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定时控制夹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9753发布日期:2020-09-11 22:49阅读:902来源:国知局
尿管定时控制夹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患者病房卧床辅助装置,具体是尿管定时控制夹闭器。



背景技术:

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项操作技术,经由尿道插入导尿管到膀胱,引流出尿液,导尿分为导管留置性导尿及间歇性导尿二种,其中前者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因此留置导尿患者需定时夹闭尿管进行膀胱功能锻炼,避免拔除尿管后,因膀胱功能恢复不良出现尿滞留。

目前,临床上未见专门的导尿管夹闭器,只有引流管袋上的手动夹闭机构,因没有定时功能、报警功能等,常出现由于人为疏忽造成夹闭器长时间未开放,膀胱压力过大从而造成损伤,并且一方面,临床上患者留置尿管时,需要及时放尿,护士需要记录尿量,为治疗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患者在拔除尿管前,需要定时夹闭导尿管,以锻炼膀胱壁的功能,护士工作较为繁杂,很容易发生尿管的开关不及时的问题,增大了医疗难度并加重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同时由于尿夹闭器不具备定时功能,护士需要时时对病人监护,使护士负担就更加大了。所以如何在尿管进行夹闭和开放的基础上对尿管夹闭和开放的时间进行周期性的限定便成为患者病房卧床辅助装置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采用尿管进行导尿时不能周期性的开放和夹闭尿管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尿管定时控制夹闭器,通过周期性的机械运动将尿管进行周期性的夹闭和开放,使得尿管既不影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又不会由于膀胱压力过大从而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尿管定时控制夹闭器,包括夹闭部,所述夹闭部相对的两侧面设有贯通夹闭部的尿管孔,在夹闭部的上方设有调节部,调节部与夹闭部之间设有分隔板,调节部与夹闭部之间通过分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夹闭部包括夹闭外壳,夹闭外壳内的底部设有尿管座,所述尿管座的位置与尿管孔的位置对应,尿管座与分隔板之间设有旋压块,所述调节部包括调节外壳,在调节外壳内设有升降轴杆,升降轴杆的上端贯穿调节外壳的顶部并延伸到调节外壳外,升降轴杆的下端贯穿分隔板与旋压块固定连接,升降轴杆的侧面设有能够控制升降轴杆间歇的定时升降的调控组件。

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在卧床患者身上安插尿管,从而方便患者在不下床的情况下进行排尿,这部分患者大多不能独立排尿,这就导致患者的膀胱很容易在不顺畅的排尿过程中受到伤害,而在配置尿管后,若尿管一直处于开放的状态,患者在长期的卧床治疗中,膀胱功能会逐步的丧失,为了保护患者卧床时期的健康,必须要设置能够开放以及关闭的尿管,而单纯的使用尿管夹会使得尿管的开启和夹闭均需要人为的进行操作,这样会造成医护人员极大的负担以及具备遗忘而导致的医疗事故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隔板将调节部和夹闭部分隔开,有效的将尿管和上方的调节部件分离开,避免尿管与非夹闭作用的零部件接触受到损伤,夹闭部中的旋压块能够直接作用于尿管上,在旋压块和尿管座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地通过挤压将尿管夹闭,通过升降轴杆能够有效的控制旋压块的升降,并通过控制旋压块的升降来控制尿管的开放和夹闭,升降轴杆的侧面设有能够控制升降轴杆间歇的定时升降的调控组件,升降轴杆的升降是由调控组件进行控制的,调控组件能够通过间歇的控制升降轴杆升降来控制尿管夹闭和开放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夹闭和一段时间的开放,使得尿管既不影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又不会由于膀胱压力过大从而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轴杆包括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位于升降轴杆的最下方,螺纹部的上方设有长齿部,所述长齿部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竖直的外齿,长齿部的上方设有指示部,所述指示部贯穿所述调节外壳延伸到调节外壳外,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贯穿分隔板的螺纹孔,螺纹孔的螺纹与螺纹部的螺纹相匹配,螺纹部穿过螺纹孔并与所述旋压块固定连接,所述长齿部的侧面设有水平齿轮,水平齿轮与长齿部啮合,水平齿轮的上方设有能够驱动水平齿轮间歇的定时正转和反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的长齿部与水平齿轮啮合,通过水平齿轮的驱动,螺纹部能够在分隔板的上通过螺纹旋转进行升降,旋压块会形成旋转下压的压力,能够将尿管夹闭的更加紧实,长齿部的齿长应该要长于螺纹部的长度,由于长齿部的长齿是整体的竖直齿,所以水平齿轮能够在升降轴杆上下移动的同时保持啮合的状态,能够有效的驱动升降轴杆,指示部露出调节外壳外,通过指示部能够有效的显示出升降轴杆所处位置,从而判断尿管是否处于夹闭状态,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水平齿轮间歇的定时正转和反转,并且间歇时间可以调整,从而形成升降轴杆间歇性的升降,从而形成尿管夹闭一段时间后又开放一段时间,有效的控制尿管的夹闭和开放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下方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与电机固定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箱内设有能够控制电机间歇正转和反转的间歇自动翻转电路。所述水平齿轮通过转动轴的固定限制在长齿部靠近螺纹部处,能够有效利用长齿部的整体长度,节约了调节部的内部空间,旋转驱动机构的旋转力通过电机驱动,通过控制箱内的间歇自动翻转电路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从而控制转动轴的转动,通过转动轴的转动控制水平齿轮的转动,从而控制尿管的开放和夹闭。

