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化疗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4910发布日期:2021-03-16 22:2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胸腹腔化疗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避免给药通道堵塞,可有效防止药液渗出、损伤周围组织和皮肤,使药液滞留在胸腹腔内完成治疗,操作方便的胸腹腔化疗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胸腹腔化疗的导管,大多采用普通手术引流管或输液管。但是,由于胸腹腔化疗导管的一端需要埋植于胸腹腔内,与人体内组织相接触,所以在胸腹腔化疗时,经常出现化疗药流入不畅或彻底堵塞的情况,不但造成药液反流、浪费药物,影响治疗效果,而且还会耽误后续的相关治疗,被迫减少胸腹腔化疗次数,导致患者的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另外,当化疗药液进入胸腹腔后,胸腹腔内的压力会开始升高,进而使部分化疗药液沿导管外侧壁与人体组织间的空隙渗出,造成人体组织和皮肤的伤害。同时,由于胸腹腔化疗完成后,需要化疗药物在胸腹腔停留一段时间,且简单的折叠导管或系扣的方式,无法有效阻止已经进入胸腹腔内的化疗药液的溢出,操作起来也十分不便。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用于胸腹腔化疗的导管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给药通道堵塞,可有效防止药液渗出、损伤周围组织和皮肤,使药液滞留在胸腹腔内完成治疗,操作方便的胸腹腔化疗导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胸腹腔化疗导管装置包括外层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导管由外导管主体构成,外导管主体上部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将外层导管紧贴于胸腹壁开孔外部四周皮肤的粘性薄膜,外导管主体的上端设置有药液注入口,药液注入口处设置有导管封闭盖;所述外层导管的外导管主体中部的注药通腔内插接有中层导管,中层导管的中导管主体的注药通腔内,还插接有内层导管,且内层导管的内导管主体的中部也设置有注药通腔。

所述外层导管的外导管主体内部注药通腔的下端设置有外导管内壁凸起;所述中层导管的中导管主体下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中导管外壁凸起,且中导管主体内部的注药通腔的下端,还设置有中导管内壁凸起;所述内层导管的内导管主体下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内导管外壁凸起。以通过中层导管下端外侧壁上的中导管外壁凸起、与外层导管注药通腔下端的外导管内壁凸起的配合卡接,以及内层导管下端外侧壁上的内导管外壁凸起、与中层导管注药通腔下端的中导管内壁凸起的配合卡接,来确保该导管装置内部的中层导管和内层导管只能够向患者体外方向拔出,而不会滑落入患者胸腹腔内,进而提升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所述外导管内壁凸起、中导管外壁凸起、中导管内壁凸起和内导管外壁凸起,均为环形的凸起结构。以利于中层导管与外层导管、以及内层导管与中层导管之间的定位卡接。

所述中层导管的中导管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向患者体外方向延伸的中导管提拉引线。以便于中层导管从外层导管注药通腔内的拔出,方便使用。

所述内层导管的内导管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向患者体外方向延伸的内导管提拉引线。以便于内层导管从中层导管注药通腔内的拔出,方便使用。

所述外层导管上端设置的导管封闭盖上,设置有提拉线避让豁口。以便于导管主体上端的提拉引线从导管封闭盖上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由外导管主体构成的外层导管,外导管主体上部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将外层导管紧贴于胸腹壁开孔外部四周皮肤的粘性薄膜,外导管主体的上端设置有药液注入口,药液注入口处设置有导管封闭盖;外层导管的外导管主体中部的注药通腔内插接有中层导管,中层导管的中导管主体的注药通腔内,插接有中部设置注药通腔的内层导管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在腹腔或胸腔化疗时,能够避免给药通道的堵塞,而且可有效防止药液渗出、损伤周围的组织和皮肤,同时,在给药后能够严密地封闭给药通道,使药液滞留在胸腹腔内完成治疗,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外层导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一种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中层导管的一种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的内层导管的一种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外层导管、2粘性薄膜、3中层导管、4内层导管、5外导管主体、6导管封闭盖、7提拉线避让豁口、8药液注入口、9注药通腔、10外导管内壁凸起、11中导管主体、12中导管外壁凸起、13中导管内壁凸起、14中导管提拉引线、15内导管主体、16内导管外壁凸起、17内导管提拉引线、18患者胸腹部皮肤、19灌注药液。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6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胸腹腔化疗导管装置包括由外导管主体5构成的外层导管1,外层导管1的外导管主体5上部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将外层导管1位于患者体外的一段、紧贴于胸腹壁开孔外部四周皮肤的粘性薄膜2;且外层导管1的外导管主体5内部注药通腔9的下端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中层导管3下端外侧壁上的中导管外壁凸起12相配合卡接定位的外导管内壁凸起10。外导管主体5的上端设置有药液注入口8,药液注入口8处设置有可开合的导管封闭盖6。为了便于中层导管3和内层导管4上端的提拉引线分别从导管封闭盖6上穿过,外层导管1上端设置的导管封闭盖6上,设置有提拉线避让豁口7。

