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90961发布日期:2020-09-29 17:5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脑积水类似中医解颅,是儿科疑难杂症,祖国医学认为解颅发病因先天不足,水邪侵犯脑窍,加之真阳不能温煦脾土,水湿不化而生痰,湿痰浊气乘虚而入,邪聚头颅而发病。发病时以实邪为甚,平素以正虚为甚,总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或以补肾或以健脾利水,本病发病时患儿表现为颅缝裂开,前囟宽大,头皮光急,两目下垂,神情呆滞,大便溏稀,小便不利,依据急则去其标的治疗原则,宜以降气利水为则,以利水通窍。而现有技术中的脑积水药物对于重度脑积水治疗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制剂对于重度脑积水疗效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葶苈子75-80份、茯苓80-83份、清半夏17-23份、五味子18-22份、猪苓55-60份、泽泻59-64份、冬葵子18-20份、通草16-21份、桂枝55-60份、人参20-23份、白术38-42份和炙甘草18-21份。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葶苈子75份、茯苓80份、清半夏17份、五味子18份、猪苓55份、泽泻59份、冬葵子18份、通草16份、桂枝55份、人参20份、白术38份和炙甘草18份。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葶苈子80份、茯苓80份、清半夏20份、五味子20份、猪苓60份、泽泻60份、冬葵子20份、通草20份、桂枝60份、人参20份、白术40份和炙甘草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葶苈子80份、茯苓83份、清半夏23份、五味子22份、猪苓60份、泽泻64份、冬葵子20份、通草21份、桂枝60份、人参23份、白术42份和炙甘草21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桂枝、白术、人参、泽泻和五味子,烘干,混合后粉碎成细粉,过筛;(2)将葶苈子、茯苓、清半夏、猪苓、冬葵子、通草、炙甘草混合后,以重量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次,并浸泡30分钟,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3)合并两次煎煮药液、过滤,然后在-0.08~-0.09mpa,60~70℃浓缩滤液,至滤液相对密度在60℃达到1.25-1.30,得到清膏;(4)将步骤(1)得到的细粉混合物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清膏中搅拌均匀,干燥、粉碎、过筛;(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得到成品。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治脑积水,属发病急性期,证情较急,表现为颅缝裂开,前囟宽大,头皮光急,两目下垂,宜急去其标,故以降气利水为则组方,方以葶苈子合人参为君药,一泻一补,既宣泄泻肺气,利水通窍,又顾护正气,起到邪去而不伤正之效;以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猪苓、泽泻淡渗利水为臣药;佐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桂枝温阳化气,冬葵子、通草利尿消肿;再以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达降气利水、健脾燥湿之功。经过临床试验,本发明对于脑积水治疗有效率高达82.8%,效果显著。相比对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且在试验期间经过对血、尿、粪常规检查,及心电图、肝功、肾功检测,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数集合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参数集合,而不是用于描述参数集合的特定顺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元件是指两个元件或两个以上元件。

本文中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显示面板和/或背光,可以表示:单独存在显示面板,同时存在显示面板和背光,单独存在背光这三种情况。本文中符号“/”表示关联对象是或者的关系,例如输入/输出表示输入或者输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脑积水类似中医解颅,是儿科疑难杂症,祖国医学认为解颅发病因先天不足,水邪侵犯脑窍,加之真阳不能温煦脾土,水湿不化而生痰,湿痰浊气乘虚而入,邪聚头颅而发病。发病时以实邪为甚,平素以正虚为甚,总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或以补肾或以健脾利水,本病发病时患儿表现为颅缝裂开,前囟宽大,头皮光急,两目下垂,神情呆滞,大便溏稀,小便不利,依据急则去其标的治疗原则,宜以降气利水为则,以利水通窍。

本方所治脑积水,属发病急性期,证情较急,表现为颅缝裂开,前囟宽大,头皮光急,两目下垂,宜急去其标,故以降气利水为则组方,方以葶苈子合人参为君药,一泻一补,既宣泄泻肺气,利水通窍,又顾护正气,起到邪去而不伤正之效;以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猪苓、泽泻淡渗利水为臣药;佐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桂枝温阳化气,冬葵子、通草利尿消肿;再以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达降气利水、健脾燥湿之功。

本发明所述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主要用于降气利水,燥湿健脾。主治重度脑积水,症见颅缝裂开,前囟宽大,按之浮软,头皮光急,两目下垂,神情呆滞,大便溏稀,小便不利,舌苔薄白、质淡。

所述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葶苈子75-80份、茯苓80-83份、清半夏17-23份、五味子18-22份、猪苓55-60份、泽泻59-64份、冬葵子18-20份、通草16-21份、桂枝55-60份、人参20-23份、白术38-42份和炙甘草18-21份。

本发明所治脑积水,属发病急性期,证情较急,表现为颅缝裂开,前囟宽大,头皮光急,两目下垂,宜急去其标,故以降气利水为则组方,方以葶苈子合人参为君药,一泻一补,既宣泄泻肺气,利水通窍,又顾护正气,起到邪去而不伤正之效;以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猪苓、泽泻淡渗利水为臣药;佐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桂枝温阳化气,冬葵子、通草利尿消肿;再以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达降气利水、健脾燥湿之功。经过临床试验,本发明对于脑积水治疗有效率高达82.8%,效果显著。相比试验对照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且在试验期间经过对血、尿、粪常规检查,及心电图、肝功、肾功检测,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从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对本实施例所述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进行了临床试验,在我院的病患者中选取了120人作为试验对象及对照。

