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PCI术后术肢血管保护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8393发布日期:2020-06-20 17:3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PCI术后术肢血管保护安全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pci术后术肢血管保护安全带。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桡动脉pci术后对术口的处理是在术口部位使用桡动脉气囊加压带6小时后撤除气囊加压带,使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口,待干后使用3m透明贴膜保护术侧肢体,并按术后的规定要求交待患者一周内不能在术侧肢体进行测血压、抽血等操作,一月内不能提重物。如申请号:cn201710971912.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经桡动脉pci术后术肢血管保护安全带,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它包括有术口加压部和粘合部,术口加压部和粘合部之间连接有弹性松紧带;术口加压部加压面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冰袋的冰袋搁置通套和用于填充纱布卷的纱布填袋,术口加压部的底面设置有加压部连接件;粘合部顶面上设置有粘合部连接件;标识带整体颜色为红色。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桡动脉术侧肢体术后没有设置警示牌而造成误操作和进行辅助护理存在不便观察术肢情况和浪费弹力绷带造成治疗成本高的问题。

类似于上述申请的用于pci术后术肢血管保护安全带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个是,防护能力弱,现有装置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实现对伤口部位的支撑防护,且该支撑防护结构不能够实现放置起边造成防菌能力降低功能;再者是,使用成本较高,现有装置在换药时需要进行整体更换,而不能通过单独更换消毒部分来降低使用成本;最后是,反复拆卸容易导致魔术贴粘合力降低,进而难以实现捆绑固定。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多功能pci术后术肢血管保护安全带,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pci术后术肢血管保护安全带,以解决现有一个是,防护能力弱,现有装置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实现对伤口部位的支撑防护,且该支撑防护结构不能够实现放置起边造成防菌能力降低功能;再者是,使用成本较高,现有装置在换药时需要进行整体更换,而不能通过单独更换消毒部分来降低使用成本;最后是,反复拆卸容易导致魔术贴粘合力降低,进而难以实现捆绑固定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多功能pci术后术肢血管保护安全带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多功能pci术后术肢血管保护安全带,包括主体座;所述主体座上捆绑有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且主体座上粘附有消毒结构,并且主体座上还对称粘附有两个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矩形槽,所述防护结构底端面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若干个矩形槽,且在捆绑固定后矩形槽呈压缩状态,从而可降低防护结构的弹性伸展力,进而可防止防护结构的伸展力将主体座边缘处翘起导致防菌能力降低;防护结构的高度高于消毒结构的高度,且防护结构底端面其实是与海绵块顶端面相互粘附的,并且在捆绑固定后海绵块的顶部呈压缩折弯状态,从而可防止防护结构的折弯导致主体座的外沿处形成拱起,造成防菌能力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座包括矩形孔a、矩形孔b、魔术贴a和海绵块,所述主体座顶端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连接的矩形孔a,且主体座上还开设有一个矩形孔b;所述主体座顶端面粘附有一个回字形结构的魔术贴a,且主体座顶端面对称向前有两块矩形结构的海绵块;所述第一绑带包括魔术贴b、魔术贴c和魔术贴d,所述第一绑带顶端面缝制有魔术贴b和魔术贴c,且第一绑带底端面缝制有魔术贴c;所述第一绑带穿过矩形孔a后并进行180度折弯后此时魔术贴b和魔术贴c处于粘合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绑带包括魔术贴e、魔术贴f和魔术贴g,所述第二绑带顶端面缝制有魔术贴e、魔术贴f和魔术贴g,且所述第二绑带穿过矩形孔a后并进行180度折弯后此时魔术贴e和魔术贴f处于粘合状态;所述魔术贴g共设有四块,且四块魔术贴g呈矩形阵列状缝制于第二绑带顶端面;当魔术贴g和魔术贴d粘合时,此时本装置处于捆绑状态,且四块魔术贴g与魔术贴d的粘合形式组成防松式粘合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消毒结构包括粘附座、吸血棉、消毒棉和魔术贴h,所述粘附座内从上至下依次粘附有吸血棉和消毒棉,且粘附座底端面缝制有魔术贴h;所述魔术贴h为回字形结构,且魔术贴h与魔术贴a相匹配,并且魔术贴h和魔术贴a共同组成了消毒结构快速拆装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粘附座大于魔术贴h的外径,当魔术贴h和魔术贴a粘合时,此时粘附座外沿处于悬空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结构为三角柱状结构,且两个防护结构之间的间距与粘附座的宽度相等;两个所述防护结构内次形成锥形汇聚槽结构,且两个防护结构组成粘附座和魔术贴a粘合时的限位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防护结构的设置,首先能够发挥支撑作用防止防止消毒结构部分受到挤压,进而伤及伤口,其次,在捆绑折弯后通过防护结构自身结构上的改进能够防止主体座两端出现翘起,再次,通过防护结构自身的结构改进能够防止在捆绑折弯后主体座边沿部分出现拱起导致防菌效果降低,最后,还能作为消毒结构粘合时的限位结构进行使用,具体如下:第一,因防护结构的设置,可起到防护作用,防止消毒结构部分受到挤压,进而伤及伤口;第二,因防护结构为三角柱状结构,且两个防护结构之间的间距与粘附座的宽度相等;两个防护结构内次形成锥形汇聚槽结构,且两个防护结构组成粘附座和魔术贴a粘合时的限位结构,从而可提高粘附座粘合时的方便性;第三,因防护结构底端面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若干个矩形槽,且在捆绑固定后矩形槽呈压缩状态,从而可降低防护结构的弹性伸展力,进而可防止防护结构的伸展力将主体座边缘处翘起导致防菌能力降低;第四,因防护结构底端面其实是与海绵块顶端面相互粘附的,且在捆绑固定后海绵块的顶部呈压缩折弯状态,从而可防止防护结构的折弯导致主体座的外沿处形成拱起,造成防菌能力降低。

