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交叉韧带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3071发布日期:2022-07-01 22:0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交叉韧带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科手术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之一,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缝合修复治疗曾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术后重发撕裂的发生率在50%以上,所以传统的修复手术已经被弃用。
3.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韧带重建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长期随访过程中,传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在功能测试中仍存在不稳,并出现退行性改变。为改善临床疗效,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部分学者提出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主张前交叉韧带具有前内(am)和后外(pl)两个功能束,在股骨及胫骨解剖足印区,应分别钻取am和pl两个骨隧道,可以更好的模拟正常前交叉韧带之前向及旋转张力,临床随访亦显示出较传统等长单隧道重建技术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控制。但其镜下操作技术复杂,需要在股骨和胫骨上分别钻取两个骨隧道,且内固定耗材的使用量是单隧道技术的两倍。同时,由于术中钻取4个隧道后骨量丢失大,致其翻修更为困难,部分患者需要经第一期骨隧道植骨一年愈合后,才能二次翻修。
4.近年来,不少研究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不能有效预防关节退变发生,这可能与重建韧带不能有效恢复前交叉韧带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有关,如直接止点、本体感受器及纤维多向排列等。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修复装置。
6.一种前交叉韧带修复装置,包括固定架、克氏针导向套筒、定位架、定位器和锚钉导向器;所述固定架的一端插接有所述克氏针导向套筒;所述定位架上设有通槽和紧固机构,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槽,所述定位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架滑动且通过所述紧固机构与所述固定架紧固连接;所述定位架选择性的与所述定位器或锚钉导向器可拆卸连接,通过所述克氏针导向套筒由克氏针建立两条线带通道,两条所述线带通道分布于韧带两侧,通过所述锚钉导向器植入锚钉与所述韧带缝合,两条所述线带通道和锚钉在足印区呈三角形分布。
7.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架伸入所述通槽内,所述紧固螺栓的一端设有压板,所述紧固螺栓的另一端设有旋转手柄。
8.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定位架上设有按钮,按下所述按钮,所述定位器或锚钉导向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定位架自由插拔,松开所述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定位器或锚钉导向器卡接。
9.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锚钉导向器包括锚钉导向架和锚钉导向套筒,所述锚钉导向架与所述定位架可拆卸连接,所述锚钉导向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轴向的通孔,所述锚钉导向套筒选择其中一个所述通孔插接。
10.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克氏针导向套筒上设有轴向的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组,所述第二导向孔组包括多个调节孔。
11.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孔组包括3个调节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和调节孔的孔径均为1.5-3mm,所述调节孔的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5mm。
12.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交叉韧带修复装置,能够实现一个锚钉和两个线带成三角形分布的三个通道的建立,三条通道在足印区呈三角形分布,使前交叉韧带止点覆盖面积最大化,实现解剖修复,保证膝关节功能稳定;两条线带分布于韧带两侧,分散其受力,在修复过程中对其进行保护;本发明在股骨侧和胫骨侧建立双线带通道,线带骨道尺寸直径小,骨移除量小,创伤小,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架和定位架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克氏针导向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胫骨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股骨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锚钉导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锚钉导向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器的使用状态图;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锚钉导向器的使用状态图一;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锚钉导向器的使用状态图二;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通过器械打通的两条线带通道、锚钉和韧带的位置示意图。
