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肌肉萎缩病人恢复行走能力的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9152发布日期:2021-05-25 12:3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肌肉萎缩病人恢复行走能力的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肌肉萎缩病人恢复行走能力的机械手。



背景技术:

机械手是能模仿人手和手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医疗用机械也越来越多,同时现在社会上有较多的肌肉萎缩病人,在长期卧床病人会有较为严重的肌肉萎缩。

现有的长期卧床肌肉萎缩病人在后期恢复的时候需要借助较多的外力进行辅助,现有的大多数都是护士进行辅助,借助常用的居民锻炼设备进行恢复,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辅助力量的波动较大,对护士的体力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辅助肌肉萎缩病人恢复行走能力的机械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肌肉萎缩病人恢复行走能力的机械手,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的表面中部焊接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设有安装转架,所述安装转架的中部销接有延伸支架,所述延伸支架的末端固定栓接有夹持面板,所述夹持面板的中部固定销接有弯角连管,所述弯角连管的底部设有直立固定架,所述直立固定架的底部末端栓接有承重坐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安装底板和支撑立柱的焊接边缘设有支撑筋板,且支撑筋板的数量为四组均布在支撑立柱的底部边缘,并且支撑筋板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直角腰边焊接在支撑立柱的表面,长直角底边焊接在安装底板的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立柱为双节立柱,且支撑立柱的双截表面设有合并法兰,所述支撑立柱上半截的表面一侧栓接有主液压站,所述主液压站的一侧在支撑立柱的表面栓接有电控主箱,所述主液压站的另一侧和电控主箱的对称位置设有主氧气罐,所述延伸支架和夹持面板的接触面边缘中部嵌合有主收紧电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直立固定架的顶部两侧水平设有真空吸合盘,所述直立固定架的水平桁架的背面栓接固定有主医疗罐,所述承重坐垫的背面栓接有辅助挂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弯角连管的竖直端边缘在圆管表面固定设有辅助拉紧电机,且辅助拉紧电机的最大拉紧力为一百二十千克,并且辅助拉紧电机的最终输出端套接有力矩放大器,输出端均为带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合并法兰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三点二,且合并法兰表面边缘嵌合有多组紧固螺栓,均为公称直径为六毫米的高强度铸铁螺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主医疗罐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安装在直立固定架的背面,且直立固定架的形状为分叉状,中心为端部平行的折线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承重坐垫的表面为柔性的人造皮革座椅,且承重坐垫的底部为镁合金焊接的支撑支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弯角连管和支撑立柱均为镁合金的空心套管,所述支撑立柱和延伸支架为镁合金冲压的板材。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新型结构,采用收紧设备,实现对整个设备有较好的高度调节功能,同时有较好的提取和承重功能,同时采用的真空吸合和螺栓定位组件,可以实现对肌肉萎缩病人进行有效的辅助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辅助肌肉萎缩病人恢复行走能力的机械手的主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辅助肌肉萎缩病人恢复行走能力的机械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辅助肌肉萎缩病人恢复行走能力的机械手的立柱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辅助肌肉萎缩病人恢复行走能力的机械手的支撑结构图。

图例说明:

1、安装底板;2、支撑筋板;3、支撑立柱;4、合并法兰;5、主液压站;6、电控主箱;7、安装转架;8、延伸支架;9、夹持面板;10、弯角连管;11、主医疗罐;12、真空吸合盘;13、直立固定架;14、主收紧电机;15、辅助挂钩;16、承重坐垫;17、主氧气罐;18、辅助拉紧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一种辅助肌肉萎缩病人恢复行走能力的机械手,包括安装底板1,安装底板1的表面中部焊接有支撑立柱3,支撑立柱3的顶部设有安装转架7,安装转架7的中部销接有延伸支架8,延伸支架8的末端固定栓接有夹持面板9,夹持面板9的中部固定销接有弯角连管10,弯角连管10的底部设有直立固定架13,直立固定架13的底部末端栓接有承重坐垫16。

安装底板1和支撑立柱3的焊接边缘设有支撑筋板2,且支撑筋板2的数量为四组均布在支撑立柱3的底部边缘,并且支撑筋板2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直角腰边焊接在支撑立柱3的表面,长直角底边焊接在安装底板1的表面,可以实现整个设备有较好的支撑性,支撑立柱3为双节立柱,且支撑立柱3的双截表面设有合并法兰4,支撑立柱3上半截的表面一侧栓接有主液压站5,主液压站5的一侧在支撑立柱3的表面栓接有电控主箱6,主液压站5的另一侧和电控主箱6的对称位置设有主氧气罐17,延伸支架8和夹持面板9的接触面边缘中部嵌合有主收紧电机14,保证对病人有较充足的紧急救护设备,直立固定架13的顶部两侧水平设有真空吸合盘12,直立固定架13的水平桁架的背面栓接固定有主医疗罐11,承重坐垫16的背面栓接有辅助挂钩15,辅助整个设备有较好的安放位置,从而实现陪护人可以方便放置东西,弯角连管10的竖直端边缘在圆管表面固定设有辅助拉紧电机18,且辅助拉紧电机18的最大拉紧力为一百二十千克,并且辅助拉紧电机18的最终输出端套接有力矩放大器,输出端均为带轮,保证整个设备的动力有较好的传动稳定性,合并法兰4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三点二,且合并法兰4表面边缘嵌合有多组紧固螺栓,均为公称直径为六毫米的高强度铸铁螺栓,保证设备之间有较好的固定性,主医疗罐11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安装在直立固定架13的背面,且直立固定架13的形状为分叉状,中心为端部平行的折线状,实现更好的固定支撑,承重坐垫16的表面为柔性的人造皮革座椅,且承重坐垫16的底部为镁合金焊接的支撑支架,使用者有较好的使用体验,弯角连管10和支撑立柱3均为镁合金的空心套管,支撑立柱3和延伸支架8为镁合金冲压的板材,实现较轻的设备重量,同时有较好的设备支撑强度。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辅助机械手的时候,将整个设备通过安装底板1和支撑立柱3实现设备的固定安装,首先在病人的身上固定捆绑皮带,之后将病人身上的固定设备安装在直立固定架13的表面,病人半坐在承重坐垫16的表面上,通过承重坐垫16支撑病人,之后将真空吸合盘12吸合在病人身上的支架上,保证病人可以被充分的定位直立,在安装之后通过主收紧电机14收紧整个直立固定架13沿着弯角连管10进行收紧,通过启停主液压站5实现整个设备的高度可以进行调整,实现辅助行走的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