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胫骨近端后外侧锁定板。
背景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又称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胫骨近端骨折、胫骨近端关节骨折、胫骨髁骨折等,常为暴力所致胫骨近端与股骨远端接触面发生骨折,是常见的下肢骨折。常用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式有内固定治疗,内固定主要是通过在骨折部位切口置入锁定板,使锁定板横跨骨折位置,并使用螺钉将锁定板固定于骨折部位的两端,实现对骨折部位的有效固定。
胫骨和腓骨是人体小腿的骨骼,胫骨在内侧,腓骨在外侧,胫骨较为粗壮是主要的承重骨,承担人体的重量,腓骨较细,主要是作为肌肉韧带的附着点,辅助承担人体的重量。胫骨与腓骨之间存在腓总神经、腓骨韧带等许多软组织。胫骨平台骨折通常可在后内侧和后外侧同时发生骨折,手术通常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形态,在膝关节后外侧或者后内侧,或同时在该两处进行两处切口,并分别用于置入后外侧锁定板和后内侧锁定板。为减少手术切口,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目前针对胫骨平台后外侧和后内侧同时骨折的情况,也可采用后正中入路,通过后正中的一处切口置入后外侧锁定板和后内侧锁定板。
但是,由于采用后外侧切口时手术视野狭窄,而采用后内侧切口时又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来克服肌肉组织等产生的阻力,现有的胫骨近端后外侧锁定板均为片状结构,在置入时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并且无法根据胫骨平台后外侧平台的解剖形态精确放置,置入过程中很容易将锁定板插入胫骨与腓骨之间,对腓总神经、腓骨韧带等软组织造成损伤。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具有解剖学标志参考的锁定板,可在置入过程中提供参考,避免因接骨板放置位置不准确而出现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后正中入路切口情况下容易使锁定板插入胫腓骨之间而损坏腓总神经、腓骨韧带等软组织的情况,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胫骨近端后外侧锁定板,该锁定板的头部与干部相互连接的拐角处设有沿锁定板边缘向远离骨骼一侧凸起的挡条,通过挡条与腓骨小头之间的配合为锁定板的置入提供解剖学标志参考,可有效避免锁定板的头部插入胫腓骨之间损坏腓总神经、腓骨韧带等软组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胫骨近端后外侧锁定板,所述锁定板呈l型,包括与胫骨平台后外侧固定的头部和与胫骨近端后外侧骨干固定的干部,所述头部与干部相互连接的拐角处设有沿锁定板边缘向远离骨骼一侧凸起的挡条。
作为优选,上述挡条的高度为0.5-2mm,宽度为0.5-3mm,长度为5-30mm。
作为优选,上述挡条的高度为1mm,宽度为1mm,长度为20-30mm。
作为优选,上述挡条远离干部的一端到头部远离干部的一端的距离为2-8mm。
作为优选,上述挡条远离干部的一端到头部远离干部的一端的距离为4-6mm。
作为优选,上述挡条位于头部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挡条位于干部的部分的长度。
作为优选,上述挡条的边缘具有光滑的圆弧倒角。
作为优选,上述头部和干部均设有若干个固定孔,用于将锁定板固定在腓骨上。
作为优选,上述头部的固定孔为万向孔。
作为优选,上述锁定板靠近骨骼的一面为接骨面,远离骨骼的一面为表面,所述头部的接骨面的空间几何形态与胫骨平台后外侧的骨面形态相匹配,所述干部的接骨面的空间几何形态与胫骨近端后外侧骨面的形态相匹配。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胫骨近端后外侧锁定板呈l型,其头部与干部相互连接的拐角处设有沿锁定板边缘向远离骨骼一侧凸起的挡条,可增加后外侧锁定板与腓骨小头的接触面积,通过挡条与腓骨小头之间的配合为后外侧锁定板的置入提供解剖学标志参考,可有效避免锁定板的头部插入胫腓骨之间损坏腓总神经、腓骨韧带等软组织;
(2)本发明的后外侧锁定板不仅适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时采用后外侧切口的情况,而且适用于胫骨平台后外侧和后内侧同时骨折时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口的情况,无论在何种切口情况下,挡条的设置都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剖学标志参考,可帮助医生进行快速定位,从而快速、精确地置入锁定板,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锁定板置入的精确度;
(3)挡条远离干部的一端到头部远离干部的一端的距离为2-8mm,优选4-6mm,即,头部远离干部的一端未设置挡条的部分的长度较小,也就是说锁定板头部在置入过程中的自由度较小,在减小头部置入阻力的同时,可以使头部更为顺利地沿腓骨小头进入;
(4)头部的固定孔设置为万向孔,可以多角度进钉,利于固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胫骨近端后外侧锁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外侧锁定板和后内侧锁定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图;
