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8428发布日期:2020-09-15 19:2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护理辅助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系统日常工作中常会接触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大面积擦伤、挫伤、撕裂伤、切割伤、刺伤等多发外伤,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都需要清洗伤口,对伤口进行初步处理后再进行后续的缝合、包扎等治疗。

目前,现有市场上的清创装置大都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仅具有放置药品的台面,使得护理人员在处理伤口时,清创装置不能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需要患者自己将创伤面移动至医护人员的操作范围内,增加患者痛苦,特别是对于手臂受伤的患者,在清洗伤口过程中保持手臂的长时间抬起状态,不仅会比较累,而且还会由于处理伤口过程中的疼痛,条件反射的收缩手臂,给护理人员造成麻烦,也给患者增加痛苦,如果在现有清创装置上设置支撑手臂的平台,又会导致清创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在移动过程中容易碰伤患者,进一步的增加患者痛苦。

所以,目前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对患者起到良好支撑作用的急诊科用清创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清创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患者起到良好支撑作用的急诊科用清创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包括操作台和用于支撑患者伤部的托板,所述托板和操作台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机构,所述转动连接机构用于调整所述托板的高度和/或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通过在操作台上连接托板,使托板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减轻患者伤口处理过程中的痛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由于设置了转动连接机构实现托板的高度和/或角度的调节,使得托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适宜的支撑效果,进一步减少伤口处理过程中患者的痛苦,方便医护人员进行伤口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台侧壁上的高度调节螺杆,所述高度调节螺杆上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托板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可拆卸连接。采用高度调节螺杆实现对托板高度方向的调节,结构简单,调节方式简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组件、支撑杆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杆螺纹连接,调节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操作台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托板连接,调节所述托板的倾角。采用第一调节组件实现托板与患者相对位置的调节,采用第二调节组件托板倾角的调整,使托板与患者的位置相适应,也能够与患者不同伤口位置的适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杆螺纹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转轴,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件穿过所述连接块后与所述限位孔连接,限制所述支撑杆绕所述转轴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托板连接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设置有调节件,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调节件穿过所述连接筒后与所述限位槽连接,限制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筒同轴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高度调节螺杆的第一收纳槽,所述高度调节螺杆底端与所述第一收纳槽底部转动连接,顶端连接有手柄。采用嵌入式的结构设置高度调节螺杆,方便高度调节螺杆的设置,也避免高度调节螺杆的设置影响操作台的整体外形,避免该结构的清创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碰撞伤患,方便其安全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收纳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二收纳槽和用于收纳所述托板的第三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第二收纳槽和第三收纳槽依次连通。采用嵌入式的结构实现角度调节机构和托板的收纳,进一步保证该结构的清创装置的安全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托板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护垫。通过防护垫增加托板对患者支撑时的舒适度,减少患者伤口处理过程的痛苦,也方便通过防护垫吸收伤口处理过程的液体,保证清创装置使用过程的清洁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底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辅助撑杆,所述辅助撑杆与所述支撑杆靠近托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辅助撑杆为带有长度锁止件的伸缩杆。设置辅助撑杆,使得当患者需要支撑的部位较重时,采用辅助撑杆增加托板的稳定性,实现该结构的清创装置的稳定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辅助撑杆转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杆适配的配合面。设置卡块,有利于增加卡块作为辅助撑杆与地面接触时的接触面积,保证辅助撑杆对托板的稳定支撑,也有利于使卡块与高度调节螺杆配合,形成由高度调节螺杆、支撑杆、辅助撑杆组成的三角形支撑框架,进一步确保托板的稳定使用,也扩大该结构的清创装置的适用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台适配的限位框,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滚轮。采用操作台与底座可分离式的结构,使方便将操作台整体更换清洗,也方便通过底座移动操作台,操作台或底座任意一方损坏均能够单独更换,延长该结构的清创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操作台为箱式结构,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医药箱、储废框和照明机构。采用箱式结构的操作台,能够盛装容纳较多的医疗用具,提高该结构的清创装置是适应范围,同时,设置在操作台上的各常规器件,也进一步方便对不同伤患的对应处理,确保该结构的清创装置功能完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操作台上连接托板,使托板对患者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减轻患者伤口处理过程中的痛苦,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2、由于设置了转动连接机构实现托板的高度和/或角度的调节,使得托板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适宜的支撑效果,进一步减少伤口处理过程中患者的痛苦,方便医护人员进行伤口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其他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有:

1、采用嵌入式的结构设置高度调节螺杆,方便高度调节螺杆的设置,也避免高度调节螺杆的设置影响操作台的整体外形,避免该结构的清创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碰撞伤患,方便其安全移动;

2、采用嵌入式的结构实现角度调节机构和托板的收纳,进一步保证该结构的清创装置的安全移动;

3、设置辅助撑杆,使得当患者需要支撑的部位较重时,采用辅助撑杆增加托板的稳定性,实现该结构的清创装置的稳定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的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操作台,11-第一收纳槽,12-第二收纳槽,13-第三收纳槽,14-医药箱,15-储废框,16-照明机构,2-托板,21-防护垫,3-高度调节螺杆,31-手柄,4-第一调节组件,41-连接块,42-转轴,43-限位件,44-限位孔,5-支撑杆,51-容纳腔,6-第二调节组件,61-连接筒,62-调节件,63-限位槽,7-辅助撑杆,71-长度锁止件,72-卡块,8-底座,81-限位框,82-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包括操作台1和用于支撑患者伤部的托板2,所述托板2和操作台1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机构,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操作台1侧壁上的高度调节螺杆3,所述高度调节螺杆3上连接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调节组件4、支撑杆5和第二调节组件6,所述第一调节组件4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杆3螺纹连接,调节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操作台1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调节组件6与所述托板2连接,调节所述托板2的倾角。

