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行走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0945发布日期:2021-03-12 13:1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行走吊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儿童行走吊架。



背景技术:

有站立和行走能力障碍的患儿(如脑瘫、小儿麻痹、偏瘫或者截瘫患儿)因站立障碍而行动不便,恢复站立能力是他们极为渴望的。然而,通过患儿坚持不懈的训练,其站立行走能力是可以得到改善甚至恢复的。目前,通常采用依靠患儿自身站立行走并且在康复师或者医护人员帮助下训练站立和行走的方式帮助患儿,但训练效果不理想,过程麻烦、难度大,还需要医护人员一直陪护。

引用申请号为cn201822175517.0的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儿童康复用可折叠行走辅助装置,涉及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具体包括竖杆,所述竖杆空心设置,两个竖杆顶端与底端的对应表面之间连接有伸缩套杆,竖杆的下端焊接支板的一侧面,支板的另一侧面焊接空心柱的一端,空心柱的另一端焊接有滚球座,滚球座内开设有滚球槽,滚球滚动连接在滚球座的滚球槽内。该实用新型儿童在进行行走康复治疗时,当速度过快或停下时,用手压动压杆顶端的压板,压簧被下压收缩,此时压杆的底端下移,从而使得连杆推动转杆转动,转杆底端连接的刹车夹板朝向滚球移动,从而使得刹车夹板表面的橡胶刹车垫快速接触滚球,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减轻了看护人员的工作量。

但是,上述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上述装置仅仅只具有辅助行走功能,而不具有行动行走功能,患儿独自锻炼完成后,由于体力不支,一般难以继续行走,需要进行改进;

第二、上述装置不具备对偏瘫、小儿麻痹等病患儿童进行防护功能,病患儿童在初步行走时,经常会发生下坠或后倾情形,而上述装置无法有效对儿童进行防护,为儿童的使用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小儿麻痹儿童在行走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膝前弓现象,而上述装置难以有效防止小儿麻痹儿童膝前弓,为小儿麻痹儿童的行走恢复带来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行走吊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同时具备辅助行走锻炼功能和自动行走功能、无法对儿童进行有效防护以及难以有效防止小儿麻痹儿童膝前弓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和四个设置在底座上的行驶轮,其中:还包括躯干限位组件、急刹组件、扶手板、防坠兜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底座两侧的安装座,急刹组件设置在底座上;

每个安装座的顶部均设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顶部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动立柱,扶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滑动立柱的顶端,该扶手板为弧形结构,躯干限位组件设置在两个滑动立柱的侧壁上,躯干限位组件用于对躯干背部进行限位以及用于防止儿童发生膝前弓;

底座对应每个行驶轮均设有一个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与其对应的行驶轮进行转动;

防坠兜以固定连接方式设置在扶手板与两个滑动立柱之间。

进一步的,底座的内部两侧均设有脚掌支撑组件,每个脚掌支撑组件均包括支撑架、角度调节部件和与支撑架铰接的支撑板,该支撑架为“凵”型结构,该支撑板呈水平状态时位于支撑架的顶面。

进一步的,角度调节部件包括两个液压缸以及两个间隔设置在底座底部的安装座,两个液压缸的尾部分别与两个安装座的底部铰接,每个液压缸的伸缩端均与支撑板的顶部铰接。

进一步的,滑动立柱上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螺纹孔,支撑立柱上设有安装孔,螺栓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滑动立柱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对儿童躯干的防护,躯干限位组件包括转动条、膝前弓缓冲部件、缓冲垫、转动电机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动立柱侧壁上的轴承座,每个轴承座上均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安装筒,转动条以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两个安装筒端部,该转动条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转动电机的主轴与其中一个安装筒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膝前弓缓冲部件设置在转动条的底部;

缓冲垫与转动条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伸缩杆,每个第一伸缩杆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每个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缓冲垫和转动条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膝前弓缓冲部件包括t型条以及倾斜设置在t型条底端的安装条,安装条的两侧均设有防弓条,每个防弓条与安装条之间均设有若干个第二伸缩杆,每个第二伸缩杆上均套设有伸缩弹簧,每个伸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防弓条和安装条侧壁上。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儿童的防护效果,缓冲垫的侧壁以及两个安装条相背的一面均设有柔性层。

进一步的,每个驱动装置均包括自锁电机以及设置在底座侧壁上的减速器,该自锁电机的主轴通过减速器与行驶轮连接。

进一步的,急刹组件包括控制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底座两侧中部的抵触刹车部件;