外层导管1的外导管主体5中部的注药通腔9内插接有中层导管3,中层导管3的中导管主体11下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层导管1内部的外导管内壁凸起10相配合卡接的中导管外壁凸起12;并且,中导管外壁凸起12的下方、中导管主体11内部的注药通腔9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与内层导管4下端外侧壁上的内导管外壁凸起16相配合卡接的中导管内壁凸起13。同时,中层导管3的中导管主体11的注药通腔9内,还插接有内层导管4,内层导管4的内导管主体15的中部设置有注药通腔9;内层导管4的内导管主体15下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中层导管3内部的中导管内壁凸起13相配合卡接的内导管外壁凸起16。进而通过中层导管3下端外侧壁上的中导管外壁凸起12、与外层导管1注药通腔9下端的外导管内壁凸起10的配合卡接,以及内层导管4下端外侧壁上的内导管外壁凸起16、与中层导管3注药通腔9下端的中导管内壁凸起13的配合卡接,来确保该导管装置内部的中层导管3和内层导管4只能够向患者体外方向拔出,而不会滑落入患者胸腹腔内,以提升装置的使用可靠性。

能够理解的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外层导管1、中层导管3和内层导管4,均可采用上端大、下端小的倒锥形管体结构,以便于导管装置插入到患者的胸腹腔,并进一步保证中层导管3和内层导管4不会意外地落入到患者胸腹腔内。同时,外层导管1、中层导管3和内层导管4的长度,由外层向内层依次递增,且管体的直径依次递减。为了利于中层导管3与外层导管1、以及内层导管4与中层导管3之间的定位卡接,外层导管1的外导管内壁凸起10,中层导管3的中导管外壁凸起12和中导管内壁凸起13,以及内层导管4的内导管外壁凸起16,均采用环形的凸起结构。并且,出于方便中层导管3从外层导管1注药通腔9内拔出、内层导管4从中层导管3注药通腔9内拔出的目的,中层导管3的中导管主体11和内层导管4的内导管主体15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向患者体外方向延伸的中导管提拉引线14和内导管提拉引线17,以便于装置的使用。

该胸腹腔化疗导管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导管装置的下端经由患者胸腹部皮肤18上的开孔、插入到胸腔或腹腔内。然后,将外层导管1位于患者体外一段上设置的粘性薄膜2,紧贴于胸腹壁开孔外部四周的皮肤上,使粘性薄膜2贴合皮肤,进而防止化疗药损伤胸腹壁开孔周围的皮肤,并扣紧外层导管1上端的导管封闭盖6。术后化疗时,打开导管封闭盖6,将灌注药液19通过药液注入口8和注药通腔9、送入患者体内。

当再次化疗、出现导管装置堵塞(直径最细的内层导管4堵塞)的情况时,医生可手提内导管提拉引线17、将内层导管4从中层导管3的注药通腔9内缓慢抽出,进而使用直径较粗的中层导管3继续药液的灌注。如果后续化疗时,再次出现导管装置堵塞(直径较粗的中层导管3堵塞)的情况,则手提中导管提拉引线14、将中层导管3从外层导管1的注药通腔9内缓慢抽出,从而由直径最粗的外层导管1继续送入化疗药液。并且,在化疗结束后,肝素封管,盖紧导管封闭盖6。该胸腹腔化疗导管装置,至少可一次性地保证三次有效的胸腹腔化疗,并防止药液渗出、损伤周围的组织和皮肤,且便于化疗结束后导管的封闭,使药液滞留在胸腹腔内完成治疗,使用方便可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