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骨式股骨头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9793发布日期:2020-09-08 12:42阅读:68来源:国知局
稳骨式股骨头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骨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骨式股骨头取出器。



背景技术:

人工关节置换目前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收到满意效果,大大减少了该类疾病引起的致残率,在手术过程中,股骨头取出是手术过程中重要步骤,基于髋关节解剖结构。临床手术操作过程中存在股骨头取出困难、不能一次完全取出(由于取出装置不能准确定位)。无疑,浪费了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整体时长,手术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如何快速准确取出股骨头是目前该手术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故需要一种稳骨式股骨头取出器,通过该装置利于能够快速、准确取出股骨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稳骨式股骨头取出器,通过该装置利于将股骨头高效快捷的取出。

本发明的稳骨式股骨头取出器,包括外筒、内套于外筒内的取骨钻杆和锁紧件,所述外筒前端具有内径变大用于外套于股骨头以稳定股骨头的头部,所述头部前端设有固定齿牙,所述取骨钻杆前端为使用时可向前伸出外筒头部的自攻螺旋钻近端,尾端向后伸出外筒后端并用于被操控转动,所述锁紧件用于锁止或解锁外筒和取骨钻杆,使得二者形成传动配合状态或自由转动状态。

进一步,还包括握持套,所述握持间隙配合外套于外筒上,与所述握持套前端可相啮合或分离在所述外筒上固定设有挡台。

进一步,所述锁紧件为外套于外筒上的锁紧套,所述取骨钻杆上外露于外筒尾端的部位固定设有啮合部,所述锁紧套可被驱动的沿外筒轴向单自由度轴向滑动并与啮合部形成啮合。

进一步,所述锁紧套与啮合部之间形成的所述啮合为单向啮合,且啮合方向与所述取骨钻杆的钻进方向一致。

进一步,所述握持套轴向靠近挡头一端开设有与挡头外轮廓适配的啮合槽,在所述握持套轴向滑动时可与挡台啮合传动并可对挡台形成撞击。

进一步,所述外筒头部为圆筒形,该圆筒形前端由依次相邻的多个弧形槽构成,所述固定齿牙分布在弧形槽。

进一步,所述弧形槽为四个。

进一步,所述取骨钻杆尾端近似垂直于取骨钻杆设有中间连接部;与所述中间连接部单自由度铰接设有驱动杆,且所述中间连接部还开设有用于容纳驱动杆的容纳槽,所述驱动杆绕铰接点转动后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后与所述取骨钻杆共同形成t形结构的手动驱动端;所述啮合部可固定于中间连接部或者与中间连接部一体成形。

进一步,所述取骨钻杆尾部被设置成可与电钻夹头连接的电钻连接部。

进一步,所述取骨钻杆上设有控制钻进深度的刻度,所述刻度位于取骨钻杆靠近尾部外圆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外筒头部利于稳定股骨头并对股骨头定位,外筒头部内径变大适配于股骨头,可使得外筒主体部分直径不至于太大以适配于较细的取骨钻杆,即兼顾了与取骨钻杆的装配要求,也保证外筒与股骨头的配合要求,外筒较细的主体部分利于适配于握持套的尺寸以满足人工握持舒适性要求;同时外筒作为通道利于取骨钻杆直接经手术切口进入至股骨头处,外筒同时也作为导向作用,利于取骨钻杆稳定、精确的钻入待取骨头内;外筒与取骨钻杆形成传动配合,通过驱动取骨钻杆带动外筒和股骨头转动,利于使得连接于股骨头的韧带断裂,便于股骨头的取出,该结构操作方便,取骨效率高,外筒与取骨钻杆相辅相成,简化了取骨过程;

