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1850发布日期:2020-07-04 01:15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



背景技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术。由于其创伤小、安全可靠、可避免患者反复穿刺、减少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等作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化疗、肠外营养、长期连续输液。picc广泛应用的同时,也需要细心维护,以防发生感染、脱管等并发症。picc带管期间每周都需要进行维护,目前临床上外露导管一般用贴膜直接固定于皮肤上,使用透明胶带固定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而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容易受到牵拉,也会因患者活动或者穿脱衣服时受到摩擦,存在导管脱落的风险,接头处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污染。为固定外露导管无针输液接头,通常使用自制外科换药敷料固定,或者外侧手臂直接用3m弹力绷带、透明丝袜缠绕整个外露导管部分,这种固定方式存在透气性差、不易观察穿刺处皮肤、易造成皮肤压力性损伤、固定松紧度无规范标准等缺点,也会使患者产生不适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810136585.8公开了一种picc置管无针输液接头保护罩,但是其仍然存在成本高、影响睡眠、不美观等问题。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无针输液接头固定保护装置体积大、不美观、舒适程度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针输液接头保护固定装置体积大、不美观、舒适程度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包括设置有无针输液接头容纳腔室的口袋状敷料袋以及能将所述敷料袋粘贴固定在患者手部或者胳膊处的片状敷贴,所述无针输液接头的端部能通过所述敷料袋的开口插入并卡设在所述敷料袋的容纳腔室,所述敷料袋被粘贴固定在患者手部时所述无针输液接头同时也被固定限位在患者手部或者胳膊处。

进一步,所述敷料袋包括与患者手部皮肤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的下部袋体,以及位于所述下部袋体上方并与所述下部袋体相连接的上部袋体;所述下部袋体为平面,所述上部袋体为弧面,所述下部袋体与所述上部袋体一侧的边缘形成了位于所述敷料袋侧面的开口,所述开口为d字型。

进一步,所述敷料袋为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敷料袋在不施加外力的条件下能保持其自身形状。

进一步,所述敷料袋的深度大于其宽度。

进一步,所述敷贴包括敷贴本体与粘贴在其下表面的第一双面胶层,所述第一双面胶层的下表面与所述敷料袋的上部袋体的上表面相粘接,所述第一双面胶层的下表面没有与所述敷料袋的上部袋体的上表面相粘接的部分还与一片塑料薄膜相粘接,所述敷料袋的下部袋体与所述塑料薄膜相抵接,所述塑料薄膜能从所述第一双面胶层的下表面剥离。

进一步,所述敷料袋的下部袋体的下表面还粘贴连接有第二双面胶层,所述第二双面胶层与所述塑料薄膜相粘接,所述塑料薄膜能从所述第二双面胶层的下表面剥离。

进一步,所述敷料袋开口与所述敷贴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侧边相平齐,所述敷贴的宽度大于所述敷料袋的宽度,所述敷贴的长度大于所述敷料袋的深度。

进一步,所述敷贴的外轮廓为矩形,所述敷贴的四角设置有倒圆角。

进一步,所述敷料袋、所述敷贴和所述第二双面胶层的材料均为防过敏材料。

进一步,所述敷贴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包括一个敷料袋,其袋状结构能够使外露的无针输液接头的一端插入并卡设其中,这样首先接头的端口处就避免了外界环境的污染,然后敷料袋又通过敷贴固定在患者的手臂,由于只有容纳了无针输液接头的敷料袋突出于患者手部或者胳膊处,片状敷贴是贴在皮肤上的,整个固定敷贴体积小,不会对患者的动作产生太多影响,患者也不容易产生不适的感觉,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起来也较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的敷料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的敷贴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的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的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固定敷贴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1、敷料袋;11、下部袋体;12、上部袋体;13、开口;2、片状敷贴;21、敷帖本体;22、第一双面胶层;4、第二双面胶层;5、塑料薄膜;6、无针输液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4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6固定敷贴,包括设置有无针输液接头6容纳腔室的口袋状敷料袋1以及能将敷料袋1粘贴固定在患者手部或者胳膊处的片状敷贴2,无针输液接头6的端部能通过敷料袋1的开口13插入并卡设在敷料袋1的容纳腔室,且敷料袋1被粘贴固定在患者手部时无针输液接头6同时被固定限位在患者手部或者胳膊处。

本实用新型的picc导管外露无针输液接头6固定敷贴包括一个敷料袋1,其袋状结构能够使外露的无针输液接头6的一端插入并卡设其中,这样首先接头的端口处就避免了外界环境的污染,然后敷料袋1又通过片状敷贴2固定在患者的手臂,由于只有容纳了无针输液接头6的敷料袋1突出于患者手部或者胳膊处,片状敷贴2是贴在皮肤上的,整个固定敷贴体积小,不会对患者的动作产生太多影响,患者也不容易产生不适的感觉,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起来也较方便。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敷料袋1包括与患者手部皮肤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的下部袋体11,以及位于下部袋体11上方并与下部袋体11相连接的上部袋体12;下部袋体11为平面,上部袋体12为弧面,下部袋体11与上部袋体12一侧的边缘形成了位于敷料袋1侧面的开口13,开口13为d字型。

