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头结构及具有其的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7049发布日期:2020-10-31 09:5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针头结构及具有其的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头结构及具有其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最基本的医疗器械,为了减少血源性疾病在病人中的传播,世界各国纷纷立法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安全注射器。

现阶段,常见的一次性注射器普遍存在可以重复使用及没有安全装置,注射后针管外露等缺陷,一方面易被不法分子或毒瘾君子所利用,另一方面将原本只可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重复使用,极易造成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

在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后,注射器的针头在收集处理过程中容易刺伤医护人员,进而导致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而引发医护人员感染,各国护士及收废人员都存在被注射器针头外露而被刺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头结构及具有其的注射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的针头外露容易刺伤工作人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针头结构,针头结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腔和第一连接部,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注射器的外壳的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通液芯,通液芯用于安装针头,通液芯穿设在安装腔内;防液件,防液件设置在安装腔的内壁和通液芯的外壁之间,以通过防液件对安装座和通液芯之间进行密封;其中,防液件与通液芯限位配合,以通过防液件将通液芯定位在安装座上,并使通液芯在外力的作用下与防液件和安装座脱离以使针头缩入外壳内。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或者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卡接。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为内螺纹,第一连接部为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防液件为环状,防液件安装在安装座上并套设在通液芯的外侧。

进一步地,通液芯的外壁上设置有止挡凸缘,止挡凸缘与防液件限位配合,以将通液芯定位在安装座上;防液件的至少部分可伸缩地设置,在通液芯受到外力以与防液件脱离时,止挡凸缘压缩并经过防液件以使通液芯朝向外壳的内部缩入。

进一步地,通液芯具有与外壳内的第二锁紧部锁紧配合的第一锁紧部,以通过第一锁紧部与第二锁紧部之间的锁紧配合,使第二锁紧部带动通液芯朝向外壳缩回。

进一步地,通液芯具有供流体流通的流体通道,第一锁紧部为设置在流体通道内的锁紧槽,第二锁紧部的至少部分卡入锁紧槽内以与锁紧槽锁紧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锁紧部为球头部,锁紧槽的内壁面为与球头部相配合的球形面的至少部分。

进一步地,锁紧槽为多个,多个锁紧槽沿流体通道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安装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座体部和第二座体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座体部的外侧,第二座体部上设置有缩口部,通液芯上设置有与缩口部限位配合的限位台阶。

进一步地,沿通液芯的缩回方向,通液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芯体段第二芯体段和第三芯体段,第三芯体段上设置有弹性槽,弹性槽由第三芯体段的自由端朝向第二芯体段延伸,以使第三芯体段在弹性槽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射器,包括针管结构和安装在针管结构上的针头结构,针头结构为上述针头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针头组件,在传统的针管外壳前端设置了可拆卸的安装座,安装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针管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接部与针头外壳上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以将安装座固定在针头外壳上,安装座设置为内部带空腔的结构以构成安装腔;安装座的安装腔中穿设有通液芯,通液芯用于安装针头,针管中的液体可以通过通液芯输入到针头中,以完成注射;安装座的安装腔内壁与通液芯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防液件,防液件固定安装于安装腔内壁,并与通液芯限位配合。防液件的作用是可以将通液芯固定在安装座上,并且防止针管内的液体渗入安装座的安装腔中。另外,当通液芯受到外力的作用,向安装腔外侧沿着外壳的轴向移动时,通液芯可以脱离防液件,以带动针头缩入针管外壳内。这样,便可以防止针头刺伤工作人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的针头外露容易刺伤工作人员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针头结构安装在注射器的外壳上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针头结构的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注射器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注射器的外壳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针头结构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针头结构的安装座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针头结构的通液芯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针头结构的通液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注射器的针头结构缩回至注射器的外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注射器的针头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注射器的密封件的结构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安装座;11、安装腔;12、第一连接部;13、第一座体部;14、第二座体部;141、缩口部;2、外壳;21、第二连接部;22、第二锁紧部;3、通液芯;31、止挡凸缘;32、第一锁紧部;321、锁紧槽;33、流体通道;34、限位台阶;35、第一芯体段;36、第二芯体段;37、第三芯体段;371、弹性槽;4、防液件;5、空芯推杆;51、止挡部;6、密封件;61、台阶;62、凸起;63、锁扣;65、半球型结构;7、活塞;8、弹簧;9、保险塞;91、半球型头;92、凹沟;93、双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头结构,参照图1至图11,该针头结构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上设置有安装腔11和第一连接部12,安装座1通过第一连接部12与注射器的外壳2的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地连接;通液芯3,通液芯3用于安装针头,通液芯3穿设在安装腔11内;防液件4,防液件4设置在安装腔11的内壁和通液芯3的外壁之间,以通过防液件4对安装座1和通液芯3之间进行密封;其中,防液件4与通液芯3限位配合,以通过防液件4将通液芯3定位在安装座1上,并使通液芯3在外力的作用下与防液件4和安装座1脱离以使针头缩入外壳2内。

