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模组及具备其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3013发布日期:2020-04-24 18:4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除臭模组及具备其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除臭模组,进一步更详细地涉及适用于支持干燥功能的洗衣机或干燥机而执行除臭工作的除臭模组。



背景技术:

最近,日常中正在广泛使用支持干燥功能的洗衣机。支持干燥功能的洗衣机利用水和洗涤剂去除附着于衣服的污染物质,之后使用热风(hotair)来干燥湿的衣物,由此使得用户能够减轻将湿的衣物从洗衣机取出并在干燥架上额外进行干燥的辛苦。

但是,支持这种干燥功能的洗衣机具有对气味脆弱的缺点。例如,当因用户长期未清扫洗衣机而在洗衣机内部积蓄污染物质的状态下使干燥功能工作时,因热风激活的气味颗粒附着于衣物。在此情况下,存在洗涤的衣物中残留不悦的气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于支持干燥功能的洗衣机或干燥机而执行除臭工作的除臭模组。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设置于流路的除臭模组包括:上壳体,顶面及底面开放;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紧固;光触媒过滤器,位于所述流路的内侧,并通过所述上壳体的开放的顶面收纳于所述上壳体;光源单元,位于所述流路的外侧,并包括朝向所述光触媒过滤器照射紫外线的至少一个光源及安装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基板;以及透明构件,位于所述光触媒过滤器与所述光源单元之间,并通过所述上壳体的开放的底面收纳于所述上壳体。

在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的顶面开放,所述光源单元通过所述下壳体的开放的顶面收纳于所述下壳体。

在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包括:过滤器固定部,在所述上壳体的上方凸出形成,并固定所述光触媒过滤器的一面;以及过滤器安放部,沿着所述上壳体的内侧面凸出形成,并安放所述光触媒过滤器的另一面。

在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开口部,形成于所述过滤器安放部的下端,并使所述上壳体的内部暴露;以及至少一个肋,形成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之间。

在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还包括:间隔件,在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的下端凸出形成,并与所述透明构件的一面接触。

在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包括:间隔件,在所述下壳体的上端凸出形成,并与所述透明构件的另一面接触。

在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凸起,在所述下壳体的底面凸出形成,并固定所述光源单元。

在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还包括:散热孔,形成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面,并与所述光源单元的形状对应;以及引出孔,将连接于所述光源单元的电线向外部引出。

在实施例中,所述流路内的空气通过所述上壳体的开放的顶面与所述光触媒过滤器的一面接触,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部与所述光触媒过滤器的另一面接触。

在实施例中,所述除臭模组还包括:散热构件,接触于所述光源单元,并将在所述光源单元中产生的热量向外部散出。

在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为散热基板。

在实施例中,所述除臭模组还包括:反射板,配置于所述流路内,并反射从所述光源单元射出的光。

在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板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光触媒过滤器倾斜预定角度。

在实施例中,所述除臭模组还包括:流路引导件,配置于所述流路内,并相对于所述光触媒过滤器倾斜预定角度,在所述流路引导件的至少一面涂覆有反射物质。

在实施例中,所述流路内的空气向第一方向流动,所述光触媒过滤器配置为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在实施例中,所述流路内的空气向第一方向流动,所述光触媒过滤器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预定角度。

在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单元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预定角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包括:滚筒,在内部加入洗涤物;干燥加热器,加热向所述滚筒内部供应的空气;流路,将通过所述干燥加热器加热的热风向滚筒内部供应;送风扇,将通过所述干燥加热器加热的热风向滚筒内部送风;以及除臭模组,设置于所述流路,并对所述热风执行除臭工作,所述除臭模组包括:上壳体,顶面及底面开放;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紧固;光触媒过滤器,位于所述流路的内侧,并通过所述上壳体的开放的顶面收纳于所述上壳体;光源单元,位于所述流路的外侧,并包括朝向所述光触媒过滤器照射紫外线的至少一个光源及安装所述至少一个光源的基板;以及透明构件,位于所述光触媒过滤器与所述光源单元之间,并通过所述上壳体的开放的底面收纳于所述上壳体。

在实施例中,所述干燥加热器和所述除臭模组同时驱动。

在实施例中,在所述干燥加热器的干燥工作结束后,执行所述除臭模组的除臭工作。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设置于洗衣机或干燥机,能够执行除臭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示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设置于流路的状态的图。

图2及图3是分别示出除臭模组100的整体状态的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沿着图2的截取线截取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3的光触媒过滤器的形状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图3的光触媒过滤器的其它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进一步更详细示出图3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进一步更详细示出图3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9是进一步更详细示出在基板安装有光源的状态的图。