每个抵触刹车部件均包括双向丝杆、驱动电机、刹车板、滑杆以及两个滑动块,该刹车板水平设置在双向丝杆的正下方,双向丝杆的两端均与安装座的两侧转动连接,滑动块能够滑动的套设在滑杆上,每个滑动块的底部均设有与其铰接的传动杆,该刹车板的顶部设有延伸座,两个传动杆的底端均与延伸座铰接,双向丝杆上设有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外螺纹,两个滑动块分别于双向丝杆上的两段外螺纹相配合;

驱动电机安装在安装座上,驱动电机的主轴通过皮带轮组与双向丝杆的端部连接;

所述加速器传感器、驱动电机和自锁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该行驶轮为麦克纳姆轮。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儿童行走吊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其一,本发明同时具备辅助行走锻炼功能和自动行走功能,具体的,支撑板可呈水平状态或者竖直状态,角度调节部件可自动改变支撑板的水平角度,当儿童需要本装置带动儿童进行自动行驶功能时,液压缸工作来使支撑板呈水平状态并位于支撑架的顶面,儿童的脚部放置在支撑板的顶面,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来使本装置进行移动;

当儿童需要辅助行走来进行行走锻炼时,液压缸工作来使支撑板呈竖直状态,以使儿童的脚部能够放置在底座内,方便儿童进行行走锻炼,以满足儿童不同情况的需要,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其二,在锻炼的过程中,本发明通过躯干限位组件能够对躯干背部进行限位以及用于防止儿童发生膝前弓,具体的,缓冲垫能够对儿童的背部进行限位和缓冲,缓冲弹簧能够对缓冲垫进行缓冲作用,以提高对儿童躯干背部的防护作业,防坠兜用于对儿童裆部进行防护,来有效避免儿童发生下坠现象,来对儿童进行有效防护;

并且,两个防弓条在转动电机的工作下位于儿童的两个下肢之间,当儿童发生膝前弓现象时,两个防弓条能够对儿童的膝部进行抵触,来避免儿童发生膝前弓现象,伸缩弹簧能够对防弓条进行缓冲,来进一步提高防弓条的防护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儿童进行有效防护以及难以有效防止小儿麻痹儿童膝前弓的技术问题。

其三,本发明提供的儿童行走吊架便于进行拆卸和组装,以便于医护人员将本装置放置于车辆的后备箱内,方便了用户的携带,医护人员在携带本装置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扳手对扶手板上的螺栓进行拆卸,还能够对支撑立柱上的螺栓进行拆卸,以便于将滑动立柱滑出支撑立柱外,之后将扶手板、滑动立柱以及底座分开放置于车辆的后备箱内,来实现方便对本装置进行携带。

其四,本发明提供了两种供儿童进入扶手板内的实施方式,转动电机工作能够驱动转动条进行转动,使t型条呈水平状态,以便于儿童自行进入至本装置内,为儿童的自行进出带来了方便,之后,转动电机再次工作来使转动条呈水平状态,使缓冲垫能够对儿童的躯干背部进行防护,与此同时,两个防弓条能够有效避免儿童发生膝前弓现象;

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进出方式,医护人员可手动抱动儿童放置于防坠兜上,使儿童脚部踏于支撑板上,缓冲垫能够直接对儿童的躯干背部进行防护。

其五,本发明提供的儿童行走吊架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儿童,医护人员可通过螺栓与合适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来完成滑动立柱与支撑立柱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将螺栓与合适的螺纹孔螺接能够调整滑动立柱的高度,进而改变扶手板和防坠兜的高度,以使本装置适应于不同身高的儿童。

其六,本发明提供的儿童行走吊架具备实时刹车功能,当底座出现速度失衡情形时,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对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能够控制自锁电机以及驱动电机进行工作,来使自锁电机对行驶轮进行锁定,与此同时,驱动电机工作来使刹车板与地面抵触,来与地面进行摩擦,进而降低本装置的速度,来同时起到刹车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

图6为躯干限位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行驶轮;11、驱动装置;12、减速器;13、自锁电机;2、躯干限位组件;21、转动条;22、缓冲垫;23、第一伸缩杆;24、缓冲弹簧;25、转动电机;26、轴承座;27、安装筒;3、急刹组件;31、抵触刹车部件;32、双向丝杆;33、驱动电机;34、刹车板;35、滑杆;36、滑动块;37、传动杆;38、延伸座;39、外螺纹;391、皮带轮组;4、扶手板;5、防坠兜;6、安装座;61、支撑立柱;62、滑动立柱;63、安装孔;7、脚掌支撑组件;71、支撑架;72、支撑板;73、液压缸;8、膝前弓缓冲部件;81、t型条;82、安装条;83、防弓条;84、第二伸缩杆;85、伸缩弹簧;9、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儿童行走吊架,如图1-图7所示,包括底座9和四个设置在底座9上的行驶轮1,其中:还包括躯干限位组件2、急刹组件3、扶手板4、防坠兜5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底座9两侧的安装座6,急刹组件3设置在底座9上;

