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装置和用于注射装置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8380发布日期:2020-12-25 12:0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注射装置和用于注射装置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注射装置和用于这种注射装置的容器的领域,其中所述容器至少部分填充有可注射药剂。在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所谓的自动注射器,其包括壳体,在该壳体中,所述容器和/或连接到所述容器的注射针相对于所述壳体是可移位的。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涉及可重复使用的自动注射器,其中容纳所述药剂的药剂容器或药筒可以被更换。



背景技术:

用于设定和分配单剂或多剂液体药剂的药物递送装置本身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通常,此类装置具有与普通注射筒基本相似的用途。

药物递送装置(如笔式注射器)必须满足许多使用者特定的要求。例如,在患者患有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情况下,患者可能身体虚弱并且还可能视力受损。因此,尤其旨在用于家庭用药的适用药物递送装置需要在构造上具有鲁棒性并且应易于使用。此外,对装置及其部件的操纵和一般处置应当明了且容易理解。此类注射装置应提供可变大小的药剂剂量的设定和随后的分配。此外,剂量设定以及剂量分配程序必须易于操作并且必须是明确的。

典型地,这种装置包括壳体或特定的药筒保持器,适于接收药剂容器,例如至少部分填充有待排出的药剂的药筒的形式。该装置进一步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常具有可移动的柱塞或活塞杆,以可操作地与药剂容器或药筒的塞子或活塞接合。借助于驱动机构及其活塞杆,药筒的塞子或活塞可沿远侧方向或分配方向移位,并因此可通过穿刺组件(例如以注射针的形式)排出预定量的药剂,该穿刺组件连接到药剂容器的出口端或能够可释放地连接到药剂容器的出口端。对于可重复使用的药物递送装置,空药筒可更换成填充好的药筒。与之相反,一次性类型的药物递送装置在药筒中的药剂已经被分配或用完时将被全部丢弃。

对于一些注射装置,例如自动注射器,注射针的暴露尖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伤害风险。当注射装置被配置或设计为可重复使用的注射装置时,填充有药剂的药剂容器或药筒必须在一定时间后或在药剂容器的内容物被排出或分配后被更换。特别是在更换药剂容器的过程中,注射针的尖端可能会导致或可能会有一定的伤害风险。

对于一些注射装置,注射针不可拆卸地连接到药剂容器。对于这种注射装置,更换带有注射针的药剂容器可能相当麻烦,并且在更换药剂容器时会给装置的使用者带来不希望的负担。即使这种装置的使用者被鼓励甚至被指示在更换药剂容器之前将安全帽放回针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伤害风险。

发明目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注射装置,该注射装置配置成用于注射一定剂量的液体药剂,该装置提供并实现相当容易、用户友好且无危险的药剂容器更换。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液体药剂的容器,该容器被配置用于与这种改进的注射装置一起操作。容器和注射装置的相互作用会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并会降低因针尖暴露而导致的伤害风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更换注射装置中的药剂容器的方法,该方法允许并支持注射装置中药剂容器的相当简单、直接和故障安全的更换,从而提供高度的患者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注射一定剂量的液体药剂的注射装置。注射装置包括配置成用于接收容器的壳体。容器是药剂容器,并且包括填充有液体药剂的管状筒体。容器在近侧方向上或在近端由塞子或活塞密封。塞子可滑动地布置在筒体内。注射装置进一步包括具有柱塞的驱动机构,该柱塞被配置成沿远侧方向推压容器的塞子。驱动机构和柱塞被配置成在分配方向上推进柱塞,即朝向注射装置的分配或排出端,通常是沿远侧方向。柱塞被配置成在塞子上施加分配压力,以便相对于筒体移动塞子,从而通过药剂容器的远端出口排出明确限定量的(即一定剂量的)药剂。

柱塞被配置成可释放地连接到塞子上,以形成柱塞塞子组件。一旦柱塞塞子组件已经建立或形成,即当柱塞连接到药筒的塞子时,柱塞和塞子就被双向连接。这意味着,柱塞相对于容器的向远侧和向近侧的运动分别等同地转化为塞子相对于容器的筒体的向远侧和向近侧的位移。当柱塞塞子组件建立时,塞子可由柱塞沿远侧方向推动,塞子也可由柱塞沿相反的近侧方向缩回。塞子和柱塞的可释放连接使得塞子能够从柱塞上很好地拆卸,从而能够更换例如空的药剂容器。

注射装置进一步包括容器移动机构,该容器移动机构被配置成使容器相对于注射装置的壳体在近侧更换位置和远侧注射位置之间移动。因此,药剂容器通常能够在注射装置的壳体内可滑动地移位。当处于近侧更换位置时,药剂容器和任选的附接到其上的注射针处于未展开构型。当处于远侧注射位置时,容器和/或注射针处于展开构型。在远侧注射位置,注射针可以从注射装置的壳体的分配端伸出或突出。

通常,在注射装置的壳体已经与可穿刺的皮肤部分接触之后,容器移动机构是可激活的。在展开或激活容器移动机构时,药剂容器和注射针沿远侧方向前进,以到达远侧注射位置。在到达远侧注射位置时或在到达远侧注射位置之前,注射针穿刺或穿透皮肤部分。

注射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固持器,该固持器被配置成防止容器相对于壳体向近侧的移动。固持器可以被配置成防止容器在处于近侧更换位置和远侧注射位置之一时向近侧的移动。注射装置的驱动机构被进一步配置成使柱塞和柱塞塞子组件沿着近侧方向相对于容器的管状筒体缩回。因此,驱动机构被配置成在药剂容器被所述至少一个固持器保持在近侧更换位置和远侧注射位置之一时,使柱塞塞子组件相对于管状筒体向近侧方向缩回。

替代地,还可以想到,通过固持和固定柱塞和柱塞塞子组件,同时使管状筒体朝着远侧方向移位或移动,来实现柱塞相对于管状筒体朝着管状筒体的近端缩回。这里,当柱塞塞子组件相对于注射装置的壳体固定时,容器移动机构可以被配置成使容器在远侧方向上移位和移动。以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柱塞塞子组件相对于容器的管状筒体朝向近侧方向的类似运动。

注射装置特别配置成与特定类型的药剂容器协作。这种药剂容器包括管状筒体和密封筒体近端的塞子,从而限制筒体的填充体积,并因此限制药剂容器朝向近端的方向的填充体积。塞子通常包括配对连接器,该配对连接器配置成可释放地与注射装置的柱塞的连接器接合,从而形成柱塞塞子组件。塞子的配对连接器通常面朝柱塞,即朝向容器的近端。塞子进一步包括面向筒体远端的连接器。