图10a及图10b是进一步更详细示出光源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的除臭模组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除臭模组设置于流路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a是示出具备散热构件的除臭模组的一例的图。

图13b是示出具备散热基板的除臭模组的一例的图。

图14及图15是示出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的除臭模组的图。

图16a至图16d是示出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的除臭模组的图。

图17是简要示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设置于洗衣机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的效果的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实施各种变更,可以具有各种形态,将特定实施例例示于附图,在本文中详细说明。但是,其并不用于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公开形态,应理解为包括包含在本发明的构思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等同物及替代物。

在说明各附图的同时,将类似的附图标记对类似的构成要件进行了使用。在所附的附图中,为了本发明的清楚性,构造物的尺寸比实际放大示出。第一、第二等用语虽然可以用于说明各种构成要件,但是所述构成要件不应被所述用语限定。所述用语仅以将一个构成要件区分于其它构成要件的目的来使用。例如,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下,第一构成要件可以命名为第二构成要件,类似地,第二构成要件也可以命名为第一构成要件。在文脉上没有明确表示不同含义的情况下,单数的表达包括复数的表达。

在本申请中,“包括”或“具有”等用语应理解为用于指定存在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工作、构成要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而不是预先排除一个或其以上的其它特征或数字、步骤、工作、构成要件、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以下,参照所附的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简要示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设置于流路10的状态的图。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设置于提供干燥功能的洗衣机或干燥机的流路10,能够在干燥工作时通过光触媒反应有效地去除因热风(hotair)熔出的气味颗粒。

参照图1,除臭模组100包括光触媒过滤器110及光源单元140。

光触媒过滤器110位于流路10的内侧,涂覆或吸附有光触媒物质。光触媒过滤器110配置为与流经流路10的空气的行进方向平行,由此空气能够与光触媒过滤器110大面积接触。

光源单元140位于流路10的外侧,朝向光触媒过滤器110照射光。例如,光源单元140可以射出紫外线波段的光,在此情况下,射出紫外线的光源可以使用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发光元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光触媒过滤器110的光触媒物质通过从光源单元140照射的紫外线引起触媒反应,能够将与光触媒接触的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尤其是气味颗粒氧化和还原而进行分解。

进一步更详细说明的话,当在一般洗衣机或干燥机中执行干燥工作时,因热风(hotair)从洗衣机或干燥机内的污染物质熔出气味颗粒,这种激活的气味颗粒附着于衣物,在干燥工作结束的衣物上可能残留不悦的气味。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通过在执行干燥工作时去除因热风(hotair)激活的气味颗粒,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洗涤的衣物上残留不悦的气味。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使光触媒过滤器110位于流路10的内侧,使光源单元140位于流路10的外侧。因此,不仅能够抑制流经流路10的空气中所包含的水分子向光源单元140渗透,还能够防止光源单元140因高温的气流(airflow)损伤。

另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可以追加具备透明构件130。透明构件130由使得从光源单元140射出的光透过的材质形成。透明构件130位于光源单元140与光触媒过滤器110之间,将光源单元140从光触媒过滤器110切断。由此,切断流经流路10的高温气流及水分子通过光触媒过滤器110向光源单元140渗透,从而能够保护光源单元140。

图2至图4是进一步更详细示出图1的除臭模组100的图。具体地,图2及图3是分别示出除臭模组100的整体状态的立体图和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的截取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2至图4,除臭模组100包括光触媒过滤器110、上壳体120、透明构件130、光源单元140及下壳体150。

光触媒过滤器110可以由能够涂覆或吸附光触媒物质的材质形成。例如,光触媒过滤器110可以由多孔性的陶瓷材质形成。作为其它例子,光触媒过滤器110可以由纸材质、织物材质及/或塑料材质形成。作为其它例子,光触媒过滤器110也可以由包含镍(ni)、铁(fe)、铝(al)、铬(cr)、不锈钢等的金属泡沫(foam)材质形成。

光触媒过滤器110的表面可以由光触媒物质涂覆。光触媒过滤器110的光触媒物质通过从光源单元140照射的紫外线引起触媒反应,将与光触媒接触的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及气味颗粒等氧化和还原而进行分解。

进一步更详细说明的话,当光触媒暴露于带隙(bandgap)能以上的光时,引起生成电子和空穴的触媒反应。由此,空气中的化合物、例如水或有机物质可以分解而形成羟基自由基(hydroxyradical)。羟基自由基是氧化性非常强的物质,分解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或对细菌进行杀菌。这种光触媒物质可以举出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氧化锡(sno2)等。

