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8920发布日期:2020-06-30 20:0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颈椎理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
背景技术
:现有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包括壳体结构和理疗结构,壳体结构作为理疗结构的支撑,并用于将理疗结构贴合于人体颈部以理疗结构能够对人体颈部进行理疗。壳体结构贴合于人体颈部设计,所述壳体结构包括承载部、连接于所述承载部两端的的左平衡部和右平衡部。承载部用于抵接人体颈部以使理疗组件能够对人体颈部进行理疗,左平衡部和右平衡部用于平衡承载部的中心,使得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作用于人体颈部时不会脱落。此外,理疗结构的控制也多设置于左平衡部或右平衡部以便于操作。现有部分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呈u形,占据空间比较大,左平衡部和右平衡部不能向内收拢,从而给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的携带带来不便。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其旨在解决携带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包括: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承载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部左右两端的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左连接部的左平衡部和连接于所述右连接部的右平衡部,所述左连接部和所述右连接部均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所述左连接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右弯曲,以减少所述左平衡部的自由端在上下方向上到所述承载部的间距,且在外力撤销后复位,所述右连接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左弯曲,以减少所述右平衡部的自由端在上下方向上到所述承载部的间距,且在外力撤销后复位;理疗结构,连接所述壳体结构并用于对人体颈部进行理疗。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部在外力作用下向右弯曲,并能够达到使所述左平衡部的自由端的水平位相当于所述右平衡部中与所述右连接部连接的端部;所述右连接部在外力作用下向左弯曲,并能够达到使所述右平衡部的自由端的水平位相当于所述左平衡部中与所述左连接部连接的端部,且还能够使所述右平衡部与所述左平衡部在上下方向上错位。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部在其前表面向后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左通孔,所述右连接部在其前表面向后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右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部包括左一连接板和左二连接板,所述左一连接板和所述左二连接板左右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左通孔,所述左一连接板为弧形板,所述左一连接板的上板沿和下板沿均向所述左二连接板弯折而连接于所述左二连接板;所述右连接部包括右一连接板和右二连接板,所述右一连接板和所述右二连接板右右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右通孔,所述右二连接板为弧形板,所述右二连接板的上板沿和下板沿均向所述右一连接板弯折而连接于所述右一连接板。进一步的,所述左一连接板的厚度大于所述左二连接板的厚度;所述右一连接板的厚度小于所述右二连接板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左连接部和所述右连接部均为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硅胶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理疗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且设置于所述承载部内侧面的导电片和电连接所述导电片并能够将电脉冲通过所述导电片作用于人体颈椎皮肤的电脉冲发生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电脉冲发生装置能够向所述导电片发送tens脉冲和ems脉冲。进一步的,所述理疗结构还包括电热片和电连接所述电热片以使所述电热片向人体颈椎辐射热量的电路。进一步的,所述电热片设于所述导电片和所述承载部内侧面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理疗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磁石。进一步的,所述承载部、所述左平衡部和所述右平衡部均设有所述磁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使用状态下,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整体呈u形,贴合于人体颈部使用。收纳状态下,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向内弯折(向中间旋转),使得左平衡部和右平衡部能够收拢于承载部的后方。从而减小容纳空间,以便携带。