容器进一步包括针保持器,该针保持器配置成保持注射针。针保持器可缩回管状筒体内。通常,针保持器布置在药剂容器的远端。它可沿相对于筒体的近侧方向缩回到筒体内部。任选地,针保持器包括与筒体流体密封接合的密封件。针保持器可在筒体内相对于筒体移位。对于容器,针保持器和注射针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配对连接器,该配对连接器配置成与塞子的连接器接合,以便与塞子形成机械互连。这样,当从药剂容器中排出全部药剂后到达最远侧位置时,塞子的连接器可释放地或不可拆卸地与针保持器的配对连接器连接。通过塞子的配对连接器,塞子本身可连接到注射装置的驱动机构的柱塞。现在,由于针保持器连接到塞子上,并且由于塞子连接到柱塞上,所以注射装置的驱动机构可操作以使柱塞相对于容器的筒体向近侧方向移动,从而使柱塞塞子组件和针保持器相对于药筒的筒体向近侧方向移动。

实际上,附接到或连接到针保持器的针发生相对于容器的筒体向近侧的位移,从而将尖锐的针远端缩回到筒体的内部,使得注射针的远端位于容器的筒体的远端的近侧。这样,在容器的内容物被排出后,容器的筒体用作针护罩或针防护装置。就此而言,配置成使柱塞和柱塞塞子组件缩回的驱动机构还配置成使附接到塞的针保持器缩回,以便使注射针缩回药剂容器的筒体内。此后,药剂容器可由另一个容器更换。由于注射针的尖端位于筒体内部,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受伤的危险。

根据另一个例子,所述至少一个固持器包括远侧固持器,该远侧固持器被配置成将容器保持在远侧注射位置。当药剂容器位于远侧注射位置时,远侧固持器可位于或靠近与药剂容器近端重合的轴向位置。远侧固持器可与容器的近端接合或邻接,以防止容器在远侧注射位置时相对于壳体向近侧方向的位移。以这种方式,由驱动机构和柱塞提供的并因此作用在柱塞塞子组件上的朝向近侧的回缩力导致塞子相对于药剂容器的筒体的相应朝向近侧的移动。

因此,远侧固持器被配置成至少就容器相对于壳体的朝向近侧的移动而言将药剂容器固定在壳体内。当药剂容器保持在远侧注射位置时,驱动机构被配置成沿近侧方向缩回柱塞和柱塞塞子组件,以引起塞子相对于药剂容器的筒体向近侧的位移。如果塞子进一步与针保持器连接,则针保持器和与之连接的注射针也缩回到药剂容器的筒体内。

当药剂容器处于远侧注射位置时,远侧固持器不必位于药剂容器的近端附近。当药剂容器处于远侧注射位置时,远侧固持器也可以位于药剂容器的远端附近或靠近药剂容器的远端。远侧固持器可以包括或形成邻接部,用于药剂容器的相应形状的邻接区段,从而防止容器相对于壳体和相对于远侧固持器朝向近侧的位移。

在另一个例子中,远侧固持器是可停用的,以允许和支持容器相对于壳体朝向近侧更换位置的向近侧的移动。远侧固持器至少暂时可停用。停用时,允许容器从远侧注射位置移动到近侧更换位置。容器于是可以通过远侧固持器。为了停用远侧固持器,由远侧固持器提供的邻接部可以可枢转地连接到壳体。

例如,远侧固持器可相对于筒体的管状形状相对于纵向或切向轴线枢转,以便从壳体的侧壁向内突出,从而为药剂容器提供轴向邻接。在这种突出构型中,药剂容器相对于壳体的朝向近侧的运动被阻止和阻挡。通过将远侧固持器枢转或移出药剂容器的外周,远侧固持器为药剂容器相对于壳体的朝向近侧的移动让路。停用,例如远侧固持器从激活位置枢转或移动到停用位置,可以由注射装置的电子控制器来控制。替代地,远侧固持器的移动也可由注射装置的全机械实施的驱动机构来控制。带有柱塞的驱动机构可以全部是机械实现的,或者可包括由注射装置的电子控制器控制的机电驱动件。

在另一个例子中,所述至少一个固持器包括近侧固持器,该近侧固持器被配置成将容器保持在近侧更换位置。近侧固持器特别配置成当处于近侧更换位置时阻碍容器朝向近侧的移动。换句话说,当到达近侧更换位置时,近侧固持器为药剂容器提供端部止挡。因此,容器的任何进一步向近侧的位移都受到阻碍。近侧固持器可以提供与远侧固持器相同的功能。因此,可以想象,在剂量注射程序完成后,容器移动机构在第一步中使药剂容器从远侧注射位置向近侧更换位置移动并进入近侧更换位置。此后,药剂容器的进一步朝向近侧的运动被近侧固持器阻挡和阻碍。在第二步中,驱动机构沿近侧方向进一步缩回柱塞和柱塞塞子组件,以使药剂容器的塞子相对于药剂容器的筒体沿近侧方向移动。通常,连接到塞子的针保持器同样缩回到药剂容器的筒体中。

注射装置仅包括一个固持器(即远侧固持器或近侧固持器)通常就足够了。如果仅提供了远侧固持器,则当容器处于远侧注射位置时,塞子和针保持器缩回至药剂容器的筒体中。如果注射装置仅配备有近侧固持器,则容器可以最初从远侧注射位置移动到近侧更换位置。当容器位于近侧更换位置时,塞子和连接到塞子的针缩回药剂容器的筒体中。

柱塞与塞子的分离可由近侧固持器支持。柱塞和塞子之间的互连可以是载荷限制型的。只要通过柱塞和塞子的界面传递的力或载荷低于预定的最大载荷,互连就保持完好。当超过最大载荷时,互连解除。通常,筒体、柱塞、塞子和针保持器之间的摩擦力显著小于柱塞塞子互连件上的预定最大载荷。以这种方式,只要塞子相对于筒体受到朝向近侧的位移,柱塞和塞子之间的互连就保持完好。

根据另一个例子,近侧固持器不仅用于阻止药剂容器向近端移动超过近侧更换位置,还用于防止从药剂容器的筒体中拔出塞子。就此而言,近侧固持器可为药剂容器和可滑动地在其中移动的塞子提供轴向邻接。在典型的例子中,药剂容器包括端部开口的近端。当处于近侧更换位置时,药剂容器的近端可与近侧固持器邻接,该近侧固持器与注射装置的壳体固定或一体形成。

近侧固持器可以从容器的侧壁稍微径向向内突出。这样,近端容器也为药剂容器的塞子提供了纵向或轴向邻接。这里,塞子不能从药剂容器的筒体上拆下。此外,当塞子与近侧固持器邻接时,由柱塞施加的任何进一步的朝向近侧的力效应导致柱塞塞子界面上的载荷增加,直到界面上出现预定的最大载荷或大于预定的最大载荷的载荷。

因此,塞子和柱塞的互连可以解除。就此而言,近侧固持器提供并支持柱塞和塞子的力引起的拆卸。典型地,柱塞和塞子可以形成或包括卡扣配合互连,该互连通过将柱塞推向并抵靠塞子的近端来建立。典型地,在柱塞和塞子之间建立或形成卡扣配合连接所需的力小于或等于相对于筒体的侧壁移动塞子所需的摩擦力。拆离柱塞和塞子之间的互连所需的力通常远大于相对于药筒在近侧方向移动塞子、相对于筒体在近侧方向移动针保持器以及使容器从远侧注射位置向近侧更换位置移动并进入近侧更换位置所需的摩擦力之和。