由于在光触媒的表面生成的空穴和电子由于复合速度非常快,用于光化学反应有限。因此,可以通过添加pt、ni、mn、ag、w、cr、mo、zn等金属或它们的氧化物来延迟空穴和电子的复合速度。当空穴和电子的复合速度延迟时,与预要氧化及/或分解的对象物质的接触可能性增加,其结果能够提高反应度。另外,通过控制光触媒物质的带隙(bandgap),还能够获得光触媒改善的活性。利用上述光触媒反应,能够对空气进行杀菌、净化、除臭处理等。

从第一方向d1观察时,上壳体120具有顶面及底面开放且侧面的一部分开放的结构。上壳体120形成除臭模组100的外观。另外,上壳体120提供用于设置光触媒过滤器110及透明构件130的空间。

透明构件130收纳于上壳体120,具有与上壳体120对应的形状。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当要安放透明构件130的上壳体120的底面为四边形的开口部形状时,透明构件130可以如上壳体120的底面的形状那样形成为四边形的形状。但是,这是例示性的,透明构件130的形状可以根据上壳体120的形状而进行各种变形。

透明构件130配置于光触媒过滤器110与光源单元140之间而将光触媒过滤器110与光源单元140彼此切断。例如,如图1所示,当光触媒过滤器110位于流路10内时,高温的气流及/或水分子可能通过光触媒过滤器110向光源单元140渗透。为了防止高温的气流及/或水分子通过光触媒过滤器110向光源单元140渗透,透明构件130可以配置于光触媒过滤器110与光源单元140之间,由此光触媒过滤器110与光源单元140彼此切断。

继续参照图2至图4,光源单元140配置于下壳体150内,朝向光触媒过滤器110照射光。从光源单元140射出的光的波段可以根据提供于光触媒过滤器110的光触媒物质而不同。

光源单元140根据光触媒物质可以仅射出波段中一部分。例如,光源单元140可以射出紫外线波段的光,在此情况下,光源单元140可以射出约100纳米至约420纳米波段的光。但是,这是例示性的,从光源单元140射出的光的波段不受特别限定。

为了射出光,光源单元140可以包括射出光的至少一个光源。光源只要是射出与光触媒物质反应的波段的光,不受大的限定。例如,当光源单元140射出紫外线波段的光时,可以使用射出紫外线的各种光源。射出紫外线的光源代表性地可以使用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发光元件。当光源单元140射出除此之外波段的光时,显然可以使用公知的其它光源。

从第一方向d1观察时,下壳体150具有顶面开放且在底面形成有孔的结构。下壳体150与上壳体120一起形成除臭模组100的外观。另外,下壳体150提供收纳光源单元140的空间。

图5及图6是进一步更详细示出光触媒过滤器110的图。具体地,图5是示出图3的光触媒过滤器110的形状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图3的光触媒过滤器110的其它实施例的主视图。

首先,参照图5,光触媒过滤器110可以形成为具有多个贯通孔111。在此情况下,如图5所示,多个贯通孔111可以分别形成为四边形的开口部形状。另外,多个贯通孔111可以如格子结构那样形成为具有规则的配置。但是,这是例示性的,光触媒过滤器110的形状、大小、结构及配置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如图6a所示,光触媒过滤器110_1的贯通孔111_1可以形成为圆形的开口部形状。在此情况下,贯通孔111_1由于沿着圆形的周缘使外部压力均匀分散,因此具有改善刚性的优点。

另一方面,当贯通孔111_1形成为圆形的开口部形状时,为了通过在相同面积形成尽可能多的贯通孔111_1来使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圆形的贯通孔111_1可以如图所示那样配置为之字(zigzag)形状。但是,这是例示性的,圆形的贯通孔111_1也可以如格子结构或并列结构那样规则配置。

作为其它例子,如图6a及图6b所示,光触媒过滤器110_2、110_3也可以是烧结多个焊珠而形成。在此情况下,孔隙111_2~111_4可以位于光触媒过滤器110_2、110_3的烧结的焊珠之间。

空气可以通过孔隙111_2~111_4从光触媒过滤器110_2、110_3的一侧向另一侧流动。根据孔隙111_2~111_4的密度,可以调节空气与光触媒过滤器110_2、110_3的接触面积。为此,可以调节形成光触媒过滤器110_2、110_3的焊珠的大小及烧结工艺中的条件,其结果,孔隙111_2~111_4可以具有各种大小和分布。