进一步的,所述间歇自动翻转电路包括时间继电器kt1和kt2,正反转接触器km1和km2,保护电阻r,金属膜电阻rj,所述间歇自动翻转电路外接交流电源ac,所述保护电阻r和金属膜电阻rj串联连接,金属膜电阻rj与时间继电器kt2的通电常开延时触点串联连接,时间继电器kt2的通电常开延时触点分别与时间继电器kt1的断电延时线圈、通电常开延时触点和断电常开延时触点连接,时间继电器kt1的通电常开延时触点与正反转接触器km1串联连接,时间继电器kt1的断电常开延时触点串联连接有时间继电器kt2的断电延时线圈和正反转接触器km2的并联电路,所述kt1和kt2的断电延时线圈以及正反转接触器km1和km2均回连至交流电源。本实用新型中的时间继电器能够通过延时响应的方式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保障能够使得尿管开放一段时间,夹闭一段时间,开放时间和夹闭时间可以通过时间继电器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夹闭和开放时间呈单次的周期性变化,若要改变周期的长短还可以通过增加时间继电器的方式实现,通过保护电阻和金属膜电阻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安全可靠,间歇自动翻转电路能够通过病房中的220v交流电驱动,也可以外接其他类型的交流电,正反转接触器km1和km2能够有效地驱动电机进行正转或是反转,从而控制尿管的开放和夹闭。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的侧面设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贯穿调节外壳延伸至调节外壳的内部,调节旋钮位于调节外壳内的部分设有若干周向均匀分布的周向竖齿,周向竖齿与所述水平齿轮啮合。由于在运转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在长时间的运转中升降轴杆和水平齿轮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夹闭器的正常功能实现,调节旋钮外标识有明显的位置标注,通过调节旋钮能够有效的知道水平齿轮是处于什么位置的,通过调节旋钮位于调节外壳内的部分设有若干周向均匀分布的周向竖齿能够通过对水平齿轮的位置进行校准从而对升降轴杆的位置进行校准,有效的保障尿管的开放和夹闭正常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尿管座与分隔板之间还设有第一侧挡块和第二侧挡块,所述第一侧挡块和第二侧挡块分别与夹闭外壳的内壁固定连,第一侧挡块和第二侧挡块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大于旋压块的大小。由于尿管位置需要进行限定,这样才能保障夹闭器的功能的实现,所以设置第一侧挡块和第二侧挡块限制住尿管位置,避免夹闭时的误差,同时也避免尿管变形后造成的夹闭状态尿管依旧开放的事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控制旋压块的升降来控制尿管的开放和夹闭,升降轴杆的侧面设有能够控制升降轴杆间歇的定时升降的调控组件,升降轴杆的升降是由调控组件进行控制的,调控组件能够通过间歇的控制升降轴杆升降来控制尿管夹闭和开放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夹闭和一段时间的开放,使得尿管既不影响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又不会由于膀胱压力过大从而造成损伤。

(2)在升降轴杆中,通过指示部能够有效的显示出升降轴杆所处位置,从而判断尿管是否处于夹闭状态,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水平齿轮间歇的定时正转和反转,并且间歇时间可以调整,从而形成升降轴杆间歇性的升降,从而形成尿管夹闭一段时间后又开放一段时间,有效的控制尿管的夹闭和开放的时间。

