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注射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精密性防针刺伤输液器。
背景技术:
输液器为临床常用医疗物品,在每天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量较大,目前的情况来看,现有的输液器仍存在很多缺陷。现有的输液器中针头上的护套在使用时多被丢弃,当输液结束后,针管从患者血管中拔出,往往直接被丢弃到医疗垃圾利器盒中,期间,这些没有保护并处于裸露的污染针头极有可能刺破操作人员或周围人员的皮肤,这种刺伤还可引起感染病菌。同时,在回收这些医疗废弃物的过程中,锋利的针头会刺破垃圾袋导致医疗废弃物的散落,给医护人员或者清洁人员带来不便与危险。即使暂时保留护套,输液结束后再次将护套重新套在针管上,但是护套的体积很小,收藏难度大,再次套上护套的过程也容易导致刺伤发生。如果病人为带有乙肝或艾滋病患者,则会造成医护人员感染乙肝或艾滋病,从而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威胁其生命安全。
专利文件cn209645566u中公开了一种防刺伤输液器,包括输液软管、滴壶、流速调节器和针体,所述滴壶和流速调节器均设置在输液软管上,输液软管下端与针体连通;所述滴壶一侧设有橡胶短管,所述滴壶另一端设有封口短管,橡胶短管与滴壶内部相通,封口短管与滴壶内部不相通,封口短管自由端设有硬泡沫。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拔针后只需将针头插入硬泡沫中即可隐藏针头,避免针头裸露在外发生针刺伤。但是该实用新型中针头与硬泡沫距离过远,针头插入硬泡沫的过程中仍然有可能发生刺伤的情况,而且操作过程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精密性防针刺伤输液器,
可以实现对输液后的针头进行有效隔离,防止误伤他人,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一次性精密性防针刺伤输液器,包括输液针和保护套,所述输液针包括针头、针栓和软管,所述针栓一端与针头连通,针栓的另一端与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头,所述针栓的中部一侧设置有针翼;
所述保护套套装在输液器外部,所述保护套的表面一侧沿轴向开设有供针翼穿过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顶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滑动槽连通;
所述保护套顶部设置有橡胶封盖,所述橡胶封盖中心部位内层嵌设有酒精棉层;所述保护套顶部后侧设置有防压块,所述针头贴附在防压块前侧;所述保护套下端内壁设置有若干与针栓配合的楔形凸起,若干所述楔形凸起均匀设置在保护套内壁的同一截面上;所述保护套底端侧壁与输液针的针翼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保护套底端侧壁和输液针的针翼下表面一体连接;所述保护套底面设置有供软管上下移动的通孔。
其中,所述防压块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所述防压块顶部的左右两端侧壁均为弧形圆角结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针头从保护套中伸出,防压块垫在针头与皮肤的接触位置,增大了输液器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地防止压伤和刮擦,避免患者因输液时间过长造成的局部表皮压迫,保证了输液的安全性
其中,若干所述楔形凸起整体向软管与连接头的连接方向倾斜。
其中,所述保护套中橡胶封盖至楔形凸起的长度大于输液针中针头与针栓的长度之和,所述楔形凸起至保护套底面的长度大于针栓的长度。
其中,所述保护套为中空圆柱筒状结构。
其中,所述保护套上设置有便于持拿的手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套为中空圆柱筒状结构,保护套表面一侧沿轴向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顶端设置有限位槽,针栓一侧的针翼贯穿插接在滑动槽内并可以进行限位滑动。针翼下表面与保护套底端侧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条。当医护人员使用该注射器时,首先扯断连接条,解除对针翼位置的限制,然后将针翼沿着滑动槽滑动至限位槽进行固定,从而保证输液器在使用过程中针头不会回缩,影响输液过程的正常进行。输液完成后,将针翼从限位槽中掰出回到滑动槽,然后滑动至限位槽底部。