本发明通过设置握持套利于外筒的定位,对外筒具有稳定扶持作用,并且不影响外筒的转动;外套配合锁紧套可使得取骨钻杆和外筒实现单向传动配合,即在取骨操作最后步骤时,使得啮合槽和啮合齿啮合,通过转动取骨钻杆带动外筒和股骨头一同转动,使得连接于股骨头的韧带断裂,利于股骨头的同步取出,而且取骨钻杆可单独反向转动利于取骨钻杆钻进深度的调整,锁紧套外套于外筒,可通过握持套配合驱动锁紧套,利于单手操作,简化操作过程,提高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锁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驱动杆转至容纳槽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取骨钻杆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锁紧件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锁紧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驱动杆转至容纳槽内结构示意图;图4为取骨钻杆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锁紧件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稳骨式股骨头取出器,包括外筒1、内套于外筒内的取骨钻杆2和锁紧件,所述外筒前端具有内径变大用于外套于股骨头以稳定股骨头的头部,所述头部前端设有固定齿牙,所述取骨钻杆前端为使用时可向前伸出外筒头部的自攻螺旋钻近端,尾端向后伸出外筒后端并用于被操控转动,所述锁紧件用于锁止或解锁外筒和取骨钻杆,使得二者形成传动配合状态或自由转动状态。

外筒的头部为与股骨头接触打钻一端,自由转动状态代表外筒或取骨钻杆转动时不相互影响,结合图1所示,外筒的头部对应于图1中外筒的左端,外筒尾部对应于图1中外筒的右端,钻杆前端对应于图1中钻杆的左端,钻杆后端对应于图1中钻杆的右端;为保证取骨钻杆的稳定性,取骨钻杆外径与外筒内径相适配,取骨钻杆自由内套于外筒内,取骨钻杆的前端为带有螺纹呈尖头状的自攻螺旋转;本实施例中外筒头部扩大使得外筒形成阶梯套筒结构,外筒头部的直径大小依据股骨颈大小进行确定,外筒头部直径应大于股骨颈直径2-3mm,使得外筒头部外套于股骨颈处并使得外筒内壁卡在股骨头外,起到初步固定股骨头的作用,避免股骨头在髋臼内自由活动,固定齿牙可以为三角齿、锥形齿、梯形齿或者其他齿形结构,优选采用尖锐状的锥形齿或三角齿,通过固定齿牙便于对股骨头的固定,提高股骨头的稳定性,利于取骨钻杆的定位和钻进;锁紧件可以为螺钉或者其他锁紧结构,锁紧件在锁止状态时,外筒和取骨钻杆传动配合,此时转动取骨钻杆可实现外筒的同步转动,外筒转动可带动股骨头转动,通过股骨头的转动使得内部连接于股骨头的韧带断裂,然后往外拔股骨头将股骨头取出;当锁紧件在解锁状态时,外筒和取骨钻杆呈自由状态,此时可依据实际工况独立操作外筒和取骨钻杆。在取骨操作时,首先将外筒外套于股骨头的股骨颈处并使得固定齿牙部分扎入股骨头外对股骨头形成固定,然后推动取骨钻杆使得取骨钻杆的近端抵在股骨头上,钻动取骨钻杆,使得取骨钻杆攻入位于外筒头部内的股骨头内,使得取骨钻杆与股骨头连为一体;待取骨钻杆钻进至预定深度时调节锁紧件使得外筒和取骨钻杆形成传动配合状态,转动取骨钻杆并带动外筒以及股骨头转动,待连接于股骨头上的韧带断裂后,往外拔取骨钻杆和外套筒,将股骨头取出,该结构通过外筒利于稳定股骨头并对股骨头定位,同时外筒作为通道利于取骨钻杆直接经手术切口进入至股骨头处,外筒同时也作为导向作用,利于取骨钻杆稳定、精确的钻入待取骨头内;外筒与取骨钻杆形成传动配合,通过驱动取骨钻杆带动外筒和股骨头转动,利于使得连接于股骨头的韧带断裂,便于股骨头的取出,该结构操作方便,取骨效率高,外筒与取骨钻杆相辅相成,简化了股骨头取出过程。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握持套3,所述握持间隙配合外套于外筒上,与所述握持套前端可相啮合或分离在所述外筒上固定设有挡台5。所述握持套轴向靠近挡头一端开设有与挡头外轮廓适配的啮合槽3a,在所述握持套轴向滑动时可与挡台啮合传动并可对挡台形成撞击。此处所述的啮合代表握持套与挡台形成传动配合,此时转动握持套时,挡台和外筒同步转动;结合图1所示,握持套外圆呈弧面结构,利于手持,医护人员可手持握持套对外套进行相应操作,握持套外圆可设置防滑纹以增大握持摩擦力,利于外套的定位,便于医护人员把持操作;所述外筒上固定连接有挡台5,所述握持套3轴向靠近挡台一端开设有与挡台外轮廓适配的啮合槽3a,所述握持套3与外筒可相对轴向滑动,握持套轴向滑动使得挡台滑动至啮合槽内啮合时,握持套与外套形成传动配合状态。而且在握持套轴向滑动过程中可作为滑锤使用,用于撞击挡台,使得外筒头部的固定齿牙与股骨头外表面可靠咬合,对股骨头形成可靠的稳定作用;握持套3与外筒还可相对转动,即握持套与外筒即可相对转动也可轴向滑动,此时二者为自由配合状态,传动配合状态时可通过转动握持套带动外套转动,挡台滑动至啮合槽内时使得握持套与外套形成传动配合,挡台外轮廓与啮合槽为非圆形断面即可,例如挡台和啮合槽可以为椭圆形断面、三角形断面、其他多边形形状断面或者可以为类似花键结构的断面;本实施例中挡台外轮廓为类似六角螺母的正六边形结构,啮合槽为正六边形凹槽;握持套轴向滑动并转动调节啮合槽的方位使得啮合槽与挡台对齐使二者啮合,此结构利于手动转动握持套进而驱动外筒转动,利于手动对外筒施加旋转力矩,利于手动驱动外筒转动,提高外筒的使用灵活性。

