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设备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有学者开始尝试使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相关的烟囱、开窗技术开始取得一些效果,其结果令人鼓舞。然而由于主动脉的弓部的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复杂性,将血管支架植入到体内需要利用输送设备进行输送。
传统的输送设备,一般采用相互套接的中空内管和外管,内管的中空部便于手术时导丝穿管,血管支架设置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由于传统的输送设备的结构缺陷,导致其血管支架的释放过程过于缓慢,手术时间偏长,不利于术后恢复,甚至会产生术后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输送设备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能够控制连接件的快速移动及缓慢移动,有利于实现血管支架释放的快慢控制。该输送设备采用了该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血管支架的快慢控制,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单元及活动单元,固定单元包括螺杆,螺杆设有容纳孔、以及与容纳孔相通的滑槽,容纳孔的孔深及滑槽的长度均沿螺杆的轴向方向设置;活动单元包括连接件、第一手柄、配合件及控制件,连接件设有第一连接体及与第一连接体固定的第二连接体,第一连接体设置于容纳孔中,第一连接体与螺杆滑动配合,第二连接体穿过滑槽与第一手柄转动连接,第一手柄呈中空状,且套设于螺杆的外侧,并可相对于螺杆移动,配合件设置于第一手柄内,配合件设有与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结构,控制件可动设置于第一手柄上;其中,当控制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内螺纹结构与螺杆分离;当控制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内螺纹结构与螺杆螺纹传动配合,且第一手柄能够带动控制件及配合件转动。
上述控制装置使用时,连接件、配合件及控制件集成到第一手柄上,连接件的第一连接体设置于容纳孔中,并与螺杆直接或间接滑动配合,同时第一手柄通过第二连接体与连接件转动连接,如此,第一手柄可带动连接件沿螺杆的轴向方向移动,同时可相对于连接件转动,第一连接体与输送管连接。具体地,应用于输送设备中,当需要快速释放血管支架时,控制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内螺纹结构与螺杆分离,使得配合件可相对于螺杆的轴向方向移动,即移动第一手柄可以带动控制件、配合件及连接件沿螺杆的轴向方向移动,利用连接件快速拉动输送管,使得血管支架被快速释放;当血管支架释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精细释放控制,此时,可移动控制件至第二位置,内螺纹结构与螺杆螺纹传动配合,使得配合件与螺杆螺接配合,此时旋转第一手柄可以带动配合件沿螺杆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带动第一手柄、控制件及连接件沿螺杆的轴线方向移动,通过旋转第一手柄来控制连接件的移动距离,实现血管支架的精细释放。如此,该控制装置能够控制连接件的快速移动及缓慢移动,进而有利于实现血管支架释放的快慢控制。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活动单元还包括套管,套管套设于螺杆的外侧,套管设有通孔,配合件可转动设置于套管上,且内螺纹结构能穿过通孔与螺杆配合,配合件还设有与内螺纹结构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凸起,凸起朝远离螺杆的方向设置,控制件设有抵压体及与抵压体间隔设置的挤压体;
当控制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挤压体与配合件错开,抵压体与凸起抵压配合,使得内螺纹结构与螺杆分离;
当控制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抵压体与凸起错开,挤压体挤压配合体,使得内螺纹结构与螺杆螺纹传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件可弹性复位设置于套管上,在弹性作用力下,控制件可自动复位至第二位置;挤压体与配合体之间设有斜面导入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配合件可弹性复位设置于螺杆上,控制件设有插部;
当控制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插部插入内螺纹结构与螺杆之间,使得内螺纹结构与螺杆分离;
当控制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插部与内螺纹结构及螺杆错开,配合件在弹性作用力下复位,使得内螺纹结构与螺杆螺纹传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单元还包括第二手柄,第二手柄固设于螺杆上,第一手柄能够相对于第二手柄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包括调弯单元,调弯单元包括驱动件及柔性牵引件,驱动件可动设置于第一手柄,且驱动件可随第一手柄移动,柔性牵引件的一端固定于驱动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可相对于第一手柄转动,驱动件设有套设于螺杆上的连接套以及固定于连接套的外侧的施力部;柔性牵引件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套上;或连接套设有外螺纹结构,调弯单元还包括与第一手柄固定连接的第三手柄、以及与外螺纹结构螺接配合的螺套,第三手柄呈中空状,螺套设置于第三手柄内,且与第三手柄滑动连接,柔性牵引件的一端固定在螺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单元还包括导杆,导杆固设于螺杆内,第一连接体设有与导杆滑动配合的配合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杆设有流道,固定单元还包括与流道导通的导管,导管的一端固定在螺杆上,并与外部导通。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输送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第一连接体设有连接部,还包括输送管,输送管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该输送设备使用时,当需要快速释放血管支架时,控制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内螺纹结构与螺杆分离,使得配合件可相对于螺杆的轴向方向移动,即移动第一手柄可以带动控制件、配合件及连接件沿螺杆的轴向方向移动,利用连接件快速拉动输送管,使得血管支架被快速释放;当血管支架释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精细释放控制,此时,可移动控制件至第二位置,内螺纹结构与螺杆螺纹传动配合,使得配合件与螺杆螺接配合,此时旋转第一手柄可以带动配合件沿螺杆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带动第一手柄、控制件及连接件沿螺杆的轴线方向移动,通过旋转第一手柄来控制连接件的移动距离,实现血管支架的精细释放。