临床资料,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21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3年,平均1年2个月;对照组60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最小2岁6个月,最大13岁9个月;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年5个月,平均1年3个月。基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头围超过国内标准2个标准差;②囟门扩大,逾期不闭,紧张饱满或颅缝分裂;③眼球下旋如落日状,或震颤,或斜视;④智能低下;③语言迟缓,或运动发育异常,呕吐抽搐,而难以用其它疾病解释者;⑥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脑积水者,凡具有上述1-5之一项及⑥项者,即可诊断为本病。

纳入标准:

1.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2.年龄6个月-40岁;3.受试者或监护人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凡符合以上情况的病人可纳入试验病例。

排除病例标准:1.经检查证实由其它原因,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致解颅者。

2.年龄在6个月以下,40岁以上者。

3.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合并有主动脉瓣闭锁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瘤,夹层瘤;脑血管畸形,血栓性脉管炎。

5.合并有心衰、严重糖尿病。

6.凡不符合纳入标准,不按时复诊或失访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试验组: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儿童酌减。

对照组:醋氮酰胺片,5-10mg/(kg.次),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可每日合并应用碳酸氢钠2g,枸橼酸钠1g,氯化钾1g,氯化镁1.5g,饮水1500-2000ml,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疗效标准:按照《中医诊疗规范》治疗解颅(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并结合《全国首届中医特色诊疗大会》制定的外部性脑积水病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3个月为1疗程。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体征恢复正常;影像检查脑积水减少75%以上。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明显改善;影像检查脑积水减少25-75%。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体征改善;影像检查脑积水减少5-25%。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影像检查脑积水减小于5%。

试验统计结果如下表1。

采用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治疗重度脑积水,有效率达82.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观察治疗期间经血、尿、粪常规检查,及心电图、肝功、肾功检测,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和其它不良反应,证明该方使用安全。

典型病例:李某,男,1岁5个月,2016年6月19日在我院就诊。主诉:不会说话,不会走路5月。患者不会说话,不会独自行走,双下肢无力,反应较同龄儿差,查体头围50cm,前囟未闭,约1×1.5cm,双下肢肌力ⅳ级,头颅ct示:重度重度脑积水,脑发育不全。诊断:重度脑积水(重度)。中医诊断:解颅。治疗方法:给予降气利水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治疗6个月后,患者可独自行走,会跑,会说四、五个字的单句,经头颅ct复查:脑室恢复正常。停止用药,至今未发现异常。

通过对1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观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也未发现对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的影响,表明该品使用安全。并且受到了患者对该制剂疗效的广泛好评。

实施例1,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葶苈子75g、茯苓80g、清半夏17g、五味子18g、猪苓55g、泽泻59g、冬葵子18g、通草16g、桂枝55g、人参20g、白术38g和炙甘草18g。

本实施例中,重度脑积水中制剂为颗粒,所述重度脑积水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桂枝55g、白术38g、人参20g、泽泻59g和五味子18g,烘干,混合后粉碎成细粉,100目过筛;(2)将葶苈子75g、茯苓80g、清半夏17g、猪苓55g、冬葵子18g、通草16g、炙甘草18g混合后,以重量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次,并浸泡30分钟,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3)合并两次煎煮药液、过滤,然后在-0.08~-0.09mpa,60~70℃浓缩滤液,至滤液相对密度在60℃达到1.25-1.30,得到清膏;(4)将步骤(1)得到的细粉混合物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清膏中搅拌均匀,干燥、粉碎、过筛;(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得到成品。

实施例2,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葶苈子80份、茯苓80份、清半夏20份、五味子20份、猪苓60份、泽泻60份、冬葵子20份、通草20份、桂枝60份、人参20份、白术40份和炙甘草20份。

本实施例中,重度脑积水中制剂为颗粒,重度脑积水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桂枝60g、白术40g、人参20g、泽泻60g和五味子20g,烘干,混合后粉碎成细粉,100目过筛;(2)将葶苈子80g、茯苓80g、清半夏20g、猪苓60g、冬葵子20g、通草20g、炙甘草18g混合后,以重量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次,并浸泡30分钟,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3)合并两次煎煮药液、过滤,然后在-0.08~-0.09mpa,60~70℃浓缩滤液,至滤液相对密度在60℃达到1.25-1.30,得到清膏;(4)将步骤(1)得到的细粉混合物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清膏中搅拌均匀,干燥、粉碎、过筛;(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得到成品。

实施例3,治疗重度脑积水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葶苈子80g、茯苓83g、清半夏23g、五味子22g、猪苓60g、泽泻64g、冬葵子20g、通草21g、桂枝60g、人参23g、白术42g和炙甘草21g。

本实施例中,重度脑积水中制剂为胶囊,重度脑积水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桂枝60g、白术42g、人参23g、泽泻64g和五味子22g,烘干,混合后粉碎成细粉,100目过筛;(2)将葶苈子80g、茯苓83g、清半夏23g、猪苓60g、冬葵子20g、通草21g、炙甘草21g混合后,以重量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次,并浸泡30分钟,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3)合并两次煎煮药液、过滤,然后在-0.08~-0.09mpa,60~70℃浓缩滤液,至滤液相对密度在60℃达到1.25-1.30,得到清膏;(4)将步骤(1)得到的细粉混合物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清膏中搅拌均匀,干燥、粉碎、80目过筛;(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得到成品。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被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对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