本发明提供的针头组件,在传统的针管外壳前端设置了可拆卸的安装座,安装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针管外壳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接部与针头外壳上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以将安装座固定在针头外壳上,安装座设置为内部带空腔的结构以构成安装腔;安装座的安装腔中穿设有通液芯,通液芯用于安装针头,针管中的液体可以通过通液芯输入到针头中,以完成注射;安装座的安装腔内壁与通液芯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防液件,防液件固定安装于安装腔内壁,并与通液芯限位配合。防液件的作用是可以将通液芯固定在安装座上,并且防止针管内的液体渗入安装座的安装腔中。另外,当通液芯受到外力的作用,向安装腔外侧沿着外壳的轴向移动时,通液芯可以脱离防液件,以带动针头缩入针管外壳内。这样,便可以防止针头刺伤工作人员,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的针头外露容易刺伤工作人员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实现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1连接的第一种连接方式为:

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1螺纹连接。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21为内螺纹,第一连接部12为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以使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1螺纹连接。这种组合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加工。

本实施例中实现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1连接的第二种连接方式为:

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1相互卡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2上设置有卡口部,第二连接部21为卡接部,卡接部卡入卡口部内,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1之间的卡接。

采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即安装座上的第一连接部与安装座上的第二连接部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者相互卡接,安装、拆卸方便。当针管注射时,可以保证安装座与外壳之间连接牢靠。

在本实施例中,防液件4为环状,防液件4安装在安装座1上并套设在通液芯3的外侧。

为了实现安装座与通液芯之间的密封和固定的效果,将防液件4置为环状,可以更好地与通液芯贴合,将防液件4装在安装座1,使防液件4安装座1固定连接,将防液件4的内环套设在通液芯上,一方面在针管进行注射时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液密封的作用,另一方面当通液芯受外力作用向外壳内运动时,因防液件的一端固定在外壳上,不会随着通液芯的运动而脱离外壳,从而更有效的保证了防液件带动针头缩回外壳内的效果。

如图7所示,通液芯3的外壁上设置有止挡凸缘31,止挡凸缘31与防液件4限位配合,以将通液芯3定位在安装座1上;防液件4的至少部分可伸缩地设置,在通液芯3受到外力以与防液件4脱离时,止挡凸缘31压缩并经过防液件4以使通液芯3朝向外壳2的内部缩入。

在本申请中,在通液芯3上设置止挡凸缘31,增大了通液芯3与防液件4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好地起到防止液体漏出的密封效果;防液件4与止挡凸缘31限位配合,可以确保当通液芯不受外力作用时,可以阻挡通液芯3越过防液件4,以将通液芯3固定在安装座1的安装腔11内;止挡凸缘31的设置应确保通液芯3在受到外力作用与防液件4脱离时,止挡凸缘能够越过防液件4,从而完成通液芯3带动针头缩入外壳2内部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液芯3具有与外壳2内的第二锁紧部22锁紧配合的第一锁紧部32,以通过第一锁紧部32与第二锁紧部22之间的锁紧配合,使第二锁紧部22带动通液芯3朝向外壳2缩回。

为了实现通液芯3的缩回,如图7所示,通液芯3具有供流体流通的流体通道33,第一锁紧部32为设置在流体通道33内的锁紧槽321,第二锁紧部22的至少部分卡入锁紧槽321内以与锁紧槽321锁紧配合。

在本申请中,通液芯3上设置第一锁紧部,外壳2上设置与第一锁紧部32锁紧配合的第二锁紧部22;初始时,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处于分离状态,当进行注射时,外壳上的第二锁紧部通过外力的作用,与通液芯上的第一锁紧部锁紧配合,锁紧配合后的第一锁紧部可随着第二锁紧部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使通液芯可以挣脱防液件的限位作用,从而达到通液芯带动针头缩回外壳内的效果。