(3)通过调节旋钮位于调节外壳内的部分设有若干周向均匀分布的周向竖齿能够通过对水平齿轮的位置进行校准从而对升降轴杆的位置进行校准,有效的保障尿管的开放和夹闭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间歇自动翻转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轴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夹闭部,11-夹闭外壳,12第一侧挡块,13-旋压块,14第二侧挡块,15-尿管座,2-尿管孔,3-调节部,31-调节外壳,32-控制箱,33-电机,34-转动轴,35-水平齿轮,4-升降轴杆,41-螺纹部,42-长齿部,43-指示部,5-调节旋钮,6-分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尿管定时控制夹闭器,包括夹闭部1,所述夹闭部1相对的两侧面设有贯通夹闭部1的尿管孔2,在夹闭部1的上方设有调节部3,调节部3与夹闭部1之间设有分隔板6,调节部3与夹闭部1之间通过分隔板6固定连接,所述夹闭部1包括夹闭外壳11,夹闭外壳11内的底部设有尿管座15,所述尿管座15的位置与尿管孔2的位置对应,尿管座15与分隔板6之间设有旋压块13,所述调节部3包括调节外壳31,在调节外壳31内设有升降轴杆4,升降轴杆4的上端贯穿调节外壳31的顶部并延伸到调节外壳31外,升降轴杆4的下端贯穿分隔板6与旋压块13固定连接,升降轴杆4的侧面设有能够控制升降轴杆4间歇的定时升降的调控组件;所述尿管座15与分隔板6之间还设有第一侧挡块12和第二侧挡块14,所述第一侧挡块12和第二侧挡块14分别与夹闭外壳11的内壁固定连,第一侧挡块12和第二侧挡块1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大小大于旋压块13的大小;所述调节部3的侧面设有调节旋钮5,所述调节旋钮5贯穿调节外壳31延伸至调节外壳31的内部,调节旋钮5位于调节外壳31内的部分设有若干周向均匀分布的周向竖齿,周向竖齿与所述水平齿轮35啮合;所述升降轴杆4包括螺纹部41,所述螺纹部41位于升降轴杆4的最下方,螺纹部41的上方设有长齿部42,所述长齿部4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竖直的外齿,长齿部42的上方设有指示部43,所述指示部43贯穿所述调节外壳31延伸到调节外壳31外,所述分隔板6上设有贯穿分隔板6的螺纹孔,螺纹孔的螺纹与螺纹部41的螺纹相匹配,螺纹部41穿过螺纹孔并与所述旋压块13固定连接,所述长齿部42的侧面设有水平齿轮35,水平齿轮35与长齿部42啮合,水平齿轮35的上方设有能够驱动水平齿轮35间歇的定时正转和反转的旋转驱动机构。

本实施例在实际应用中首先通过调节旋钮5将水平齿轮35校准到准确位置,此时旋压块13时抬起状态,插入尿管后,通过旋转驱动机构控制水平齿轮35的转动,通过水平齿轮35的驱动,螺纹部41能够在分隔板的上通过螺纹旋转进行升降,旋压块13会形成旋转下压的压力,能够将尿管夹闭的更加紧实,长齿部42的齿长应该要长于螺纹部41的长度,由于长齿部42的长齿是整体的竖直齿,所以水平齿轮35能够在升降轴杆4上下移动的同时保持啮合的状态,能够有效的驱动升降轴杆4,观察指示部43能够有效地得到升降轴杆4所处位置信息,所述旋转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水平齿轮35间歇的定时正转和反转,并且间歇时间可以调整,从而形成升降轴杆4间歇性的升降,从而形成尿管夹闭一段时间后又开放一段时间,有效的控制尿管的夹闭和开放的时间;所述尿管座15上设有小弧度的凹坑,用于固定尿管位置,旋压块13的底面上设有与尿管座15凹坑相同弧度的凸起,这样在不影响对尿管进行夹闭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限定尿管所在位置,使得对尿管的夹闭和开放功能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

作为优选的,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控制箱32,所述控制箱32的下方设有电机33,电机33的输出端设有转动轴34,转动轴34的一端与电机33固定连接,转动轴34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齿轮35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箱32内设有能够控制电机33间歇正转和反转的间歇自动翻转电路;所述间歇自动翻转电路包括时间继电器kt1和kt2,正反转接触器km1和km2,保护电阻r,金属膜电阻rj,所述间歇自动翻转电路外接交流电源ac,所述保护电阻r和金属膜电阻rj串联连接,金属膜电阻rj与时间继电器kt2的通电常开延时触点串联连接,时间继电器kt2的通电常开延时触点分别与时间继电器kt1的断电延时线圈、通电常开延时触点和断电常开延时触点连接,时间继电器kt1的通电常开延时触点与正反转接触器km1串联连接,时间继电器kt1的断电常开延时触点串联连接有时间继电器kt2的断电延时线圈和正反转接触器km2的并联电路,所述kt1和kt2的断电延时线圈以及正反转接触器km1和km2均回连至交流电源。

本实施例中的时间继电器采用h3y系列时间继电器,此类时间继电器体型小并且延时时间可以调节,能够通过调节延时时间调整尿管具体夹闭和开放的时间,正反转接触器采用cjx2-09~12系列接触器,此类接触器体积较小,并且功能完善,本实施例所选时间继电器和正反转接触器价格比较低廉,适合进行大规模生产;本实施例中的电机33采用相应规格大小的y系列电动机,通过y系列电动机能够稳定的驱动转动轴进行正转和反转,从而控制尿管的开放和夹闭;本实施例中保护电阻r和金属膜电阻rj均采用能够在市面进行大量采购的类型,便于本实施例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