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及其术中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70458发布日期:2020-12-29 13:1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及其术中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心血管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及包含该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的术中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手术难度大、预后差的急性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的病理生理是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流冲进主动脉中层,导致主动脉中层分裂形成真假腔;目前,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最常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该手术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人工四分叉血管替换主动脉弓部以及其三个血管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并同时行主动脉远端的象鼻支架植入术,打开主动脉弓的同时停循环,主动脉弓远端重建好后再恢复循环。

目前,国内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术中支架系统(也称支架象鼻血管)一般包括输送装置及由输送装置输送定位的覆膜支架,输送装置由金属拉杆、绑扎线、支撑杆和手柄组成,覆膜支架则包括自膨胀式结构的金属网和包覆该金属网的覆膜,金属网通常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例如钴铬合金),覆膜通常为涤纶,覆膜通常通过外科非吸收性缝合线缝合在金属网外,金属网则被配置成通过覆膜(覆膜被绑扎线所约束)压缩于支撑杆上,并通过解除覆膜的压缩力(术者操作金属拉杆使绑扎线松开)将覆膜支架定位释放于目标位置;例如可参见专利cn106618822a及cn104622600a。

本发明创造的发明人在长期实践中发现,术中支架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至少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覆膜支架通过输送装置的导入过程具有一定盲目性,由于术者只能看清胸降主动脉近端情况而无法看到远端植入情况,因此手术时往往需要特殊引导或者仅凭术者经验判断;前者需要ct的影像学资料,或者在x线引导下提前经股动脉预置导丝,然后经导丝导入象鼻支架,这就需要在杂交手术室内完成,提高了手术繁琐度,不利于推广应用;后者则具有损伤降主动脉壁及经内膜破口误入假腔的风险,一旦发生,将产生降主动脉持续扩张破裂的灾难性后果。

基于此,为了降低手术风险,上述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及包含该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的术中支架系统,能够实现覆膜支架植入的远端可视化,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前段设有用于安装覆膜支架的安装部;该输送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实时探测图像信息的探头端、用于传输图像信号的传输管及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端;所述支撑杆内设有图像孔道,所述图像孔道的进口端位于支撑杆的后段、出口端位于支撑杆的前端面,所述传输管从图像孔道的进口端穿入并从图像孔道的出口端穿出后连接于探头端。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输管内分布有光导纤维束或者导线。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为可弯曲定形的柔性杆结构。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输送装置还包括吸引器和吸引管,所述支撑杆内还设有用于供吸引管穿过的吸引孔道,所述吸引孔道的进口端位于支撑杆的后段、出口端位于支撑杆的前端面,所述吸引管的一端与吸引器的吸引端相连、另一端从吸引孔道的进口端穿入并从吸引孔道的出口端穿出。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像孔道的进口端或/和吸引孔道的进口端位于支撑杆的后端面。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术中支架系统,包括设有支撑杆的输送装置和覆膜支架,所述支撑杆的前段设有用于安装覆膜支架的安装部;所述覆膜支架包括自膨胀式结构的金属网和包覆该金属网的覆膜,所述金属网被配置成通过覆膜压缩于安装部上,并通过解除覆膜的压缩力将覆膜支架定位释放于目标位置;

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实时探测图像信息的探头端、用于传输图像信号的传输管及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端;所述支撑杆内设有图像孔道,所述图像孔道的进口端位于支撑杆的后段、出口端位于支撑杆的前端面,所述传输管从图像孔道的进口端穿入并从图像孔道的出口端穿出后连接于探头端。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覆膜的前后两端分别超出金属网前后两端一定长度,且所述覆膜的长度为150mm-280mm。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为可弯曲定形的柔性杆结构。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吸引器和吸引管,所述支撑杆内还设有用于供吸引管穿过的吸引孔道,所述吸引孔道的进口端位于支撑杆的后段、出口端位于支撑杆的前端面,所述吸引管的一端与吸引器的吸引端相连、另一端从吸引孔道的进口端穿入并从吸引孔道的出口端穿出。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图像孔道的进口端或/和吸引孔道的进口端位于支撑杆的后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及包含该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的术中支架系统,创造性贡献就在于可视化组件的增设,可视化组件包括探头端、传输管及显示端,其中传输管与支撑杆的图像孔道相互配合,使得探头端位于支撑杆前端面的前方,通过探头端可实时探测施术时支撑杆前进方向位置的图像信息,图像信号经过传输管传输至支撑杆外的显示端并进行显示,从而实现覆膜支架植入的远端可视化,术者通过显示端即可在直视条件下进行覆膜支架的植入,有效避免了支架植入过程中损伤降主动脉壁,防止支架经内膜破口误入假腔,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而且,通过本发明,支架植入位置准确可控,且无需特殊引导,利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率,也降低了手术成本,其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利于推动心血管医疗技术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术中支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覆膜支架在释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当然,附图为简化后的示意图,其比例大小并不构成对专利产品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杆1,该输送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实时探测图像信息的探头端2、用于传输图像信号的传输管3及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端4;所述支撑杆1内设有图像孔道5,所述图像孔道5的进口端位于支撑杆1的后段、出口端位于支撑杆1的前端面,所述传输管3从图像孔道5的进口端穿入并从图像孔道5的出口端穿出后连接于探头端2。

