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5755发布日期:2020-09-15 19:2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晶体植入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晶状体是一种可以植入眼内代替病变的自然晶状体的医疗器械。按照材质人工晶状体可分为由pmma等硬质材料制成的硬性人工晶状体和由硅胶、水凝胶、丙烯酸酯等柔性材料制成的软性人工晶状体。

硬性人工晶状体在植入时不能卷曲,手术时必须有一个跟晶体大小相同切口才能将晶体植入眼内。这种植入方法对病人眼部创伤较大,眼部视力较差。软性人工晶状体在植入时可以折叠,手术时可以通过较小的切口(一般2-3mm)而进入眼内,且植入后可自动打开。

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是一种辅助医疗器械,可以将软性人工晶状体折叠后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植入眼内。

现有的植入系统按照操作方式分为单手操作式(如medicel-accuject系列,retcomporttrimo系列)和双手操作式(如爱博诺德-ilis依力施一次性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按照装载方式分为预装式(如爱博诺德专利号为104127264的一步式预装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和非预装式。按照使用次数分为一次性使用和可重复使用植入系统,可重复使用植入系统的金属推杆经消毒后可配套新的导入头再次推注。

上述植入系统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比如单手操作式植入系统方便操作,但是其推注速度和进给量不好控制;双手操作式植入系统推进时稳定性好,但是需双手进行,操作不够便利。又如爱尔康专利号为104936538的一款自动人工晶体注射器,虽然也可以单手操作控制进给量,但是需要使用复杂的配套设备,且需要提供电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所述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为单手操作式植入系统,操作简单,且植入时可单手控制植入系统的进给量和进给速度,可采用手持按压植入方式和推注植入方式,解决了现有植入系统单手操作推进速度和进给量不可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过程如下:

一种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包括外管、设置在外管前端的导入头、设置在外管中后部下方的手柄和设置在外管内的推杆;所述推杆上设置有齿条,所述外管的中后部下端设置有推进孔,所述手柄内设置有扳动手柄,所述扳动手柄的上端设置有棘爪,所述棘爪与在推进孔中裸露出来的齿条的齿相啮合。

进一步,所述推杆可以在外管内移动;所述推杆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推注人工晶状体的硅胶头,所述扳动手柄上设置有沟槽。

进一步,所述外管与手柄通过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座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所述弹簧垫圈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管上与弹簧垫圈的接触面设置有与弹簧垫圈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弹簧垫圈与外管之间为螺纹接触面。

进一步,所述手柄朝向导入头的一端面为开口结构,所述扳动手柄的一侧从开口结构处伸出,所述手柄的壳体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扳动手柄上部设置有用于贯穿固定螺栓的轴孔,所述扳动手柄可以沿着固定螺栓转动。

进一步,所述手柄下端设置有调节轨道。

进一步,所述调节轨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

进一步,所述扳动手柄的内腔设置有扳动手柄复位弹簧,扳动手柄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扳动手柄内腔底部接触,另一端与限位机构接触。

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调节螺母、压缩弹簧、套筒、l型限位片、调节件和压紧块;所述调节螺母、压缩弹簧、套筒、l型限位片设置在调节轨道内侧腔内,所述调节件和压紧块设置在调节轨道外侧;所述调节螺母上依次套有压缩弹簧、套筒,所述l型限位片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母的下端贯穿l型限位片的螺纹孔后与调节件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压紧块的一端贯穿调节件的螺纹孔后与l型限位片的螺纹孔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扳动手柄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l型限位片接触;所述扳动手柄的下端为u型槽结构,在扳动手柄往复过程中,套有压缩弹簧、套筒的调节螺母与扳动手柄下端的u型槽结构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扳动手柄的上端与棘爪通过棘爪转动轴连接,所述扳动手柄的上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棘爪复位弹簧,所述棘爪复位弹簧的一端位于凹槽底部,另一端与棘爪的爪尖下弧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在第一支撑座与外管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弹簧垫圈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弹簧垫圈的作用是固定外管,防止推注器在工作的时候外管横向移动,内螺纹的作用是增加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

(1)该植入系统导入头可将人工晶状体折叠,且导入头尖端直径小,可以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将人工晶状体通过导入头植入人眼内,患者手术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2)该植入系统操作时通过手持手柄,按压扳动手柄带动棘爪做逆时针转动,棘爪与推杆上的齿条配合,带动推杆按照确定的进给量向前运动,推杆上的导入头与人工晶状体接触推动人工晶状体向前运动,松开扳动手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棘爪恢复原来状态。多次按压扳动手柄,推杆推动人工晶状体沿轴向做直线运动,直到人工晶状体植入人眼内。操作前医生可按照个人习惯调整限位片安装位置,从而可以调节按压扳动手柄所需的压缩力,限位片安装位置越靠前,所需的压缩力越大。

