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9352发布日期:2020-07-24 16:5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



背景技术:

单肺通气是指胸科手术病人经过气管导管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行通气的方法或手段,目前,单肺通气通过麻醉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扩展,除用于肺内分泌物多的病人外,还经常用于食管、肺叶、全肺、胸腔镜等手术中,以方便手术操作,减轻手术侧肺损伤,防止两肺间的交叉感染。

目前在临床手术中,单肺通气保护器主要起到隔离患侧肺,防止液性分泌物流入健侧的作用,具有保障健侧肺良好通气、避免交叉感染,患肺相对静止,从而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气管腔内径过于狭小,在气管导管插入气管与支气管时,容易造成肺损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具备不易损伤肺部等优点,解决了通气管腔内径过于狭小,在气管导管插入气管与支气管时,容易造成肺损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不易损伤肺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包括通气管主体,所述通气管主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密封盖,所述通气管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底端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底端,所述支撑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导向头,所述通气管主体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管封闭囊与支气管充气囊,所述支撑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塑形管芯,所述通气管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的底端依次贯穿通气管主体、支撑管、塑形管芯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充气管的底端由通气管主体的内部贯穿支撑管并延伸至气管封闭囊的内部,所述通气管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的底端依次贯穿通气管主体、支撑管、塑形管芯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充气管的底端由通气管主体的内部贯穿支撑管并延伸入支气管充气囊的内部,所述通气管主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的底端依次贯穿通气管主体、支撑管、塑形管芯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内部,所述抽液管的底端由通气管主体的内部贯穿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的外侧,所述抽液管的底端位于气管封闭囊与支气管充气囊之间,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与抽液管的顶端均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和抽液管与通气管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通气管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条,所述转动条的顶端延伸出通气管主体并固定连接有调节块,所述转动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条,所述导向头的内部与支撑条固定连接。

优选的,三个所述第二密封盖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塑料连接条,三个所述塑料连接条远离第二密封盖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与抽液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塑形管芯由金属拉丝构成,所述导向头呈倾斜状。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主体由塑料软管构成,所述导向头由橡胶材质构成。

优选的,所述导向头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单肺通气保护器,通过通气管主体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且支撑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塑形管芯,从而使得支撑管对通气管主体起到支撑作用,使装置更易插入患者费支气管内,且支撑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导向头,且通气管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条,转动条通过顶端的调节块的转动带动,从而带动转动条底端的支撑条,从而带动导向头转动,从而使导向头可进行转动微调,使得导向头可准确导向至患侧的肺部支气管内,且不易对肺部支气管造成伤害,且通气管主体上套设有气管封闭囊与支气管充气囊,且通过第一充气管与第二充气管分别对气管封闭囊与支气管充气囊进行充气,使得气管封闭囊与支气管充气囊充气,从而封闭了主支气管与肺部支气管,从而避免了患侧肺部,在手术时由于肺部的出液情况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通过抽液管抽出患侧分泌出的废液,且支撑管、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与抽液管均位于通气管主体的内部,从而避免了由于导气管粗损伤气管的问题,从而使装置达到不易损伤肺部的效果。

2、该单肺通气保护器,通过第二密封盖上连接的塑料连接条,使得第二密封盖不易丢失,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3、该单肺通气保护器,通过塑形管芯对支撑管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对通气管主体具有支撑效果,且塑形管芯具有延展性,从而使得装置不易僵直,可弯曲进入患者支气管,通过导向头呈倾斜状,从而通过转动导向头,可调节进入肺部支气管的方向,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4、该单肺通气保护器,通气管主体由塑料软管构成,使得通气管主体在进入患者支气管内时,不易划伤患者支气管,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且导向头有橡胶材质构成,使得导向头在延伸入支气管内时,不易划伤支气管,装置的安全性相对较好。