术中支架输送装置除了支撑杆1外,还包括金属拉杆6和绑扎线7等部件,其使用方式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可参见专利cn106618822a及cn104622600a。支撑杆1可包括前段和后段,其中前段设有用于安装覆膜支架的安装部1a,后段可用作操作手柄;支撑杆1的前端同时也是施术时的远端,在图1中即为下端;支撑杆1可为圆杆结构,其直径例如可为12mm。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型术中支架输送装置,其主要的创造性贡献就在于可视化组件的增设,可视化组件包括探头端2、传输管3及显示端4,其中传输管3与支撑杆1的图像孔道5相互配合(图像孔道5优选为圆孔,其直径例如可为4mm),使得探头端2位于支撑杆1前端面的前方,通过探头端2可实时探测施术时支撑杆1前进方向位置的图像信息,图像信号经过传输管3传输至支撑杆1外的显示端4并进行显示,从而实现覆膜支架植入的远端可视化,术者通过显示端4即可在直视条件下进行覆膜支架的植入,有效避免了支架植入过程中损伤降主动脉壁,防止支架经内膜破口误入假腔,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可视化组件例如可采用如下结构:

第一,可视化组件采用纤维内窥镜的结构,即利用光导纤维与透镜组合来完成传导光线与图像,此时传输管3内分布有光导纤维束,光导纤维束包括光束和像束,光束用来将冷光源产生的光线传导到被观测的物体表面,将被观测物表面照亮,像束的一端对准目镜、另一端通过物镜片对准被观测物表面,通过目镜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脏器表面的情况;此时探头端2即为物镜片结构,而显示端4可以是目镜结构,也可以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进行放大显示的显示器;

第二,可视化组件采用电子内窥镜的结构,即通过微型图像传感器(chargecoupleddevice,ccd,电荷耦合器件)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再经过图像处理器重建图像显示在监视器屏幕上,此时探头端2即为ccd,探头端2还可连接上照明单元(如led照明灯),传输管3内分布有导线,通过导线传输电能及信号,显示端4则为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进行放大显示的显示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为可弯曲定形的柔性杆结构。支撑杆1可采用兼具弹性及柔顺性的材料(例如柔性abs)制成;采用该结构,可使得支撑杆1具有较高的可调性,从而能够适应不同患者近端降主动脉的形态,根据其形态而具体塑形,以降低支架的植入难度,防止损伤降主动脉。

本实施例中,该输送装置还包括吸引器8和吸引管9,所述支撑杆1内还设有用于供吸引管9穿过的吸引孔道10,所述吸引孔道10的进口端位于支撑杆1的后段、出口端位于支撑杆1的前端面,所述吸引管9的一端与吸引器8的吸引端相连、另一端从吸引孔道10的进口端穿入并从吸引孔道10的出口端穿出。吸引孔道10与图像孔道5并列布置,吸引孔道10与吸引管9配合,吸引孔道10优选为圆形孔道结构,其直径例如可为5mm;吸引器8可产生负压,例如可以是医用体外循环机;吸引管9例如可以使用医用硅胶管,其前端分布有若干吸引孔,吸引器8产生的负压通过吸引管9传导,以将术野区的流血吸收干净,使得支架的植入过程术野清晰,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的可视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孔道5的进口端和吸引孔道10的进口端均位于支撑杆1的后端面。此时,图像孔道5、吸引孔道10均沿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贯穿支撑杆1,可便于孔道的加工成型。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术中支架系统,包括设有支撑杆1的输送装置和覆膜支架,所述支撑杆1的前段设有用于安装覆膜支架的安装部1a;所述覆膜支架包括自膨胀式结构的金属网12和包覆该金属网12的覆膜13,所述金属网12被配置成通过覆膜13压缩于安装部1a上,并通过解除覆膜13的压缩力将覆膜支架定位释放于目标位置。

输送装置除了支撑杆1外,还包括金属拉杆6和绑扎线7等部件,其使用方式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可参见专利cn106618822a及cn104622600a。支撑杆1可包括前段和后段,其中前段设有用于安装覆膜支架的安装部1a,后段可用作操作手柄;支撑杆1的前端同时也是施术时的远端,在图1中即为下端;支撑杆1可为圆杆结构,其直径例如可为12mm。

