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下可视球囊扩张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3709发布日期:2020-10-13 07:47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下可视球囊扩张导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窥镜下可视球囊扩张导管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内窥镜进行医疗诊断,在医疗领域内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内窥镜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人体自然腔道,来对腔道内部结构进行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配套的手术器械还能对腔道进行精细的治疗,使手术能够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例如,在对耳鼻喉相关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需要用内窥镜的镜管插入到患者的耳鼻喉内进行检查,甚至在内窥镜下进行手术治疗。

经研究发现,现有的内窥镜系统在使用时存在如下缺陷:

手术时,在内窥镜的视野下再伸入取样或治疗的器械易相互干扰,手术不方便,而且在通过狭窄的通道如窦口时,无法实时观察到操作的器械的情况,基本处于全盲操或半盲操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下可视球囊扩张导管系统,操作者通过内窥镜实时观察操作的球囊扩张导管组件,且改善内窥镜与球囊扩张导管组件互相干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包括:

球囊扩张导管组件以及内窥镜组件,内窥镜组件包括具有可弯曲管段的内窥镜镜管以及供器械伸入的导向管,可弯曲管段的外径设置为3.0mm-4.8mm;导向管与内窥镜镜管连接;球囊扩张导管组件用于伸入导向管内且能够相对于导向管沿导向管的延伸方向运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向管贯穿内窥镜镜管的管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弯曲管段的外径设置为3.5mm-4.5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窥镜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可弯曲管段连接,用于驱动可弯曲管段弯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球囊扩张导管组件包括球囊、外管、内管和鲁尔接头,外管套设在内管外,球囊套设在外管外,鲁尔接头设置于外管的一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组件还包括滑动直管,滑动直管套设于内窥镜镜管外且与内窥镜镜管沿内窥镜镜管的延伸方向滑动配合,当滑动直管滑动至套设在可弯曲管段外时,滑动直管限制位于滑动直管内的可弯曲管段弯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滑动直管的长度不小于可弯曲管段的长度,以在滑动直管滑动至其远端与可弯曲管段的远端平齐时,可弯曲管段均位于滑动直管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内窥镜组件还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用于同时与滑动直管和内窥镜镜管连接,从而使滑动直管和内窥镜镜管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限位机构包括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设于滑动直管上,第二卡接件设于内窥镜镜管上,当滑动直管相对于内窥镜镜管滑动时,第一卡接件能够与第二卡接件卡接配合,从而使滑动直管和内窥镜镜管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件设为卡口;第二卡接件设为凸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下可视球囊扩张导管系统,在利用内窥镜进行治疗时,将内窥镜镜管的可弯曲管段伸入待治疗部位,由于可弯曲管段的外径设置为3.0mm-4.8mm,可弯曲管段的体积小,占用的空间小,弯曲的角度小,内窥镜镜管的远端与待观察部位之间的距离大,进而增大内窥镜镜管的远端能够采集到的图像的范围,内窥镜可视化面积大。同时,受限于耳鼻喉腔道空间,不能容下转弯半径大的内窥镜,因而设计只采用少量的蛇骨,实现小角度的弯曲,可以通过在体外调节内窥镜的位置实现内窥镜更大角度的观察功能。可弯曲管段的体积小,可弯曲管段在弯曲时所需要的空间小,弯曲更加灵活,且弯曲后的内窥镜的体积小,占用的空间小,能够增大内窥镜弯曲后采集到的图像的范围,内窥镜可视化面积大。内窥镜镜管和导向管相连接,且内窥镜镜管的管腔与导向管的官腔相互独立,使用过程中,内窥镜镜管内的部件和导向管内的器械不会产生干涉,相互没有影响,操作方便可靠。同时,内窥镜镜管中导向管为球囊扩张导管组件提供了引导和转弯的功能,可实时观察操作的球囊扩张导管组件,且改善传统耳鼻喉内窥镜与器械互相干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组件的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组件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直管和部分内窥镜镜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窥镜组件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鼻窦球囊扩张导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001-内窥镜组件;100-内窥镜镜管;110-可弯曲管段;120-第一连接管段;130-滑动直管;131-滑槽;140-限位机构;141-第一卡接件;142-第二卡接件;200-导向管;210-第二连接管段;300-驱动组件;310-拉线;320-蛇骨;330-穿线通道;400-光源;500-摄像头;600-鼻窦球囊扩张导管组件;610-球囊;620-外管;621-尖端;630-内管;640-鲁尔接头;700-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窥镜组件001,适用于手术过程中观察待治疗部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可操作器械使用。例如,在对耳鼻喉相关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需要用内窥镜组件001的镜管插入到患者的耳鼻喉内进行检查,此外,还可以配合可操作器械在内窥镜组件001下进行手术治疗。可操作器械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鼻窦球囊扩张导管组件600。该内窥镜组件001体积小,使用时所需空间小,设计的弯曲的角度小,便于在狭小空间中操作,且能够增大可视面积,实时观察操作的器械,且改善内窥镜与器械互相干扰的问题,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在部分应用场景下需要弯曲段进入,而在其他应场景下需要直段进入,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内窥镜组件001弯曲段和直段段同时存在的前端设计结构可以有效满足此需求。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组件001的结构示意图。