根据另一例子,柱塞包括连接器,以可释放地与塞子的配对连接器连接。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中的一个通常包括阴性连接结构,而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中的另一个包括相应形状的阳性连接结构。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被进一步配置成在柱塞和塞子之间建立正配合(positivefit)或正锁定(positivelocking)。如上所述,柱塞和塞子的相互连接可以简单地通过将阳性锁定结构插入相应形状的阴性锁定结构中来建立。用于在柱塞和塞子之间建立互连的力可以显著小于分离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所需的力。

通常,互连是载荷限制型的。只要柱塞沿近侧方向施加在塞子上的拉力低于预定的最大载荷,互连就保持完好。如果超过预定的最大载荷,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被配置成拆解,以便提供柱塞和塞子的明确解除或分离。这允许并支持药剂容器与驱动机构并因此与注射装置的机械脱离。在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分离后,药剂容器可以被移除并最终被另一个药剂容器更换。

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可被配置成机械连接器。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可形成卡扣配合互连或卡口型互连。利用用于连接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的卡口互连,所述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中的一个需要相对于所述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中的另一个进行至少一定的旋转。这种旋转可由驱动机构的柱塞引起或引导。柱塞和塞子之间的互连包括明确的抗拉刚度。达到某个预定的最大载荷时,连接保持完好。当预定的最大载荷或大于预定的最大载荷的载荷施加在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的界面上时,互连被配置成解除,从而将柱塞与塞子分离。

作为机械互连的替代,也可以想到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包括相互对应的磁性互连器。

根据另一个例子,容器移动机构被配置成使容器在近侧更换位置和远侧注射位置之间可滑动地移位。容器移动机构包括用于引起或控制容器相对于壳体的运动的驱动件。该驱动件可以实现为机电驱动件,或者可以包括纯机械实现的驱动件,纯机械实现的驱动件可以由诸如偏压弹簧的机械能源驱动。驱动件可以包括机电驱动件和弹簧两者,以引起药剂容器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和向近侧的运动。

例如,机电驱动件可以被配置成克服弹簧元件的作用使容器从近侧更换位置向远侧注射位置移动并进入远侧注射位置。这样,容器的返回运动,即从远侧注射位置向近端置换位置的返回运动,可以至少由弹簧支持或完全由弹簧控制。还可以想到的是,机电驱动装置被配置成引起容器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的运动和向近侧的运动,从而使容器在近侧更换位置和远侧注射位置之间移动。

除了驱动机构之外,还可以提供用于使药剂容器相对于壳体移位的驱动件,其中驱动机构被配置成与药剂容器的塞子相互作用。用于使药剂容器移位的驱动件可以包括机械连接到滑动机构的机电驱动件和齿轮箱,所述滑动机构被配置成接收容器。滑动机构可以由驱动件操作,以便使容器相对于壳体移位。

根据另一个例子,当连接到塞子上时以及当柱塞相对于壳体移动时,用于操作容器移动机构的驱动件由柱塞提供。这样,用于在近侧更换位置和远侧注射位置之间移动药剂容器的单独驱动件变得多余。驱动机构和柱塞因此可以提供双重功能,即在近侧更换位置和远侧注射位置之间移动容器以及相对于容器的筒体移动塞子。因此,将容器移动机构的驱动件集成到驱动机构中在减小包装尺寸以及降低注射装置的制造和组装成本方面是有益的。

在另一个例子中,注射装置配备有布置在壳体内的容器。容器通常预先填充有液体药剂。容器可以包括预填充的注射筒或预填充的药筒。当布置在注射装置的壳体内时,预填充的注射筒可以配备有注射针。注射针可以不可拆卸地连接到容器上,并且可以被保护帽覆盖,该保护帽在进行注射程序之前被移除。

在另一个例子中,当容器被配置成药筒时,药筒包括在远端的密封件,该密封件将被双尖端穿刺组件穿刺,例如以针组件的形式。为此,药剂容器的远端或注射装置的远端包括用于可拆卸针组件的紧固件。通常包括杯形接收部和双尖端注射针的针组件可能必须单独附接到药剂容器的出口,从而穿透容器的可穿刺密封件。这样,注射针与药剂容器的内部容积流体连通。同样在这里,当附接到容器上的针组件在容器的内容物被排出后能够缩回到容器的筒体中时,这可能是特别有益的。

根据另一个例子,容器包括被配置成保持注射针的针保持器。针保持器可缩回管状筒体内。针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永久地布置在管状筒体内。通常,针保持器位于筒体内部的部分用作密封件或形成与筒体内侧流体密封接合的密封件。针保持器被配置成用于将针组件附接到其上。替代地,针保持器容易配备有沿纵向延伸穿过针保持器的注射针。当药剂容器被实施为预填充的注射筒时,注射针通常不可拆卸地紧固或连接到针保持器。当实施为药筒时,针保持器可配置成与针组件可释放地连接。为此,针保持器可以包括从药筒的远端向远侧突出的紧固件。针保持器的紧固件被配置成与针组件的相应形状的配对紧固件接合。针保持器和针组件的紧固件和配对紧固件可以螺纹接合或者可以形成卡扣配合连接。

根据另一个例子,药剂容器的塞子包括面向针保持器的连接器。针保持器和注射针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面向塞子的配对连接器。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被配置成在塞子和针保持器之间形成机械互连。这样,当塞子被柱塞移位到与针保持器邻接时,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相互接合,从而在塞子和针保持器之间建立机械连接。

由于塞子连接到柱塞上,并且由于柱塞可相对于容器的筒体沿近侧方向缩回,所以连接到柱塞上的塞子和连接到塞子上的针保持器也相对于容器的筒体进行相应的朝向近侧的运动。实际上,针保持器和注射针经受缩回到药剂容器的筒体中的运动。因此,当随后更换空的药剂容器时,可以降低受伤的危险。对于使用者或患者来说,在最后一剂药剂已经从药剂容器中排出之后,不再需要将保护帽盖回到暴露的针上或者拆下注射针。

在另一个例子中,针保持器包括与容器筒体流体密封接合的密封件。这样,针保持器实现了双重功能。它用于在容器的管状筒体的远端支撑针。在第二方面,针保持器还密封药剂容器的筒体的远端。密封件可以包括聚合物或弹性材料,例如天然或合成橡胶,其提供与容器的筒体的内侧的流体密封接合。密封件可以具有与药剂容器的塞子相比相似的形状和/或相似的材料。通常,针保持器和至少其密封件包括与容器筒体侧壁的内部形状相匹配的外部形状和外周。这样,密封件和针保持器可以相对于药剂容器的筒体沿近侧方向缩回。

为了引起针保持器和塞子相对于药剂容器的筒体在近侧方向上的运动,柱塞塞子组件和针保持器可以相对于壳体固定。然后,药剂容器可以向远侧方向移动。以这种方式,塞子和针保持器相对于药剂容器的筒体经历朝向近侧的移动。在注射程序完成后,这可以通过将药剂容器从远侧注射位置移动到近侧更换位置来实现,而不会引起柱塞和药剂容器的筒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此后,在第二步骤中,当可激活容器移动机构的单独驱动件以在远侧方向上移动容器的筒体,例如朝向或进入远侧注射位置时,可通过注射装置的驱动机构来固定柱塞、塞子以及任选地连接到塞子的针保持器,由于轴向固定的柱塞塞子组件,这导致塞子和针保持器有效地缩回药剂容器的筒体中。