金属网12可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例如钴铬合金),覆膜13可为涤纶,覆膜13通过外科非吸收性缝合线缝合在金属网12外,金属网12则被配置成通过覆膜13(覆膜13被绑扎线7所约束)压缩于支撑杆1上,并通过解除覆膜13的压缩力(术者操作金属拉杆6使绑扎线7松开)将覆膜支架定位释放于目标位置。

输送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实时探测图像信息的探头端2、用于传输图像信号的传输管3及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端4;所述支撑杆1内设有图像孔道5,所述图像孔道5的进口端位于支撑杆1的后段、出口端位于支撑杆1的前端面,所述传输管3从图像孔道5的进口端穿入并从图像孔道5的出口端穿出后连接于探头端2。

本实施例提供的术中支架系统,其主要的创造性贡献就在于可视化组件的增设,可视化组件包括探头端2、传输管3及显示端4,其中传输管3与支撑杆1的图像孔道5相互配合(图像孔道5优选为圆孔,其直径例如可为4mm),使得探头端2位于支撑杆1前端面的前方,通过探头端2可实时探测施术时支撑杆1前进方向位置的图像信息,图像信号经过传输管3传输至支撑杆1外的显示端4并进行显示,从而实现覆膜支架植入的远端可视化,术者通过显示端4即可在直视条件下进行覆膜支架的植入,有效避免了支架植入过程中损伤降主动脉壁,防止支架经内膜破口误入假腔,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

可视化组件例如可采用如下结构:

第一,可视化组件采用纤维内窥镜的结构,即利用光导纤维与透镜组合来完成传导光线与图像,此时传输管3内分布有光导纤维束,光导纤维束包括光束和像束,光束用来将冷光源产生的光线传导到被观测的物体表面,将被观测物表面照亮,像束的一端对准目镜、另一端通过物镜片对准被观测物表面,通过目镜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脏器表面的情况;此时探头端2即为物镜片结构,而显示端4可以是目镜结构,也可以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进行放大显示的显示器;

第二,可视化组件采用电子内窥镜的结构,即通过微型图像传感器(chargecoupleddevice,ccd,电荷耦合器件)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再经过图像处理器重建图像显示在监视器屏幕上,此时探头端2即为ccd,探头端2还可连接上照明单元(如led照明灯),传输管3内分布有导线,通过导线传输电能及信号,显示端4则为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进行放大显示的显示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覆膜13的前后两端分别超出金属网12前后两端一定长度,且所述覆膜13的长度l为150mm-280mm。在图3中,覆膜13的前端即为其上端(术中靠近近端),覆膜13的后端即为其下端(术中靠近远端);覆膜13的前后两端超出金属网12前后两端的长度例如可以是3mm-10mm,以形成无金属部分的缝合缘,前端缝合缘用于手术中缝合,后端缝合缘用于二次手术(胸腹主动脉替换)的缝合,以便于手术操作。覆膜13的长度l设计为150mm-280mm,以保证每一类降主动脉病变的需求,覆膜13的长度l可以完全覆盖降主动脉病变,以促进远端主动脉重塑,降低远期再手术风险;具体地,覆膜13的长度l可以是150mm、180mm、200mm、220mm、250mm或者280mm,可以到达第八胸椎水平,促进胸降主动脉远端塑形,为二期胸腹主动脉替换提供方便(提供更低的吻合平面);此时,支撑杆1前段安装部1a的长度与覆膜13的长度l适配。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为可弯曲定形的柔性杆结构。支撑杆1可采用兼具弹性及柔顺性的材料(例如柔性abs)制成;采用该结构,可使得支撑杆1具有较高的可调性,从而能够适应不同患者近端降主动脉的形态,根据其形态而具体塑形,以降低支架的植入难度,防止损伤降主动脉。

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吸引器8和吸引管9,所述支撑杆1内还设有用于供吸引管9穿过的吸引孔道10,所述吸引孔道10的进口端位于支撑杆1的后段、出口端位于支撑杆1的前端面,所述吸引管9的一端与吸引器8的吸引端相连、另一端从吸引孔道10的进口端穿入并从吸引孔道10的出口端穿出。吸引孔道10与图像孔道5并列布置,吸引孔道10与吸引管9配合,吸引孔道10优选为圆形孔道结构,其直径例如可为5mm;吸引器8可产生负压,例如可以是医用体外循环机;吸引管9例如可以使用医用硅胶管,其前端分布有若干吸引孔,吸引器8产生的负压通过吸引管9传导,以将术野区的流血吸收干净,使得支架的植入过程术野清晰,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的可视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孔道5的进口端和吸引孔道10的进口端均位于支撑杆1的后端面。此时,图像孔道5、吸引孔道10均沿支撑杆1的长度方向贯穿支撑杆1,可便于孔道的加工成型。

最后说明的是,本文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