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颈部静脉穿刺用体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4639发布日期:2021-03-19 10:5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幼儿颈部静脉穿刺用体位摆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婴幼儿颈部静脉穿刺用体位摆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门诊针对婴幼儿颈部采血,没有专用的体位摆放装置,一般使用的肘窝静脉采血垫不能满足使用需要;护士让孩子头部伸出检查床把孩子的头部固定在双膝,并稍微下垂的状态便于穿刺,另外孩子的双手双腿是没有合适的选择性使用约束装置,容易流扭动导致穿刺难度大,失败率高。亟需一种专业的婴幼儿颈部采血的头颈肩的衬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婴幼儿颈部静脉穿刺用体位摆放装置;有效解决了背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幼儿颈部静脉穿刺用体位摆放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方设置有约束带;所述约束带一端与本体固接,所述约束带上设置有上魔术贴,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上魔术贴相配合的下魔术贴;所述本体上固接有连接软垫,所述本体上转动连接有与连接软垫相配合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支撑板上固接有限位块;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支撑板相配合的角度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本体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所述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相配合的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同轴固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传动齿轮相配合的活动齿条,所述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连杆;活动齿条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活动连杆相配合的内转槽,所述活动齿条与第一活动连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带材质为弹性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限位槽内材质为柔软材质,本体多数材质均为柔软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与支撑板连接处设置有颈部槽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为弧形材质由柔软材质组成,支撑板上设置有软垫。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固接有两对固定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简单实用,限位槽和约束带的设置实现了对婴幼儿的约束,放置婴幼儿在静脉穿刺过程中乱动,另一方面限位槽和约束带的材质让婴幼儿在约束过程中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支撑板和限位板的配合实现了对婴幼儿的固定,固定带的设置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与床体的固定;同时通气孔的设置让婴幼儿呼吸更加方便;另一方面,角度调节机构的设置满足了对不同婴幼儿颈部穿刺的需求;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双膝,极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同时也极大增加了穿刺的成功几率,此外,让颈部穿刺过程更加规范,对于其上放置的垫巾更便于更换,也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消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角度旋转机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度旋转机构局部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约束带立体图

图中:1、本体,2、约束带,3、支撑板,4、连接软垫,5、上魔术贴,6、下魔术贴,7、第一活动连杆,8、活动齿条,9、第一传动齿轮,10、第一蜗轮,11、第一蜗杆,12、限位块,13、透气孔,14、限位槽,15、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婴幼儿颈部静脉穿刺用体位摆放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上设置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上方设置有约束带2;约束带2一端与本体1固接,约束带2上设置有上魔术贴5,本体1上设置有与上魔术贴5相配合的下魔术贴6;本体1上固接有连接软垫4,本体1上转动连接有与连接软垫4相配合的支撑板3;支撑板3上设置有透气孔13;支撑板3上固接有限位块12;本体1内设置有与支撑板3相配合的角度调节机构。

如图1和4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先将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15固定至床体上;医护人员在将约束带2打开后将婴幼儿放入其中,头部向下与支撑板3、限位块12相配合,透气孔13的设置让婴幼儿在颈部静脉穿刺过程中呼吸更加顺畅;然后医护人员将约束带2通过魔术贴之间的配合将婴幼儿身体固定;然后医护人员通过角度调节实现对婴幼儿头部角度调节,调整一个最佳的颈部静脉穿刺的角度。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改变了传统颈部静脉穿刺装置角度不可调节的弊端,在解放医护人员双膝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此外,让颈部穿刺过程更加规范,对于其上放置的垫巾更便于更换,也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软垫的消毒。

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本体1内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11,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11相配合的第一蜗轮10;第一蜗轮10同轴固接有第一传动齿轮9;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传动齿轮9相配合的活动齿条8,支撑板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连杆7;活动齿条8一端设置有与第一活动连杆7相配合的内转槽,活动齿条8与第一活动连杆7转动连接。

如图2和3所示: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蜗杆11带动第一蜗轮10转动,第一蜗轮10转动带动第一传动齿轮9转动,第一传动齿轮9转动带动活动齿条8滑动,滑动齿条滑动通过第一活动连杆7带动支撑板3转动,从而实现对婴幼儿颈部精度的调节。

约束带2材质为弹性材质。

如图4所示:弹性材质的约束带2给婴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的约束环境。

本体1上限位槽14内材质为柔软材质,本体1多数材质均为柔软材质。

如图1所示:限位槽14内柔软材质的设置给婴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本体1多数材质为柔软材质的设置让本实用新型方便折叠与收纳。

本体1与支撑板3连接处设置有颈部槽孔。

如图1所示:颈部槽孔的设置让支撑板3与本体1衔接更加完整。

限位块12为弧形材质由柔软材质组成,支撑板3上设置有软垫。

如图1所示:柔软材质的弧形限位块12,实现了对婴幼儿头部的定位,支撑垫上软垫和透气孔13的设置让婴幼儿在颈部静脉穿刺过程中更加舒适。

本体上固接有两对固定带15。

如图1所示:固定带15的设置实现了对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让静脉穿刺过程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如图1、2和4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先将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15固定至床体上;医护人员在将约束带2打开后将婴幼儿放入其中,头部向下与支撑板3、限位块12相配合,透气孔13的设置让婴幼儿在颈部静脉穿刺过程中呼吸更加顺畅;然后医护人员将约束带2通过魔术贴之间的配合将婴幼儿身体固定;弹性材质的束带和限位槽14内柔软材质的设置给婴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本体1多数材质为柔软材质的设置让本实用新型方便折叠与收纳。然后医护人员通过角度调节实现对婴幼儿头部角度调节,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蜗杆11带动第一蜗轮10转动,第一蜗轮10转动带动第一传动齿轮9转动,第一传动齿轮9转动带动活动齿条8滑动,滑动齿条滑动通过第一活动连杆7带动支撑板3转动,从而实现对婴幼儿颈部精度的调节。另一方面,柔软材质的弧形限位块12,实现了对婴幼儿头部的定位,支撑垫上软垫和透气孔13的设置让婴幼儿在颈部静脉穿刺过程中更加舒适。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改变了传统颈部静脉穿刺装置角度不可调节的弊端,在解放医护人员双膝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此外,让颈部穿刺过程更加规范,对于其上放置的垫巾更便于更换,也方便了医护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软垫的消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