14.其中:1、固定架;2、克氏针导向套筒;21、第一导向孔;22、调节孔;3、定位架;31、通槽;32、紧固螺栓;33、压板;34、旋转手柄;35、按钮;36、卡槽;4、胫骨定位器;41、卡块;5、股骨定位器;51、卡块;6、锚钉导向架;61、卡块;62、通孔;7、锚钉导向套筒;8、克氏针;9、锚钉;10、线带通道;11、韧带。
具体实施方式
1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1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9.针对韧带缝合修复高重发撕裂率,单术重建的功能不稳和发生退行性改变,双术重建的巨大的骨量丢失等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修复装置,如图1-12所示,包括固定架1、克氏针导向套筒2、定位架3、定位器和锚钉导向器;所述固定架1的一端插接有所述克氏针导向套筒2,克氏针导向套筒对克氏针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克氏针来建立线带通道;所述定位架3上设有通槽31和紧固机构,所述固定架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槽31,所述定位架3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架1滑动且通过所述紧固机构与所述固定架1紧固连接,定位架能够调节定位器和锚钉导向器的位置;所述定位架3选择性的与所述定位器或锚钉导向器可拆卸连接;定位架选择性的与所述定位器或锚钉导向器可拆卸连接是指:建立线带通道10时,定位架与定位器可拆卸连接,对股骨解剖点定位,建立线带通道后,拆除定位器,在定位架上可拆卸的安装上锚钉导向器,通过锚钉导向器植入锚钉9,锚钉通道与线带通道位于不同的相互平行的平面上;其中股骨侧和胫骨侧分别有各自的克氏针导向套筒,结构上是一样的,因胫骨侧止点尺寸比股骨侧止点尺寸小,所以唯一的区别在于克氏针导向套筒的导向孔间距,使打入的两个克氏针之间的距离不同;定位器包括胫骨定位器4和股骨定位器5。
20.本实施例通过克氏针导向套筒和锚钉导向器建立一个锚钉通道和两个线带通道,使以上三条通道在足印区呈三角形分布,使acl止点覆盖面积最大化,实现解剖修复,保证膝关节功能稳定。两条线带分布于韧带11两侧,分散其受力,在修复过程中对其进行保护。
21.具体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螺栓32,所述紧固螺栓32的一端穿过所述定位架3伸入所述通槽31内,所述紧固螺栓32的一端设有压板33,所述紧固螺栓32的另一端设有旋转手柄34。定位架在固定架上滑动至合适位置后转动旋转手柄,紧固螺栓带动压板靠近固定架移动,使压板压紧固定架使定位架与固定夹锁紧,反向转动旋转手柄,紧固螺栓带动压板远离固定架移动,使压板远离固定架使定位架与固定夹松弛滑动。
22.定位架与定位器和锚钉导向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为一个快装结构,具体的如图8所示,图8中省去了定位架的外壳,所述定位架3上设有按钮35,按钮的中部与定位架转动连接,转动连接的下部的按钮上设有卡槽,胫骨定位器4上设有与卡槽36配合的卡块41,股骨定位器5上设有与卡槽36配合的卡块51,锚钉导向架6上设有与卡槽36配合的卡块61。按下所述按钮35,卡槽36位于与卡块脱离的位置,所述定位器或锚钉导向器能够相对于所述定
位架3自由插拔,松开所述按钮35,卡槽与卡块卡接,所述按钮35与所述定位器或锚钉导向器卡接。
23.具体的,所述锚钉导向器包括锚钉导向架6和锚钉导向套筒7,所述锚钉导向架6与所述定位架3可拆卸连接,所述锚钉导向架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轴向的通孔62,所述锚钉导向套筒7选择其中一个所述通孔62插接;锚钉导向架上的两个通孔是为了可用于两条腿,即左右侧通用。
24.具体的,所述克氏针导向套筒2上设有轴向的第一导向孔21和第二导向孔组,所述第二导向孔组包括多个调节孔22。可选地,两个克氏针之间提供3个可选距离,所述第二导向孔组包括3个调节孔22,所述第一导向孔21和调节孔22的孔径均为1.5-3mm,优选的第一导向孔21和调节孔22的孔径均为2mm,克氏针直径为2mm,形成骨髓道直径2mm。所述调节孔22的轴线之间的间距为1.5mm。传统重建手术,单术骨髓道直径7-11mm,双术的骨髓道为单术的2倍,骨去除量巨大,并且在有限的足印区范围内无法实现3个及以上通道的建立。本方案在股骨侧和胫骨侧,建立双线带通道,线带骨道尺寸1.5-3mm,锚钉孔径是钻头通过锚钉导向套筒7的内孔形成骨髓道来实现,锚孔孔径为3.5mm,最小为2.5mm,直径小,骨移除量小,创伤小,操作简单。
25.本发明瞄准系统可满足线带与锚钉单独建立通道单独使用;本发明瞄准系统即可用于传统单个圆形韧带重建骨隧道建立,又可用于韧带修复线带通道建立。
26.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股骨侧固定:调整定位架连接股骨定位器在股骨解剖点定位,根据止点两侧尺寸,选择适合的解剖定位点,由股骨外侧向内由克氏针建立两条线带通道;保持克氏针端各部件不变,定位架上更换股骨定位器为锚钉导向架,并在锚钉导向架的通孔内安装锚钉导向套筒,由水平另一侧入路进入关节腔内部,沿着锚钉导向套筒植入锚钉与韧带缝合,两条线带在股骨外侧线头,打结固定。
27.胫骨侧固定:调整定位架连接胫骨定位器在胫骨解剖点定位,由胫骨外侧向内由克氏针建立线带通道,线带在胫骨外侧,打结固定。
28.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交叉韧带修复装置,能够实现一个锚钉和两个线带成三角形分布的三个通道的建立,三条通道在足印区呈三角形分布,使前交叉韧带止点覆盖面积最大化,实现解剖修复,保证膝关节功能稳定;两条线带分布于韧带两侧,分散其受力,在修复过程中对其进行保护;本发明在股骨侧和胫骨侧建立双线带通道,线带骨道尺寸直径小,骨移除量小,创伤小,操作简单。
29.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