5、该单肺通气保护器,通过在导向头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增加了导向头空气流通性,使患者在单肺呼吸时,不易产生呼吸不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a部示意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b部示意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结构c部示意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管主体与气管封闭囊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气管主体与抽液管连接示意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通气管主体;2、第一密封盖;3、支撑管;4、导向头;5、气管封闭囊;6、支气管充气囊;7、塑形管芯;8、第二充气管;9、抽液管;10、第二密封盖;11、塑料连接条;12、连通孔;13、转动条;14、第一充气管;15、调节块;16、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一种单肺通气保护器,包括通气管主体1,通气管主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密封盖2,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3,支撑管3的底端延伸至通气管主体1的底端,支撑管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导向头4,通气管主体1上套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气管封闭囊5与支气管充气囊6,支撑管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塑形管芯7,通气管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充气管14,第一充气管14的底端依次贯穿通气管主体1、支撑管3、塑形管芯7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第一充气管14的底端由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贯穿支撑管3并延伸至气管封闭囊5的内部,通气管主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充气管8,第二充气管8的底端依次贯穿通气管主体1、支撑管3、塑形管芯7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第二充气管8的底端由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贯穿支撑管3并延伸入支气管充气囊6的内部,通气管主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抽液管9,抽液管9的底端依次贯穿通气管主体1、支撑管3、塑形管芯7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抽液管9的底端由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贯穿并延伸至通气管主体1的外侧,抽液管9的底端位于气管封闭囊5与支气管充气囊6之间,第一充气管14、第二充气管8与抽液管9的顶端均套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二密封盖10,第一充气管14、第二充气管8和抽液管9与通气管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条13,转动条13由具有延展性且具不易弯曲,使得转动条13在转动时不易扭曲,带动导向头4的效果相对较好,转动条13的顶端延伸出通气管主体1并固定连接有调节块15,转动条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条16,导向头4的内部与支撑条16固定连接,通过通气管主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3,且支撑管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塑形管芯7,从而使得支撑管3对通气管主体1起到支撑作用,使装置更易插入患者费支气管内,且支撑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导向头4,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条13,转动条13通过顶端的调节块15的转动带动,从而带动转动条13底端的支撑条16,从而带动导向头4转动,从而使导向头4可进行转动微调,使得导向头4可准确导向至患侧的肺部支气管内,且不易对肺部支气管造成伤害,通气管主体1上套设有气管封闭囊5与支气管充气囊6,通过第一充气管14与第二充气管8分别对气管封闭囊5与支气管充气囊6进行充气,使得气管封闭囊5与支气管充气囊6充气,从而封闭了主支气管与肺部支气管,从而避免了患侧肺部,在手术时由于肺部的出液情况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通过抽液管9抽出患侧分泌出的废液,且支撑管3、第一充气管14、第二充气管8与抽液管9均位于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从而避免了由于导气管粗损伤气管的问题,从而使装置达到不易损伤肺部的效果。

进一步的,三个第二密封盖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塑料连接条11,三个塑料连接条11远离第二密封盖1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充气管14、第二充气管8与抽液管9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密封盖10上连接的塑料连接条11,使得第二密封盖10不易丢失,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塑形管芯7由金属拉丝构成,导向头4呈倾斜状,通过塑形管芯7对支撑管3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对通气管主体1具有支撑效果,且塑形管芯7具有延展性,从而使得装置不易僵直,可弯曲进入患者支气管,通过导向头4呈倾斜状,从而通过转动导向头4,可调节进入肺部支气管的方向,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通气管主体1由塑料软管构成,导向头4由橡胶材质构成,使得通气管主体1在进入患者支气管内时,不易划伤患者支气管,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且导向头4有橡胶材质构成,使得导向头4在延伸入支气管内时,不易划伤支气管,装置的安全性相对较好。

进一步的,导向头4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12,通过在导向头4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12,增加了导向头4空气流通性,使患者在单肺呼吸时,不易产生呼吸不畅的问题。

工作原理:通过通气管主体1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管3,且支撑管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塑形管芯7,从而使得支撑管3对通气管主体1起到支撑作用,使装置更易插入患者费支气管内,且支撑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导向头4,且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条13,转动条13通过顶端的调节块15的转动带动,从而带动转动条13底端的支撑条16,从而带动导向头4转动,从而使导向头4可进行转动微调,使得导向头4可准确导向至患侧的肺部支气管内,且不易对肺部支气管造成伤害,通气管主体1上套设有气管封闭囊5与支气管充气囊6,通过第一充气管14与第二充气管8分别对气管封闭囊5与支气管充气囊6进行充气,使得气管封闭囊5与支气管充气囊6充气,从而封闭了主支气管与肺部支气管,从而避免了患侧肺部,在手术时由于肺部的出液情况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通过抽液管9抽出患侧分泌出的废液,且支撑管3、第一充气管14、第二充气管8与抽液管9均位于通气管主体1的内部,从而避免了由于导气管粗损伤气管的问题,从而使装置达到不易损伤肺部的效果,避免了通气管腔内径过于狭小,在气管导管插入气管与支气管时,容易造成肺损伤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