在本申请中,在通液芯上设置供流体通过的流体通道,以保证通液芯将所需注射的液体从针管中导入针头,在流体通道内设置锁紧槽与壳体的第二锁紧部进行锁紧配合,结构简单,设置锁紧槽,在保证流体导通的同时,同时可以达到通液芯带动针头缩回外壳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锁紧部22为球头部,锁紧槽321的内壁面为与球头部相配合的球形面的至少部分。

在本申请中,将外壳上的第二锁紧部设置为球头部,可以减少第二锁紧部进入锁紧槽时受到的阻力,球头形的锁紧槽可以增大第一锁紧部与第二锁紧部的接触面积,使锁紧配合更加紧密,锁紧槽的内壁面设置为与第二锁紧部的头部相配合的球面的至少部分,使第二锁紧部在进入锁紧槽内时,锁紧槽的内壁面可以贴合于第二锁紧部的至少部分,从而完成锁紧效果,使通液芯带动针头缩回到外壳中。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槽321为多个,多个锁紧槽321沿流体通道33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在本申请中,沿着流体通道间隔设置多个锁紧槽,充分利用了流体通道的长度,当通液芯上的一个锁紧槽未与外壳上的第二连接部完成锁紧配合时,第二连接部可以沿着流体通道继续向内运动,直到与另外的一个锁紧槽完成锁紧配合,从而带动通液芯脱离防液件,使通液芯带动针头缩回外壳。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座体部13和第二座体部14,第一连接部12设置在第一座体部13的外侧,第二座体部14上设置有缩口部141,通液芯3上设置有与缩口部141限位配合的限位台阶34。

本申请中,安装座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座体部和第二座体部,第一座体部设置在第二座体部的外侧,第二座体部上设置有缩口部,通液芯上设置有与缩口部限位配合的限位台阶,缩口部通过限位台将通液芯限制在安装座的安装腔内;在缩口部与限位台限位配合和止挡凸缘与防液件限位配合的共同作用下,限制了通液芯的位置,使通液芯在不是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稳定安装于安装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沿通液芯3的缩回方向,通液芯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芯体段35第二芯体段36和第三芯体段37,第三芯体段37上设置有弹性槽371,弹性槽371由第三芯体段37的自由端朝向第二芯体段36延伸,以使第三芯体段37在弹性槽371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本申请中,沿通液芯的缩回方向,通液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芯体段第二芯体段和第三芯体段,第三芯体段上设置有弹性槽。当壳体上的第二锁紧部进入锁紧槽时,弹性槽可以使第三芯体部扩张,使第二锁紧部卡入弹性槽中,弹性槽由第三芯体段的自由端朝向第二芯体段延伸,以使第三芯体段在弹性槽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第三芯体段在发生变形后,产生回弹力,反作用于弹性槽,促使锁紧槽向内收缩,从而使锁紧槽能够锁紧第二锁紧部。

本发明该提供了一种注射器,包括针管结构和安装在针管结构上的针头结构,针头结构为上述针头结构。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针头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安装座1与外壳2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座1的第一座体部13连接于外壳2的出口位置,安装座1的第二座体部14安装于第一座体部13内,第一座体部13内具有安装腔11,通液芯3穿设于安装腔11中,第一座体部13的出口位置处设置有缩口部141,通液芯3上设置有与缩口部141限位配合的限位台阶34,安装腔11的内壁上固定有防液件4,防液件4为环状,通液芯3的外壁上设置有止挡凸缘31,止挡凸缘31与防液件4限位配合,以将通液芯3定位在安装腔11中;在通液芯3受到外力与防液件4脱离时,止挡凸缘31越过防液件4以使通液芯3朝向外壳2的内部缩入,通液芯3中安装有针头,用于将针管内的液体输出到人体中。

如图1、图7、图8所示,通液芯3上设置球头状的第一锁紧部32,外壳2上设置与球头状的第一锁紧部32,初始状态时,第一锁紧部32和第二锁紧部22处于分离状态,当进行注射时,外壳2上的第二锁紧部22通过外力的作用向着安装座1第一锁紧部32运动并接触,与第一锁紧部32锁紧配合,锁紧配合后的第一锁紧部可随着第二锁紧部22在外力的作用下向着外壳2内移动,使通液芯3可以挣脱防液件4的限位作用,从而完成通液芯3带动针头缩回外壳2内。