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均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在解除外力作用时,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能够回复原状而使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回复到呈u形的使用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通过对形状记忆材料的使用,使得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可以向内收拢,从而提高携带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的收纳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图2结构的前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的拆解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局部的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结构20理疗结构11承载部21导电片111前载板22电热片112后载板23电路板12左连接部24电路保护板121左一连接板122左二连接板13右连接部14左平衡部15右平衡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包括壳体结构10和理疗结构20。理疗结构20连接壳体结构10并用于对人体颈部进行理疗。壳体结构10包括承载部11、分别连接于承载部11左右两端的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以及连接于左连接部12的左平衡部14和连接于右连接部13的右平衡部15,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均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左连接部1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右弯曲,以减少左平衡部14的自由端在上下方向上到承载部11的间距,且在外力撤销后复位,右连接部13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向左弯曲,以减少右平衡部15的自由端在上下方向上到承载部11的间距,且在外力撤销后复位。本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使用状态下,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整体呈u形,贴合于人体颈部使用。收纳状态下,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向内弯折(向中间旋转),使得左平衡部14和右平衡部15能够收拢于承载部11的后方。从而减小容纳空间,以便携带。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均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在解除外力作用时,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能够回复原状而使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回复到呈u形的使用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通过对形状记忆材料的使用,使得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的左平衡部14和右平衡部15能够向内收拢,从而提高携带的便利性。优选的,请参照图3,左连接部12在外力作用下向右弯曲,并能够达到使左平衡部14的自由端的水平位相当于右平衡部15中与右连接部13连接的端部;右连接部13在外力作用下向左弯曲,并能够达到使右平衡部15的自由端的水平位相当于左平衡部14中与左连接部12连接的端部,且还能够使右平衡部15与左平衡部14在上下方向上错位。也就是说,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能够使左平衡部14和右平衡部15错位叠放,从而进一步较小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所需要的收纳空间。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自然放置下,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前后延伸,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的延伸长度。由于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延伸长度的不同,左平衡部14的自由端在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处于收纳状态下实际到达的位置略有差别。请参照图4,右左连接部12在其前表面向后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左通孔,右右连接部13在其前表面向后开设有前后贯通的右通孔。相比于实心结构,在左平衡部14向右弯折特定角度时,左通孔的设置为左连接部12的形变提供避让空间,使得左连接部12的外表面在弯折处的形变量相对实心结构变小,从而提高左连接部12的使用寿命。同理,右通孔的设置有利于提供右连接部13的使用寿命。请参照图5,右左连接部12包括左右布置的左一连接板121和左二连接板122,左一连接板121和左二连接板122围合形成左通孔,右左一连接板121为弧形板,且左一连接板121的上板沿和下板沿均向右左二连接板122弯折而连接于右左二连接板122;右右连接部13包括左右布置的右一连接板和右二连接板,右一连接板和右二连接板围合形成右通孔,右右二连接板为弧形板,且右右二连接板的上板沿和下板沿均向右右二连接板弯折而连接于右右二连接板。左一连接板121和右二连接板的上板沿和下板沿向中间弯折形成前后延伸的弧形板,使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垂直于延伸线的截面近似为“d”形,该设计相比于截面为矩形的设计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而提高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的使用寿命。左二连接板122和右一连接板分别与左一连接板121和右二连接板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以减小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高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的使用寿命、降低弯折难度。图示实施例中,左二连接板122和右一连接板近似为平板,使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垂直于延伸线的截面近似为“d”形。