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调节堵管大小的气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6590发布日期:2020-07-07 14:29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调节堵管大小的气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调节堵管大小的气管套2管。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后期封管的时候,需要使患者从1/3到1/2到全堵。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专门气管套管的堵管器材,多采用的是锥形木塞、注射器活塞等材料来封堵,整个过程特别繁琐,且消毒不方便,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调节堵管大小的气管套管,有效的解决了现在气管套管后期封堵不方便,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管体外圆周固定有中空的管套,管体和管套内部贯通连接,管套中部固定有挡板,挡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管套内可转动的设有封堵板,封堵板下端面与挡板上端面相接触,挡板和封堵板同轴心,封堵板上设有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八通孔和第一半圆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八通孔和第一半圆通孔在封堵板上半圆周均布,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八通孔和第一半圆通孔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管体外圆周固定有中空的管套,管体和管套内部贯通连接,管套中部固定有挡板,挡板上设有第六通孔,管套内可转动的设有封堵板,封堵板下端面与挡板上端面相接触,挡板和封堵板同轴心,封堵板上设有第七通孔、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直径相同,第一缺口面积为第六通孔面积的三分之二,第二缺口面积为第六通孔面积的一半。

优选的,所述管套内可转动的设有内齿圈,内齿圈位于封堵板的上方,封堵板经连接板与内齿圈固定连接,内齿圈内侧啮合有外齿轮,外齿轮可转动的固定在管套内,外齿轮上方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外齿轮同轴设置,第一锥齿轮外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可转动的固定在管套内,第二锥齿轮同轴设有定位轮,定位轮位于管套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定位轮下方设有可竖直滑动的卡板,定位轮外圆周设有多个定位槽,卡板上设有与多个定位槽配合定位齿,定位槽与定位齿配合构成卡板将定位轮卡死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套管外侧固定有支撑板,卡板下端固定有导向轴,导向轴可滑动的贯穿支撑板,导向轴上套装有压簧,压簧下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压簧上端与卡板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益处:1)通过转动定位轮转动实现四种状态的切换,使得操作简单、方便、快速;2)通过封堵板的转动实现全部打开、三分之一封堵、二分之一封堵和全堵。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轮锁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套剖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堵板转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全部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三分之一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二分之一打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全堵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14给出,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1,管体1外圆周固定有中空的管套2,管体1和管套2内部贯通连接,管套2中部固定有挡板3,挡板3上设有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和第三通孔6,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和第三通孔6在挡板3半圆周分布但是分布范围不超出半圆周,管套2内可转动的设有封堵板7,封堵板7下端面与挡板3上端面相接触,挡板3和封堵板7同轴心,封堵板7上设有第四通孔8、第五通孔9、第八通孔10和第一半圆通孔11,第四通孔8、第五通孔9、第八通孔10和第一半圆通孔11在封堵板7上半圆周均布,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三通孔6、第四通孔8、第五通孔9第八通孔10和第一半圆通孔11直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就是日常使用到的气管套2管,在管体1中间一体成型设置有管套2,管套2是圆柱中空的,且和两端的管体1是相通的,气体可以经过管体1和管套2进入患者身体内,挡板3固定在套管的中间位置,封堵板7是可转动的固定在套管内的,可以采用轴承的方式实现封堵板7的转动固定,封堵板7下端面与挡板3上端面相接触,挡板3上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三通孔6,封堵板7上的第四通孔8、第五通孔9、第八通孔10和第一半圆通孔11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全堵。

如图5和图6所示,此时为套管全部打开,没有任何封堵的状态,此时第一通孔4和第八通孔10轴心重合,第二通孔5和第五通孔9轴心重合,第三通孔6与第四通孔8轴心重合,此时为全部打开的状态。

如图7和图8所示,此时为三分之一的封堵状态,可以实现三分之一的封堵,封堵板7上的第四通孔8与第二通孔5轴心重合,第五通孔9与第三通孔6轴心重合,封堵板7上的其余部分将第一通孔4封堵住,此时可以实现三分之一的封堵。

如图9和图10所示,此时为二分之一的封堵状态,可以实现二分之一的封堵,封堵板7上的第一半圆通孔11与第二通孔5轴心重合,第八通孔10与第一通孔4轴心重合,封堵板7其余部分对第三通孔6进行封堵。

如图11和图12所示,此时为全堵的状态,此时可以实现对套管的全部封堵,封堵板7上的第四通孔8、第五通孔9、第八通孔10、第一半圆通孔11所处的半圆区域和挡板3上的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三通孔6所处的半圆区域没有任何的重合,此时就可以实现全堵。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1,管体1外圆周固定有中空的管套2,管体1和管套2内部贯通连接,管套2中部固定有挡板3,挡板3上设有第六通孔17,管套2内可转动的设有封堵板7,封堵板7下端面与挡板3上端面相接触,挡板3和封堵板7同轴心,封堵板7上设有第七通孔14、第一缺口15和第二缺口16,第一缺口15、第二缺口16和第七通孔14在封板板上圆周均布,第一缺口15、第二缺口16、第六通孔17和第七通孔14直径相同,第一缺口15面积为第六通孔17面积的三分之二,第二缺口16面积为第六通孔17面积的一半。

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就是日常使用到的气管套2管,在管体1中间一体成型设置有管套2,管套2是圆柱中空的,且和两端的管体1是相通的,气体可以经过管体1和管套2进入患者身体内,挡板3固定在套管的中间位置,封堵板7是可转动的固定在套管内的,可以采用轴承的方式实现封堵板7的转动固定,封堵板7下端面与挡板3上端面相接触,挡板3上设有一个第六通孔17,当第七通孔14与第六通孔17重合时,为完全打开状态,当第一缺口15与第六通孔17轴心重合时,为三分之一封堵,当第二缺口16与第六通孔17轴心重合时,为二分之一封堵,当封堵板7上的第七通孔14、第一缺口15、第二缺口16均不与第六通孔17有任何重合时,此时为全堵状态。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管套2内可转动的设有内齿圈18,内齿圈18位于封堵板7的上方,封堵板7经连接板与内齿圈18固定连接,内齿圈18内侧啮合有外齿轮19,外齿轮19可转动的固定在管套2内,外齿轮19上方设有第一锥齿轮20,第一锥齿轮20与外齿轮19同轴设置,第一锥齿轮20外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21,第二锥齿轮21可转动的固定在管套2内,第二锥齿轮21同轴设有定位轮22,定位轮22位于管套2的外侧。

通过转动定位轮22,可以带动同轴的第二锥齿轮21转动,第二锥齿轮21带动第一锥齿轮20转动,第一锥齿轮20带动同轴的外齿轮19转动,外齿轮19带动内齿圈18转动,内齿圈18转动带动封堵板7转动,从而可以实现相应的动作,在设备中,将管套2设置成透明状的,这样更加方便观察。

所述定位轮22下方设有可竖直滑动的卡板23,定位轮22外圆周设有多个定位槽,卡板23上设有与多个定位槽配合定位齿,定位槽与定位齿配合构成卡板23将定位轮22卡死的结构。

通过卡板23与定位轮22的配合可以将定位轮22锁死,定位轮22的锁死也就意味着封堵板7的锁死。

所述套管外侧固定有支撑板24,卡板23下端固定有导向轴25,导向轴25可滑动的贯穿支撑板24,导向轴25上套装有压簧26,压簧26下端与支撑板24固定连接,压簧26上端与卡板23相接触。

导向轴25的数量设置成两根,两个导向轴25的下端固定有拉板,通过拉板拉动可以方便进行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