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液体药剂的容器。该容器包括管状筒体和密封筒体近端的塞子。塞子包括面向筒体远端的连接器。容器进一步包括针保持器,该针保持器配置成保持注射针。针保持器可缩回管状筒体内。针保持器包括与筒体流体密封接合的密封件。典型地,在初始构型中,针保持器布置在管状筒体的远端。

针保持器和注射针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配对连接器,该配对连接器配置成与连接器接合,以形成与塞子的机械互连。配对连接器通常面向筒体的近端,因此面向塞子。配对连接器可以设置在延伸穿过针保持器的针的近端。替代地,配对连接器集成或布置在针保持器处,通常在针保持器的近侧或近端处,而针保持器的远端被配置成与单独的针组件可释放地连接。

该容器特别适用于如上所述的注射装置。塞子与针保持器和注射针中的一个的相互对应的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有利于在塞子和针保持器之间建立机械连接。在将药剂内容物从筒体内部排出之后,并且当塞子到达筒体内的最远侧轴向位置时,塞子和针保持器之间的机械连接自动建立,例如通过由塞子以及针保持器和注射针中的一个提供的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的卡扣配合连接。此后,当在塞子上施加朝向近侧的回缩力时,塞子也使针保持器和附接到其上的注射针回缩到筒体内部,使得注射针的远端不再从药剂容器的筒体突出。

典型地,根据另一个例子,塞子还包括面向筒体近端的配对连接器。通过配对连接器,塞子可释放地与注射装置的柱塞连接。然后,柱塞相对于筒体的缩回导致塞子和针保持器相对于筒体的相应的朝向近侧的运动。驱动机构的柱塞、塞子和针保持器之间的互连是特别有益的,因为注射装置的现有驱动机构可用于将针缩回到筒体中。这允许并实现了药剂容器的相当简单、可靠和故障安全的设计。

根据另一个例子,筒体可以包括玻璃筒体或者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筒体可包括位于远端的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该凸缘为轴向可移位地布置在筒体内的针保持器提供轴向邻接。针保持器或其至少一部分可以穿过由位于筒体管状侧壁远端的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形成的孔口伸出。

任选地,筒体的近端也可以设置或配备有凸缘。筒体近端处的凸缘可径向向外突出,以提供与注射装置的至少一个固持器的明确的轴向邻接。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针保持器包括插口,该插口被配置成轴向地突出穿过筒体远端处的孔口。孔口可以由管状筒体远端处的径向向内延伸的环形凸缘包围或限制。穿过孔口向远侧突出的插口包括紧固件,例如以外螺纹的形式,以与相应形状的配对紧固件(例如杯形针组件的内螺纹)接合。这样,广泛用于笔式注射器的标准针可用于可释放地附接到针保持器的插口上。这里,针保持器,特别是其插口,在远端包括可穿刺的封闭件,该封闭件被配置成被针组件的双尖端注射针的朝向近侧的尖锐部分刺穿。

典型地,针保持器包括轴向邻接插口的径向加宽肩部。肩部的周长或直径大于孔口的横截面。典型地,肩部的直径或横截面与筒体的管状侧壁的直径或横截面相匹配。这样,针保持器的肩部用作与筒体内侧流体密封接合的密封件。

根据另一个例子,容器筒体的孔口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杯形针组件的外径。这允许并能够使针保持器和针组件一起缩回到药剂容器的筒体中。这样,在药剂已经从筒体内部排出之后,与杯形针组件接合的针保持器可以缩回到筒体内部。

在另一个例子中,容器进一步包括旋转锁,该旋转锁配置成防止针保持器和筒体之间的旋转。旋转锁包括至少一个径向突起,其被配置成与至少一个互补形状的径向凹陷接合。典型地,所述至少一个突起位于针保持器和筒体中的一者上,而凹陷位于针保持器和筒体中的另一者上。

在一些例子中,径向突起从限制筒体的孔口的凸缘的面向内的圆周面向内侧。径向凹陷于是位于针保持器的外表面上,典型地在沿纵向延伸穿过筒体的孔口的针保持器的轴向中间区段中。在其他例子中,径向突起设置在针保持器的外表面上,互补形状的凹陷设置在筒体的孔口的凸缘的径向面向内侧的圆周上。

在任一构型中,旋转锁防止和阻止针保持器相对于筒体的旋转。当注射针必须通过螺旋运动附接到针保持器时,这是特别有益的。

典型地,所述至少一个突起和互补形状的凹陷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为了任选地脱开针保持器和筒体之间的旋转锁,如上所述,针保持器可以沿纵向缩回到筒体内部。这样,凹陷和突起的旋转互锁可以解除。

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涉及一种更换注射装置中的药剂容器的方法。典型地,该方法可以用如上所述的注射装置和用于这种注射装置的容器来实施。药剂容器的更换方法在注射程序完成后开始。它包括以下步骤中的至少一个,即,将针保持器缩回到药剂容器的筒体中,或者使药剂容器相对于注射装置的壳体从远侧注射位置移动到近侧更换位置或朝向近侧更换位置移动。当将针保持器缩回到筒体中时,筒体可以相对于注射装置的壳体保持静止。它可以保持在远侧注射位置。

当使药剂容器相对于壳体向近侧更换位置移动并进入近侧更换位置时,针保持器可以相对于药筒的筒体保持静止。在任一方法步骤中,注射装置的针沿近侧方向缩回,并因此从患者的皮肤中抽出。甚至可以设想进行上述两个步骤,即,将针保持器缩回到药剂筒体中,并使药剂容器相对于壳体在近侧方向上移动,从而从远侧注射位置进入近侧更换位置或朝向近侧更换位置移动。在药剂容器朝向近侧更换位置移动之前,针保持器可以缩回到筒体中。替代地,在药剂容器已经移动到近侧更换位置或朝向近侧更换位置移动之后,针保持器可以缩回到筒体中。两个方法步骤,即缩回针保持器和相对于壳体移动药剂容器,也可以并行地或同时地进行,或者至少短暂重叠。

在针保持器已经缩回到筒体中之后和/或在药剂容器已经移动到近侧更换位置之后,提供了通向药剂容器的入口。为此,注射装置的控制器可提供通向药剂容器的入口。为此,控制器可被配置成打开或释放封闭件,该封闭件提供通向位于注射装置壳体内的药剂容器的入口。替代地或附加地,注射装置的控制器可进行自动注射程序。这里,注射装置可被配置成例如通过打开或释放形成为盖子的封闭件来弹出药剂容器。封闭件可枢转到打开构型,并且可机械连接到筒体。通过枢转或移动封闭件或盖子,连接到或机械连接到封闭件或盖子的筒体也可经历相应的枢转运动,从而暴露筒体的至少一个端部,以供注射装置的使用者或患者的手指抓握。随后,将药剂容器从壳体中取出,最后将另一个药剂容器(通常是填充好的药剂容器)插入壳体中。

