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诊断用品领域,涉及吸液接头,具体是一种沉底式防吸残渣吸液接头。
背景技术:
吸液接头的主要作用是对药液进行吸附,便于将药液进行转运储存,在利用吸液接头进行药液吸附时,药液中存在的残渣容易吸附到接头当中,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因此在使用吸液接头时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规避。
现有的吸液接头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吸液接头在吸附带有沉淀物的药液时容易将沉淀吸入到吸液接头的管道当中,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管道堵塞;现有的吸液接头在使用完毕之后不方便对其内部进行清洁,且不方便将接头内残存的残渣排出,给实际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吸液接头在吸附带有沉淀物的药液时容易将沉淀吸入到吸液接头的管道当中,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管道堵塞;现有的吸液接头在使用完毕之后不方便对其内部进行清洁,且不方便将接头内残存的残渣排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沉底式防吸残渣吸液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沉底式防吸残渣吸液接头,包括储液筒,所述储液筒的一侧连接有进液管,且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有引导管伸入到储液筒的内部,所述储液筒的底部开设有排渣槽,且排渣槽的内部设置有软塞,所述储液筒的顶部设置有卡接头,且储液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吸液管,所述第一吸液管的一端与卡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吸液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螺纹接头,所述螺纹接头的一端内侧连接有第二吸液管;
所述第二吸液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螺纹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液管和第二吸液管呈垂直设置,且第二吸液管通过螺纹套与螺纹接头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排渣槽的内壁与软塞的外壁衔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且软塞的长度大于排渣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管的直径,且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螺纹接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管呈弯折状设置,且引导管的一端向储液筒的底部方向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吸液管和第二吸液管垂直连接,第二吸液管的进液方向与储液筒的底部保持平行,避免液体直接吸入到第二吸液管,极大的降低了残渣进入到管道的几率,液体首先进入到第二连接管,再进入到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直径设置成小于第二连接管的直径,使得整个第二吸液管的内部形成台阶孔结构,部分进入到第二连接管内部的残渣在进入到第一连接管时由于进液孔径变小,进而被格挡在第一连接管内,从而能够避免吸液接头在吸液时将残渣吸入到管道当中,有效的避免了管道堵塞;
通过在储液筒的底部开设排渣槽,且在排渣槽的内部设置软塞,配合进液管一端连接的引导管,软塞拔出,沉淀在储液筒底部的残渣排出,引导管向储液筒的底部弯折,从进液管送入冲洗水,经由引导管直冲到储液筒的底部,进而可以进行冲洗,最后从排渣槽排出,便于对整个吸液接头进行清洗,使得吸液接头可以重复进行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吸液管的主视图。
图中:1、储液筒;2、进液管;3、排渣槽;4、软塞;5、卡接头;6、第一吸液管;7、螺纹接头;8、第二吸液管;9、引导管;10、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12、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沉底式防吸残渣吸液接头,包括储液筒1,储液筒1的一侧连接有进液管2,且进液管2的一端连接有引导管9伸入到储液筒1的内部,储液筒1的底部开设有排渣槽3,且排渣槽3的内部设置有软塞4,储液筒1的顶部设置有卡接头5,且储液筒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吸液管6,第一吸液管6的一端与卡接头5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吸液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螺纹接头7,螺纹接头7的一端内侧连接有第二吸液管8;
第二吸液管8包括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11,第一连接管1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管10的另一端连接有螺纹套12,设置螺纹套12便于将第二吸液管8和第一吸液管6进行连接。
第一吸液管6和第二吸液管8呈垂直设置,且第二吸液管8通过螺纹套12与螺纹接头7啮合连接。
排渣槽3的内壁与软塞4的外壁衔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且软塞4的长度大于排渣槽3的深度,设置橡胶密封垫圈便于对软塞4进行卡接固定。
第一连接管10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管11的直径,且第一连接管10的一端与螺纹接头7连接,第一连接管10和第二连接管11的内部构成台阶孔结构,避免将残渣吸入到第一吸液管6内。
引导管9呈弯折状设置,且引导管9的一端向储液筒1的底部方向弯折,引导管9将液体引入到储液筒1内。
一种沉底式防吸残渣吸液接头,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吸液管6与第二吸液管8通过螺纹接头7进行连接固定,将第一连接管10一端的螺纹套12连接至螺纹接头7,第一连接管10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连接管11,再将第一吸液管6和第二吸液管8放入到储液筒1中,将第一吸液管6的一端卡接在卡接头5,在进液管2外界液体容器,将液体导入到储液筒1中,液体经过进液管2进入到引导管9,进入到储液筒1,液体中的沉淀物沉淀在储液筒1的底部,第二吸液管8与第一吸液管6保持垂直设置,第二吸液管8的进液方向与储液筒1的底部保持平行,避免液体直接吸入到第二吸液管8,在吸液时,液体首先进入到第二连接管11,再进入到第一连接管10,第一连接管10的直径设置成小于第二连接管11的直径,使得整个第二吸液管8的内部形成台阶孔结构,部分进入到第二连接管11内部的残渣在进入到第一连接管10时由于进液孔径变小,进而被格挡在第一连接管10内,当吸液操作结束之后,将软塞4拔出,沉淀在储液筒1底部的残渣排出,从进液管2送入冲洗水,经由引导管9直冲到储液筒1的底部,进而可以进行冲洗,最后从排渣槽3排出,便于对整个吸液接头进行清洗,使得吸液接头可以重复进行利用,解决了吸液接头冲洗不便的麻烦,提高了整个吸液接头的实用性,使得整个吸液接头的使用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接头更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吸液管6和第二吸液管8垂直连接,第二吸液管8的进液方向与储液筒1的底部保持平行,避免液体直接吸入到第二吸液管8,极大的降低了残渣进入到管道的几率,液体首先进入到第二连接管11,再进入到第一连接管10,第一连接管10的直径设置成小于第二连接管11的直径,使得整个第二吸液管8的内部形成台阶孔结构,部分进入到第二连接管11内部的残渣在进入到第一连接管10时由于进液孔径变小,进而被格挡在第一连接管10内,从而能够避免吸液接头在吸液时将残渣吸入到管道当中,有效的避免了管道堵塞;通过在储液筒1的底部开设排渣槽3,且在排渣槽3的内部设置软塞4,配合进液管2一端连接的引导管9,软塞4拔出,沉淀在储液筒1底部的残渣排出,引导管9向储液筒1的底部弯折,从进液管2送入冲洗水,经由引导管9直冲到储液筒1的底部,进而可以进行冲洗,最后从排渣槽3排出,便于对整个吸液接头进行清洗,使得吸液接头可以重复进行利用。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