内窥镜组件001包括具有可弯曲管段110的内窥镜镜管100以及供器械伸入的导向管200,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设置为3.0mm-4.8mm;导向管200与内窥镜镜管100连接,导向管200插入内窥镜镜管100内并与内窥镜镜管100连通。可弯曲管段110位于内窥镜组件001的远端,也即可弯曲管段110的远端即为内窥镜镜管100的远端。

在利用内窥镜组件001进行治疗时,将内窥镜镜管100的可弯曲管段110伸入待治疗部位,由于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设置为3.0mm-4.8mm,可弯曲管段110的体积小,设计的弯曲角度小,占用的空间小,内窥镜镜管100的远端与待观察部位之间的距离大,进而增大内窥镜镜管100的远端能够采集到的图像的范围,内窥镜组件001可视化面积大。同时,由于可弯曲管段110的体积小,设计的弯曲角度小,可弯曲管段110在弯曲时所需要的空间小,弯曲更加灵活,且弯曲后的内窥镜组件001的体积小,占用的空间小,能够增大内窥镜组件001弯曲后采集到的图像的范围,内窥镜组件001可视化面积大。内窥镜镜管100和导向管200相连接,且内窥镜镜管100的管腔与导向管200的官腔相互独立,使用过程中,内窥镜镜管100内的部件和导向管200内的器械不会产生干涉,相互没有影响,操作方便可靠。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内窥镜镜管100的远端部分设置为可弯曲管段,换句话说,内窥镜镜管100包括相连的可弯曲管段110和第一连接管段120,可弯曲管段110远离第一连接管段120的端部为远端,或者,远端也可以叫做观察端,利用远端伸入到待检测部位进行观察。第一连接管段120的外径由靠近可弯曲管段110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便于第一连接管段12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此外,第一连接管段120可以作为操作内窥镜组件001时供操作者手持的把手。

可选的,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设置为3.0mm-3.5mm,例如,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设置为3.0mm;或者,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设置为3.5mm。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设置为3.5mm-4.8mm,例如,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设置为3.8mm。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设置为3.5mm-4.5mm。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设置为4.5mm-4.8mm,例如,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设置为4.8mm。

需要说明的是,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数值,可弯曲管段110的外径可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请参阅图2,可选的,内窥镜组件001还包括驱动组件300,驱动组件300与可弯曲管段连接,用于驱动可弯曲管段弯曲。可选的,驱动组件300包括拉线310以及依次连接的多节蛇骨320,多节蛇骨320位于内窥镜镜管100内且与内窥镜镜管100连接,拉线310与多节蛇骨320中靠近内窥镜镜管100的远端的蛇骨320连接,当拉动拉线310时,拉线310带动多节蛇骨320弯曲,进而带动内窥镜镜管100弯曲。每节蛇骨320呈圆环形,每节蛇骨320上设置有两个对称排布的穿线孔,多节蛇骨320依次铰接,多节蛇骨320位于同一侧的多个穿线孔连通形成一个穿线通道330,换句话说,多节蛇骨320安装完成后,形成两个对称的穿线通道330。每个穿线通道330中穿设一根拉线310,可弯曲管段110可以向两侧弯曲。

可选的,蛇骨320的外径设置为2.0mm-3.5mm。例如,蛇骨320的外径设置为2.0mm、2.5mm、3.0mm、3.2mm或者3.5mm等。在其他实施例中,蛇骨320的外径设置为2.0mm-2.5mm、2.5mm-3.0mm、3.0mm-3.2mm或者3.2mm-3.5mm等。蛇骨320的外径小,占用内窥镜镜管100的管腔空间小,便于内窥镜镜管100内部件的排布。