在本文中,术语“远侧”或“远端”是指注射装置的面向人或动物的注射部位的一端。术语“近侧”或“近端”是指注射装置的相对端,其离人或动物的注射部位最远。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药物”或“药剂”是指含有至少一种药学活性化合物的药物制剂,

其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具有高达1500da的分子量,和/或是肽、蛋白质、多糖、疫苗、dna、rna、酶、抗体或抗体片段、激素或寡核苷酸、或上述药学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其中,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或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栓栓塞症(如深静脉或肺血栓栓塞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绞痛、心肌梗死、癌症、黄斑变性、炎症、枯草热、动脉粥样硬化和/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其中,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包括至少一种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糖尿病或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肽,

其中,在另外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活性化合物包括至少一种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或衍生物、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或其类似物或衍生物、或毒蜥外泌肽(exendin)-3或毒蜥外泌肽-4、或毒蜥外泌肽-3或毒蜥外泌肽-4的类似物或衍生物。

胰岛素类似物是例如gly(a21)、arg(b31)、arg(b32)人胰岛素;lys(b3)、glu(b29)人胰岛素;lys(b28)、pro(b29)人胰岛素;asp(b28)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其中b28位的脯氨酸被asp、lys、leu、val或ala替代,并且其中b29位lys可以被pro替代;ala(b26)人胰岛素;des(b28-b30)人胰岛素;des(b27)人胰岛素和des(b30)人胰岛素。

胰岛素衍生物是例如b29-n-肉豆蔻酰-des(b30)人胰岛素;b29-n-棕榈酰-des(b30)人胰岛素;b29-n-肉豆蔻酰人胰岛素;b29-n-棕榈酰人胰岛素;b28-n-肉豆蔻酰lysb28prob29人胰岛素;b28-n-棕榈酰-lysb28prob29人胰岛素;b30-n-肉豆蔻酰-thrb29lysb30人胰岛素;b30-n-棕榈酰-thrb29lysb30人胰岛素;b29-n-(n-棕榈酰-υ-谷氨酰)-des(b30)人胰岛素;b29-n-(n-石胆酰-υ-谷氨酰)-des(b30)人胰岛素;b29-n-(ω-羧基十七烷酰)-des(b30)人胰岛素和b29-n-(ω-羧基十七烷酰)人胰岛素。

毒蜥外泌肽-4例如意指毒蜥外泌肽-4(1-39),一种具有以下序列的肽:h-his-gly-glu-gly-thr-phe-thr-ser-asp-leu-ser-lys-gln-met-glu-glu-glu-ala-val-arg-leu-phe-ile-glu-trp-leu-lys-asn-gly-gly-pro-ser-ser-gly-ala-pro-pro-pro-ser-nh2。

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例如选自以下化合物列表:

h-(lys)4-despro36,despro37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5-despro36,despro37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pro36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met(o)14,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met(o)14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或

des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met(o)14,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despro36[met(o)14trp(o2)25,isoasp28]毒蜥外泌肽-4(1-39),

其中,基团-lys6-nh2可以与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的c-端结合;

或具有以下序列的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

despro36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ave0010)、

h-(lys)6-despro36[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desasp28pro36,pro37,pro3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pro36,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asn-(glu)5-despro36,pro37,pro38[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pro36[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desasp28pro36,pro37,pro38[trp(o2)25]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asn-(glu)5-des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pro36[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desmet(o)14asp28pro36,pro37,pro3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asn-(glu)5des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pro36[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desasp28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毒蜥外泌肽-4(1-39)-nh2、

h-(lys)6-des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h-asn-(glu)5-des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nh2、

des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h-(lys)6-des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s1-39)-(lys)6-nh2、

h-asn-(glu)5-des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毒蜥外泌肽-4(1-39)-(lys)6-nh2;

或上述任一毒蜥外泌肽-4衍生物的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溶剂化物。

激素是例如如列于roteliste,2008年版第50章中的脑垂体激素或下丘脑激素或调节活性肽及其拮抗剂,如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e)(促卵泡激素(follitropin)、促黄体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gonadotropin)、促配子成熟激素)、生长激素(somatropine)(促生长激素(somatropin))、去氨加压素、特利加压素、戈那瑞林、曲普瑞林、亮丙瑞林、布舍瑞林、那法瑞林、戈舍瑞林。

多糖是例如糖胺聚糖、透明质酸、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或超低分子量肝素或其衍生物、或上述多糖的硫酸化形式(例如多硫酸化形式)、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多硫酸化低分子量肝素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例子是依诺肝素钠。

抗体是球状血浆蛋白(约150kda),也称为共享基本结构的免疫球蛋白。由于它们在氨基酸残基上添加了糖链,因此是糖蛋白。每种抗体的基本功能单元是免疫球蛋白(ig)单体(仅含有一个ig单元);分泌的抗体也可以是具有两个ig单位的二聚体(如iga)、具有四个ig单位的四聚体(如硬骨鱼igm)、或具有五个ig单位的五聚体(如哺乳动物igm)。

ig单体是由四条多肽链组成的“y”形分子;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通过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二硫键连接。每个重链长约440个氨基酸;每条轻链长约220个氨基酸。重链和轻链各自包含稳定其折叠的链内二硫键。每条链由名为ig结构域的结构域构成。这些结构域包含约70-110个氨基酸,并根据其大小和功能分为不同类别(例如可变区或v区和恒定区或c区)。这些结构域具有特有的免疫球蛋白折叠,其中两个β折叠成“三明治”状,通过保守半胱氨酸和其他带电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在一起。

有五种类型的哺乳动物ig重链,由α、δ、ε、γ和μ表示。存在的重链的类型定义了抗体的同种型;这些链分别在iga、igd、ige、igg和igm抗体中发现。

不同重链的大小和组成不同;α和γ包含大约450个氨基酸,且δ包含大约500个氨基酸,而μ和ε包含大约550个氨基酸。每个重链具有恒定区(ch)和可变区(vh)两个区域。在一个物种中,恒定区在相同同种型的所有抗体中基本相同,但在不同同种型的抗体中不同。重链γ、α和δ具有由三个串联ig结构域构成的恒定区,和用于增加柔性的铰链区;重链μ和ε具有由四个免疫球蛋白结构域构成的恒定区。所述重链的可变区在由不同b细胞产生的抗体中不同,但对于由单个b细胞或b细胞克隆产生的所有抗体来说是相同的。每个重链的可变区长约110个氨基酸,且由单个ig结构域构成。

在哺乳动物中,有两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轻链,由λ和κ表示。轻链具有两个连续的结构域:一个恒定结构域(cl)和一个可变结构域(vl)。轻链的近似长度为211至217个氨基酸。每种抗体包含两条总是相同的轻链;在哺乳动物中每种抗体仅存在一种类型的轻链κ或λ。

