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术后病人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4900发布日期:2020-11-13 16:1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术后病人转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术后病人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当病人做完手术后,需要将术后病人从手术台转移至病房内的病床上,目前是医护人员借助推车对术后病人进行转移,对术后病人进行转移时,首先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将术后病人从手术台上抬起放置在推车上,然后将术后病人从推车上抬起放置在病房内的病床上,如此需要医护人员反复的抬起术后病人,从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劳动强度也大;且抬动病人需要至少两个医护人员共同进行,十分不便,并且医护人员手动反复的抬起术后病人的过程中,易导致术后病人二次受伤,易导致伤口裂开。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便于将术后病人从手术台转移至病房的病床上、无需医护人员手动反复的抬动病人的医疗用术后病人转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反复的抬动病人将病人从手术台转移至病床上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将术后病人从手术台转移至病房的病床上、无需医护人员手动反复的抬动病人的医疗用术后病人转移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医疗用术后病人转移装置,包括:底座,其底部转动式连接有多个行走轮;滑座,底座顶部连接有滑座;把手架,滑座一侧连接有把手架;升降机构,底座与滑座之间安装有升降机构;人体承托组件,升降机构上安装有人体承托组件。

优选地,升降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底座上靠近滑座的一侧安装有减速电机;传动轴,滑座上靠近把手架的一侧转动式连接有传动轴;锥齿轮传动组,传动轴与减速电机之间连接有锥齿轮传动组;蜗杆,传动轴上连接有蜗杆;转轴,滑座另一侧转动式连接有转轴;圆柱齿轮,转轴上连接有圆柱齿轮;蜗轮,转轴上靠近圆柱齿轮的一侧连接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齿条,滑座内滑动式连接有齿条,齿条与圆柱齿轮啮合。

优选地,人体承托组件包括:连接件,齿条上连接有连接件;承托架,连接件上连接有承托架;挂钩,承托架端部的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挂钩;吊带,挂钩上滑动式连接有吊带;软质承托板,吊带之间连接有软质承托板。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双向螺杆,减速电机上连接有双向螺杆,双向螺杆与底座转动式连接;螺母,双向螺杆两侧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母;x型折叠架,螺母之间转动式连接有x型折叠架,x型折叠架与底座滑动式连接;竖板,底座上靠近滑座的另一侧连接有竖板,竖板与双向螺杆转动式连接;支撑床板,竖板上滑动式连接有支撑床板,支撑床板与x型折叠架滑动式连接;软垫,支撑床板上连接软垫。

优选地,还包括保险组件,保险组件包括:z字型板,承托架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多个z字型板;拉簧,z字型板与承托架之间均连接有拉簧,挂钩上开有保险孔;保险销,保险孔内滑动式连接有保险销,保险销与z字型板连接;连接杆,两侧z字型板之间均连接有连接杆。

优选地,还包括:阻挡架,承托架另外一侧滑动式连接有阻挡架。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升降机构和人体承托组件相互配合,能够便于将术后病人从手术台转移至病房的病床上,无需医护人员手动反复的抬动病人将病人转移至病床上,从而能够防止病人二次受伤,能够防止病人伤口裂开,且还能够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支撑机构起支撑作用,能够支撑住术后病人,保险组件和阻挡架起防护作用,能够防止病人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保险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保险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座,2-行走轮,3-滑座,4-把手架,5-升降机构,51-减速电机,52-锥齿轮传动组,53-传动轴,54-蜗杆,55-转轴,56-圆柱齿轮,57-蜗轮,58-齿条,6-人体承托组件,61-连接件,62-承托架,63-挂钩,64-吊带,65-软质承托板,7-支撑机构,71-双向螺杆,72-x型折叠架,73-螺母,74-支撑床板,75-软垫,76-竖板,8-保险组件,81-z字型板,82-拉簧,83-保险孔,84-保险销,85-连接杆,9-阻挡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医疗用术后病人转移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有底座1、行走轮2、滑座3、把手架4、升降机构5和人体承托组件6,底座1底部的四个角均转动式连接有行走轮2,底座1顶部右侧连接有滑座3,滑座3右侧面上部连接有把手架4,底座1与滑座3之间安装有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上安装有人体承托组件6。

升降机构5包括有减速电机51、锥齿轮传动组52、传动轴53、蜗杆54、转轴55、圆柱齿轮56、蜗轮57和齿条58,滑座3右侧的底座1顶部安装有减速电机51,把手架4下侧的滑座3右侧面转动式连接有传动轴53,传动轴53底端与减速电机51的输出轴之间连接有锥齿轮传动组52,传动轴53上部连接有蜗杆54,滑座3后侧面转动式连接有转轴55,转轴55上分别连接有圆柱齿轮56和蜗轮57,蜗轮57与蜗杆54啮合,滑座3内滑动式连接有齿条58,齿条58与圆柱齿轮56啮合。