本实施例的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优选所述第一调节组件4包括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杆3螺纹连接的连接块41,所述连接块41上设置有转轴42,所述转轴42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杆3同向设置,所述支撑杆5与所述转轴42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41上设置有限位件43,所述支撑杆5上设置有限位孔44,所述限位件43穿过所述连接块41后与所述限位孔44连接,限制所述支撑杆5绕所述转轴42转动,本实施例优选所述限位件43由螺柱和设置在螺柱顶端的凸块组成,所述螺柱与所述连接块41螺纹连接,使通过所述凸块可较容易的转动所述限位件43,实现限位件43移入和/或移出所述限位孔44,较容易的实现支撑杆5与操作台1之间夹角的调整,实现托板2相对患者位置的调整,优选所述第二调节组件6包括与所述托板2连接的连接筒61,所述连接筒61上设置有调节件62,所述支撑杆5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槽63,若干所述限位槽63分布在支撑杆5的同一圆周截面上,并朝向不同方向,使所述调节件62穿过所述连接筒61后与所述限位槽63连接,限制所述支撑杆5与所述连接筒61同轴转动,调整所述调节件62与朝向不同角度的限位槽63适配,可稳定托板2的倾角,使托板2对患者的支撑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优选在调节件62上套设弹簧,将弹簧设置在支撑杆5与连接筒61之间,使通过弹簧的弹簧力实现调节件62的自动复位。

本实施例的清创装置使用时,转动所述高度调节螺杆3,所述连接块41沿所述高度调节螺杆3移动,实现对托板2高度的调节,从限位孔44中移出限位件43,绕所述转轴42转动所述支撑杆5,实现托板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改变,再恢复限位件43位置,实现支撑杆5朝向的限定,从限位槽63中移出调节件62,转动所述托板2,实现托板2倾角的改变,再恢复调节件62位置,实现托板2倾斜角度的限定,使托板2与不同受伤类型患者的不同部位的良好支撑,使该结构的清创装置适用范围较广,支撑效果较好。

优选的,所述托板2上可拆卸连接有防护垫21。本实施例优选在托板2上采用粘贴放置的方式设置具有吸附功能的防护垫21,使防护垫21增加托板1对患者支撑时的舒适度,减少患者伤口处理过程的痛苦,也方便通过防护垫21吸收伤口处理过程的液体,保证清创装置使用过程的清洁度。

优选的,还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台1适配的限位框81,所述底座8底部设置有滚轮82。采用操作台1与底座8可分离式的结构,使方便将操作台1整体更换清洗,也方便通过底座8移动操作台1,操作台1或底座8任意一方损坏均能够单独更换,延长该结构的清创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操作台1为箱式结构,所述操作台1上设置有医药箱14、储废框15和照明机构16。所述医药箱14用于盛装伤口处理过程中的药物,所述储废框15用于盛装医疗垃圾,所述照明机构16为伤口处理提供良好的照明,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医药箱14、储废框15和照明机构16分别与所述操作台1可拆卸连接,使得医药箱14、储废框15和照明装置16可分别整体移动或更换,方便清创装置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其中所述照明机构优选采用蓄电池和设置在鹅颈管上的灯具组成。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操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收纳所述高度调节螺杆3的第一收纳槽11、用于收纳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第二收纳槽12和用于收纳所述托板2的第三收纳槽13,所述高度调节螺杆3底端与所述第一收纳槽11底部转动连接,顶端连接有手柄31,所述第一收纳槽11、第二收纳槽12和第三收纳槽13依次连通。

本实施例的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优选采用嵌入式的结构设置高度调节螺杆3,实现角度调节机构和托板2的收纳,所述高度调节螺杆3底部连接有嵌入操作台1的轴承,顶部设置方便转动高度调节螺杆3的手柄21,使方便高度调节螺杆3的设置,也避免高度调节螺杆3的设置影响操作台1的整体外形,避免该结构的清创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碰撞伤患,方便其安全移动。

实施例3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支撑杆5底部设置有容纳腔51,所述容纳腔51内设置有辅助撑杆7,所述辅助撑杆7与所述支撑杆5靠近托板2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辅助撑杆6为带有长度锁止件71的伸缩杆,所述辅助撑杆7转动连接有卡块72,所述卡块72上设置有与所述高度调节螺杆3适配的配合面。

本实施例的优选的一种急诊科用清创装置,优选在支撑杆5上设置朝向支撑杆5底部开口的容纳腔51,在容纳腔51内设置伸缩杆结构的辅助撑杆7,各伸缩杆节段之间采用常规伸缩杆长度锁止件71实现伸缩杆长度调整后的限制,使得当患者需要支撑的部位较重时,转动辅助撑杆7,使辅助撑杆7上的卡块72与地面稳定接触或与高度调节螺杆3稳定配合,实现该结构的清创装置的稳定使用,优选所述卡块72与所述辅助撑杆7采用球头连接,以方便辅助撑杆7与不同类型的地面稳定接触,并将卡块72的配合面设置为与高度调节螺杆3适配的螺纹结构,使卡扣72与高度调节螺杆3配合时,不会沿高度调节螺杆3移动,进一步保证辅助撑杆7对托板2的稳定支撑。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