尽管所有抗体的一般结构非常相似,但给定抗体的独特性质是由如上文详述的可变(v)区确定的。更具体地,可变环(每个轻链(vl)三个,重链(vh)上三个)负责结合抗原,即负责其抗原特异性。这些环称为互补决定区(cdr)。因为来自vh结构域和vl结构域的多个cdr构成了抗原结合位点,所以是重链和轻链的组合(而不是各自单独)决定了最终的抗原特异性组合。

“抗体片段”包含至少一个如上文定义的抗原结合片段,并且展现出与完整抗体具有本质上相同的功能和特异性,所述抗体片段来自所述完整抗体。用木瓜蛋白酶进行的限制性蛋白水解将ig原型裂解成三个片段。两个相同的氨基末端片段是抗原结合片段(fab),每个片段包含一条完整的l链和约半条的h链。第三个片段是可结晶片段(fc),所述片段大小相似但包含两条重链的羧基末端的一半及其链间二硫键。fc包含碳水化合物、补体结合位点和fcr结合位点。有限的胃蛋白酶消化产生单个f(ab')2片段,所述片段包含fab段和铰链区二者,包括h-h链间二硫键。f(ab')2对于抗原结合是二价的。f(ab')2的二硫键可以被裂解以获得fab'。此外,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可以融合在一起以形成单链可变片段(scfv)。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例如酸加成盐和碱性盐。酸加成盐是例如hcl或hbr盐。碱性盐是例如具有如下阳离子的盐,所述阳离子选自:碱或碱土金属,例如,na+、或k+、或ca2+,或铵离子n+(r1)(r2)(r3)(r4),其中r1至r4彼此独立地表示:氢、任选地经取代的c1-c6-烷基基团、任选地经取代的c2-c6-烯基基团、任选地经取代的c6-c10-芳基基团、或任选地经取代的c6-c10-杂芳基基团。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其他例子描述于以下文献中:“remington'spharmaceuticalsciences”第17版alfonsor.gennaro(编),markpublishingcompany,easton,pa.,u.s.a.,1985以及encyclopediaofpharmaceuticaltechnology。

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化物是例如水合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还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文本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此外,应注意,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详细描述药剂容器和注射装置的众多例子,其中:

图1是配备有容器的注射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其中容器处于近侧更换位置,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注射装置,其中药剂容器处于远侧注射位置,

图3示出了清空容器后的根据图1和图2的装置,

图4示出了根据图1-3的注射装置,其中容器处于远侧注射位置,并且是在将容器的塞子和针保持器缩回到容器的筒体中之后,并且

图5示出了在使容器返回到近侧更换位置以便用另一个容器更换所述容器之后的图4的注射装置,

图6是处于近侧更换位置的容器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在分配药剂之前处于远侧注射位置的图6的容器,

图8示出了在排出药剂之后图7的容器,其中注射针缩回到容器的筒体中并且容器返回到近侧更换位置,并且

图9示出了图8的容器的构型,其中柱塞与容器的塞子分离,

图10是更换药剂容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是根据图6-9的塞子的放大侧视图,

图11b是塞子远端面的前视图,

图12是与如图13-16所示的容器一起使用的针保持器的放大视图,

图13示出了位于近侧更换位置中的容器的另一个例子,

图14示出了处于远侧注射位置中的图13的容器,

图15示出了在将塞子与针保持器连接之后并且将塞子和针保持器缩回到容器的筒体中之后的图14的容器,

图16示出了在柱塞与塞子分离之前处于近侧更换位置中的容器,并且

图17是根据图14的a-a穿过筒体和针保持器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5的顺序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注射装置10。注射装置10被配置或实施为自动注射器,其能够用注射针穿刺患者的皮肤,并将预定量的药剂(即一定剂量的药剂)排出到穿刺的组织中。注射装置可以包括手持式笔型注射器。当实施为自动注射器时,注射装置10被配置成相对于壳体11在远侧方向2上推进注射针41,以便穿刺患者的皮肤。

在注射程序完成后,注射装置10被配置成缩回注射针并将注射针从患者皮肤上抽出,并将针缩回到注射装置10的壳体11内。注射装置10被配置成接收容器30,该容器具有填充有液体药剂5的管状筒体31。壳体11包括近端和相对设置的远端2。在图1中,近侧方向3和远侧方向2由相应的箭头表示。注射装置10的远端28是面向患者的可穿刺的皮肤的分配端。药剂容器30包括朝向近侧方向3密封管状筒体31的活塞或塞子32。塞子32可滑动地布置在筒体31内。

在如图1所示的初始构型中,塞子32位于或靠近筒体31的近端33。在筒体31的远端35处或附近,设置有针保持器40。针保持器40配备有注射针41。任选地,针保持器40包括与筒体31的面向内的侧壁流体密封接合的密封件42。筒体31在其远端35可以是开口的。它可以包括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39,如图6-9的更详细图示所示。在如图1所示的初始构型中,注射针41的远端可以从筒体31的远端35伸出。针保持器40包括形状与塞子32的连接器36互补的配对连接器44。塞子32的连接器36面向远侧方向2,因此朝向针保持器40。针保持器40的配对连接器44面向近侧方向3,因此面向塞子32。

注射装置10进一步包括驱动机构12,该驱动机构具有至少一个柱塞14,该柱塞可相对于壳体11沿着轴向方向移动,从而朝向远侧方向2和朝向近侧方向3移动。驱动机构12可以全部机械地实现。它可以由机械能量储器驱动,例如弹簧。在其他例子中,驱动机构12可以包括机电驱动件,并且可以例如通过注射装置10的控制器7进行电控。此外,注射装置包括剂量设定构件8和触发器9。通过剂量设定构件8,至少可以修改或设定剂量的大小或其他剂量参数,例如注射速度。如果需要,通过触发器可以启动和/或控制或提前中断剂量分配动作。

注射装置进一步包括容器移动机构20,通过容器移动机构,容器30可以相对于壳体11在如图1和图5所示的近侧更换位置p和如图2-4所示的远侧注射位置d之间移动。容器移动机构20可以包括单独的驱动件21,该驱动件被配置成使容器30相对于壳体11移位。除了驱动件21之外或作为它的替代,柱塞14和驱动机构12还可以提供或形成驱动件22,该驱动件被配置成用于在远侧注射位置d和近侧更换位置p之间移动容器30。

柱塞14包括位于柱塞14远端并因此面向塞子32的近端的连接器24。塞子32包括与柱塞14的连接器24互补或形状相应的配对连接器34。配对连接器34位于塞子32的近侧,并面向近侧方向3。连接器24和形状互补的配对连接器34被配置成可释放地连接以形成如图2所示的柱塞塞子组件15。相互对应的连接器24和配对连接器34可以被配置成形成塞子32和柱塞14的卡扣配合、正配合或正锁定。

