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静脉置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9916发布日期:2020-09-08 12:4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尾静脉置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学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尾静脉置管系统。



背景技术:

老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基因序列相似度最为接近,所以在进行药物的药理实验、临床实验以及生物制品、化妆品、工业产品的安全性、毒性以及效价的研究时都会有老鼠的参与,在使用老鼠进行实验研究时,通常将需要研究的产品以液体的方式,通过老鼠的尾静脉给药,然而在给药过程中,由于老鼠易动,影响对老鼠尾静脉注射的准确性,因此需要使用固定器将老鼠进行固定。

传统的老鼠固定器结构简单、不能根据老鼠的大小进行调节固定器的容积,无法对所有的老鼠进行较好的限位,进而导致无法顺利的对老鼠的尾静脉进行给药研究。

因此,本申请提出新的能够对老鼠的尾静脉给药的尾静脉置管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老鼠尾静脉给药的尾静脉置管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尾静脉置管系统,包括操作台、夹持装置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操作台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弧形爪和第二弧形爪;所述第一弧形爪一侧沿轴向固定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凹槽两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弧形爪一侧与所述铰接轴铰连接,所述第一弧形爪和第二弧形爪的弧面相对;所述第一弧形爪和第二弧形爪相对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卡齿;两个所述卡齿间插设有鼠头限位网和鼠尾限位板,所述鼠头限位网和鼠尾限位板之间形成容纳实验鼠的腔体,所述鼠尾限位板上设有用于使鼠尾穿出的出口;

所述第一弧形爪和第二弧形爪的一端设置有调节开合度的卡接件;

所述操作台一端开设有方槽,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方槽的槽底,用于调节所述夹持装置在所述凹槽内转动;

所述操作台顶部设置有尾夹,所述尾夹位于所述凹槽的一端,并通过固定块固定;所述尾夹的下方安装有加热板;所述操作台顶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加热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二弧形爪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固定板;沿所述固定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卡接头;所述第一弧形爪的一端开设有卡接槽,任意一个所述卡接头与所述卡接槽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把手和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且并排设置的限位杆;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方槽内,所述铰接轴穿过所述凹槽一端,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包括第一套筒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内的套杆;所述套杆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台的一端环绕所述把手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插孔,所述套杆的末端与任意一个所述插孔配合。

优选地,所述鼠头限位网和鼠尾限位板上端均为限位板,下端分别为与所述腔体配合的挡板和限位网。

优选地,所述操作台的顶面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操作台的顶面与操作台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0°-30°。

优选地,所述操作台的侧壁上设有纵向支撑杆,所述纵向支撑杆端部固定设置有横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外部套设有第二套筒,所述横向支撑杆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第二套筒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通孔;任意一个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套筒末端安装有照明灯;所述操作台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放大镜的放置槽。

优选地,所述操作台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鼠头限位网与鼠尾限位板的放置架。

本发明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卡接件能够根据老鼠的大小,合理的调节第一弧形爪与第二弧形爪之间的开合度,合理的调节夹持装置的容积,将老鼠夹持在夹持装置内;

(2)本发明通过在操作台开设方槽,并设置角度调节机构,能够将夹持装置转动一定的角度,不影响实验人员的注射操作的前提下,便于实验人员对限制在夹持装置内的老鼠的尾巴左侧或者尾巴右侧的尾静脉进行给药;

(3)本发明通过将鼠头限位网和鼠尾限位板分别插入相邻两个卡齿之间预留有的间隙内,用于将夹持在夹持装置内的老鼠进行限制,防止老鼠随意活动;同时,将老鼠的尾部由鼠尾固定板上开设的开口穿出,限制老鼠尾巴随意活动,即降低了给药时对老鼠的伤害,也提高了给药的准确率,符合动物伦理学的精神;

(4)本发明通过将操作台顶面与操作台的底面之间设置成10°-30°的夹角,能够保证小鼠尾部自然下垂;通过设置尾夹,目的是阻断老鼠尾巴的静脉血管的回流,使血管充血,更加清楚的寻找老鼠尾静脉,通过设置放大镜、照明灯,能够清楚的看清老鼠的尾部静脉,方便给药,通过设置加热板有助于显露血管,同时有助于提高给药的准确性。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尾静脉置管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尾静脉置管系统的操作台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尾静脉置管系统的夹持装置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尾静脉置管系统的鼠尾限位板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尾静脉置管系统的鼠头限位网结构图。