即,针对孔隙111_2~111_4的大小的配置可以考虑空气的移动速度、与光触媒的反应性等来以各种方式设定。例如,如以下的图16a那样,当空气垂直贯通光触媒过滤器110而流动时,为了增加空气停留的时间,可以依次减少孔隙111_2~111_4的大小和密度。

另一方面,在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而仅对孔隙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示出,其形状也示出为球形。但是,实际孔隙可以以比示出的高的密度提供,每个孔隙可以存在大小或形状的差异。

图7是进一步更详细示出图3的上壳体120的立体图。

参照图7,上壳体120可以划分为第一主体部121及第二主体部122。

从第一方向d1观察时,第一主体部121具有顶面及底面开放的结构。通过第一主体部121的开放的顶面,可以收纳光触媒过滤器110。在第一主体部121形成有过滤器固定部121_1、过滤器安放部121_2、过滤器把持槽131_3、开口部121_4、肋121_5等。

过滤器固定部121_1起到使收纳于第一主体部121的光触媒过滤器110固定成不向外部脱离的作用。过滤器固定部121_1在第一主体部121的两侧面彼此相对地形成,形成为沿着第一方向d1及第三方向d3凸出的钩状。但是,这是例示性的,只要能够稳定地固定光触媒过滤器110,过滤器固定部121_1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

过滤器安放部121_2起到支承收纳于第一主体部121的光触媒过滤器110的支承架作用。过滤器安放部121_2沿着第一主体部121的内侧面周缘形成。但是,这是例示性的,只要能够稳定地支承光触媒过滤器110,过滤器安放部121_2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

过滤器把持槽131_3使收纳于第一主体部121的光触媒过滤器110的一部分向外部暴露,以使得在安装或更换光触媒过滤器110时能够容易把持。过滤器把持槽131_3例如可以在第一主体部121的两侧面彼此相对地形成。

开口部121_4在第一主体部121的下端、进一步更具体的话在过滤器安放部121_2的下端彼此相对地形成。如图2所示,在收纳光触媒过滤器110的情况下,开口部121_4也具有不被光触媒过滤器110切断,向第二方向d2贯通的结构。

另一方面,肋121_5形成于开口部121_4内,起到支承第一主体部121的作用。在图7中,示出形成有三个肋121_5,但是只要能够稳定地支承第一主体部121,肋121_5的数量不受特别限制。

继续参照图7,从第一方向d1观察时,第二主体部122具有顶面及底面开放的结构。通过第二主体部122的开放的底面,可以收纳透明构件130。

第二主体部122的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上的长度可以形成为比第一主体部121长。由此,向第二主体部122插入的透明构件130的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上的长度可以比向第一主体部121插入的光触媒过滤器110长。因此,收纳于第二主体部122的透明构件130的大小可以比收纳于第一主体部121的光触媒过滤器110大,由此能够进一步更完美地切断水分子通过光触媒过滤器110向光源单元140渗透。

在第二主体部122形成有间隔件122_1、壳体紧固部122_2及流路紧固部122_3。

间隔件122_1从凸台向第一方向d1凸出形成。通过第二主体部122的底面收纳的透明构件130与间隔件122_1接触,透明构件130通过间隔件122_1从凸台隔开一定距离。

壳体紧固部122_2向第一方向d1延伸形成,起到将上壳体120和下壳体150彼此紧固的作用。例如,如图7所示,壳体紧固部122_2可以在第二主体部122的两侧面彼此相对地形成。另外,壳体紧固部122_2例如可以形成为在其中央包括紧固孔。

流路紧固部122_3形成为向第二方向d2凸出的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流路紧固部122_3可以在第二主体部122的两侧面彼此相对地形成。

图8是进一步更详细示出图3的下壳体150的立体图。

参照图8,下壳体150包括顶面开放的第三主体部151,在第三主体部151通过开放的顶面收纳光源单元140。在第三主体部151形成有凸台152、间隔件153、固定凸起154、基板固定部155、散热孔156、引出孔157及壳体紧固凸起158。

间隔件153向第一方向d1凸出形成。间隔件153与上壳体120的间隔件122_1一起接触于透明构件130。当紧固下壳体150和上壳体120时,下壳体150的间隔件153和上壳体120的间隔件122_1在彼此相面对的状态下朝向透明构件130彼此施加压力,由此透明构件130被稳定地固定。