敷料袋1的下部袋体11为平面,这样下部袋体11的形状不会有突出的边棱硌到患者的手臂;而敷料袋1的上部袋体12为弧面,这样上部袋体12和下部袋体11之间形成一个平滑的容纳腔室,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无针输液接头6,而d字型的开口13正是平面的下部袋体11与弧面的上部袋体12的边缘形成的,容纳腔室的截面以能容纳无针输液接头6,但又能使无针输液接头6卡设在其中不能主动脱落为宜,敷料袋1可以是经过消毒除菌的,这样可以避免无针输液接头6处滋生细菌。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敷料袋1为柔性材料制成,且敷料袋1在不施加外力的条件下能保持其自身形状。

柔性材质又能保持其自身形状的敷料袋1在接触患者手臂时不会因为材质太硬给患者不舒适的感觉,而其又能保持自身形状能够较好地将无针输液接头6卡设在其内,敷料袋1本身的厚度较厚这样可以较容易地保持其自身形状,材质可以使用硅胶等类似材质来制作敷料袋1。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敷料袋1的深度大于其宽度。

由于无针输液接头6是管状的,其长度大于其管的直径,为了容纳尽量长的无针输液接头6在敷料袋1内又能使敷料袋1的内壁尽量贴合无针输液接头6,将敷料袋1设置为深度大于宽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片状敷贴2包括敷贴本体21与粘贴在其下表面的第一双面胶层22,第一双面胶层22的下表面与敷料袋1的上部袋体12的上表面相粘接,第一双面胶层22的下表面没有与敷料袋1的上部袋体12的上表面相粘接的部分还与一片塑料薄膜5相粘接,敷料袋1的下部袋体11与塑料薄膜5相抵接,塑料薄膜5能从第一双面胶层22的下表面剥离。

为了使片状敷贴2更加贴合敷料袋1的形状,敷贴本体21上可以设置一个能够容纳敷料袋1的凸起,该凸起可以与敷贴本体21的主体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与敷贴本体21的主体拼合在一起的;第一双面胶层22与敷贴本体21的形状大小一致,粘贴于敷贴本体21的下表面,而凸起处第一双面胶层22的下表面则与敷料袋1的上部袋体12的上表面相粘接,敷贴本体21的主体部分虾表面的第一双面胶层22则与塑料薄膜5相粘结,塑料薄膜5的形状与敷贴本体21在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一致,这样将裸露的胶层部分全部覆盖,使用时将塑料薄膜5从第一双面胶层22的下表面剥离即可将固定敷贴粘贴于患者手臂处。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敷料袋1开口13与片状敷贴2的宽度方向的一个侧边相平齐,片状敷贴2的宽度大于敷料袋1的宽度,片状敷贴2的长度大于敷料袋1的深度。

为了使敷料袋1更好地粘贴固定在患者手臂上,将片状敷贴2的表面积设置得较大,片状敷贴2的宽度大于敷料袋1的宽度,片状敷贴2的长度大于敷料袋1的深度;而敷料袋1的开口13可以设置为与片状敷贴2宽度方向的一个侧边相平齐,同时敷料袋1设置在片状敷贴2宽度方向的靠左部或者靠右部,这样敷料袋就可以分别使用于患者的左上肢或者右上肢。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片状敷贴2的外轮廓为矩形,片状敷贴2的四角设置有倒圆角。

矩形的片状敷贴2形状规整,制作容易,粘贴在患者手臂上较为适合,倒圆角的设置能够防止片状敷贴2的四角卷边,不会给粘贴过程造成麻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敷料袋1、片状敷贴2和第二双面胶层4的材料均为防过敏材料。

为了避免敷料袋1、片状敷贴2和第二双面胶层4等能够接触到患者皮肤对患者的皮肤产生刺激使患者过敏,因此均采用防过敏材料来制作,减小对患者皮肤的刺激。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片状敷贴2的材质为透明材质。

为了更好地观察敷料袋1以及敷料袋1内的无针输液接头6,透明材质的片状敷贴2不会对敷料袋1和无针输液接头6起到遮挡作用,更便于医护人员和患者观察。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

敷料袋1的下部袋体11的下表面还粘贴连接有第二双面胶层4,第二双面胶层4与塑料薄膜5相粘接,塑料薄膜5能从第二双面胶层4的下表面剥离。

敷料袋1的下部袋体11与塑料薄膜5相抵接只是相抵接,为了避免敷料袋1的下部袋体11和塑料薄膜5之间存在的缝隙进入灰尘等物,使敷料袋1的下部袋体11也粘合在塑料薄膜5上,在敷料袋1的下部袋体11的下表面上设置了第二双面胶层4,使用时将塑料薄膜5撕开即可,这样也可以使敷料袋1在患者手臂上粘贴地更加牢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