每个安装座6的顶部均设有支撑立柱61,支撑立柱61的顶部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滑动立柱62,扶手板4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滑动立柱62的顶端,该扶手板4为弧形结构,躯干限位组件2设置在两个滑动立柱62的侧壁上,躯干限位组件2用于对躯干背部进行限位以及用于防止儿童发生膝前弓;如图3所示,医护人员在携带本装置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能够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扳手对扶手板4上的螺栓进行拆卸,还能够对支撑立柱61上的螺栓进行拆卸,以便于将滑动立柱62滑出支撑立柱61外,之后将扶手板4、滑动立柱62以及底座9分开放置于车辆的后备箱内,来实现方便对本装置进行携带。

底座9对应每个行驶轮1均设有一个驱动装置11,该驱动装置11用于驱动与其对应的行驶轮1进行转动;儿童的脚站在水平状态的支撑板72顶面上,驱动装置11能够驱动行驶轮1进行转动,来使本装置自动带动儿童进行移动。

防坠兜5以固定连接方式设置在扶手板4与两个滑动立柱62之间;防坠兜5用于对儿童裆部进行防护,来有效避免儿童发生下坠现象,来对儿童进行有效防护。

具体的,底座9的内部两侧均设有脚掌支撑组件7,每个脚掌支撑组件7均包括支撑架71、角度调节部件和与支撑架71铰接的支撑板72,该支撑架71为“凵”型结构,该支撑板72呈水平状态时位于支撑架71的顶面;支撑板72可呈水平状态或者竖直状态,角度调节部件可自动改变支撑板72的水平角度,当儿童需要本装置带动儿童进行自动行驶功能时,液压缸73工作来使支撑板72呈水平状态并位于支撑架71的顶面,儿童的脚部放置在支撑板72的顶面,在驱动装置11的作用下来使本装置进行移动;当儿童需要辅助行走来进行行走锻炼时,液压缸73工作来使支撑板72呈竖直状态,以使儿童的脚部能够放置在底座9内,方便儿童进行行走锻炼。

具体的,角度调节部件包括两个液压缸73以及两个间隔设置在底座9底部的安装座6,两个液压缸73的尾部分别与两个安装座6的底部铰接,每个液压缸73的伸缩端均与支撑板72的顶部铰接;液压缸73工作来使支撑板72呈水平状态或呈竖直状态,以便于本装置同时具备辅助行走锻炼功能和自动行走功能。

具体的,滑动立柱62上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螺纹孔,支撑立柱61上设有安装孔63,螺栓通过所述安装孔63与滑动立柱62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医护人员可通过螺栓与合适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来完成滑动立柱62与支撑立柱61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将螺栓与合适的螺纹孔螺接能够调整滑动立柱62的高度,进而改变扶手板4和防坠兜5的高度,以使本装置适应于不同身高的儿童。

为了进一步对儿童的躯干进行防护,具体的,躯干限位组件2包括转动条21、膝前弓缓冲部件8、缓冲垫22、转动电机25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动立柱62侧壁上的轴承座26,每个轴承座26上均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安装筒27,转动条21以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两个安装筒27端部,该转动条21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转动电机25的主轴与其中一个安装筒27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膝前弓缓冲部件8设置在转动条21的底部;如图4所示,转动电机25工作能够驱动转动条21进行转动,使t型条81呈水平状态,以便于儿童自行进入至本装置内,为儿童的自行进出带来了方便,之后,如图1所示,转动电机25再次工作来使转动条21呈水平状态,使缓冲垫22能够对儿童的躯干背部进行防护,与此同时,两个防弓条83能够有效避免儿童发生膝前弓现象;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进出方式,如图1或图6所示,医护人员可手动抱动儿童放置于防坠兜5上,使儿童脚部踏于支撑板72上,缓冲垫22能够直接对儿童的躯干背部进行防护。

缓冲垫22与转动条21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伸缩杆23,每个第一伸缩杆23上均套设有缓冲弹簧24,每个缓冲弹簧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缓冲垫22和转动条21的侧壁上;缓冲弹簧24能够对缓冲垫22进行缓冲作用,以提高对儿童躯干背部的防护作业。

