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颈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9831发布日期:2020-10-02 08:27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护颈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部护理辅助器械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颈仪。



背景技术:

颈部的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下颌支后缘、乳突和枕外隆突的连线,下界即胸骨上缘、锁骨、肩峰和第七颈椎棘突间的连线,由于电脑和手机成为人们办公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一天中可能大部分时间均会和电脑或者手机接触,在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候,人的头部常常会向下低,长时间这种姿势,常常会引起颈部的疾病,现有护颈仪对颈部进行护理。

护颈仪的外壳通常分为上下壳体,上下壳体之间通常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且连接件的两端与壳体和按摩件的固定方式为螺钉进行固定,且两个夹持臂2与主体部分1的连接一般采用单扭弹簧加五金钢轴的旋转方式,此结构复杂,装配工序多。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护颈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颈仪,解决了护颈仪上下壳,主体与连接臂的连接复杂,装配工序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颈仪,包括:

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主体下壳,所述主体下壳上卡接有主体上壳,所述主体下壳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主体下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件;

两个夹持臂,两个所述夹持臂的一侧分别套设于转轴的表面,所述夹持臂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上卡接有壳盖,所述安装壳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通过通孔延伸至安装壳体的内部;

两个按摩件,两个所述按摩件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底部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主体下壳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主体上壳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卡扣相对应的第一卡槽。

通过第一卡扣配合第一卡槽实现主体下壳和主体上壳的安装固定,更加的简单。

优选的,所述主体下壳的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腔,所述主体上壳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腔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

第一限位腔配合第一限位块可以使主体下壳和主体上壳在卡接时,位置对应更加的准确。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壳盖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二卡扣相对应第二卡槽。

通过第二卡扣配合第二卡槽实现安装壳体和壳盖的安装固定,更加的简单。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体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腔,所述壳盖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

第二限位腔配合第二限位块可以使安装壳体和壳盖在卡接时,位置对应更加的准确。

优选的,所述按摩件的表面设套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边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带环。

优选的,所述按摩件顶部的边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颈仪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颈仪,主体部分和两个夹持臂均的上下壳体的均是通过卡扣和卡槽的结构直接扣位口合,且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主体部分和按摩件的壳体中,并通过上下壳体的扣合对其进行固定,取代传统螺钉固定的复杂方式,使用更简单的固定方式,且夹持臂通过转轴配合弹性件实现夹持臂的弹性折叠避免采用单扭弹簧加五金钢轴的旋转方式,结构更加的简单,装配工序更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颈仪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主体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夹持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主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颈仪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主体部分,101、主体下壳,102、主体上壳,103、第一卡扣,104、第一限位腔,2、夹持臂,21、安装壳体,22、壳盖,23、第二卡扣,24、第二限位腔,3、连接件,4、按摩件,5、转轴,6、弹性件,7、通孔,8、防护罩,9、连接带,10、固定带环,11、限位柱,12、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颈仪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主体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夹持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主体部分的局部剖视图。护颈仪,包括:

主体部分1,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主体下壳101,所述主体下壳101上卡接有主体上壳102,所述主体下壳101的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转轴5,所述主体下壳1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件6;

两个夹持臂2,两个所述夹持臂2的一侧分别套设于转轴5的表面,所述夹持臂2包括安装壳体21,所述安装壳体21上卡接有壳盖22,所述安装壳体2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通孔7,所述弹性件6的一端通过通孔7延伸至安装壳体21的内部;

两个按摩件4,两个所述按摩件4分别通过连接件3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1的底部的两侧。

主体上壳101和壳盖22均为硬质塑胶,连接件3位软胶,连接件3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圈,且连接件3的两端粗于中间,防止结合不牢;

按摩件4的上侧外壳为硬质塑胶,且按摩件4上内侧外壳和主体上壳1与连接件3连接处均设置有安装孔,且内壁上设置有l形按压件,用于按压连接件3两管的固定圈。

所述主体下壳101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扣103,所述主体上壳102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卡扣103相对应的第一卡槽。

第一卡扣103的数量不少于四个,第一卡槽与第一卡扣103数量和位置对应。

所述主体下壳101的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腔104,所述主体上壳102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限位腔104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

第一限位腔104的数量不少于两个,第一限位块的数量的位置与第一限位腔104对应。

所述安装壳体21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扣23,所述壳盖22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二卡扣相对应第二卡槽。

第二卡扣23的数量不少于四个,第二卡槽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二卡扣23对应,第一卡扣22和第二卡扣23均为塑料材质。

所述安装壳体21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腔24,所述壳盖22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

第二限位腔24的数量不少于三个,第二限位块的数量的位置与第二限位腔24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颈仪的工作原理如下:

按摩件4通过连接件3与主体部分1连接时,连接件3的一端延伸至主体下壳101的内部被主体上壳102压住,主体上壳102通过主体下壳101上的第一卡扣进行卡接,同时对连接件3的一端进行固定;

连接件3的另一端延伸至按摩件4的上侧外壳的内部,并受到上侧外壳的挤压,上侧外壳与按摩件底部的安装壳通过卡扣和卡槽卡接;

夹持臂2的安装壳体21与壳盖22通过第二卡扣23配合第二卡槽进行卡接;

夹持臂2通过转动与主体部分1连接,且配合弹性件6实现弹性折叠。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颈仪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主体部分1和两个夹持臂2均的上下壳体的均是通过卡扣和卡槽的结构直接扣位口合,且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主体部分和按摩件4的壳体中,并通过上下壳体的扣合对其进行固定,取代传统螺钉固定的复杂方式,使用更简单的固定方式,且夹持臂通过转轴5配合弹性件6实现夹持臂的弹性折叠避免采用单扭弹簧加五金钢轴的旋转方式,结构更加的简单,装配工序更少。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护颈仪,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护颈仪。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护颈仪的不同之处在于,护颈仪,所述按摩件4的表面设套设有防护罩8,所述防护罩8的边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9,所述连接带9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带环10。

连接带9位弹性带,当防护罩8与按摩件4安装后,连接带9处于拉绳状态防护罩8为布材质。

所述按摩件4顶部的边侧设置有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2。

限位柱11的数量优选为四个,且分布在按摩件4顶部的左右和前后两侧,且对称设置,连接带9的数量与限位柱11对应。

通过在按摩件4的表面套设防护罩8,可以防止长时间使用后,按摩件的1的底部积灰,且防止灰尘通过底部不锈钢片与壳体的连接处进入堆积灰尘,延长其使用寿命;

且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安装时依次将防护罩8表面侧的四个连接带9上的固定带环10套在按摩件4顶部的四个固定柱11上的限位槽12内部即可,拆卸时,之间将固定带环10取下即可,安装拆下简单方便,便于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