改进了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结构,本装置的绑带与主体座之间为缠绕粘合式结构,具体如下:因第一绑带穿过矩形孔a后并进行180度折弯后此时魔术贴b和魔术贴c处于粘合状态,从而魔术贴b和魔术贴c的合并和展开可实现本装置的捆绑和固定,进而可作为除魔术贴d和魔术贴g粘合固定外的另一处粘合位置,防止魔术贴d和魔术贴g因多次粘合导致粘合效果下降。

改进了绑带上粘合用魔术贴结构,当魔术贴g和魔术贴d粘合时,此时本装置处于捆绑状态,且四块魔术贴g与魔术贴d的粘合形式组成防松式粘合结构,从而可防止第二绑带头端翘起后加速了脱落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轴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主体座和消毒结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主体座、消毒结构和防护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图5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防护结构折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7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体座;101、矩形孔a;102、矩形孔b;103、魔术贴a;104、海绵块;2、第一绑带;201、魔术贴b;202、魔术贴c;203、魔术贴d;3、第二绑带;301、魔术贴e;302、魔术贴f;303、魔术贴g;4、消毒结构;401、粘附座;402、吸血棉;403、消毒棉;404、魔术贴h;5、防护结构;501、矩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pci术后术肢血管保护安全带,包括主体座1;主体座1上捆绑有第一绑带2和第二绑带3,且主体座1上粘附有消毒结构4,并且主体座1上还对称粘附有两个防护结构5;参考如图7,防护结构5包括矩形槽501,防护结构5底端面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若干个矩形槽501,且在捆绑固定后矩形槽501呈压缩状态,从而可降低防护结构5的弹性伸展力,进而可防止防护结构5的伸展力将主体座1边缘处翘起导致防菌能力降低;参考如图8,防护结构5的高度高于消毒结构4的高度,且防护结构5底端面其实是与海绵块104顶端面相互粘附的,并且在捆绑固定后海绵块104的顶部呈压缩折弯状态,从而可防止防护结构5的折弯导致主体座1的外沿处形成拱起,造成防菌能力降低。