具体的,膝前弓缓冲部件8包括t型条81以及倾斜设置在t型条81底端的安装条82,安装条82的两侧均设有防弓条83,每个防弓条83与安装条82之间均设有若干个第二伸缩杆84,每个第二伸缩杆84上均套设有伸缩弹簧85,每个伸缩弹簧8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防弓条83和安装条82侧壁上;在行走状态时,两个防弓条83在转动电机25的工作下位于儿童的两个下肢之间,当儿童发生膝前弓现象时,两个防弓条83能够对儿童的膝部进行抵触,来避免儿童发生膝前弓现象,伸缩弹簧85能够对防弓条83进行缓冲,来进一步提高防弓条83的防护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儿童的防护效果,具体的,缓冲垫22的侧壁以及两个安装条82相背的一面均设有柔性层。

具体的,每个驱动装置11均包括自锁电机13以及设置在底座9侧壁上的减速器12,该自锁电机13的主轴通过减速器12与行驶轮1连接;自锁电机13工作能够通过减速器12来驱动行驶轮1进行转动,以使本装置进行移动,减速器12能够起到降低转速以及增大扭矩的作用。

具体的,急刹组件3包括控制器、加速度传感器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底座9两侧中部的抵触刹车部件31;每个抵触刹车部件31均包括双向丝杆32、驱动电机33、刹车板34、滑杆35以及两个滑动块36,该刹车板34水平设置在双向丝杆32的正下方,双向丝杆32的两端均与安装座6的两侧转动连接,滑动块36能够滑动的套设在滑杆35上,每个滑动块36的底部均设有与其铰接的传动杆37,该刹车板34的顶部设有延伸座38,两个传动杆37的底端均与延伸座38铰接,双向丝杆32上设有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外螺纹39,两个滑动块36分别于双向丝杆32上的两段外螺纹39相配合;当需要进行刹车操作时,驱动电机33工作能够通过皮带轮组391来驱动双向丝杆32进行转动,使双向丝杆32的两段外螺纹39分别于两个滑动块36相配合,使双向丝杆3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两个滑动块36相互靠近,进而使滑动块36带动传动杆37进行移动,使传动杆37带动与其铰接的延伸座38进行移动,来使刹车板34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进而使刹车板34与地面接触来完成对本装置的刹车操作。

驱动电机33安装在安装座6上,驱动电机33的主轴通过皮带轮组391与双向丝杆32的端部连接;驱动电机33工作能够通过皮带轮组391来驱动双向丝杆32进行转动,使双向丝杆32的两段外螺纹39分别于两个滑动块36相配合,使双向丝杆32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两个滑动块36相互靠近。

所述加速器传感器、驱动电机33和自锁电机13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底座9出现速度失衡情形时,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对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能够控制自锁电机13以及驱动电机33进行工作,来使自锁电机13对行驶轮1进行锁定,与此同时,驱动电机33工作来使刹车板34与地面抵触,来与地面进行摩擦,进而降低本装置的速度,来同时起到刹车的作用。

具体的,该行驶轮1为麦克纳姆轮;麦克纳姆轮灵活方便的可实现多方位移动功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转动电机25工作能够驱动转动条21进行转动,使t型条81呈水平状态,以便于儿童自行进入至本装置内,为儿童的自行进出带来了方便;

当儿童需要进行行走锻炼时,液压缸73工作来使支撑板72呈竖直状态,以使儿童的脚部能够放置在底座9内,方便儿童进行行走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两个防弓条83在转动电机25的工作下位于儿童的两个下肢之间,当儿童发生膝前弓现象时,两个防弓条83能够对儿童的膝部进行抵触,来避免儿童发生膝前弓现象,伸缩弹簧85能够对防弓条83进行缓冲,缓冲弹簧24能够对缓冲垫22进行缓冲作用,以提高对儿童躯干背部的防护作业,来进一步提高防弓条83的防护效果;

当儿童需要本装置带动儿童进行自动行驶功能,液压缸73工作来使支撑板72呈水平状态并位于支撑架71的顶面,儿童的脚部放置在支撑板72的顶面,在驱动装置11的作用下来使本装置进行移动;

当底座9出现速度失衡情形时,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对控制器发出电信号,控制器能够控制自锁电机13以及驱动电机33进行工作,来使自锁电机13对行驶轮1进行锁定,与此同时,驱动电机33工作来使刹车板34与地面抵触,来与地面进行摩擦,进而降低本装置的速度,来同时起到刹车的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