可选的,蛇骨320的数量设置为2节-5节。例如,蛇骨320的数量设置为2节、2节、4节或者5节。需要说明的是,蛇骨320的数量按需设置,本实施例中不进行具体限定。将蛇骨320的数量设置为2节-8节,蛇骨320的数量少,占用的空间小,设计的弯曲角度小。实际操作时,蛇骨320可以向两侧弯曲的范围为0度-110度。需要说明的是,蛇骨320弯曲的角度为0度时,也即多节蛇骨320呈直线排布,可弯曲管段110呈直管段,可弯曲管段110没有弯曲。

本实施例中,导向管200的前端部分可以设置为可弯曲管段,换句话说,导向管200包括相连的可弯曲管段(图中未示出)和第二连接管段210。可弯曲管段伸入内窥镜镜管100内。第二连接管段210位于内窥镜镜管100外,且贯穿内窥镜镜管100的管壁。换句话说,导向管200位于内窥镜镜管100外的部分与内窥镜镜管100具有夹角,便于可操作器材从进入导向管200。

可选的,可弯曲管段的外径设置为0.5mm-3.0mm。例如,可弯曲管段的外径可以为0.5mm、2.0mm或者3.0mm等。

此外,在部分应用管场景下需要软段进入,而在其他应场景下需要硬段进入时,也即在部分应用管场景下需要内窥镜镜管100弯曲进入时,此时可以利用可弯曲管段110直接进入,而在其他应场景下不需要内窥镜镜管弯曲进入时,需要避免可弯曲管段110发生弯曲。

请参阅图4-图5,因此,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内窥镜组件001还包括滑动直管130,滑动直管130为硬管,换句话说,滑动直管130的硬度大于内窥镜镜管100的可弯曲管段110的硬度,从而保证滑动直管130不会随可弯曲管段110的弯曲而弯曲。同时,滑动直管130套设在内窥镜镜管100外,滑动直管130与内窥镜镜管100沿内窥镜镜管100的延伸方向滑动配合,当滑动直管130滑动至套设在可弯曲管段110外的位置时,位于滑动直管130内的可弯曲管段110的部分被滑动直管130限制而不能够弯曲。

可选的,滑动直管130的长度不小于可弯曲管段110的长度,从而使滑动直管130相对于可弯曲管段110滑动时,滑动直管130能够完全将可弯曲管段110遮挡,可弯曲管段110不能够弯曲。进一步的,滑动直管130的长度不大于与可弯曲管段110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段120的长度,也即,滑动直管130能够滑动至第一连接管段120上,且不会套设在可弯曲管段110外,从而不会影响可弯曲管段110的正常弯曲。

请参阅图9,可选的,滑动直管130的内管壁设有滑槽131,也即,滑动直管130具有滑槽131的位置的管壁厚度比周围管壁厚度更薄,例如,滑槽131的深度为0.1mm-0.5mm,即滑槽131位置的管壁厚度比周围管壁厚度薄0.1mm-0.5mm。滑动直管130上的滑槽131沿滑动直管130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滑槽131为通槽,便于加工,也便于滑动直管130与内窥镜镜管100的安装和拆卸。

需要说明的是,滑槽131的数量可以是一条或者多条,当滑槽131的数量为多条时,多条滑槽131沿滑动直管130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例如,本实施例中,滑槽131的数量为三条。

请参阅图6-图8,可选的,内窥镜组件001还包括限位机构140,限位机构140用于同时与滑动直管和内窥镜镜管连接,从而使滑动直管和内窥镜镜管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例如,当滑动直管130滑动至其远端与可弯曲管段110的远端平齐时,此时,滑动直管130和可弯曲管段110通过限位机构140连接,通过滑动直管130进入待治疗位置(例如耳鼻喉腔道等)时,滑动直管130的位置不易自由滑动,便于手术的实施。同时,当滑动直管130滑动至第一连接管段120上时,且滑动直管130没有套设在可弯曲管段110外,此时,限位机构140同样能够起到限制滑动直管130相对于内窥镜镜管100滑动的作用。