该输送设备采用了该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血管支架的快慢控制,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输送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输送设备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输送设备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的另一角度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控制装置的隐藏了部分第一手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控制装置的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调弯单元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3所示的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固定单元;110、螺杆;112、容纳孔;114、滑槽;120、第二手柄;130、导杆;140、导管;200、活动单元;210、第一手柄;220、连接件;222、第一连接体;202、连接部;204、配合孔;224、第二连接体;230、配合件;232、内螺纹结构;234、凸起;236、斜面导入结构;240、控制件;242、抵压体、244、挤压体;250、套管;252、通孔;300、调弯单元;310、驱动件;312、连接套;302、外螺纹结构;314、施力部;320、柔性牵引件;330、第三手柄;340、螺套;400、输送管。
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4至图7所示,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单元100及活动单元200。
如图3、图4及图7所示,固定单元100包括螺杆110,螺杆110设有容纳孔112、以及与容纳孔112相通的滑槽114,容纳孔112的孔深及滑槽114的长度均沿螺杆110的轴向方向设置。
如图3至图7所示,活动单元200包括连接件220、第一手柄210、配合件230及控制件240,连接件220设有第一连接体222及与第一连接体222固定的第二连接体224,第一连接体222设置于容纳孔112中,第一连接体222与螺杆110滑动配合,第二连接体224穿过滑槽114与第一手柄210转动连接,第一手柄210呈中空状,且套设于螺杆110的外侧,并可相对于螺杆110移动,配合件230设置于第一手柄210内,配合件230设有与螺杆110相配合的内螺纹结构232,控制件240可动设置于第一手柄210上。其中,当控制件240处于第一位置时,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分离;当控制件240处于第二位置时,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螺纹传动配合,且第一手柄210能够带动控制件240及配合件230转动。
上述控制装置使用时,连接件220、配合件230及控制件240集成到第一手柄210上,连接件220的第一连接体222设置于容纳孔112中,并与螺杆110直接或间接滑动配合,同时第一手柄210通过第二连接体224与连接件220转动连接,如此,第一手柄210可带动连接件220沿螺杆110的轴向方向移动,同时可相对于连接件220转动,第一连接体222与输送管400连接。具体地,应用于输送设备中,当需要快速释放血管支架时,控制件240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分离,使得配合件230可相对于螺杆110的轴向方向移动,即移动第一手柄210可以带动控制件240、配合件230及连接件220沿螺杆110的轴向方向移动,利用连接件220快速拉动输送管400,使得血管支架被快速释放;当血管支架释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精细释放控制,此时,可移动控制件240至第二位置,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螺纹传动配合,使得配合件230与螺杆110螺接配合,此时旋转第一手柄210可以带动配合件230沿螺杆110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带动第一手柄210、控制件240及连接件220沿螺杆110的轴线方向移动,通过旋转第一手柄210来控制连接件220的移动距离,实现血管支架的精细释放。如此,该控制装置能够控制连接件220的快速移动及缓慢移动,进而有利于实现血管支架释放的快慢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件240”与“配合件230”的配合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实现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的分离与传动配合之间进行切换即可。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及图9所示,活动单元200还包括套管250,套管250套设于螺杆110的外侧,套管250设有通孔252,配合件230可转动设置于套管250上,且内螺纹结构232能穿过通孔252与螺杆110配合,配合件230还设有与内螺纹结构232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凸起234,凸起234朝远离螺杆110的方向设置,控制件240设有抵压体及与抵压体间隔设置的挤压体。当控制件240处于第一位置时,挤压体与配合件230错开,抵压体与凸起234抵压配合,使得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分离;当控制件240处于第二位置时,抵压体与凸起234错开,挤压体挤压配合体,使得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螺纹传动配合。
如此,配合件230可转动设置于套管250上,形成跷跷板结构。当控制件24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挤压体与配合件230错开,抵压体与凸起234抵压配合,使得内螺纹结构232翘起,而与螺杆110分离;当控制件24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抵压体与凸起234错开,挤压体挤压配合体,内螺纹结构232复位,使得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螺纹传动配合。此过程中,只需沿螺杆110的轴向方向移动控制件240即可实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切换,实现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的分离与传动配合之间进行切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及图7所示,一实施例中,控制件240可弹性复位设置于套管250上,在弹性作用力下,控制件240可自动复位至第二位置;挤压体与配合体之间设有斜面导入结构236。如此,在弹性作用力下,控制件240可自动复位至第二位置,使得配合件230与螺杆110螺接配合,进而旋转第一手柄210即可带动连接件220沿螺杆110的轴向缓慢移动,便于血管支架释放的精细控制。同时通过设置斜面导入结构236,便于将挤压体挤压配合体,使得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螺纹传动配合。该斜面导入结构236可以设置于挤压体或/和配合体上,起到先导入,逐渐挤压的作用。