固定凸起154向第一方向d1凸出形成,形成为具有与光源单元140的固定槽144(参照图9)对应的形状。通过固定凸起154结合于光源单元140的固定槽144,光源单元140能够稳定地固定于下壳体150。

另一方面,在图7中,示出了固定凸起154形成有两个。但是,这是例示性的,只要能够稳定地固定光源单元140,固定凸起154的数量不受特别限制。

基板固定部155向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凸出形成。基板固定部155起到固定光源单元140的基板141(参照图9)的作用。在图7中,示出了基板固定部155形成有两个,但是只要能够稳定地固定光源单元140的基板141,基板固定部155的数量不受特别限制。

散热孔156起到在除臭模组100工作时将在光源单元140中产生的热量向外部散出的通道作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散热孔156形成为下壳体150的底面开口的形状。散热孔156例如可以形成在与光源单元140的基板141对应的位置,可以具有与基板141对应的形状。但是,这是例示性的,只要能够将在光源单元140中产生的热量向外部散出,散热孔156的形状及形成位置不受特别限制。

引出孔157起到将连接于光源单元140的连接器143的电线向外部引出的通道作用。从第一方向观察时,引出孔157例如可以形成为下壳体150的底面开口的形状,但是不限于此。

壳体紧固凸起158向第三方向d3凸出形成。壳体紧固凸起158与上壳体120的壳体紧固部122_2结合,将下壳体150和上壳体120彼此紧固。

图9至图10是用于进一步更详细说明光源单元140的图。具体地,图9是进一步更详细示出在基板141安装有光源142的状态的图,图10a及图10b是进一步更详细示出光源142的结构的截面图。

首先,参照图9,光源单元140包括基板141、光源142、连接器143、固定槽144及散热孔145。

光源142安装于基板141的顶面。在基板141的一侧形成有用于向光源142供应电源的连接器143。在基板141的两侧形成有用于在将基板141固定于下壳体150时使固定凸起154(参照图8)通过的固定槽144。

在基板141的中央形成有用于将热量向外部散出的散热孔145。基板141例如可以是散热基板,但是不限于此。作为其它例子,基板141也可以是印刷电路板。

光源142安装于基板141的顶面,朝向光触媒过滤器110发射光。在图9中,例示性地示出了在基板141的顶面安装有三个光源142,但是光源142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基板141的顶面安装有一个光源。

当光源单元140包括多个光源142时,各光源可以射出相同波段的光或彼此不同波段的光。例如,各光源可以全部射出紫外线波段的光。作为其它例子,可以是一部分光源射出紫外线波段中一部分,剩余光源射出紫外线波段中其它波段的一部分。

当光源具有彼此不同波段时,光源可以以各种顺序排列。例如,若将射出第一波段的光的光源称为第一光源,将射出与第一波段不同的第二波段的光的光源称为第二光源,则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可以彼此交替排列。

另一方面,在图9中,示出了光源142包括保护内部芯片的透镜。但是,这是例示性的,本申请的技术构思不限于此。例如,光源142也可以不具备透镜,作为其它例子,也可以是在安装于基板141的多个光源142中,一部分具备透镜,其它一部分不具备透镜。

在图10a中,示出了用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光源142的芯片的截面,在图10b中示出了沿图10a的截取线a-b-b′-a′截取的截面图。参照图10a及图10b,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光源142可以包括:台面m,包括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活性层1112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第一绝缘层1130;第一电极1140;以及第二绝缘层1150,进一步可以包括生长基板1100及第二电极1120。

生长基板1100只要是能够使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活性层1112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生长的基板就不受限定,例如,可以是蓝宝石基板、碳化硅基板、氮化镓基板、氮化铝基板、硅基板等。生长基板1100的侧面可以包括倾斜面,由此能够改善在活性层1112中生成的光的提取。

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可以配置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上,活性层1112可以配置于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和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之间。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活性层1112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可以包括ⅲⅴ系列化合物半导体,例如,可以包括aln、gan、inn之类的氮化物系半导体。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可以包括n型杂质(例如,si),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可以包括p型杂质(例如,mg)。另外,也可以是与其相反。活性层1112可以包括多量子阱结构(mqm)。若向光源142施加正向偏置,则在活性层1112中电子和空穴复合的同时发射光。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活性层1112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可以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或分子射线外延(mbe)等技术在生长基板1100上生长。

