框扣入销,s为第一方框开口边,t为第二方框开口边,组装时,大口径方框8由方框扣入孔端从图6的袋身立体图中的袋身第一开口e中穿入袋身内,并从袋身上部第一条边穿至袋身上部第二条边,再从袋身上部第二条边,穿到袋身上部第三条边,然后从袋身第二开口h穿出;方框扣入孔i再从袋身第三开口g穿入袋身上部第四条边中,方框扣入销j端由袋身第二开口f中穿入两开口汇合到袋身上部第四条边,然后将方框扣入销j扣入到方框扣入孔i内,这样方框牢牢的固定在袋身上不易脱落。

本案例中可折叠易清洗灌肠袋,在使用前先将各个配件放在温水中清洗并消毒后,先将管子组件上的内螺纹连接件3装至灌肠器的袋身2上的外螺纹上,旋紧并形成软密封不漏水,连接牢固,再将第一灌肠短嘴6或第一灌肠长嘴7旋到螺纹两通控制阀5上,或者将第二灌肠短嘴14或第二灌肠长嘴15插到光杆两通控制阀13内;将两通控制阀5或光杆两通控制阀13关闭,把准备好的温热灌肠药液倒入灌肠袋中,再将注有灌肠药液的灌肠袋通过手柄1固定悬高一定高度,然后慢慢将两通控制阀5或光杆两通控制阀13调至开启状态流速尽量小直至将管子组件的气体排尽后,在自然悬高的状态下,药液具有一定的压力,通过波纹管4流经两通控制阀5或光杆两通控制阀13,经过灌肠短嘴或灌肠长嘴产生出液,再将两通控制阀调至关闭状态;将灌肠短嘴或灌肠长嘴涂上有机润滑油,调整好自己的资势并将灌肠短嘴或灌肠长嘴塞入,将两通控制阀5或光杆两通控制阀13调至开启状态开始灌肠。本案例中折叠灌肠袋,由于各个连接部位通过螺纹或直插过盈式连接,密封效果好不会产生渗漏和漏水,故药液利用效果好不会浪费。螺纹式或直插式长短嘴可供用户灵活按需求选择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