保护套下端内壁设置有楔形凸起,楔形凸起均匀分布在保护套内壁且处于同一截面上,当针翼滑动至滑动槽底部时,针栓正好经过楔形凸起并被同一截面的若干楔形凸起固定在保护套底端,起到隔离针头防止其误伤他人的作用,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楔形凸起整体向软管与连接头方向倾斜,可增强楔形凸起对针栓的固定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套顶端设置有橡胶封盖,橡胶封盖中心内部嵌设有酒精棉层;针头穿过橡胶封盖中酒精棉层的同时,对针头进行了消毒,增加了输液过程的安全性;保护套顶部底侧设置有防压块,防压块呈上宽下窄的梯形设计且顶部左右两端侧壁均为弧形圆角结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防压块垫在针头与皮肤的接触位置,增大了输液器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地防止压伤和刮擦,避免患者因输液时间过长造成的局部表皮压迫,保证了输液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输液器在输液完成后,保护套底端侧壁与针翼下表面之间的连接条损坏;针栓在楔形凸起下方与保护套底面之间,且楔形凸起整体向连接头与软管的连接方向倾斜,针栓在移动至楔形凸起下方后不能回移,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连接条的完整与否和针栓的位置判断该输液器的安全性,保证了该输液器的一次性使用,避免二次利用。并且,该输液器使用完成后可以整体进行丢弃,不会产生零散的部件,便于废弃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橡胶封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压块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针翼滑动至限位槽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输液完成后针头收回至保护套内楔形凸起下方时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1、输液针;11、针头;12、针栓;13、软管;14、针翼;2、保护套;21、滑动槽;211、限位槽;22、橡胶封盖;221、酒精棉层;23、防压块;24、楔形凸起;25、通孔;3、连接头;4、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附图1-7,一种一次性精密性防针刺伤输液器,包括输液针1和保护套2,所述输液针1包括针头11针栓12和软管13,所述针栓12的一端与针头11连通,针栓12的另一端与软管13的一端连通,所述软管13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头3,所述针栓12的中部一侧设置有针翼14;
所述保护套2套装在输液针1外部,所述保护套2的表面一侧沿轴向开设有供针翼14穿过的滑动槽21,所述滑动槽21顶端设置有限位槽211,所述限位槽211与滑动槽21连通;
所述保护套2顶部设置有橡胶封盖22,所述橡胶封盖22中心部位内层嵌设有酒精棉层221;所述保护套2顶部后侧设置有防压块23,所述针头11贴附在防压块23前侧;所述保护套2下端内壁设置有若干与针栓12配合的楔形凸起24,若干所述楔形凸起24均匀设置在保护套2内壁的同一截面上;所述保护套2底端侧壁与输液针1的针翼14下表面之间设置有连接条4,所述连接条4的两端分别与保护套2底端侧壁和输液针1的针翼14下表面一体连接;所述保护套2底面设置有供软管13上下移动的通孔25。
进一步地,所述防压块23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所述防压块23顶部的左右两端侧壁均为弧形圆角结构。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楔形凸起24整体向软管13与连接头3的连接方向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2中橡胶封盖22至楔形凸起24的长度大于输液针1中针头11与针栓12的长度之和,所述楔形凸起24至保护套2底面的长度大于针栓12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2为中空圆柱筒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2上设置有便于持拿的手柄。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未使用时,针头11和针栓12设置在橡胶封盖22下方与楔形凸起24上方。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通过保护套2上的手柄持拿输液器,然后扯断保护套2侧壁与针翼14下表面之间的连接条4,再滑动针翼14至限位槽211进行固定,滑动过程中,针头11刺穿橡胶封盖22并通过其中部内层的酒精棉层221进行再次消毒;输液完成后,拔出针头11,拨动限位槽211内的针翼14滑动至限位槽211底端,保护套2下端内壁设置有若干处于同一截面的楔形凸起24,楔形凸起24整体向连接头3与软管13的连接方向倾斜,针栓12在移动至楔形凸起24下方后不能回移,针翼14滑动至滑动槽21底端时,针栓12和针头11穿过楔形凸起24,楔形凸起24将保护套2与针栓12卡紧,避免了针头11裸露,从而有效的保护医护人员,提高护理效率。医护人员在使用前可以根据连接条4的完整与否和针栓12的位置对该输液器的安全性进行判断,防止二次利用。并且,该实用新型在使用完成后可以直接整体丢弃,不会产生零散的部件,便于废弃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