所述锁紧件为外套于外筒上的锁紧套4,所述取骨钻杆上外露于外筒尾端的部位固定设有啮合部,所述锁紧套可被驱动的沿外筒轴向单自由度轴向滑动并与啮合部形成啮合。所述锁紧套与啮合部之间形成的所述啮合为单向啮合,且啮合方向与所述取骨钻杆的钻进方向一致。其中锁紧套与啮合部啮合时使得外筒和取骨钻杆形成传动配合,具体为所述锁紧套位于握持套与取骨钻杆尾端之间,锁紧套远离握持套一端以及取骨钻杆靠近尾端处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啮合齿4b和啮合槽4a,啮合齿即为啮合部,所述啮合齿和啮合槽周向一端为与外筒轴向近似平行的直边,另一端为与槽底平滑过渡连接的圆弧段。近似平行含义为直边与外筒轴向平行的基础上允许具有一定的角度偏差;锁紧套与外筒可通过花键结构配合,以实现锁紧套与外筒单自由度轴向滑动配合,或者锁紧套內圆与外筒外圆设置轴向延伸的导轨和导槽以实现单自由度滑动配合,具体不再赘述;结合图2所示,在锁紧套的右端面设置啮合槽,在钻杆尾部处设置啮合齿,啮合齿具体设置于中间连接部6的左端,为便于啮合槽的设置,锁紧套右端面径向向外突出形成齿盘4c,啮合槽开设于该齿盘上,另外为便于握持套推动锁紧套,锁紧套的左端面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推盘4d。啮合齿和啮合槽的形状相适配,取骨钻杆钻进后啮合齿向外筒右端靠近,此时通过滑动握持套3推动锁紧套4向靠近啮合齿侧滑动,使得啮合槽与啮合齿相啮合,啮合后当取骨钻杆由周向的圆弧端向直边端方向转动即向取骨钻杆钻进方向转动时,啮合齿直边抵在啮合槽直边并推动啮合槽转动,此时取骨钻杆与外筒为传动配合,当取骨钻杆由周向的直边端向圆弧端方向转动,啮合齿的圆弧端滑出啮合槽的圆弧端超越,此时啮合槽向左推动锁紧套,啮合槽与啮合齿分离,取骨钻杆与外筒为转动配合,即取骨钻杆可独立转动;当然,啮合槽和啮合齿的位置可互换,具体不再赘述;该结构使得取骨钻杆和外筒可在取骨钻杆钻进方向单向传动配合,在传动配合状态下转动时可防止取骨钻杆松动,在取骨操作最后步骤时,使得啮合槽和啮合齿啮合,通过转动取骨钻杆带动外筒转动,使得连接于股骨头的韧带断裂,利于股骨头的取出,而且取骨钻杆可单独反向转动,利于取骨钻杆钻进深度的调整,锁紧套外套于外筒,可通过握持套配合驱动锁紧套,利于单手操作,简化操作过程,提高操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筒头部为圆筒形,该圆筒形前端由依次相邻的多个弧形槽构成,所述固定齿牙分布在弧形槽。结合图1所示,外筒前端具有弯曲的圆弧槽,相邻圆弧槽之间形成波峰结构,整体形成波浪形结构;固定齿牙设于弧形槽内使得在波峰处形成尖锐状结构,该波峰作为若干个着力点,利于外筒前端与股骨头外表面的稳定咬合,可以更好的使外筒与股骨头固定,提高钻骨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在外筒头部设置有四个弧形槽形成四个尖锐的齿状结构,可以与股骨头周向形成稳定的咬合,结合固定齿较好的锁紧股骨头。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骨钻杆尾端近似垂直于取骨钻杆设有中间连接部6;与所述中间连接部单自由度铰接设有驱动杆7,且所述中间连接部还开设有用于容纳驱动杆的容纳槽6a,所述驱动杆绕铰接点转动后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后与所述取骨钻杆共同形成t形结构的手动驱动端;所述啮合部可固定于中间连接部或者与中间连接部一体成形。