图中:1.头部;2.干部;3.挡条;4.固定孔;5.接骨面;6.表面;91.胫骨;92.腓骨小头;93.后内侧锁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胫骨近端后外侧锁定板,如图1所示,锁定板呈l型,包括与胫骨平台后外侧固定的头部1和与胫骨近端后外侧骨干固定的干部2,头部1与干部2相互连接的拐角处设有沿锁定板边缘向远离骨骼一侧凸起的挡条3。胫骨近端后外侧锁定板呈l型,其头部1与干部2相互连接的拐角处设有沿锁定板边缘向远离骨骼一侧凸起的挡条3,通过挡条3与腓骨小头之间的配合为后外侧锁定板的置入提供解剖学标志参考,可有效避免锁定板的头部插入胫腓骨之间损坏腓总神经、腓骨韧带等软组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挡条3的高度为0.5-2mm,宽度为0.5-3mm,长度为5-30mm。其中,挡条3的高度是指挡条3沿后外侧锁定板的表面6向上凸起的距离。
挡条3的高度设为0.5-2mm,在起到有效阻挡作用的前提下,凸起不会太高,避免与肌肉组织之间发生严重摩擦;长度设为5-30mm可以实现阻挡作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挡条3的高度为1mm,宽度为1mm,长度为20-30mm。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挡条3远离干部2的一端到头部1远离干部2的一端的距离为2-8mm。头部1在远离干部2的一端未设置挡条3的部分的长度较小,也就是说后外侧锁定板的头部1在置入过程中的自由度较小,在减小头部1置入阻力的同时,可以使头部1更为顺利地沿腓骨小头进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挡条3远离干部2的一端到头部1远离干部2的一端的距离为4-6mm。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挡条3位于头部1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挡条3位于干部2的部分的长度。在具体实施例中,位于干部2的挡条3无需太长即可实现与腓骨小头的配合,避免干部插入胫腓骨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挡条3的边缘具有光滑的圆弧倒角。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头部1和干部2均设有若干个固定孔4,用于将锁定板固定在腓骨上。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头部1的固定孔4为万向孔。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锁定板靠近骨骼的一面为接骨面5,远离骨骼的一面为表面6,头部1的接骨面5的空间几何形态与胫骨平台后外侧的骨面形态相匹配,干部2的接骨面5的空间几何形态与胫骨近端后外侧骨面的形态相匹配。
如图2所示,当胫骨平台后内侧和后外侧同时发生骨折时,需要同时置入后内侧锁定板93和后外侧锁定板,如果同时在后外侧和后内侧切口,不仅需要患者承受额外的伤痛,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也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如果仅在后外侧切口,通过后外侧切口置入后外侧锁定板可以尽量避免锁定板被插入胫腓骨之间损坏软组织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下,置入后内侧锁定板93的操作难度较大,置入情况不稳定。如单纯使用后内侧切口则无法充分暴露后外侧骨折部位,无法精确放置传统后外侧锁定板。而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口,则后外侧锁定板和后内侧锁定板93的置入均只具有有限的视野,对于后外侧锁定板,由于腓骨的存在,胫腓骨之间有腘动脉及其分支、腓总神经、腓骨韧带等许多软组织。传统板片状的后外侧锁定板无法做到与腓骨头解剖形态的匹配,操作不慎易出现因钢板放置位置的不当而损坏腘动脉及其分支、腓总神经、腓骨韧带等软组织的情况。
本申请的后外侧锁定板在头部1与干部2相互连接的拐角处设有沿锁定板边缘向远离骨骼一侧凸起的挡条3,如图2所示,假定在后正中入路切口的情况下,可以沿后正中入路切口向左侧推入后外侧锁定板,在推入过程中,头部1远离干部的一端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且由于端部未设置挡条3,可以有效减小推入阻力,而且后侧(靠近干部2的一侧)挡条3的设置有效增大了锁定板与腓骨小头92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头部更为顺利地沿腓骨小头92进入,避免插入胫骨91与腓骨之间损坏总神经、腓骨韧带等软组织。而且,当推入至适当位置后,由于干部2也设有部分挡条3,当推入到位后,这部分挡条3与腓骨小头92之间的配合可以阻止医生继续推入锁定板,此时,后外侧锁定板置入到位,可通过螺丝进行固定。之后,沿后正中入路切口向右侧推入后内侧锁定板93,到位后通过螺丝固定即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后内侧锁定板93和后外侧锁定板的置入顺序。由于档条3和腓骨头形态匹配,在通过后内侧切口或后外侧切口进行后外侧锁定板放置时,虽然视野有限,仍然可通过腓骨头位置作为参考,达到合适的放置位置。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