参考如图1和图2,主体座1包括矩形孔a101、矩形孔b102、魔术贴a103和海绵块104,主体座1顶端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用于第一绑带2和第二绑带3连接的矩形孔a101,且主体座1上还开设有一个矩形孔b102;主体座1顶端面粘附有一个回字形结构的魔术贴a103,且主体座1顶端面对称向前有两块矩形结构的海绵块104;第一绑带2包括魔术贴b201、魔术贴c202和魔术贴d203,第一绑带2顶端面缝制有魔术贴b201和魔术贴c202,且第一绑带2底端面缝制有魔术贴c202;第一绑带2穿过矩形孔a101后并进行180度折弯后此时魔术贴b201和魔术贴c202处于粘合状态,从而魔术贴b201和魔术贴c202的合并和展开可实现本装置除魔术贴d203和魔术贴g303粘合固定外的另一处粘合位置,进而可防止魔术贴d203和魔术贴g303因多次粘合导致粘合效果下降。

参考如图2,第二绑带3包括魔术贴e301、魔术贴f302和魔术贴g303,第二绑带3顶端面缝制有魔术贴e301、魔术贴f302和魔术贴g303,且第二绑带3穿过矩形孔a101后并进行180度折弯后此时魔术贴e301和魔术贴f302处于粘合状态;魔术贴g303共设有四块,且四块魔术贴g303呈矩形阵列状缝制于第二绑带3顶端面;当魔术贴g303和魔术贴d203粘合时,此时本装置处于捆绑状态,且四块魔术贴g303与魔术贴d203的粘合形式组成防松式粘合结构,从而可防止第二绑带3头端翘起后加速了脱落速度。

参考如图3,消毒结构4包括粘附座401、吸血棉402、消毒棉403和魔术贴h404,粘附座401内从上至下依次粘附有吸血棉402和消毒棉403,且粘附座401底端面缝制有魔术贴h404;魔术贴h404为回字形结构,且魔术贴h404与魔术贴a103相匹配,并且魔术贴h404和魔术贴a103共同组成了消毒结构4快速拆装式结构,当需要更换吸血棉402和消毒棉403时,只需要更换消毒结构4部分即可,节省了成本。

参考如图5和图6,粘附座401大于魔术贴h404的外径,当魔术贴h404和魔术贴a103粘合时,此时粘附座401外沿处于悬空状态,从而可提高粘附座401拆卸更换时的便捷性。

参考如图1和图3,防护结构5为三角柱状结构,且两个防护结构5之间的间距与粘附座401的宽度相等;两个防护结构5内次形成锥形汇聚槽结构,且两个防护结构5组成粘附座401和魔术贴a103粘合时的限位结构,从而可提高粘附座401粘合时的方便性。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使用时,使用第一绑带2和第二绑带3将主体座1部分捆绑在手臂部的手术部位,此时,第一,当魔术贴g303和魔术贴d203粘合时,此时本装置处于捆绑状态,且四块魔术贴g303与魔术贴d203的粘合形式组成防松式粘合结构,从而可防止第二绑带3头端翘起后加速了脱落速度;第二,因防护结构5的设置,可起到防护作用,防止消毒结构4部分受到挤压,进而伤及伤口;第三,因防护结构5为三角柱状结构,且两个防护结构5之间的间距与粘附座401的宽度相等;两个防护结构5内次形成锥形汇聚槽结构,且两个防护结构5组成粘附座401和魔术贴a103粘合时的限位结构,从而可提高粘附座401粘合时的方便性;第四,因防护结构5底端面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若干个矩形槽501,且在捆绑固定后矩形槽501呈压缩状态,从而可降低防护结构5的弹性伸展力,进而可防止防护结构5的伸展力将主体座1边缘处翘起导致防菌能力降低;第五,因防护结构5底端面其实是与海绵块104顶端面相互粘附的,且在捆绑固定后海绵块104的顶部呈压缩折弯状态,从而可防止防护结构5的折弯导致主体座1的外沿处形成拱起,造成防菌能力降低;

在拆卸时,因第一绑带2穿过矩形孔a101后并进行180度折弯后此时魔术贴b201和魔术贴c202处于粘合状态,从而魔术贴b201和魔术贴c202的合并和展开可实现本装置的捆绑和固定,进而可作为除魔术贴d203和魔术贴g303粘合固定外的另一处粘合位置,防止魔术贴d203和魔术贴g303因多次粘合导致粘合效果下降。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