图中:1、操作台;2、凹槽;3、第一弧形爪;4、第二弧形爪;5、卡齿;6、固定板;7、鼠头限位网;8、鼠尾限位板;9、固定块;10、尾夹;11、放置槽;12、加热板;13、把手;14、第一套筒;15、套杆;16、插孔;17、照明灯;18、第二套筒;19、纵向支撑杆;20、横向支撑杆;21、卡接头;22、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尾静脉置管系统,如图1-4所示,包括操作台1、夹持装置和角度调节机构;操作台1顶部开设有凹槽2,夹持装置设置在凹槽2内;

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弧形爪3和第二弧形爪4,如图3所示;第一弧形爪4一侧沿轴向固定设置有铰接轴22,铰接轴2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凹槽2两端转动连接;第二弧形爪4一侧与铰接轴22铰连接,第一弧形爪3和第二弧形爪4的弧面相对;第一弧形爪3和第二弧形爪4相对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卡齿5;两个卡齿5间插设有鼠头限位网7和鼠尾限位板8,鼠头限位网7和鼠尾限位板8之间形成容纳实验鼠的腔体,鼠尾限位板8上设有用于使鼠尾穿出的出口;

第一弧形爪3和第二弧形爪4的一端设置有调节开合度的卡接件;

操作台1一端开设有方槽,角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方槽的槽底,用于调节夹持装置在凹槽2内转动;

操作台1顶部设置有尾夹10,尾夹10位于凹槽2的一端,并通过固定块9固定,如图2所示;尾夹10的下方安装有加热板12;操作台1顶部设置有控制器,加热板15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卡接件包括与第二弧形爪4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固定板6;沿固定板6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卡接头21;第一弧形爪3的一端开设有卡接槽,任意一个卡接头21与卡接槽相匹配。

较佳的,如图1所示,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把手13和与把手13固定连接且并排设置的限位杆;把手13设置在方槽内,铰接轴22穿过凹槽2一端,与把手13固定连接;限位杆包括第一套筒14和设置在第一套筒14内的套杆15;套杆15与第一套筒14之间通过弹簧连接,第一套筒14与把手13固定连接;操作台1的一端环绕把手13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插孔16,套杆15的末端与任意一个插孔16配合。

优选的,鼠头限位网7和鼠尾限位板8上端均为限位板,下端分别为与腔体配合的挡板和限位网,如图4,5所示。

此外,操作台1的顶面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操作台1的顶面与操作台1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0°-30°。

较佳的,操作台1的侧壁上设有纵向支撑杆19,纵向支撑杆19端部固定设置有横向支撑杆20;横向支撑杆20外部套设有第二套筒18,横向支撑杆20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第二套筒18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螺纹孔配合的通孔;任意一个通孔与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第二套筒18末端安装有照明灯17;操作台1的顶面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放大镜的放置槽11。

另外,操作台1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鼠头限位网7与鼠尾限位板8的放置架。

本实施例中,

在对老鼠进行尾静脉给药前需要对老鼠进行固定,根据实验老鼠的大小,合理的调节由第一弧形爪3和第二弧形爪4围合成的夹持装置的容积,将老鼠放置到夹持装置内,再扣合设在端部的卡接件,用于实现夹持装置适合对不同大小的老鼠进行限定,使老鼠趴在固夹持装置内或者使老鼠半侧卧式的躺在老鼠夹持装置内;

为了对老鼠的尾静脉给药,需要限制老鼠在夹持装置内自由活动,将鼠头限位网7和鼠尾限位板8分别插入相邻两个卡齿5之间预留有的间隙内,老鼠被完全限制在了由鼠头限位网7、鼠尾限位板8、夹持装置以及凹槽2围城的空间内,并通过鼠尾限位板8中间的鼠尾出口实现了对尾巴的进一步限定;这样的设置能够对夹持在夹持装置内的老鼠进行限制,避免了操作时对老鼠造成的伤害,同时也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为了方便实验人员对老鼠尾巴左侧或者尾巴右侧的尾静脉进行给药,需要调整夹持装置的角度;将卡接在插孔16的套杆15拔出,转动把手13,进而转动了铰接轴22,形成了整个夹持装置的转动;待调整好角度后,将套杆15插入对应的插孔16,由于在套杆15和第一套筒14之间设置了弹簧,套杆15受到了弹簧的弹力,使得插入插孔16后能够保持稳定不脱落,至此实现了角度的调节;

最后,将鼠尾通过尾夹10进行固定,阻断老鼠尾巴的静脉血管的回流,使血管充血,更加清楚的寻找老鼠尾静脉;打开加热板12,显露血管,加速血液流动,同时有助于提高给药的准确性;移动可伸缩照明灯17,并根据需求取用放置在放置槽11中的放大镜,进行尾部给药处理。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