柱塞14和塞子32之间的互连是张力稳定的,并且表现出比塞子32相对于筒体31移动所需的摩擦力更大的抗拉强度。柱塞14和塞子32之间的互连可以是载荷限制型的。例如,如果塞子32向近侧的运动受到阻碍或阻挡,并且如果柱塞14向塞子32施加超过预定最大载荷的拉伸应力,则柱塞14和塞子32之间的互连解除。容器移动机构20可以包括滑动机构,以将药剂容器30可滑动地支撑在壳体11内。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注射装置10的初始且未展开的构型。在第一次使用注射装置10之前,已经将填充有可注射药剂5的容器30插入到壳体11中,并且已经移除了如图6所示的保护帽38。在设定初始剂量之后以及在最终的预备程序之后,药剂容器30沿远侧方向2移位,直到其到达远侧注射位置d。在远侧注射位置d,容器30的远端35可以与邻接区段(例如在壳体11的远端28处或附近的凸缘27的形式)邻接。当到达远侧注射位置时,注射针41从壳体11的远端28伸出。假设壳体11的远端28与患者的注射部位接触,相应的组织,即患者的皮肤4将被穿刺,如图7所示。

药剂容器30向远侧的运动和到远侧注射位置d中的位移由驱动机构12和容器移动机构20的单独驱动件21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或引导。驱动件21只是任选的。通常,驱动机构12和柱塞14可操作以使容器30移位到远侧注射位置中。这里,容器移动机构20由驱动机构12和连接到塞子32的柱塞14构成。柱塞14可以在远侧方向2上被驱动,直到它与塞子32邻接。塞子32和管状筒体31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通常大于将容器30从近侧更换位置p向远侧注射位置d移动并进入远侧注射位置d所需的力。塞子32和筒体31之间的摩擦力甚至可以大于针41穿刺皮肤4所需的力。

在图3中,示出了一种构型,其中全部药剂5已经通过注射针41被分配。通常,容器30的内容物足以进行数次注射程序。

如果已经分配了最后一剂药剂5,则塞子32到达如图3所示的筒体31内的最远侧位置。在那里,塞子32的面向远侧的连接器36与针保持器40的面向近侧的配对连接器44机械接合。这样,在塞子32和针保持器40之间建立了张力稳定的连接。由于塞子32连接到柱塞14,由驱动机构12引起的柱塞14朝向近侧方向3的移动导致塞子32和针保持器40的相应位移,前提是药剂容器30被固定在壳体11内以防止朝向近侧的位移或移动。

为了防止容器30过早地从远侧注射位置d朝向近侧更换位置p向近侧移动,注射装置10包括远侧固持器16。远侧固持器16被配置成与至少一部分轴向邻接,例如与面向近端的凸缘或与药剂容器30的筒体31的端面轴向邻接。如图2-4所示,远侧固持器16位于壳体11的纵向位置,该位置与筒体31的近端表面重合。这样,当到达远侧注射位置d时,筒体31被轴向限制在壳体28远端处的凸缘27和远侧固持器16之间。

远侧固持器16至少是暂时可停用的,以允许和支持容器30相对于壳体11朝向近侧更换位置p的朝向近侧的移动或缩回。在如图3所示的来自容器30的最后注射终止之后,远侧固持器16被激活,以防止容器30相对于壳体11朝向近侧的移动。然后,连接到塞子32并连接到针保持器40的柱塞14的朝向近侧的移动导致针保持器40和注射针41缩回到筒体31的内部,直到注射针41的远端位于筒体31的远端35的近侧。这种情况如图4所示。

此后,远侧固持器16被停用或释放,以允许和支持容器30朝向近侧并进入近侧更换位置p的朝向近侧的运动。壳体11可以包括封闭件25,例如,配备有盖,仅当容器30处于近侧更换位置p时,该盖才提供通向容器30的入口。封闭件25可在尺寸上受到限制,并且可以仅略大于药筒的筒体31。这样,只要针41从筒体31的远端35伸出,就可以阻止容器30从壳体11中取出。

图6-9的顺序更详细地示出了容器30的一个例子,因为它位于注射装置10的壳体11内。在如图6所示的初始构型中,容器30的远端35设有保护帽38。在图6-9的序列中,都提供了竖直线28、4。线28代表注射装置10的壳体11的远端,竖直线4代表患者的可穿刺皮肤。在如图6所示的初始构型中,保护帽38的一部分从壳体的远端28突出。典型地,它穿过孔口26伸出,如图1所示。使用者可以抓住保护帽38的突出部分,并抽下保护帽,从而露出注射针41。在近侧更换位置p,注射针41的远端完全位于壳体11内。它还没有从壳体中伸出。

在图6-9的例子中,针保持器40包括密封件42,该密封件与筒体31的内侧密封且流体密封地接合。如图8所示,筒体31在其远端35包括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39。环形且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39在筒体31的远端面封闭了远端孔口37。针保持器40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该孔口37延伸。针保持器40包括逐渐变细的向远侧突出的插口区段46,当处于如图6和图7所示的初始构型时,该插口区段突出穿过筒体31的孔口37。注射针41完全延伸穿过针保持器40。密封件42包括一个径向加宽的肩部,该肩部在近侧邻近逐渐变细的插口区段46。肩部46的圆周或径向延伸大于孔口37的横截面或内径。因此,肩部43的面向远侧的邻接侧与凸缘39的面向近侧的一侧轴向邻接。

中空套管型注射针41包括远侧尖端,并且在其近端进一步包括配对连接器44。配对连接器44可以包括凸出的形状,以与位于塞子32远端的连接器36相互连接。如图11a和图11b所示,连接器36包括配置成接收注射针41的凸起的接收部34b。如图11b所示,接收部34b形成在塞子32的锥形径向中心部分中。接收部34b被两个垂直定向的狭缝贯穿,从而形成四个可弹性变形的凸片或翼36a、36b、36c和36d,以便可释放地与注射针41的配对连接器44的凸起接合。

如图11a进一步所示,塞子32包括位于近端并面向柱塞14的配对连接器34。配对连接器34被配置成与柱塞14的t形连接器24接合。为此,连接器24在远端包括径向加宽的头部24a,该头部通过颈部24b与柱塞14的近侧部分连接。颈部24b被配置成延伸穿过贯通开口,该贯通开口由塞子32近端处的相对定位的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部分34a形成并在它们之间延伸。塞子32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凸缘部分34可以被配置成随着柱塞的头部24a被推入配对连接器的接收部34b中而径向变宽。

如图6-9所示,连接器24和配对连接器34被配置成形成卡扣配合连接,当柱塞14在远侧方向2上被驱动抵靠塞子32时,该卡扣配合连接自动建立。当塞子32已经到达远端位置(目前未示出)并且连接器36机械连接到配对连接器44时,塞子32与注射针41和针保持器40处于张力稳定连接。然后,针保持器40和塞子32可以一起缩回到筒体31中,并且容器30可以从远侧注射位置d缩回到近侧更换位置p中,如图8和图9所示。

一旦到达如图8所示的近侧更换位置p,容器30的近端33与近侧固持器18轴向邻接。近侧固持器18可以连接到壳体11或者可以与壳体11一体形成。近侧固持器11包括贯通开口19,该贯通开口大到足以让柱塞14穿过。贯通开口19实际上小于筒体31的近端33的外部尺寸以及塞子32的外部尺寸。

