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烫烧伤药膏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01794发布日期:2020-11-27 13:1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烫烧伤药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烫烧伤药膏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烫烧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意外伤害,沸水、滚粥、热油、热蒸气、热锅和热水壶等都有可能造成烧烫伤。对一些稍微严重的烧烫伤,如果处理及时,就不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当人们被烧伤或烫伤后,会局部潮红疼痛,随之起水泡,甚则红肿及皮破肉烂。或皮焦肉卷,疼痛难忍,继则泡破溃烂,肉腐难脱。严重者还伴有全身症状,甚者毒火气攻心,多见神识昏迷。根据烫伤面积大小,深浅不同,一般分为1、2、3度,具体如下:

1.一度烧烫伤:只伤及表皮层,受伤的皮肤发红、肿胀,自觉皮肤火辣刺痛,但无水泡出现。

2.二度烧烫伤:伤及真皮层,局部红肿、发热,疼痛难忍,有明显水泡。

3.三度烧烫伤:全层皮肤包括皮肤下面的脂肪、骨和肌肉都受到伤害,皮肤焦黑、坏死,此时由于烧伤部分神经被损坏,故疼痛不剧烈。

烧烫伤的程度不同,救护措施也不同。

1.对一度烧烫伤,应立即将伤口处浸在凉水中进行“冷却治疗”,可起到降低皮肤温度、减轻余热损伤、减轻肿胀、止痛和防止起泡等作用,如有冰块,把冰块敷于伤口处效果更佳。“冷却”30分钟左右就能完全止痛。随后用鸡蛋清或万花油或烫伤膏涂于烫伤部位,这样只需3~5天便可自愈。应当注意,这种“冷却治疗”在烧烫伤后要立即进行,如过了5分钟后才浸泡在冷水中,则只能起止痛作用,不能保证不起水泡,因为这5分钟内烧烫的余热还继续损伤肌肤。如果烧烫伤部位不是手或足,不能将伤处浸泡在水中进行“冷却治疗”时,则可将受伤部位用毛巾包好,再在毛巾上浇水,用冰块敷效果可能更佳。如果被烫伤部位是衣物覆盖处,千万不要急忙脱去被烫部位的鞋袜或衣裤,否则会使表皮随同鞋袜、衣裤一起脱落,这样不但痛苦,而且容易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马上用食醋(食醋有收敛、散疼、消肿、杀菌、止痛作用)或冷水隔着衣裤或鞋袜浇到伤处及周围,然后才脱去鞋袜或衣裤,这样可以防止揭掉表皮,发生水肿和感染,同时又能止痛。接着,再将伤处进行“冷却治疗”,最后涂抹鸡蛋清、万花油或烫伤膏便可。

2.烧烫伤者经“冷却治疗”一定时间后,仍疼痛难受,且伤处长起了水泡,这说明是“二度烧烫伤”。这时不要弄破水泡,要迅速到医院治疗。

3.对三度烧烫伤者,应立即用清洁的被单或衣服简单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损伤,创伤面不要涂擦药物,保持清洁,迅速送医院治疗。

面对这种随时随地均可发生的伤害,人们经常手足无措,市面上常用的烫烧伤药膏往往是西药类的止痛剂,对损伤后的皮肤并不友好。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能有效缓解治疗烧烫伤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此烫烧伤药膏采用纯中药精制而成,无毒副作用,可消肿止痛、提脓生肌、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且去旧成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烫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该前述烫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通过浸泡煎煮提取各味药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制备方式简便,制得的药膏疗效好,便于推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甘草和香油。

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所用原料如下:

黄芩: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因此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地榆: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培清养阴,消肿敛疮等功效。

乳香:别名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塌香和天泽香等,主要起到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没药:味苦,性辛平。主治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等功效。

黄柏:黄柏的树皮内层经炮制后入药。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可用于治疗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甘草:调和诸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述烫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量称取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甘草和香油;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得到浸泡后药材;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水中,熬煮后收集药液;将药液烘干去除水分,加入香油,混合均匀后得到烫烧伤药膏。