光源142可以包括具备活性层1112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的至少一个台面m。台面m可以包括多个凸出部,多个凸出部之间可以彼此隔开。但是不限于此,光源142也可以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台面m。台面m的侧面可以通过使用光刻胶回流之类技术倾斜地形成,倾斜的台面m的侧面能够提高在活性层112中生成的发光效率。

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可以包括通过台面m暴露的第一接触区域r1及第二接触区域r2。由于台面m是去除配置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上的活性层1112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而形成,因此除台面m之外的部分成为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的暴露的顶面即接触区域。第一电极1140与第一接触区域r1及第二接触区域r2相连,由此能够与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电连接。第一接触区域r1可以沿着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的外廓配置在台面m周围,具体地,可以在台面m与光源142的侧面之间沿着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的顶面外廓配置。第二接触区域r2可以至少局部被台面m围绕。

第二接触区域r2的长轴方向的长度可以是光源142的一边长度的0.5倍以上。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一电极1140与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相连的区域能够增加,从第一电极1140向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流动的电流能够更有效地分散,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正向电压。

第二电极1120可以配置在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上,与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电连接。第二电极1120可以形成在台面m上,根据台面m的形状具有相同的形状。第二电极1120可以包括反射金属层1121,进一步包括障壁金属层1122,障壁金属层1122可以覆盖反射金属层1121的顶面及侧面。例如,通过形成反射金属层1121的图案并在其之上形成障壁金属层1122,障壁金属层1122能够形成为覆盖反射金属层1121的顶面及侧面。例如,反射金属层1121可以通过将ag、ag合金、ni/ag、nizn/ag、tio/ag层蒸镀及图案化而形成。

另一方面,障壁金属层1122可以由ni、cr、ti、pt、au或其复合层形成,具体地,可以是在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1113顶面依次由ni/ag/[ni/ti]2/au/ti形成的复合层,更具体地,第二电极1120的顶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包括厚度的ti层。当第二电极1120的顶面中与第一绝缘层相连的区域由ti层构成时,第一绝缘层1130与第二电极1120的粘合力得到改善,从而能够改善光源142的可靠性。

在第二电极1120上可以配置有电极保护层1160,电极保护层1160可以是与第一电极1140相同的材料,但是不限于此。

第一绝缘层1130可以配置在第一电极1140与台面m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1130,第一电极1140与台面m能够绝缘,第一电极1140与第二电极1120能够绝缘。第一绝缘层1130可以使第一接触区域r1及第二接触区域r2局部暴露。具体地,第一绝缘层1130可以通过开口部1130a使第二接触区域r2的一部分暴露,第一绝缘层1130在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的外廓与台面m之间仅覆盖第一接触区域r1的一部分区域,从而第一接触区域r1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暴露。

第一绝缘层1130可以在第二接触区域r2上沿着第二接触区域r2的外廓配置。同时,第一绝缘层1130可以限定为比第一接触区域r1与第一电极1140相连的区域更相邻于台面m配置。

第一绝缘层1130可以具有使第二电极1120暴露的开口部1130b。通过开口部1130b,第二电极1120可以与焊盘或凸块等电连接。

第一接触区域r1与第一电极1140相连的区域沿着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顶面的整个外廓配置。具体地,第一接触区域r1与第一电极1140相连的区域可以配置为与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的四个侧面全部相邻,可以完全围绕台面m。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增加第一电极1140与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相连的区域,从第一电极1140向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1111流动的电流能够更有效地分散,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正向电压。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光源142的第一电极1140及第二电极1120可以直接或通过焊盘安装于基板141。

例如,当光源142通过焊盘安装于基板141时,可以提供配置在光源142与基板141之间的两个焊盘,两个焊盘各自可以分别与第一电极1140及第二电极1120相连。例如,焊盘可以是焊料或低共溶金属(eutecticmetal),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低共溶金属,可以使用ausn。

作为其它例子,当光源142直接安装于基板141时,光源142的第一电极1140及第二电极1120直接焊接在基板141上的布线。在此情况下,焊接物质可以包含具有导电性质的粘合物质。例如,焊接物质可以包含银(ag)、锡(sn)、铜(cu)中至少一种导电性材料。但是,这是例示性的,焊接物质可以包含具有导电性的各种物质。

如参照图1至图10b所说明那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可以设置于洗衣机、滚筒洗衣机或干燥机的流路10,可以通过光触媒反应而有效地执行除臭工作。

另一方面,图1至图10b中示出的除臭模组100的结构是例示性的,本申请的技术构思不限于此。例如,本申请的技术构思的除臭模组100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及应用,设置于流路10。以下,将进一步更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的除臭模组的适用例及应用例。

