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各向异性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88813发布日期:2021-03-30 21:1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各向异性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各向异性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过量渗出液的处理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它容易引起创面感染,阻碍创面愈合。目前,各种敷料已被应用于临床以吸收多余的渗出液。但无论是纱布、棉花等传统敷料,还是水凝胶敷料、聚氨酯海绵等新开发的敷料,为了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往往表现亲水特性。吸收液体后,敷料与创面之间的界面往往处于过湿状态。因此,需要多次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相对干燥的环境,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伤口敷料,既能吸收多余的渗出液,又能保持伤口干燥。

近年来,多种材料在液体的定向输送方面表现出独特的能力,如具有润湿性梯度的聚酯织物、聚氨酯(pu)/纱布复合膜、硅/水凝胶复合膜等。由于界面之间的润湿性不同,可以利用非平衡表面张力来定向驱动流体通过一定厚度的多孔材料。由于这种材料具有控制液滴输送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防汗织物、液滴收集、生物检测等领域。因此,具有复合表面润湿性的材料为制备具有定向液体操作能力的新型创面敷料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本发明中,我们通过对普通亲水敷料进行超疏水和超亲水处理,利用表面张力的区别,实现了液体的单向运输,解决了创伤表面渗出液过多易导致感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普通敷料为达到较好的吸收效果一般呈现亲水特性易使创面一直处于湿润的状态从而导致感染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定向运输液体的各向异性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对普通亲水敷料进行超亲水和超疏水处理,利用具有不同浸润性的两部分表面张力的区别,实现液体从超疏水表面向超亲水部分的单向运输,该各向异性敷料可用于创面表面多余渗出液的吸收。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各向异性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巴胺溶液、纳米颗粒溶液、tris碱和盐酸混合搅拌,使得聚多巴胺包裹纳米颗粒的表面,得到聚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颗粒溶液;

s2、将s1制备的溶液加入乙醇,使聚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乙醇中;

s3、将s2中得到的液体,利用喷枪在敷料表面进行喷涂,待乙醇挥发后,将敷料喷涂面朝上,与氟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一同放置于培养皿中,封口膜密封,置于烘箱中进行蒸镀,获得具有超疏水表面的敷料;

s4、对s3中得到的敷料的超疏水表面进行保护,对敷料剩余部分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形成超亲水表面,得到各向异性创面敷料。

进一步的,s1中,所述纳米颗粒选自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或二氧化钛纳米粒子。

进一步的,s1中,聚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颗粒的直径为200nm。

进一步的,s1中,多巴胺溶液、纳米颗粒溶液、tris碱和盐酸在避光条件下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6~8h。

进一步的,s3中,所述敷料选自聚氨酯海绵、壳聚糖海绵、纯棉纱布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s3中,喷涂纳米颗粒的操作重复3-5遍,以确保均匀涂敷。

进一步的,s3中,所述烘箱蒸镀温度范围为65~80°c,蒸镀时间为12h。

进一步的,s4中,等离子体处理为氧等离子体处理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各向异性创面敷料,根据以上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普通的亲水敷料为基础,对其进行超亲水和超疏水处理,使其具有超亲水和超疏水两种特性,获得各向异性创面敷料,由于超疏水表面与超亲水部分表面张力的不同,超亲水部分对液体提供引流力,可以实现液体从超疏水表面向超亲水部分的单向运输,不会湿润超疏水表面,使得创面与敷料之间保持相对干燥的状态,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创面愈合的效率;

(2)本发明提出的各向异性创面敷料结构均匀,形状、尺寸可控;