综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此烫烧伤药膏采用纯中药精制而成,无毒副作用,可消肿止痛、提脓生肌、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且去旧成新。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前述烫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该前述烫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通过浸泡煎煮提取各味药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制备方式简便,制得的药膏疗效好,便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甘草和香油。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烫烧伤药膏包括黄芩5~20重量份、黄连5~20重量份、地榆5~20重量份、乳香5~20重量份、没药5~20重量份、黄柏5~20重量份和甘草5~20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烫烧伤药膏包括黄芩10重量份、黄连10重量份、地榆10重量份、乳香10重量份、没药10重量份、黄柏10重量份和甘草10重量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烫烧伤药膏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述烫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量称取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甘草和香油;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得到浸泡后药材;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水中,熬煮后收集药液;将药液烘干去除水分,加入香油,混合均匀后得到烫烧伤药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中浸泡的时间为30~60min。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中熬煮时浸泡后药材与水的重量比为1:4~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中熬煮的时间为1.5~2h。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和甘草的粒度为80~120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所述熬煮的次数为三次。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

本实施例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由如下操作制备而成:

(1)按量称取黄芩10g、黄连10g、地榆10g、乳香10g、没药10g、黄柏10g、甘草10g和香油适量;

(2)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等,浸泡30~60min,将药材泡发后去水,得到浸泡后药材;

(3)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清水中,浸泡后药材与清水的重量比为1:4,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转中火熬制,最后用文火煎煮,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进入药液中,整个熬煮时间为1.5~2h,熬煮后收集药液;

(4)将药液利用文火烘干去除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加入香油,混合均匀,继续烘干成膏状,得到烫烧伤药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

本实施例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由如下操作制备而成:

(1)按量称取黄芩10g、黄连10g、地榆10g、乳香10g、没药10g、黄柏10g、甘草10g和香油适量;

(2)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等,浸泡30~60min,将药材泡发后去水,得到浸泡后药材;

(3)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清水中,浸泡后药材与清水的重量比为1:5,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转中火熬制,最后用文火煎煮,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进入药液中,整个熬煮时间为1.5~2h,熬煮后收集药液;

(4)将药液利用文火烘干去除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加入香油,混合均匀,继续烘干成膏状,得到烫烧伤药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

本实施例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由如下操作制备而成:

(1)按量称取黄芩10g、黄连10g、地榆10g、乳香10g、没药10g、黄柏10g、甘草10g和香油适量;

(2)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等,浸泡30~60min,将药材泡发后去水,得到浸泡后药材;

(3)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清水中,浸泡后药材与清水的重量比为1:6,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转中火熬制,最后用文火煎煮,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进入药液中,整个熬煮时间为1.5~2h,熬煮后收集药液;

(4)将药液利用文火烘干去除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加入香油,混合均匀,继续烘干成膏状,得到烫烧伤药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

本实施例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由如下操作制备而成:

(1)按量称取黄芩5g、黄连5g、地榆20g、乳香20g、没药5g、黄柏5g、甘草20g和香油适量;

(2)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等,浸泡30~60min,将药材泡发后去水,得到浸泡后药材;

(3)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清水中,浸泡后药材与清水的重量比为1:4,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转中火熬制,最后用文火煎煮,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进入药液中,整个熬煮时间为1.5~2h,熬煮后收集药液;

(4)将药液利用文火烘干去除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加入香油,混合均匀,继续烘干成膏状,得到烫烧伤药膏。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

本实施例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由如下操作制备而成:

(1)按量称取8g、黄连8g、地榆12g、乳香12g、没药15g、黄柏25g、甘草15g和香油适量;

(2)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等,浸泡30~60min,将药材泡发后去水,得到浸泡后药材;

(3)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清水中,浸泡后药材与清水的重量比为1:5,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转中火熬制,最后用文火煎煮,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进入药液中,整个熬煮时间为1.5~2h,熬煮后收集药液;

(4)将药液利用文火烘干去除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加入香油,混合均匀,继续烘干成膏状,得到烫烧伤药膏。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

本实施例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由如下操作制备而成:

(1)按量称取黄芩12g、黄连12g、地榆15g、乳香15g、没药18g、黄柏18g、甘草18g和香油适量;

(2)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等,浸泡30~60min,将药材泡发后去水,得到浸泡后药材;

(3)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清水中,浸泡后药材与清水的重量比为1:6,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转中火熬制,最后用文火煎煮,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进入药液中,整个熬煮时间为1.5~2h,熬煮后收集药液;

(4)将药液利用文火烘干去除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加入香油,混合均匀,继续烘干成膏状,得到烫烧伤药膏。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

本实施例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由如下操作制备而成:

(1)按量称取黄芩20g、黄连20g、地榆5g、乳香5g、没药5g、黄柏12g、甘草5g和香油适量;

(2)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等,浸泡30~60min,将药材泡发后去水,得到浸泡后药材;

(3)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清水中,浸泡后药材与清水的重量比为1:4,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转中火熬制,最后用文火煎煮,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进入药液中,整个熬煮时间为1.5~2h,熬煮后收集药液;

(4)将药液利用文火烘干去除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加入香油,混合均匀,继续烘干成膏状,得到烫烧伤药膏。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

本实施例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由如下操作制备而成:

(1)按量称取黄芩15g、黄连15g、地榆18g、乳香18g、没药8g、黄柏15g、甘草8g和香油适量;

(2)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等,浸泡30~60min,将药材泡发后去水,得到浸泡后药材;

(3)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清水中,浸泡后药材与清水的重量比为1:5,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转中火熬制,最后用文火煎煮,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进入药液中,整个熬煮时间为1.5~2h,熬煮后收集药液;

(4)将药液利用文火烘干去除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加入香油,混合均匀,继续烘干成膏状,得到烫烧伤药膏。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

本实施例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由如下操作制备而成:

(1)按量称取黄芩18g、黄连18g、地榆8g、乳香8g、没药12g、黄柏13g、甘草12g和香油适量;

(2)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加入水中浸泡,去除药材中的泥沙杂质等,浸泡30~60min,将药材泡发后去水,得到浸泡后药材;

(3)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清水中,浸泡后药材与清水的重量比为1:6,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转中火熬制,最后用文火煎煮,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进入药液中,整个熬煮时间为1.5~2h,熬煮后收集药液;

(4)将药液利用文火烘干去除大部分的水分,然后加入香油,混合均匀,继续烘干成膏状,得到烫烧伤药膏。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烫烧伤药膏。

本实施例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由如下操作制备而成:

(1)按量称取黄芩30g、黄连40g、地榆30g、乳香20g、没药10g、黄柏20g、甘草20g和香油适量;

(2)将黄芩、黄连、地榆、乳香、没药、黄柏和甘草分别粉碎至80~120目,得到药材粉末,将药材粉末加入水中浸泡,搅拌混匀,浸泡30~60min得到浸泡后药材;

(3)将浸泡后药材加入清水中,浸泡后药材与清水的重量比为1:5,先用武火加热至沸腾,再转中火熬制,最后用文火煎煮,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进入药液中,整个熬煮时间为1.5~2h,反复煎煮3次,充分提取药物中的有益成分,合并药液;

(4)将药液经低温冷冻干燥后得到粉末,防止温敏性成分失效;

(5)将粉末溶于清水,加入黄原胶2g混合均匀乳化增稠,再加入香油3g搅拌均匀,使各物料充分融合在一起,得到烫烧伤药膏。

效果例

本效果例的目的在于验证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的效果。

整体而言,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对一度烫伤治愈率和止痛率100%,对于二类和三类烫伤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整体有效率能达到90%以上,对于较难治疗的三类烫伤,也能在一月内治愈,且不留疤痕。以下该烫烧伤药膏的典型使用实例:

使用实例一,严某,55岁,在炒菜时,热油溅射到右脸上,溅射面积有一指节长,立即自觉疼痛难忍,将烫伤处表面的油渍擦完后,立马擦上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疼痛感迅速消失,连续擦3天,每天2至3次,每次涂抹新的烫烧伤药膏须用棉签把伤口处旧的烫烧伤药膏擦除,恢复期间,烫伤处逐渐长出新肉至皮肤平整,表皮层微黑,连续擦3天后,烫伤处的皮肤恢复正常并与原皮肤一模一样,未留疤。