如图1、图8、图9、图10所示,沿通液芯3的缩回方向,通液芯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芯体段35第二芯体段36和第三芯体段37,第三芯体段37上设置有弹性槽371,弹性槽371由第三芯体段37的自由端朝向第二芯体段36延伸;注射时,第二锁紧部22在外力的作用下压向通液芯3的流体通道33中,球头状的第二锁紧部22被压入锁紧槽321,第三芯体段37因为第二锁紧部22的压入而扩张,在弹性槽371的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形变后的第三芯体段产生的回弹力反作用于锁紧槽321,使锁紧槽321与第二锁紧部22紧密贴合,完成锁紧;锁紧槽321沿流体通道33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多个,当第二锁紧部22压入最外侧的锁紧槽321时,第二锁紧部可以继续想流体通道33内运动,以越过外侧的锁紧槽321进入内侧的锁紧槽321,此时第三芯体段会产生更大的弹性形变,带来更大回弹力,使锁紧槽321与第二锁紧部22的锁紧更加牢固。

如图10所示,当医护人员完成输液后,通液芯3的锁紧槽321与外壳2的第二锁紧部22锁紧配合,第二锁紧部22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外壳2内回缩,与第二锁紧部22锁紧配合的第一锁紧部32带动通液芯3脱离防液件4一起向外壳2内缩回,针头固定在通液芯3上并随着通液芯3一同缩回到外壳2内。

另外,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带有此针头组件的注射器,如图10图11所示,具体如下:

该注射器包括外壳2和空芯推杆5。空芯推杆5安装于外壳2的内孔中,注射器还包括:密封件6,密封件6安装于空芯推杆5的前端。密封件6的前端设置第二锁紧部22。密封件6后端设置为半球型结构65;通液芯3安装于安装座1内,提供受压时液体流通注射入人体肌肉内的通道,通液芯3为注射器的关键部件。通液芯3安装锁紧于安装座1中心,通液芯3与安装座1中间所隔位置安装防液件4,防止漏液。安装座1锁紧于外壳2的上端。

空芯推杆5的中心安装密封件6并在静压时定位。空芯推杆5的前端设置有弹簧8,在未受压前提,处于静压状态;空芯推杆5的前端还安装活塞7,活塞7与外壳2相互配合,空芯推杆5安装于外壳2中。当空芯推杆5推进时,外壳2内的液体受压通过通液芯3产生高压注射于人体后,通液芯3在弹簧8受压时,释放弹性,连同密封件6与通液芯3一同回缩于空芯推杆5内自毁,并锁紧保险塞9。杜绝因针头外露使用时容易被针刺伤,导致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源传播,从而达到保护护士人身安全,杜绝因受二次病源传播感染造成对社会危害的目的。

空芯推杆5的内壁设置止挡部51,该止挡部51为刀片型结构,提供在空芯推杆5推进时弹簧8即产生释放弹性,把密封件6连同通液芯3一起锁紧于空芯推杆5中,达到自毁目的。半球型结构65的设置,可以使密封件6更顺利的进入止挡部51中,空芯推杆5的前端还设置凹型沟,空芯推杆5后端设置保险塞9,提供自毁失败时第二次达到锁紧。

通液芯3的中心通液孔设置流体通道33,该流体通道33为螺旋通道,且该螺旋通道包括多个螺旋段,其中一个螺旋段的螺旋角度为36度,位于中部的螺旋段的螺旋角度为22度。流体通道33的靠近密封件的一端为葫芦型结构,该锁紧槽为该葫芦型结构的一部分。当液体受压注射时,通过通液芯3时会产生高压注射进入人体。

安装座1与外壳2螺纹连接,在产生高压时不会脱离外壳2,紧密锁紧于外壳2。

密封件6设置若干凸起62及台阶61,提供液体产生高压时不会脱离,并安装于空芯推杆5前端。密封件6前端设置第二锁紧部,密封件6后端设置半球型结构65,注射完成后在回缩于空芯推杆5时经过外壳2内侧设置的刀片结构时自毁,密封件6还在下端设置锁扣63,密封件6的锁扣63防止该止挡部51未能达到自毁目的时,也能够补救并锁紧于空芯推杆5后端。

保险塞9的顶端设置半球型头91,半球型头91下面设置凹沟92,凹沟92下端设置双凸缘93,以与空芯推杆5后端过盈配合。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医护人员注射后,针头组件可以在医护人员注射完成后,将针头缩回到外壳内,从而不会使针头刺伤医护人员,避免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而引发医护人员感染。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