当然了,另一实施例中,控制件240包括第一按压部(未示出)及第二按压部(未示出);当第一按压部下压至第一位置时,第二按压部处于非第二位置,抵压体与凸起234抵压配合,使得内螺纹结构232翘起,而与螺杆110分离;当第二按压部下压至第二位置时,第一按压部处于非第一位置,抵压体与凸起234错开,挤压体挤压内螺纹结构232,使得内螺纹结构232复位,而与螺杆110螺接配合。如此,利用按压原理亦可实现控制件240在两个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该第一按压部及第二按压部可以利用分度销等现有技术实现。
再另一实施例中,配合件230可弹性复位设置于螺杆110上,控制件240设有插部(未示出)。当控制件240处于第一位置时,插部插入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之间,使得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分离;当控制件240处于第二位置时,插部与内螺纹结构232及螺杆110错开,配合件230在弹性作用力下复位,使得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螺纹传动配合。如此,利用插部与配合件230的自动复位,亦可实现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的分离与传动配合之间进行切换。
该插部可移动插入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之间,也可以按压插入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之间,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固定单元100还包括第二手柄120,第二手柄120固设于螺杆110上,第一手柄210能够相对于第二手柄120移动。如此,通过设置第二手柄120,便于操作者抓取第二手柄120进行第一手柄210上的相关操作,实现第一手柄210的移动及旋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图8及图9所示,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包括调弯单元300,调弯单元300包括驱动件310及柔性牵引件320,驱动件310可动设置于第一手柄210,且驱动件310可随第一手柄210移动,柔性牵引件320的一端固定于驱动件310上。如此,柔性牵引件320的另一端与输送管400的自由端固定连接,该输送管400进入到主动脉的弓部时,使得驱动件310运动,带动柔性牵引件320牵引输送管400进行弯曲,使得输送管400能够血管支架能够顺利、安全地通过弯曲较大的主动脉的弓部,且能够克服输送血管支架过程中易伤害主动脉的弓部的问题,降低手术风险。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驱动件310可相对于第一手柄210转动,驱动件310设有套设于螺杆110上的连接套312以及固定于连接套312的外侧的施力部314,柔性牵引件320的一端固定在连接套312上。如此,当需要进行调弯控制时,只需旋转施力部314,使得连接套312转动,进而带动柔性牵引件320收缩缠绕在连接套312上,使得输送管400弯曲,以便顺利通过血管弯曲部位。
或另一实施中,如图8及图9所示,驱动件310可相对于第一手柄210转动,驱动件310设有套设于螺杆110上的连接套312以及固定于连接套312的外侧的施力部314,连接套312设有外螺纹结构302,调弯单元300还包括与第一手柄210固定连接的第三手柄330、以及与外螺纹结构302螺接配合的螺套340,第三手柄330呈中空状,螺套340设置于第三手柄330内,且与第三手柄330滑动连接,柔性牵引件320的一端固定在螺套340上。如此,当需要进行调弯控制时,只需旋转施力部314,使得连接套312转动,进而带动螺套340沿连接套312的轴线方向移动,带动柔性牵引件320收紧,使得输送管400弯曲,以便顺利通过血管弯曲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该柔性牵引件320为牵引绳或牵引链条。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该柔性牵引件320为牵引绳,有利于节省空间,使得输送设备的体积可以更小,特别是输送管400的体积更小,适用于微创手术。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固定单元100还包括导杆130,导杆130固设于螺杆110内,第一连接体222设有与导杆130滑动配合的配合孔204。如此,通过导杆130与配合孔204的滑动配合,使得连接件220可相对于螺杆110滑动,使得连接件220的移动更加平稳。
进一步,一实施例中,导杆130设有流道(未示出),固定单元100还包括与流道导通的导管140,导管140的一端固定在螺杆110上,并与外部导通。如此,可通过导管140向流道中注入所需试剂,该试剂经导管140、流道、配合孔204流入输送管400中,并从血管支架中流出,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输送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第一连接体222设有连接部202,还包括输送管400,输送管400的一端通过连接部202与连接件220固定连接。
该输送设备使用时,当需要快速释放血管支架时,控制件240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分离,使得配合件230可相对于螺杆110的轴向方向移动,即移动第一手柄210可以带动控制件240、配合件230及连接件220沿螺杆110的轴向方向移动,利用连接件220快速拉动输送管400,使得血管支架被快速释放;当血管支架释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进行精细释放控制,此时,可移动控制件240至第二位置,内螺纹结构232与螺杆110螺纹传动配合,使得配合件230与螺杆110螺接配合,此时旋转第一手柄210可以带动配合件230沿螺杆110的轴线方向移动,即带动第一手柄210、控制件240及连接件220沿螺杆110的轴线方向移动,通过旋转第一手柄210来控制连接件220的移动距离,实现血管支架的精细释放。该输送设备采用了该控制装置,能够实现血管支架的快慢控制,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具体地,该输送设备与血管支架配合,可以应用于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cuteaorticdissectiontypea,简称aada)是一种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灾难性疾病,其特点是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