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观察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重症隔离病房的轻量化多功能床旁医学观察终端。
背景技术:
重症患者病情紧急,需实时监管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同时需要监管各种设备的状态及指标,以及观察病房内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与规范等。鉴于隔离病房有严格控制人员进出、避免交叉感染的要求,隔离病房内无法实现多个临床专业医护人员全程在重症患者床旁进行实时监管并做相应处理。如何实现常规必要的医护人员进行床旁监管,专家组在远端同时进行多个重症病房的观察指导工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重症隔离病房内医疗设备种类、数量繁多,整体功耗大、散热量大,目前现有的移动查房车、手术示教车等设备体积偏大、相对笨重、成本高昂、功能单一,如何实现占用较小空间、移动灵活、提供更多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传统屋顶固定吊装摄像头的方式存在拍摄位置固定、与病床物理距离较远、拍摄过程当中拍摄视线易被过往人员遮挡等多种局限性问题,提供床旁近距离、多视角、无遮挡、可移动拍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需穿戴隔离衣、防护服、手套等防护用品,操作设备难度大、灵活度低,简化设备操作难度,提高操作使用灵活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医护人员具有与护士站、专家组实时交流的功能需求,患者有远程探视的功能需求,提供隔离病房内外实时语音、图像交互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重症隔离病房的对医学观察终端需求的各项问题,而提供一种面向重症隔离病房的轻量化多功能床旁医学观察终端,其能实现占用更小空间,操作更加简易快捷,实现远程即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患者及设备状态等功能,大大提升效率、降低能耗,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高效的医疗辅助工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面向重症隔离病房的轻量化多功能床旁医学观察终端,包括可移动的底座,垂直安装在底座上的承载柱,安装在承载柱内并由升降电机驱动相对承载柱垂直位移实现升降的升降杆,自下而上依次安装在承载柱上的用于承载医疗器件的承载板、用于病房内与外部实时视频通讯的平板电脑、输液挂钩;所述承载板水平布置,所述平板电脑由电脑支架固定在承载柱上,所述升降杆的顶部通过摄像头固定板安装有可独立调节聚焦角度的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构成双云台高清系统,能同时对医疗设备状态、患者状态进行床旁医学观察,所述摄像头固定板的上安装有用于为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平板电脑提供网络接入传输信息的网络接入设备。
优选的,所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布置在所述摄像头固定板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固定在所述摄像头固定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抽拉式设置有ups电池箱、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逆变220交流输出的220v交流电通用插座、电量显示屏,下表面安装有万向滑轮;
所述ups电池箱中的电池通过承载柱内部中空的空间与升降电机、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平板电脑的电源线连接,为升降电机、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平板电脑提供所需电源。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远程即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患者及设备状态等功能,大大提升效率、降低能耗,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高效的医疗辅助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面向重症隔离病房的轻量化多功能床旁医学观察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面向重症隔离病房的轻量化多功能床旁医学观察终端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ups电池箱、12-220v交流电通用插座、13-电量显示屏、14-万向滑轮、21-升降杆、22-升降电机、30-承载板、40-承载柱、51-平板电脑、52-平板电脑支架、60-输液挂钩、71-第一摄像头、72-第二摄像头、73-摄像头固定板、80-网络接入设备、90-输液泵、100-输液袋、110-临时放置物品(如药品、液体、标本、器械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面向重症隔离病房的轻量化多功能床旁医学观察终端包括:底座、升降杆、升降电机、承载板、承载柱、平板电脑、平板电脑支架、输液挂钩、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摄像头固定板、网络接入设备;所述承载柱与底座连接,所述承载板、平板电脑支架、输液挂钩、升降杆连接于承载柱上,所述平板电脑连接于平板电脑支架上,平板电脑支架固定在承载柱上;所述摄像头固定板连接于升降杆上,所述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与摄像头固定板下方连接;所述网络接入设备设置于摄像头固定板上方;所述底座内容包括ups电池箱、220v交流电通用插座、电量显示屏、万向滑轮。
