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鼻器鼻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9150发布日期:2020-12-25 08:1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鼻器鼻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是一种洗鼻器鼻托。



背景技术:

某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患者常需雾化治疗,某些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下的因鼻腔内残可吸入微粒较多而引起鼻腔病变的患者常需清洗鼻腔。呼吸系统疾病常需较长的治疗周期和预防性治疗。

现常用的雾化装置一般有面罩型雾化器和口含型雾化器。使用时,雾化的气柱先逸散在面罩内或口含嘴内。其缺点为:1、治疗效果较差,不能直接使药物到达病灶。2、造成药物的浪费,导致药物疗效的降低,延长治疗周期。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洗鼻装置有重力式洗鼻器和压力式洗鼻器,但其洗鼻头大小不一,且均为单一开口。其缺点为:清洗过程中单一的较大的水柱对鼻腔黏膜会造成较大的冲击,造成鼻粘膜的损伤,同时容易导致客户呛水,造成用户体验的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鼻器鼻托,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效果差以及洗鼻装置普遍为单一开口,使用时容易导致客户呛水,造成用户体验的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洗鼻器鼻托,包括鼻托以及鼻托接口;

所述鼻托套设在所述鼻托接口上;

其中,所述鼻托包括连接件,左通道、右通道以及至少两个鼻塞套;

所述左通道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左侧,所述右通道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右侧,所述鼻塞套套设在所述左通道以及所述右通道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鼻托接口包括接口本体、注水腔、注水口以及废水口;

所述注水腔设置在所述接口本体的中央,所述注水口设置在所述注水腔内壁的一侧,所述废水口设置在所述注水腔的中央,当所述鼻托插入到所述鼻托接口时,所述出水口插入到所述废水口内,从而实现所述废水的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鼻托还包括第一防水胶圈、进水仓、进水口、第二防水胶圈以及出水口;

所述第一防水胶圈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背面,所述进水仓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水胶圈圈内,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水仓内壁的一侧并与所述左通道相通,所述第二防水胶圈设置在所述进水仓中央,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水胶圈中央并与所述右通道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鼻塞套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鼻塞套为周边有一环状凸起的伞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左通道包括出水标识;

所述出水标识设在所述左通道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右通道包括进水标识;

所述进水标识设在所述右通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左通道以及右通道以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洗鼻头均为单一开口,清洗过程中单一的较大的水柱对鼻腔黏膜会造成较大的冲击,造成鼻粘膜的损伤,同时容易导致客户呛水,造成用户体验的下降的问题,并通过设置出水标识以及进水标识的当时提示用户使用,防止由于使用方式错误导致使用效果下降。通过鼻托及鼻托接口的配合使用可以保证左右鼻托头不论如何调换位置均能保证水流正常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鼻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鼻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鼻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鼻托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为:1-鼻托、2-鼻托接口、10-连接件、20-左通道、30-右通道、40-鼻塞套、21-出水标识、31-进水标识、11-第一防水胶圈、12-进水仓、13-进水口、14-第二防水胶圈、15-出水口、22-接口本体、23-注水腔、24-注水口、25-废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洗鼻器鼻托,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包括鼻托1以及鼻托接口2;

鼻托套1设在鼻托接口2上;

其中,如图1所示,鼻托1包括连接件10,左通道20、右通道30以及至少两个鼻塞套40;

左通道20设置在连接件10的左侧,右通道30设置在连接件10的右侧,鼻塞套40套设在左通道20以及右通道30的末端;

连接件10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鼻托接口2上;

鼻塞套40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用户鼻腔内并防止清洗用水流出。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示鼻托1还包括第一防水胶圈11、进水仓12、进水口13、第二防水胶圈14以及出水口15;

第一防水胶圈11设置在连接件10的背面,进水仓12设置在第一防水胶圈11圈内,进水口13设置在进水仓12内壁的一侧并与左通道20相通,第二防水胶圈14设置在进水仓12中央,出水口15设置在第二防水胶圈14中央并与右通道30相通;

进水仓12用于将注入的所述清洁用水通过进水口13注入到左通道20;

第一防水胶圈11用于防止所述清洁用水溢出;

出水口15用于让清洁后的废水流出;

第二防水胶圈14用于隔离进水仓12与出水口15,从而防止所述清洁用水与所述废水出现混淆。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鼻托接口2包括接口本体22、注水腔23、注水口24以及废水口25;

注水腔23设置在接口本体22的中央,注水口24设置在注水腔23内壁的一侧,废水口25设置在注水腔23的中央,当鼻托1插入到鼻托接口2时,出水口15插入到废水口25内,从而实现所述废水的排出;

注水腔23用于将从注水口24注入的清洁用水注入到进水仓12;

废水口25用于排出出水口15输出的所述废水。

进一步的,鼻塞套40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2所示,鼻塞套40为周边有一环状凸起的伞状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左通道20包括出水标识21;

出水标识21设在左通道20的一侧;

出水标识21用于指示出水的方向。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右通道30包括进水标识31;

进水标识31设在右通道30的一侧;

进水标识31用于指示入水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应用场景中,用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用户先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洗鼻器上,之后用户根据出水标识21以及进水标识31将对应的鼻塞套40塞到自己的鼻腔内,鼻塞套40的环状凸起卡在鼻腔内防止鼻塞套40脱出,之后用户开始按下洗鼻器的开关开始使用,洗鼻器的清洗用水从注水口24注入到进水仓12,之后通过进水口13从左通道20进入用户的鼻腔内进行清洗,在清洗完成后所述废水从右通道30流出到出水口15,并通过废水口25排出,从而完成清洗流程。

若使用中鼻托旋转180度使左通道20与右通道30调换位置,则洗鼻器的清洗用水从注水口24注入到进水仓12,之后仍能通过进水口13从左通道20进入用户的鼻腔内进行清洗,在清洗完成后所述废水仍从左通道30流出到出水口15,并通过废水口25排出,从而完成清洗流程。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