使用实例二,黄某,女,40岁左右,烧满壶开水后提起壶,壶的把手尾部的铆钉脱落,刚烧好的鲜开水全部倒在黄某的双脚,立觉疼痛难忍,将烫伤处的开水擦拭完后,立即涂抹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每天2至3次,需将烫烧伤药膏完全涂抹满烫伤部位,刚开始时会有红肿和溃烂,每次涂抹新的烫烧伤药膏须用棉签把伤口处旧的烫烧伤药膏擦除,红肿和溃烂逐渐缓解,连续使用一周后,已经基本恢复,连续使用15天后,烫伤处的新肉完全长出,和原皮肤一模一样,无疤痕等。

使用实例三,庞某,5岁,由于年幼不懂事,将刚煮好的放在桌子上的粥搬倒在自己脸上、嘴唇、胸前及肚子上,立觉疼痛难忍,由于年龄幼小皮肤较为细嫩,烫伤处的皮肤立即红肿起泡,脸上和嘴唇处烫伤最为严重,烫伤面积较大,入院后转入重症监护室并建议移皮治疗,治疗半月后无治疗费后出院,但治疗效果不佳,皮肤红肿溃烂。后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每天2至3次,需将烫烧伤药膏完全涂抹满烫伤部位,每次涂抹新的烫烧伤药膏须用棉签把伤口处旧的烫烧伤药膏擦除,连续使用1月25天后基本康复,脸上、嘴唇都恢复正常且无疤痕,肚子和胸前也未留疤。

使用实例四,刘某,男,49岁,全身接近80%面积烧伤,在某医院无菌室治疗60天,花费约2百万效果不好,后因各种原因转借另外医院的单间住院病房,同时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调治2月完全恢复至可正常上班,唯有头额前因前期医院治疗原因留疤,其余烧伤部位未留疤。

使用实施例五,王某,50岁,女,在某景区游玩时遇到马蜂,被叮咬后又痛又肿,由于之前使用过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当即涂抹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疼痛肿胀一会儿消失大半,连续擦涂3天,被马蜂叮咬后的肿胀消失。

上述使用者表示,同样的烫烧,如果采用市面上的一些药膏,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治愈,还会留疤,而如果烫伤程度高,烫伤面积大,则可能采用输液、去皮乃至移植等,治疗费用会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的至少50倍以上。而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不仅适用于烫伤,对烧伤和各种蚊虫叮咬,尤其对飞蚁、蜜蜂和马蜂等叮咬有极好的疗效,可快速消肿止痛。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烫烧伤药膏,此烫烧伤药膏采用纯中药精制而成,无毒副作用,以黄芩和黄连清热燥湿,去除伤口热毒,再以地榆、黄柏镇静解毒,乳香和没药活血化瘀消肿生肌,去除腐肌,再以甘草调和诸药,使各药的药性更加协调,同时采用香油收膏,使整个烫烧伤药膏可消肿止痛、提脓生肌、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且去旧成新,同时方便使用,入口无毒,可用于嘴唇等敏感部位的烧烫伤治疗。此外,该烫烧伤药膏还可治各种虫咬伤,提出创口毒素进而消肿止痛,可以用于蚊虫叮咬,如蜜蜂刺伤等。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前述烫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该前述烫烧伤药膏的制备方法,通过浸泡煎煮提取各味药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制备方式简便,制得的药膏疗效好,便于推广。本发明提供的烧烫伤药物为外用产品,可适用于烧伤烫伤和开水熏伤等,此外对飞虫、飞蚁、甲壳虫咬伤以及各种地上虫蚁咬伤、狗咬伤等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使用时立刻擦上后解毒与消肿止痛效果好,对于外伤和摔伤等能快速止血,结痂后不留斑痕,是适宜外出、旅游以及家庭必备的药品。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