人体承托组件6包括有连接件61、承托架62、挂钩63、吊带64和软质承托板65,齿条58顶部连接有连接件61,连接件61上连接有承托架62,承托架62底部的前后两侧都均匀间隔的连接有多个挂钩63,挂钩63上滑动式连接有吊带64,多个吊带64之间连接有软质承托板65。

当要对病人进行手术时,可将吊带64从挂钩63上取下,再将软质承托板65和吊带64铺在手术台上,当要对术后病人进行转移时,启动减速电机51转动,减速电机51转动通过锥齿轮传动组52使传动轴53转动,传动轴53转动通过蜗杆54和蜗轮57使转轴55转动,转轴55转动通过圆柱齿轮56使齿条58向上移动;齿条58向上移动带动连接件61向上移动,连接件61向上移动带动承托架62向上移动,当承托架62向上移动至比手术台高时,关闭减速电机51。随后向左移动本装置,使本装置移动至手术台的外侧,然后将吊带64挂回挂钩63上,随后向右拉动本装置,使本装置移离手术台,然后再启动减速电机51反向转动,从而使承托架62向下移动复位,如此能够使术后病人向下移动,降低重心,当承托架62向下移动复位后,关闭减速电机51。随后可将本装置推至病房内,当本装置移动至病房内病床的外侧时,术后病人随之位于病床的上侧,随后将吊带64从挂钩63上取下,再将软质承托板65和吊带64铺在病床上,从而术后病人随之转移至病床上。如此本装置通过升降机构5和人体承托组件6相互配合,能够便于将术后病人从手术台转移至病房的病床上,无需医护人员手动反复的抬动病人将病人转移至病床上,从而能够防止病人二次受伤,能够防止病人伤口裂开,且还能够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能够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所示,还包括有支撑机构7,支撑机构7包括有双向螺杆71、x型折叠架72、螺母73、支撑床板74、软垫75和竖板76,减速电机5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双向螺杆71,双向螺杆71与底座1转动式连接,双向螺杆71上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螺母73,两个螺母73之间转动式连接有x型折叠架72,x型折叠架72与底座1滑动式连接,滑座3左侧的底座1上连接有竖板76,竖板76与双向螺杆71转动式连接,竖板76左侧面滑动式连接有支撑床板74,支撑床板74与x型折叠架72滑动式连接,支撑床板74顶部连接软垫75。

当减速电机51转动时,双向螺杆71随之转动,双向螺杆71转动能够使两个螺母73向外侧移动,两个螺母73向外侧移动能够使x型折叠架72向下折叠,如此能够使支撑床板74向下移动,从而支撑床板74能够位于手术台或是病床的下侧,进而本装置能够顺畅的移动至手术台或是病床的外侧。当减速电机51反向转动时,双向螺杆71随之反向转动,如此能够使支撑床板74向上移动复位,支撑床板74向上移动复位带动软垫75向上移动复位,术后病人随之躺在软垫75上,如此通过支撑床板74和软垫75能够将术后病人撑住,防止术后病人下坠,从而能够防止软质承托板65下坠挤压术后病人。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4-5所示,还包括有保险组件8,保险组件8包括有z字型板81、拉簧82、保险销84和连接杆85,承托架62上的前后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多个z字型板81,z字型板81与承托架62之间连接有拉簧82,挂钩63上开有保险孔83,保险孔83内滑动式连接有保险销84,保险销84与z字型板81的内侧面连接,多个z字型板81的外侧面之间连接有连接杆85。

通过拉簧82能够使保险销84位于保险孔83内,通过保险销84能够将吊带64固定在挂钩63上,防止本装置移动过程中吊带64从挂钩63上滑落,从而能够防止术后病人掉落;当要将吊带64从挂钩63上取下时,向内侧推动连接杆85使z字型板81向内侧移动,拉簧82随之压缩,z字型板81向内侧移动带动保险销84向内侧移动从保险孔83内移出,随后可将吊带64从挂钩63上取下,吊带64从挂钩63上取下后,松开连接杆85,在拉簧82的作用下,能够使保险销84复位重新插入保险孔83内。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4所示,还包括有阻挡架9,承托架62左部滑动式连接有阻挡架9。

阻挡架9起防护作用,能够挡住病人,防止病人滑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