其中,所述承载柱内部中空,承载柱内径大于升降杆外径,升降杆局部伸入承载柱内部,且升降杆与承载柱滑动连接,升降杆与升降电机之间设有连接元件,所述升降电机可通过连接元件控制所述升降杆的运动状态,控制升降杆上升或下降到达指定位置,从而能够调整摄像头固定板的上升或下降到达指定位置,从而能够调整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的上升或下降到达指定位置,从而实现摄像头高度可调,更精准的捕获观察目标视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承载柱与升降杆以及升降电机所形成的结构即为现有升降柱的技术,可以直接采用或购置现有升降柱来实现。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ups电池箱,支持直流输出、逆变220交流输出,并带电量显示,通过承载柱内部中空的空间与升降电机、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平板电脑的电源线连接,为升降电机、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平板电脑提供所需电源。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220v交流电通用插座在通过逆变220交流输出紧急情况下亦可为其他小功耗设备供电,满足多功能用途,增强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ups电池箱可通过抽拉式方式布置于底座中,方便使用;当ups电池箱中电力不足时,可通过电量显示提醒更换,拉出ups电池箱,进行整组电池的更换即可。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承载板为圆形板,或是其它的几何形状,如矩形板,或是其它形状的板体,其可提供一个平台,可承载医治过程当中所用的如药品、液体、标本、器械等临时放置物品110。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为圆形板,通过其中心孔与承载柱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板电脑可实现隔离病区与外部的实时视频对讲,完成远程探视。同时,可实现患者远程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疗法辅助患者康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液挂钩可焊接在承载柱上,或是套接固定在承载柱上(具体要根据不同的输液挂钩的不同安装结构来定),可在输液时将输液瓶或者输液袋100直接挂在输液挂钩上,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用途及功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构成双云台高清系统,支持有线/wifi/4g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多倍物理变焦,视频图像采用业内主流的h.265编码方式,实际分辨率2560x1440,实际像素可达400万像素,视频帧率可达到50帧。局域网百兆有线网络环境下,两路高清视频同时传输,实际占用带宽13-16mbps。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可独立调节聚焦角度,从而可实现一台摄像头聚焦观察医疗设备、另一摄像头聚焦观察患者状态,实现同时对医疗设备状态、患者状态的床旁医学观察。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网络接入设备,具备有线/wifi/4g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可根据病房内的网络配套设施,因地制宜提供稳定的网络传输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面向重症隔离病房的轻量化多功能床旁医学观察终端,具有以下效果:
1.多功能一体化:具备高清监控、输液架、承载板、承载柱、供电、视频对话等多项功能,尤其是具备多种挂载、承载功能,可用于放置输液泵90、注射泵、工具等,并完全具备传统输液架功能。
2.轻量化:重量轻,不含电池总质量可实现小于10kg。
3.整体重心稳定:本实用新型主要重量为ups电池及底座,均位于最低端,承载柱的重心位于底座的中心位置,输液泵90、注射泵等主要设备可采用后卡扣方式挂载于承载柱上下方,设备卡扣与承载柱距离近、吻合度高,便于重心稳定,并且在多个设备同时挂载时可均衡施重,使重心更稳定。承载板亦设计为圆周形,增加承载面积,同时便于均衡施重,提高重心稳定性。
4.双云台高清摄像头:摄像头支持有线/wifi/4g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多倍物理变焦,视频图像采用业内主流的h.265编码方式,实际分辨率2560x1440,实际像素可达400万像素,视频帧率可达到50帧。局域网百兆有线网络环境下,两路高清视频同时传输,实际占用带宽13-16mbps。
5.摄像头高度可电动升降:摄像头高度可调,上下调整范围可设置为50cm,可以更精准的捕获观察目标视频。
6.部署方式灵活:可近距离部署于病床四周,并可灵活移动位置,较传统的将摄像头在房间顶部固定安装的方法,具有“占位”功能,使摄像头视线不容易被阻挡,且视角距离更近,达到专家站在床边用眼睛观察的效果。
7.内嵌ups:总容量可选1kwh,支持12/24v直流输出、逆变220交流输出供电,并带电量显示,具备充电功能,亦可紧急情况下为其他小功耗设备供电。
8.节省空间:仅占用原输液架位置,便可实现输液、承载、医学观察、视频对话等多项功能。
9.避免交叉感染:基于该观察终端,通过网络传输,专家在远端即可清楚查看患者各个部位、各类医学设备的面板数据以及医护人员的操作动作等,实现远程监管、医疗指导等功能,不再需要多个专家同时进入隔离病房进行现场操作和指导,可减少交叉感染几率、规范病房内秩序,同时由于人员进入减少可大大减少隔离衣的消耗。
10.实时远程探视、患者心理疏导:通过本实用新型上的平板电脑,可实现隔离病区与外部的实时视频对讲,完成远程探视。同时,可实现患者远程心理疏导,通过心理疗法辅助患者康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