近似垂直含义为二者垂直并允许有一定的加工和装配误差,如图1所示,驱动杆转动至与取骨钻杆平行时,驱动杆与中间连接部形成的旋转把手,利于人工手动转动取骨钻杆,旋转把手用于小扭矩转动,如图3所示,当驱动杆转动至容纳槽内时,驱动杆与中间连接部形成t形扳手结构,该扳手结构用于大扭矩转动,通过两种模式便于医护人员依据实际使用公开进行人工手动模式的切换,提高使用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骨钻杆尾部被设置成可与电钻夹头连接的电钻连接部8。结合图4所示,图4中取骨钻杆为电驱动结构,本实施例中,电钻连接部为六边形柱状体,利于与标准电钻夹头配套使用,电钻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可依据实际电钻夹头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该结构利于通过电钻驱动取骨钻杆转动,加快钻进速度,提高取骨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骨钻杆上设有控制钻进深度的刻度,所述刻度位于取骨钻杆靠近尾部外圆处。刻度优选以mm为单位,通过刻度利于对取骨钻杆钻进深度的控制。所述取骨钻杆靠近尾部外圆处由不同颜色区分为若干个刻度区域。结合图1所示,在取骨钻杆尾部处沿轴向分隔为三个连续的刻度区域,分别为绿色区域10a、黄色区域10b以及红色区域10c,取骨钻杆向外筒内伸至绿色区域时,代表钻进深度安全,伸至黄色区域时,代表钻进深度快到预定深度,需要注意,伸至红色区域10c或快到红色区域10c时,应注意是否钻透股骨头和髋臼,防止钻入骨盆腔内损伤脏器,此时引起警觉,通过上述三个颜色刻度区域便于对钻进深度直观的实时监测;各个刻度区域的颜色以及刻度区域的个数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骨钻杆靠近尾端处连接有转动把手9。把手可连接于取骨钻杆的尾端或者也可安装于取骨钻杆靠近尾端的位置处,把手可以为盘形或者球形等结构,方便手持操作。

如图5所示,为锁紧件的另一实施例,其中锁紧件为外套于取骨钻杆尾部的外锁紧套11,所述外锁紧套与取骨钻杆单自由度轴向滑动配合,所述外锁紧套与外筒1的相对端设置有配合使用的啮合齿,外锁紧套沿取骨钻杆轴向滑动时,外锁紧套与外筒的啮合齿相啮合或分离以形成外筒和取骨钻杆的传动配合状态或自由转动状态。外锁紧套与钻杆可通过花键结构配合,以实现外锁紧套与钻杆单自由度轴向滑动配合,或者外锁紧套內圆与钻杆外圆设置轴向延伸的导轨和导槽以实现单自由度滑动配合,具体不再赘述;结合图5所示,在外锁紧套的左端面设置啮合齿,在外筒的右端面设置啮合槽,外锁紧套左滑时,啮合齿插入啮合槽内实现外锁紧套与外筒的传动配合,进而实现外筒与取骨钻杆的传动配合,或者外锁紧套11左端与外筒右端可设置类似棘轮的棘齿和相应的棘槽,使得二者正转传动配合,反转转动配合,具体不再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