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

图11是示出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_1的侧视图,图12是示出图11的除臭模组100_1设置于流路10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及图12的除臭模组100_1与图1至图10b的除臭模组100类似。因此,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件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进行了标记,为了简要说明,以下将省略重复说明。

图11的除臭模组100_1形成为相比于图1至图10b的除臭模组100具有稍微更大的开口部121_4a。另外,图11的除臭模组100_1的肋121_5a的长度a形成为相比于图1至图10b的除臭模组100的肋121_5具有稍微更长的长度。例如,肋121_5a的长度可以形成为流路10的内侧面12的直径的1/4以上且3/4以下。

在此情况下,如图12所示,除臭模组100_1的光触媒过滤器110可以位于流路10的中央。即,图1中示出的除臭模组100的光触媒过滤器110与流路10的内侧面12相邻设置,与此相反,图12中示出的除臭模组100_1的光触媒过滤器110从流路10的内侧面12隔开预定距离设置。

此时,由于除臭模组100_1的开口部121_5a形成空气移动通道,因此流路10内的空气可以与光触媒过滤器110的两侧面接触并流动。结果,流路10内的空气与光触媒过滤器110接触的面积增加,因此能够增加除臭效率。

图13是示出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_2的图。具体地,图13a是示出具备散热构件160的除臭模组100_2的一例的图,图13b是示出具备散热基板141_1的除臭模组100_2的一例的图。

图13的除臭模组100_2与图1至图10b的除臭模组100类似。因此,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件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进行了标记,为了简要说明,以下将省略重复说明。

图13的除臭模组100_2相比于图1至图10b的除臭模组100进一步具备用于将从光源单元140发出的热量散出的散热结构。

例如,如图13a所示,除臭模组100_2可以还包括将光源单元140的热量向外部散出的散热构件160。散热构件160例如可以是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导电板,可以起到将光源单元140的热量分散而向外部散出的作用。

作为其它例子,如图13b所示,除臭模组100_2的光源单元140也可以具备散热基板141_1。即,除臭模组100_2的光源142可以安装于散热基板141_1上。

散热基板141_1例如可以包括陶瓷材质的上绝缘基板11和下绝缘基板12。上绝缘基板11和下绝缘基板12可以上下堆叠,在所述绝缘基板的堆叠中可以利用粘合物质。可以在上绝缘基板11的顶面形成上导电图案13,在下绝缘基板12的底面形成下导电图案15。另外,在上绝缘基板11和下绝缘基板12之间可以形成中间导电图案14。上导电图案13、中间导电图案14及下导电图案15可以由au或ag等金属材质形成。

如图13所示,除臭模组100_2进一步具备散热结构,从而能够从光源单元140的运转引起的温度增加或流路10内热风(hotair)引起的温度增加保护光源单元140。

图14及图15是示出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_3、100_4的图。具体地,图14是示出具备反射板170的除臭模组100_3的一实施例的图,图15是示出具备涂覆有反射物质的流路引导件170_1的除臭模组100_4的一实施例的图。

图14及图15的除臭模组100_3、100_4与图1至图10b的除臭模组100类似。因此,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件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进行了标记,为了简要说明,以下将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参照图14,除臭模组100_3还包括用于反射从光源单元140射出的紫外线的反射板170。反射板170例如可以由反射率高的物质(例如,不锈钢、铝、氧化镁、铁氟龙等)形成。作为其它例子,反射板170也可以通过在流路10的内侧面12涂覆反射率高的物质而形成。

反射板170反射从光源单元140射出的紫外线而使其朝向光触媒过滤器110。因此,防止紫外线撞到流路10的内侧面12而损失,能够提高除臭模组100_3的除臭效率。

参照图15,除臭模组100_4具备将流路10内的空气向光触媒过滤器110方向引导的流路引导件170-1,在所述流路引导件170-1的一面可以涂覆有反射物质。即,如图15所示,流路引导件170-1配置为向光触媒过滤器110方向倾斜预定角度,将流路10内的空气向光触媒过滤器110方向引导,在与光触媒过滤器110相面对的流路引导件170-1的一面可以涂覆有反射物质。在此情况下,流路引导件170-1不仅反射从光源单元140射出的紫外线,还将流路10内的空气向光触媒过滤器110引导。因此,更多的空气与光触媒过滤器110接触,由此能够增加除臭模组100_4的除臭效率。