可选的,限位机构140包括第一卡接件141和第二卡接件142。第一卡接件141设于滑动直管130上,第二卡接件142设于内窥镜镜管100上;当滑动直管130在滑动过程中且位于设定位置时,第一卡接件141和第二卡接件142卡接,从而保持滑动直管130与内窥镜镜管100的相对位置不变。

请参阅图9,进一步的,第一卡接件141设为位于滑动直管130上的卡口。第二卡接件142设为位于内窥镜镜管100的外壁上的凸起。卡口能够与凸起卡接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卡口与凸起的数量按需设置,例如,在滑动直管130上设有多个卡口,同时,在内窥镜镜管100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在滑动直管130位于预设位置时,至少保证一组卡口和凸起卡接配合。本实施例中,当滑动直管130位于预设位置时,多组卡口和凸起同时卡接配合。

例如,在滑动直管130上沿其延伸方向设有两组卡口,且每组卡口在滑动直管130的同一圆周上,例如,在滑动直管130的同一圆周上具有均匀排布的三个卡口;对应的,在内窥镜镜管100上沿内窥镜镜管的延伸方向设有三组凸起,每组凸起的数量为三个,且同一组的三个凸起在内窥镜镜管100的同一圆周上均匀间隔排布;为便于描述,三组凸起由内窥镜镜管100的远端向近端依次为第一组凸起、第二组凸起和第三组凸起。换句话说,当滑动直管130滑动至套设在可弯曲管段110外的预设位置时,此时,两组卡口分别与第一组凸起和第二组凸起卡接配合;当滑动直管130滑动至套设在第一连接管段120外的预设位置时,此时,两组卡口分别与第二组凸起和第三组凸起卡接配合。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口和凸起的数量以及位置均可以按需设置,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进一步的,卡口位于滑动直管130的滑槽131内,凸起与滑槽131滑动配合,起到对滑动直管130导向的作用。且由于内窥镜镜管100的硬度低,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当凸起在滑槽131中滑动且凸起未滑动至于卡口配合的位置上时,内窥镜镜管100向内发生一定形变,当凸起滑动至于卡口对应时,在内窥镜镜管100的弹力作用下,凸起插入到卡口中,此时,滑动直管130和内窥镜镜管100的相对位置被锁定。

可选的,滑动直管130与内窥镜镜管100可拆卸地连接,不需要使用滑动直管130时,将滑动直管130拆卸即可。

本实施例中,在利用内窥镜组件001进行治疗时,可根据需求选择硬段或者软段进入耳鼻喉腔道。在需要硬段进入时,将滑动直管130朝远端滑动并套设在可弯曲管段110外即可;当到目标部位需要使用可弯曲管段110以调节不同角度时,再将滑动直管130朝内窥镜镜管100的近端滑动以使可弯曲管段110暴露在滑动直管130外即可。而在不需要硬段进入时,亦可根据需要拆卸掉滑动直管130,或用可弯曲管段110直接进入人体或者将滑动直管130后退到内窥镜镜管100的近端后用可弯曲管段110直接进入人体。

需要说明的是,内窥镜镜管100可以由软硬适中且有部分弹性的材料制作,如多层塑料编织管、多层塑料与金属编织管、有弹性的塑料管等。滑动直管130可以由硬质塑料、金属管或复合材料制作而成,从而有助于滑动直管130相对于内窥镜镜管100滑动以及与内窥镜镜管100卡住锁紧的操作。

请参阅图3和图10,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内窥镜组件001还包括光源400、摄像头500和主机700,光源400以及摄像头500均安装在内窥镜镜管100的观察端,光源400提供照明,便于摄像头500可以采集待检测部位的图像。光源400和摄像头500均与主机700电连接,由主机700进行操控,且摄像头500采集到的图像可以反馈至主机700的显示屏上,便于操作者观察。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下可视球囊扩张导管系统,包括上述提到的内窥镜组件001,还包括与内窥镜组件001配合使用的可操作器械。可操作器械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鼻窦球囊扩张导管组件600。鼻窦球囊扩张导管组件600能够伸入导向管200内且能够相对于导向管200沿导向管200的延伸方向运动,以调整位置,便于实施手术。

请参阅图11,可选的,鼻窦球囊扩张导管组件600包括球囊610、外管620、内管630和鲁尔接头640,外管620套设在内管630外,球囊610套设在外管620外,鲁尔接头640设置于外管620的一端。外管620远离鲁尔接头640的一端为尖端6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