(3)本发明的提出的各向异性创面敷料可以对液体进行定向操控,在医学引流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本发明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实验可重复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普通创面进行改性得到各向异性创敷料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制备的各向异性创面敷料用于创面多余渗出液吸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各向异性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多巴胺溶液、纳米颗粒溶液、tris碱和盐酸在避光条件下进行混合搅拌6小时,使得聚多巴胺包裹纳米颗粒的表面,得到聚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颗粒溶液,聚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颗粒的直径为200nm;所述纳米颗粒选自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或二氧化钛纳米粒子;

s2、将s1制备的溶液加入乙醇,使聚多巴胺包裹的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乙醇中;

s3、将s2中得到的液体,利用喷枪在敷料表面进行喷涂3-5遍,确保均匀涂敷,待乙醇挥发后,将敷料喷涂面朝上,与氟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一同放置于培养皿中,封口膜密封,置于烘箱中65~80°c蒸镀12小时,获得具有超疏水表面的敷料;所述敷料选自聚氨酯海绵、壳聚糖海绵、纯棉纱布中的一种。

s4、对s3中得到的敷料的超疏水表面进行保护,对敷料剩余部分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氧等离子体处理或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形成超亲水表面,得到各向异性创面敷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各向异性创面敷料,根据以上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实施例1

各向异性创面敷料的制备:

(1)超疏水处理:

将1.5ml多巴胺溶液(13.3mg/ml)、2.03ml二氧化硅纳米溶液(0.1g/ml)、5mltris碱(0.1mol/l)和1.47mlhcl(0.1mol/l)混合放入玻璃瓶中搅拌6小时,使得聚多巴胺包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表面。将所得聚多巴胺包裹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乙醇中,利用喷枪在聚氨酯海绵表面进行3-5次重复喷涂,待乙醇挥发后,将喷涂面朝上,与氟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一同放置于培养皿中,封口膜密封,将其置于70摄氏度烘箱中,蒸镀过程持续12小时。如图1所示,获得超疏水表面。

(2)超亲水处理:

在对步骤(1)制备得到的超疏水表面进行保护的情况下,对敷料剩余部分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15分钟,使其呈现超亲水特性。

实施例2

各向异性创面敷料的制备:

(1)超疏水处理:

将1.5ml多巴胺溶液(13.3mg/ml)、2.03ml二氧化硅纳米溶液(0.1g/ml)、5mltris碱(0.1mol/l)和1.47mlhcl(0.1mol/l)混合放入玻璃瓶中搅拌6小时,使得聚多巴胺包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表面。将所得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乙醇中,利用喷枪在壳聚糖海绵表面进行3-5次重复喷涂,待乙醇挥发后,将喷涂面朝上,与氟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一同放置于培养皿中,封口膜密封,将其置于70摄氏度烘箱中,蒸镀过程持续12小时,获得超疏水表面。

(2)超亲水处理:

在对步骤(1)制备得到的超疏水表面进行保护的情况下,对敷料剩余部分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15分钟,使其呈现超亲水特性。

实施例3

各向异性创面敷料的制备:

(1)超疏水处理:

将1.5ml多巴胺溶液(13.3mg/ml)、2.03ml二氧化硅纳米溶液(0.1g/ml)、5mltris碱(0.1mol/l)和1.47mlhcl(0.1mol/l)混合放入玻璃瓶中搅拌6小时,使得聚多巴胺包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表面。将所得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乙醇中,利用喷枪在纯棉纱布表面进行3-5次重复喷涂,待乙醇挥发后,将喷涂面朝上,与氟硅烷的二氯甲烷溶液一同放置于培养皿中,封口膜密封,将其置于70摄氏度烘箱中,蒸镀过程持续12小时,获得超疏水表面。

(2)超亲水处理:

在对步骤(1)制备得到的超疏水表面进行保护的情况下,对敷料剩余部分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15分钟,使其呈现超亲水特性。

本发明以普通的亲水敷料为基础,对其进行两种方式的改性,使其呈现不同的浸润性,用于创面对于渗出液的吸收;由于超疏水表面与超亲水部分表面张力的不同,超亲水部分对液体提供引流力,可以实现液体的单向运输而不会湿润超疏水表面,使得创面与敷料之间保持相对干燥的状态,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创面愈合的效率。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