(3)手动分离棘爪和齿条后,医生可以通过按压推杆使其沿轴向向前运动,直接推动人工晶状体使其进入患者眼内;

(4)通过握持式植入人工晶状体时,医生可以实现单手操作,只需通过按压扳动手柄就可以达到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目的。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观察导入头内人工晶状体推注情况,如发现异常可及时调整操作手法,减少手术操作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的外观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的剖面图;

图3为实施例1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1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图5为实施例1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的扳动手柄立体图;

图中,1外管,11推进孔,2导入头,3手柄,31扳动手柄,311棘爪,312轴孔,313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4棘爪转动轴,315棘爪复位弹簧,316u型槽结构,32第一支撑座,321弹簧垫圈,33第二支撑座,34固定螺栓,351调节螺母,352压缩弹簧,353套筒,354l型限位片,355调节件,356压紧块,36调节轨道,4推杆,41齿条,5硅胶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植入系统推注器速度不可控,推注进给量不确定,旋进式推注器双手操作不便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该便手持式植入系统移动或操作简单,推注过程可靠,既可以控制推注速度和进给量,又可以单手操作,医生操作简单方便,进而降低手术风险。

除非特殊情况有其他限制,否则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

术语定义:

在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轴向”指的是该人工晶体植入系统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水平方向。

在本申请中所使用表示方位关系的术语“前”和“后”是指人工晶体植入系统轴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言的。例如晶体推杆的“前端”、“后端”是晶体推杆相对于人眼沿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轴向的运动方向而言的。例如,在植入过程中,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轴向方向上,“前端”位于“后端”的前面,更接近人眼的位置处。在图1中,“前端”位于左边,“后端”位于右边。

在本申请中所使用表示方位关系的术语“上”和“下(底)”是相对于附图中的位置而言的。在附图中,“上部”位于上边,“下部”位于下边。

本发明所述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前端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即包括用于容纳人工晶体的加载装置、用于射出人工晶体的喷嘴等结构,不再进行详细阐述。

此外,除非另行定义,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科技术语的含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是一样的。如发生矛盾,以本说明书及其包括的定义为准。

实施例1设置限位机构

本实施例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见图1-3,包括外管1、设置在外管1前端的导入头2、设置在外管1中后部下方的手柄3和设置在外管1内的推杆4,所述推杆4可以在外管1内移动;所述推杆4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推注人工晶状体的硅胶头5,所述扳动手柄31上设置有沟槽;所述推杆4上设置有齿条41,所述外管1的中后部下端设置有推进孔11,所述手柄3内设置有扳动手柄31,所述扳动手柄31的上端设置有棘爪311,所述棘爪311与在推进孔11中裸露出来的齿条41的齿相啮合。

所述外管1与手柄3通过第一支撑座32、第二支撑座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32与外管1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321,所述弹簧垫圈321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管1上与弹簧垫圈321的接触面设置有与弹簧垫圈321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弹簧垫圈321与外管1之间为螺纹接触面。

所述手柄3朝向导入头2的一端面为开口结构,所述扳动手柄31的一侧从开口结构处伸出,所述手柄3的壳体上设置有固定螺栓34,所述扳动手柄31上部设置有用于贯穿固定螺栓34的轴孔312,所述扳动手柄31可以沿着固定螺栓34转动。所述手柄3下端设置有调节轨道36。所述调节轨道36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扳动手柄31的内腔设置有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3,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3的一端与扳动手柄31内腔底部接触,另一端与限位机构接触。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调节螺母351、压缩弹簧352、套筒353、l型限位片354、调节件355和压紧块356;所述调节螺母351、压缩弹簧352、套筒353、l型限位片354设置在调节轨道36内侧腔内,所述调节件355和压紧块356设置在调节轨道36外侧;所述调节螺母351上依次套有压缩弹簧352、套筒353,所述l型限位片354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母351的下端贯穿l型限位片354的螺纹孔后与调节件355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件355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压紧块356的一端贯穿调节件355的螺纹孔后与l型限位片354的螺纹孔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3的另一端与l型限位片354接触。所述扳动手柄31的上端与棘爪311通过棘爪转动轴314连接,所述扳动手柄31的上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棘爪复位弹簧315,所述棘爪复位弹簧315的一端位于凹槽底部,另一端与棘爪311的爪尖下弧面连接。

