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人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0917发布日期:2020-07-07 14:2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人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病人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需要对失去自主行动能力的病人进行检查或是手术时,需要将病人从病床上转运到移动病床上。在具体的移动过程中,陪护人员需要直接用手将病人抬起,移动到移动病床上,在这个过程中,陪护人员的手有可能会触碰到病人的创口或是病灶,给病人带来不适感,甚至加重病情。在整个移动过程需要多人配合,并且需要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对于陪护人员是一种负担和压力,对于医疗资源日趋紧张的医院是也是一种对于人力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人转运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机械辅助陪护人员将病人转移到新的病床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病人转运装置,包括有机架,机架包括顶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均匀布置在顶框的底面上,以使顶框高于病床,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均设置有脚轮,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上,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上,第一横杆上设有第一伸缩杆,第二横杆上设置有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横杆,第三横杆上设置有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第一滑套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柱上,第二滑套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柱上,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四横杆,第四横杆上设置有第三滑套和第四滑套,第三滑套滑动连接在第三支柱上,第四滑套滑动连接在第四支柱上,第三横杆上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一端连接在第四横杆上,升降板上设置有若干条固定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三横杆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四横杆上设置有第二滑槽,升降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升降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伸缩杆,升降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伸缩杆,第三伸缩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滑套或第二滑套上,第四伸缩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三滑套或第四滑套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滑槽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二滑槽设置有第二限位槽,升降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适配,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适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脚轮上设置有刹车片,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上还均设置有停止固定装置,停止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块和螺纹杆,安装块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杆和螺纹孔啮合,螺纹杆上设置有辅助件,辅助件的一端垂直固定在螺纹杆的顶面上,辅助件的另一端上连接有握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条包括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插座和插销,第一约束带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第一约束带的另一端连接在插座上,第二约束带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第二约束带的另一端连接在插销上,插销能够插入并固定在插座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安装在顶框,使得机架保持一种稳定的结构。脚轮的设置便于移动转运装置到病床边。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提高机架的稳定性,支撑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加强机架整体的强度,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第一滑套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柱上,第二滑套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柱上,第三滑套滑动连接在第三支柱上,第四滑套滑动连接在第四支柱上,升降板升降稳定。将转运装置移动到病床边,固定条放置在病人的下侧,或是先给病人穿上与固定条配套的衣物,或是放置与固定条配套的托板,再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将升降板抬升,带动病人离开病床,移动转运装置到新的病床上,通过机械辅助陪护人员将病人转移到新的病床上,避免陪护人员触碰到病人的创口或是病灶,减少给病人带来不适感和二次伤害的可能。在整个移动过程减少人力的配合,并且不需要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减轻陪护人员的负担和压力,通过机械转运病人,更为规范和快捷,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病人转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病人转运装置的第三横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病人转运装置的第二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病人转运装置的停止固定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病人转运装置的脚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病人转运装置的固定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6所示,一种病人转运装置,包括有机架1,机架1包括顶框15、第一横杆16、第二横杆17、第一支柱11、第二支柱12、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第一支柱11、第二支柱12、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均匀布置在顶框15的底面上,以使顶框15高于病床,第一支柱11、第二支柱12、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均设置有脚轮6,第一横杆1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柱11和第二支柱12上,第二横杆1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上,第一横杆16上设有第一伸缩杆161,第二横杆17上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71,第一伸缩杆16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三横杆3,第三横杆3上设置有第一滑套31和第二滑套32,第一滑套31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柱11上,第二滑套32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柱12上,第二伸缩杆171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四横杆4,第四横杆4上设置有第三滑套41和第四滑套42,第三滑套41滑动连接在第三支柱13上,第四滑套42滑动连接在第四支柱14上,第三横杆3上连接有升降板2,升降板2的一端连接在第四横杆4上,升降板2上设置有若干条固定条2。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支柱11、第二支柱12、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安装在顶框15,使得机架1保持一种稳定的结构。脚轮6的设置便于移动转运装置到病床边。第一横杆16和第二横杆17提高机架1的稳定性,支撑第一伸缩杆161和第二伸缩杆171,加强机架1整体的强度,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第一滑套31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柱上11,第二滑套32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柱12上,第三滑套41滑动连接在第三支柱13上,第四滑套42滑动连接在第四支柱14上,升降板2升降稳定。将转运装置移动到病床边,固定条6放置在病人的下侧,或是先给病人穿上与固定条6配套的衣物,或是放置与固定条6配套的托板,再通过第一伸缩杆161和第二伸缩杆171将升降板2抬升,带动病人离开病床,移动转运装置到新的病床上,通过机械辅助陪护人员将病人转移到新的病床上,避免陪护人员触碰到病人的创口或是病灶,减少给病人带来不适感和二次伤害的可能。在整个移动过程减少人力的配合,并且不需要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减轻陪护人员的负担和压力,通过机械转运病人,更为规范和快捷,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三横杆3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3,第四横杆4上设置有第二滑槽43,升降板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33和第二滑槽43上,升降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伸缩杆21,升降板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伸缩杆22,第三伸缩杆2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滑套31或第二滑套32上,第四伸缩杆22的一端连接在第三滑套41或第四滑套42上。

通过上述方案,在转移时可以不移动转运装置,抬升升降板2后,通过第三伸缩杆21和第四伸缩杆22带动升降板2沿第一滑槽33和第二滑槽43的方向移动,将病人移动到新的病床上。减少移动转运装置产生的晃动,有利于减少人力操作,避免失误,提高病人的舒适感,使得病人可以更加便捷的移动到新的病床上,提高转运的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滑槽33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4,第二滑槽43设置有第二限位槽44,升降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4和第二限位块25,第一限位块24与第一限位槽34适配,第二限位块25与第二限位槽44适配。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的配合对升降板2限制,减少升降板2的晃动,使得在移动病人的过程中,减少病人由于晃动而导致的触碰伤口的几率,避免病人由于晃动感到晕眩,提升舒适感。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脚轮6上设置有刹车片61,第一支柱11、第二支柱12、第三支柱13和第四支柱14上还均设置有停止固定装置5,停止固定装置5包括安装块51和螺纹杆52,安装块51上设置有螺纹孔511,螺纹杆52和螺纹孔511啮合,螺纹杆52上设置有辅助件53,辅助件53的一端垂直固定在螺纹杆52的顶面上,辅助件5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握柄54。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刹车片61将脚轮6停止转动,便于停止转运装置的移动,加强。在通过停止固定装置5将转运装置平稳反正在底面上,提高转运装置的稳定性,在转运时,减少移动,避免由于装置移动导致的晃动,减少病人的晕眩感,避免病人二次受伤,提高舒适感。通过螺纹杆52与螺纹孔511啮合,转动握柄54,螺纹杆52的下端抵接在地面上,使脚轮6离开底面,加强转运装置的适用范围,可以适用在凹凸不平或是倾斜的底面上,提高转运装置转运病人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固定条23包括第一约束带231、第二约束带232、插座233和插销234,第一约束带231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2,第一约束带231的另一端连接在插座233上,第二约束带232的一端固定在升降板2上,第二约束带232的另一端连接在插销234上,插销234能够插入并固定在插座233内。

通过上述方案,在固定病人时,用插销234从病人身下穿过,插入插座233内,第一约束带231和/或第二约束带232放置在病人身下。升降时,病人身下的第一约束带231和/或第二约束带232将病人固定并带动病人升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