在其它实施例中,左二连接板122和右一连接板也可以为曲率较大的弧形板,使得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垂直于延伸线的截面近似为圆形或月牙形。“d”形截面相比于圆形截面,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向内弯折时,左二连接板122和右一连接板的上下板沿被拉伸的变形量更小,从而有利于提高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的使用寿命、降低弯折难度。本实施例中,右左一连接板121的厚度大于右左二连接板122的厚度;右右一连接板的厚度小于右右二连接板的厚度。左连接部12弯折向右弯折时,同一截面上,左一连接板121的形变量大于左二连接板122的形变量。适当增加左一连接板121的厚度以增强左一连接板121的抗拉伸能力,适当减小左二连接板122以降低左连接部12弯折的难度。同理,适当增加右二连接板的厚度以增强右二连接板的抗拉伸能力,适当减小右一连接板以降低左连接部12弯折的难度。本实施例中,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均为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无毒环保、耐老化,且柔软,有利于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在其它实施例中,左连接部12和右连接部13也可以采用合金材料,如镍钛合金或其它复合材料制成。在此不作唯一限定。请参照图4,理疗结构20包括至少一个且设置于承载部11内侧面的导电片21和电连接导电片21并能够将电脉冲通过导电片21作用于人体颈椎皮肤的电脉冲发生装置。导电片21固定在承载部11内侧面以贴合人体颈部,电脉冲发生装置向导电片21发出电脉冲,电脉冲作用于颈椎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从而起到理疗的效果。导电片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分布只要能与人体的颈椎相适应即可。图示实施例中,导电片21为两个。本实施例中,导电片21包括五金片和连接五金片内侧的导电硅胶。导电硅胶直接与人体颈部接触。本实施例中,电脉冲发生装置能够向导电片21发送tens脉冲和ems脉冲。tens的英文全程是: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r。由适当强度频率的电流,连续、轻柔的刺激神经、肌肉和细胞,激发身体自然产生吗啡,阻断、舒缓疼痛的讯息,达到缓解颈部疲劳不适的效果。ems是electronicmusclesimulator的缩写,通过仿肌肉生物电信号引发肌肉收缩运动。在传统的锻炼中,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神经信号使肌肉收缩,发出动作。对肌肉来说,无论外部或内部的刺激都是没有区别的。电脉冲发生装置通过导电片21向颈椎肌肉发出频率脉冲,颈椎肌肉收到该频率脉冲后做相应的肌肉收缩运动。通过调控脉冲电流的强度、频率、间歇时间等因素达到减轻肌肉紧张度,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从而达到理疗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电脉冲发生装置向导电片21发送预设模式的脉冲,该该冲为tens脉冲和ems脉冲的结合。以实现最优的脉冲理疗效果。请参照图4,理疗结构20还包括电热片22和电连接电热片22以使电热片22向人体颈椎辐射热量的电路。电热片22和电路的设置,使得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具备热敷的理疗功能。消费者可以选择热敷、脉冲或其组合进行理疗。进一步的,电热片22设于导电片21和承载部11内侧面之间。电热片22和导电片21成叠设置,脉冲和热敷作用于同一穴位,优化理疗效果。导电片21直接与人体颈部接触以确保电脉冲发生装置发出的电脉冲能够到达颈椎穴位。本实施例中,电热片22为连接在五金片外侧面的石墨烯层。五金片在其前表面向后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导热孔。导电片21在其前表面向后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二导热孔,石墨烯层在通电下穿过第一导热孔和第二导热孔向人体颈部辐射远红外线,达到热敷的效果。本实施例中,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的热敷温度设定为42°。本领域人员可以将热敷温度设置为其它温度。本实施例中,电路和电脉冲发生装置均设置于电路板23上。承载部11由前载板111和后载板112扣合形成,电路板23由电路保护板24固定于前载板111上。左平衡部14和右平衡部15均具有一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电池等结构。控制面板设于左平衡部14或右平衡部15的外侧。电路板23、电池和控制面板电连接。控制面板用于控制发热电路和电脉冲发生装置的启闭,电池为发热电路和电脉冲发生装置提供电源。电池可为蓄电池或充电电池。在其它实施例中,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也可以通过设置外接接口以连接外置电源。本实施例中,理疗结构20还包括至少一个磁石。各磁石均固定于壳体结构内,不与人体颈部直接接触。磁石可为锗石、钛石、砭石、电气石等。人们通过接触自然矿物可以补充人体不足的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或排泄过剩的元素和微元素,使人体保持一个特有的正间值。其中,锗石通过与皮肤的常年接触,使人体摄取锗元素,锗元素发射的负离子能够明显改善血液中红血球的流动,也能够调整人体生物电流方向,还可以对多种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钛具有“亲生物”性。钛能刺激吞噬细胞,使免疫力增强,能抵抗分泌物的腐蚀且无毒,对任何杀菌方法都适应。砭石能够起到净化肝肾等脏器,排除多余的毒素,全面增强人的免疫能力的作用。对于颈椎病、腰椎病、偏头疼、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尤为显著。电气石能够永久性产生0.06ma的微弱电流,与通过人体神经的电流类似,促使血液循环顺畅。本实施例中,磁石有四个,其中,两个设于承载部11内,另外两个分别设于左平衡部14和右平衡部15内。该设计一方面增加磁石作用区域,另一方面有利于平衡结构整体重心,使得便于携带的颈椎理疗仪更好地贴合于颈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