所述导入头2用于装载人工晶状体;所述硅胶头5用于接触人工晶体;所述推杆4用于推动人工晶体,保证晶体沿轴向移动;所述扳动手柄31每前后动作一下,棘爪311绕棘爪转动轴314转动一下,从而推动推杆4上的齿条41向前进给一个齿距;所述棘爪复位弹簧315用于保证棘爪311每作用一次后能恢复到原有状态;所述扳动手柄31上设有沟槽,与手指贴合部位,防止因手指摩擦力太小而造成的操作失误,向后扳动时位移由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3来确定;所述调节轨道36为导轨槽,用于调整l型限位片354的安装位置;所述调整件355、压紧块356、调节螺母351用以固定l型限位片354位置;所述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3一侧接触扳动手柄9,另一侧抵压l型限位片354,用以限位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3压缩量;所述扳动手柄31的下端为u型槽结构,在扳动手柄31往复过程中,套有压缩弹簧352、套筒353的调节螺母351与扳动手柄31下端的u型槽结构316相配合,具体是当扳动手柄31被按压在最大程度时,套有压缩弹簧352、套筒353的调节螺母351位于u型槽结构316的最左端,使得套筒353与u型槽结构316接触,避免扳动手柄31与l型限位片354接触,可以保护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3被过度压缩。

本实施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可以在人工晶状体进入眼内的过程中,利用扳动手柄31带动棘爪311,从而推动推杆4向前进给,经扳动手柄31多次动作可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植入开始时,可手动按住棘爪311使其与齿条41的齿退出啮合状态,推动推杆4到合适位置,再通过扳动手柄31操作推杆4向前进给,直至晶状体被推出植入系统。

本实施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的使用方法:

(1)调整l型限位片354在调节导轨36的固定位置用以调整扳动手柄31运动所需的压缩力和进给量,以满足使用者要求为准;

(2)手动分离棘爪311与齿条41(棘爪311沿棘爪转动轴314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向后拉动推杆4直至推杆4无法向后运动;

(3)在导入头2装载人工晶状体;

(4)再次手动分离棘爪311和齿条41,向前推动推杆4使硅胶头5恰好接触到人工晶状体,松开棘爪311;

(5)多次按压扳动手柄31使人工晶状体以固定进给量向前运动,直至植入眼内。

也可全程使棘爪311与齿条41分离,通过推杆4直接推注人工晶状体直至其植入眼内。

本实施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的工作原理,见图4:

手指向右按动扳动手柄31,会使得棘爪311以固定螺钉34为圆心向左做圆周运动,由于棘爪311与齿条41啮合,所以棘爪311向左做一次圆周运动会拨动齿条41向左做一次直线运动,从而带动推杆4及硅胶头2向左做直线运动,而齿条41直线运动的距离刚好为尺的间距,当棘爪311与齿条41分离后,手指松开扳动手柄31,扳动手柄31会在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3的作用力下向左复位,从而使得棘爪311以固定螺钉34为圆心向右复位做圆周运动,而棘爪311复位后会与齿条41的齿相啮合,而棘爪复位弹簧315会保证棘爪311恢复到原有状态;再通过手指向右再次按动扳动手柄31形成循环,会不断推进推杆4向左做直线运动,直到硅胶头5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

实施例2不设置限位机构

本实施例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包括外管1、设置在外管1前端的导入头2、设置在外管1中后部下方的手柄3和设置在外管1内的推杆4,所述推杆4可以在外管1内移动;所述推杆4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推注人工晶状体的硅胶头5,所述扳动手柄31上设置有沟槽;所述推杆4上设置有齿条41,所述外管1的中后部下端设置有推进孔11,所述手柄3内设置有扳动手柄31,所述扳动手柄31的上端设置有棘爪311,所述棘爪311与在推进孔11中裸露出来的齿条41的齿相啮合。

所述外管1与手柄3通过第一支撑座32、第二支撑座3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32与外管1之间设置有弹簧垫圈321,所述弹簧垫圈321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管1上与弹簧垫圈321的接触面设置有与弹簧垫圈321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弹簧垫圈321与外管1之间为螺纹接触面。

所述手柄3朝向导入头2的一端面为开口结构,所述扳动手柄31的一侧从开口结构处伸出,所述手柄3的壳体上设置有固定螺栓34,所述扳动手柄31上部设置有用于贯穿固定螺栓34的轴孔312,所述扳动手柄31可以沿着固定螺栓34转动。所述手柄3下端设置有调节轨道36。所述调节轨道36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扳动手柄31的内腔设置有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3,扳动手柄复位弹簧313的一端与扳动手柄31内腔底部接触,另一端与手柄3的内腔壁接触。所述扳动手柄31的上端与棘爪311通过棘爪转动轴314连接,所述扳动手柄31的上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棘爪复位弹簧315,所述棘爪复位弹簧315的一端位于凹槽底部,另一端与棘爪311的爪尖下弧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单手操作精确控制进给量的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可实现小切口植入人工晶状体,减少手术切口引起的不规则光学畸变,且可避免切口缝合;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推进方式可单手有效控制推进速度和进给量,有效控制晶体滑移速度;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植入系统可选择握持和推进两种推注方式,可满足不同医生的植入习惯;医生可单手操作,操作方便,且晶体植入过程中可观察晶体姿态,方便随时调整,提高植入手术可靠性,降低手术风险。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该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