当到达如图8所示的近侧更换位置p时,筒体31的近端33和塞子32的近端与近侧固持器18轴向邻接。以这种方式,容器31及其塞子32的任何进一步的朝向近侧的位移被近侧固持器18阻碍和阻挡。由于柱塞14和塞子32之间的互连是载荷限制型的,当柱塞14进一步向近侧方向移动使得柱塞14和塞子32的界面上的机械张力超过预定的最大载荷时,连接器24和配对连接器34之间的互连可以被解除。

在沿近侧方向3向柱塞14施加这种过大的力之后,柱塞14与塞子32分离,从而与容器30分离。容器30然后可以被移除或者被另一个容器更换。

在图10中,示出了执行更换药剂容器的方法的各个步骤。该方法在注射程序完成后开始。在第一步骤100中,针保持器40缩回到药剂容器30的筒体31中。在进一步的步骤102中,药剂容器30相对于注射装置10的壳体11从远侧注射位置d移动到近侧更换位置p或朝向近侧更换位置p移动。

步骤100和102的顺序也可以交换,或者步骤100和102可以以一定的时间重叠进行。步骤100和102甚至可以同时进行。在步骤100或102中,在注射程序完成后,仍刺在患者的皮肤4中的注射针41从患者的皮肤4中抽出。

对于该方法来说,仅执行步骤100使得针保持器40缩回到药剂容器30的筒体31中通常就足够了。步骤102可以只是任选的。在步骤103中,在针保持器40已经缩回到筒体31中之后,提供了通向仍然位于注射装置10的壳体11内的药剂容器30的入口。在随后的步骤104中,将药剂容器30从壳体11中取出,并且在进一步的步骤105中,将另一个药剂容器30插入注射装置10的壳体11中。此后,随后的剂量设定和注射程序可以用新的药剂容器进行。

在图12中,示出了针保持器140的另一个例子。针保持器140也可插入到药剂容器130的筒体131的内部,如图13-16中更详细示出的。图13-16的图示与图6-9的图示非常相似。这里,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与之前结合图6-9使用的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部件用增加100的参考数字表示。

针保持器140包括在其远端的逐渐变细的插口区段146,该逐渐变细的插口区段穿过药剂容器130的筒体131的远端135处的孔口137伸出。孔口137和远端135由从筒体131的侧壁径向向内突出的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139横向限制。在如图13所示的初始构型中,插口146从筒体135的远端向远侧突出。插口146是包括外螺纹148的螺纹插口。外螺纹148被配置成与图14所示的针组件150的杯形接收部152的内螺纹154螺纹接合。未示出将针组件150附接到针保持器140的插口146的步骤。

在图14中,针组件150被示出为注射针141已经穿刺患者的皮肤4。包括与双尖端注射针141相交的杯形接收部152的针组件150可以容易地组装在螺纹插口148上,甚至在移除保护帽38之前。突出的插口146包括可穿刺的封闭件145,该封闭件将针保持器140的中空槽道区段147与针保持器140的外表面密封分离。针保持器140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天然或合成橡胶。可穿刺的封闭件145形成一种位于螺纹插口146的径向中心的可穿刺隔膜。

针保持器140包括在近侧邻近螺纹插口146的径向加宽肩部143。针保持器140进一步包括轴向位于肩部143和螺纹插口146之间的轴向中间区段149。中间区段149的横截面或直径与筒体131的孔口137的内径相匹配。密封件142的外周以及肩部143的外周与筒体131的侧壁的内周或内横截面相匹配,并且与孔口137的内横截面相比,螺纹插口146的直径减小。与中间区段149相比,螺纹插口146的直径减小与螺纹插口146与杯形接收部152的螺纹接合的径向厚度相匹配。

这样,与螺纹插口146螺纹接合的针组件150可以与针保持器140一起沿近侧方向3缩回到容器130的筒体131中。

槽道区段147包括卡扣特征,从而形成配对连接器144,以与塞子132的连接器136接合。塞子132包括配对连接器134,该配对连接器与结合图6-9所示和所述的配对连接器34基本相同。连接器136包括卡扣特征136a,以与配对连接器144的卡扣特征144a接合。这里,卡扣特征136a是阳性卡扣特征,并且卡扣特征144a是阴性卡扣特征,其延伸到槽道区段147中或者在空间上与槽道区段147重叠,一旦双尖端注射针141已经穿刺针保持器140的远端面处的可穿刺的封闭件145,药剂5就通过槽道区段147排出。

相互对应的卡扣特征136a、144a包括面向远侧方向2的倾斜结构,以便于在塞子132和针保持器140之间建立机械连接。因此,用于分离塞子132和针保持器140的拔出力远大于建立连接器136和配对连接器144的卡扣接合所需的力。

在图17中,示出了根据图14的横截面a-a。图17示出了旋转锁160,该旋转锁配置成只要针保持器140位于容器130的远端135,就阻止针保持器140相对于筒体131或相对于容器130旋转。旋转锁160包括径向突起161和形状互补的径向凹陷162。

径向突起161位于筒体131和针保持器140中的一个上,而形状互补的径向凹陷162位于筒体131和针保持器140中的另一个上。在图17的图示中,突起161位于筒体131的远端135处的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缘139上。突起161径向向内突出到孔口137中。互补形状的凹陷162设置在针保持器140的中间区段149的外表面上。在初始构型中,即在针保持器140缩回到容器130或筒体131的内部之前,中间区段149轴向或纵向地与由凸缘139径向限定的孔口137相交。

只要所述至少一个突起161和所述至少一个凹陷162处于机械接合,针保持器140就在旋转方向上固定到筒体131。然后,使用者可以将针组件150附接到从筒体131的远端135伸出的螺纹插口146上。筒体131和针保持器140之间的旋转互锁特别有利于实现针组件150和针保持器140之间的螺纹连接。

如图17所示,提供了一对围绕针保持器140的外圆周周向分布的基本上等边形的旋转锁160。利用多个旋转锁160,筒体131和针保持器140之间的保持扭矩可以在多个可旋转锁之间平均分配。因此,可以减少每个旋转锁160的机械点载荷。

附图标记列表

2远侧方向

3近侧方向

4皮肤

5药剂

7控制器

8剂量设定构件

9触发器

10注射装置

11壳体

12驱动机构

14柱塞

15柱塞塞子组件

16固持器

18固持器

19贯通开口

20容器移动机构

21驱动件

22驱动件

24连接器

24a头部

24b颈部

25封闭件

26孔口

27凸缘

28远端

30容器

31筒体

32塞子

33近端

34配对连接器

34a凸缘部

34b接收部

35远端

36连接器

36a、36b、36c、36d翼

37孔口

38帽

39凸缘

40针保持器

41注射针

42密封件

43肩部

44配对连接器

46插口

130容器

131筒体

132塞子

133近端

134配对连接器

135远端

136连接器

136a卡扣特征

137孔口

139凸缘

140针保持器

141注射针

142密封件

143肩部

144配对连接器

145可穿刺的封闭件

146螺纹插口

147槽道区段

148外螺纹

149中间区段

150针组件

152接收部

154内螺纹

160旋转锁

161突起

162凹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