不仅如此,当流路引导件170-1如图15那样配置为向光触媒过滤器110方向倾斜预定角度时,流入空气的开口部121_5b的面积大于排出空气的开口部121_5c的面积,由此向光触媒过滤器110引导的空气的停留时间增加。因此,空气与光触媒过滤器110的反应时间加长,能够进一步增加除臭模组100_4的除臭效率。

另一方面,在图15中,说明了除臭模组100_4具备涂覆有反射物质的流路引导件170-1。但是,这是例示性的,本申请的技术构思不限于此。例如,除臭模组100_4可以代替涂覆有反射物质的流路引导件而具备反射板,在此情况下反射板也可以执行流路引导件的作用。

图16a至图16d是示出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_5~100_8的图。图16a至图16d的除臭模组100_5~100_8与图1至图10b的除臭模组100类似。因此,相同或类似的构成要件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进行了标记,为了简要说明,以下将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参照图16a,除臭模组100_5具备光触媒过滤器110_1,光触媒过滤器110_1配置为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在此情况下,流路10内的空气全部通过形成于光触媒过滤器110的贯通孔而流动,由此具有与光触媒过滤器110接触的空气的量增加的优点。

参照图16b,除臭模组100_6的光触媒过滤器110_2可以配置为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倾斜预定角度。例如,光触媒过滤器110_2的倾斜角度可以考虑从光源单元140射出的光的指向角来设定。在此情况下,流路10内的空气不仅全部通过光触媒过滤器110_2,还向光触媒过滤器110照射充分量的光,能够增加除臭模组100_6的除臭效率。

参照图16c,除臭模组100_7的光触媒过滤器110_3配置为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倾斜预定角度,光源单元140_1也可以配置为与光触媒过滤器110_3平行。在此情况下,向光触媒过滤器110_3照射更多量的光,能够进一步增加除臭模组100_7的除臭效率。

参照图16d,除臭模组100_8具备光触媒过滤器110_4,光触媒过滤器110_4可以形成为其截面具有半圆形状。例如,光触媒过滤器110_4可以由纸材质、织物材质或金属泡沫形成为其截面具有半圆形状。在此情况下,与光触媒过滤器110_4接触的空气的量增加,能够增加除臭模组100_8的除臭效率。

图17是简要示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设置于洗衣机1000的一例的截面图。

参照图17,提供支持干燥功能的洗衣机1000。为了便于说明,洗衣机1000例示性地示出滚筒洗衣机。但是,这是例示性的,也可以提供普通洗衣机、干燥机等。

洗衣机1000包括:机桶1100,储存洗涤水;滚筒1200,在机桶1100内侧设置为能够旋转,并在滚筒1200的内部加入洗涤物;门1300,关闭所述滚筒1200;驱动马达1400,使所述滚筒旋转;干燥加热器1500,加热向所述滚筒1200内部供应的空气;流路10,将通过所述干燥加热器1500加热的热风向滚筒1200内部供应;送风扇1600,将通过所述干燥加热器1500加热的热风向滚筒1200内部强制送风;洗涤水排出部1700,将洗涤水向外部排出。流路10的热风排出口10a位于滚筒1200前方,流路10的湿气回收口10b位于滚筒1200后方。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设置于流路10。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洗涤水向光源单元140渗透,优选的是,除臭模组100至少设置于比洗涤水排出部1700高的位置。

另外,如图17所示,除臭模组100可以设置于干燥加热器1500的后方,但是不限于此。作为其它例子,除臭模组100也可以设置于干燥加热器1500的前方。如此,通过将除臭模组100设置于支持干燥功能的洗衣机1000的流路10内,能够对洗涤及干燥的衣物执行除臭工作。

图18是示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的效果的实验结果。

首先,如图18所示,在具备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除臭模组100时,可确认除臭效果增加。

另一方面,在同时具备干燥加热器1500和除臭模组100时,可确认除臭效率最好。因此,优选的是,将洗衣机1000控制为使除臭模组100和干燥加热器1500同时驱动。

但是,在此情况下,存在除臭模组100的光源单元140因热风(hotair)损伤的危险。因此,也可以是将洗衣机1000控制为仅在除臭模组100具备追加的散热结构(参照图13a、图13b)时使除臭模组100和干燥加热器1500同时驱动。即,例如,若除臭模组100不具备追加的散热结构,则也可以将洗衣机1000控制为在通过干燥加热器1500执行干燥工作后通过除臭模组100执行除臭工作。

如上,参照例示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显而易见的是通常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与此同时,显然即使前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时没有明确记载说明本发明结构的作用效果,通过相应结构可预测的效果也应被认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