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消毒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1124发布日期:2021-03-05 19:18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消毒通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消毒通道。


背景技术:

2.目前,中国专利号:cn201721135771.7,公开了一种牧场消毒通道,包括消毒室的侧壁上安装有超声波喷雾器,用于向消毒室内喷洒消毒雾化消毒液;所述超声波喷雾器有多个;超声波喷雾器连接在消毒液输送管道上,所述消毒液输送管道用于向超声波喷雾器输送消毒液;所述消毒室内设置有栅栏,所述栅栏将消毒室隔离成迂回的行走过道。超声波喷雾器包括喷雾出口,所述喷雾出口朝向地面。其虽然解决了存在没有充分喷雾消毒死角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75%的酒精(乙醇)来灭活病毒,利用消毒通道内部空间进行消毒时,当消毒通道空气中浓度过高,而消毒通道使用门和窗户通风效果低,未及时通风,使消毒通道内部地面雾气凝聚,导致地面湿滑通过人员易滑倒,并且人工手动对消毒液和水按照比例进行搅拌时,可能存在搅拌不充分,导致消毒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消毒通道。其解决了消毒通道使用门和窗户通风效果低,使消毒通道内部地面雾气凝聚,导致地面湿滑通过人员易滑倒,并且人工手动搅拌消毒液,搅拌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消毒通道,包括消毒通道本体,所述消毒通道本体左端右端顶部设有风幕机,所述消毒通道本体顶端连通有抽风机,所述消毒通道本体内部安装有消毒喷雾机,所述消毒喷雾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底端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顶端通过连接管与第一电磁阀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顶端通过连接管与消毒水箱连通,所述水箱顶部右侧通过连接管与雾化器连接,所述雾化器顶部通过三通管件与两个喷管连接,两个所述喷管底端穿过外壳,所述三通管件左端内部安装有风机,所述水箱顶端后部与第一电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前端输出轴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斜齿轮与搅拌轴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中部设有双螺带式搅拌叶片,并且搅拌轴底端为浆式搅拌叶片,所述水箱和消毒水箱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两个所述喷管内部安装有可封闭喷管通道的风门。
5.进一步的,所述消毒通道本体左右端外侧顶部设有红外线感应开关。
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部右侧固设有可充电的锂电池,所述抽风机内部可拆卸连接有活性炭过滤板。
7.进一步的,所述消毒通道本体右端底部设有鞋底清洗装置,所述鞋底清洗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电机后端输出轴与带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带传动机构外侧设有清洗带,所述清洗带上设有上下间隔的刷面,所述清洗带上刷面间隔处设有钢格板,所述消毒通道本体底端设有排水板,所述清洗带底端设有与排水板活动连接的刮板,所述刮板左端固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左端设有与排水板固定连接的固定块。
8.进一步的,所述刮板右端面为斜面,并且刮板设于排水板上凹槽左端。
9.进一步的,所述钢格板顶端交错处设有复数个防滑凸部。
10.进一步的,所述钢格板顶端设有消毒海绵,所述消毒海绵内部穿设有两个钢管,所述钢管上设有复数个开孔,所述钢管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阀。
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新型消毒通道,通过风幕机的设置,其中风幕机内置电机带动风轮产生气流从底部排出,对消毒通道本体左端右端形成无形门帘,可有效将消毒通道与外部空间隔离,防止人员通过与门接触导致间接感染病毒;通过抽风机的设置,当人员离开消毒通道后,抽风机运行将消毒通道内部消毒雾气快速抽出室外,及时对内部空间进行换气,防止使消毒通道内部雾气凝聚,导致地面湿滑通过人员易滑倒的问题;通过搅拌轴的设置,其中第一电机输出轴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带动搅拌轴旋转,搅拌轴上下的双螺带式搅拌叶片和浆式搅拌叶片同时旋转,双螺带式搅拌叶片为双螺带形状,叶片双螺旋由面和外侧转轴相向转动,使得液体在径向运动时,轴向推进运动加剧,促进水箱内水和消毒液的上下交换的效果,实现对液体搅拌充分的效果。
13.进一步的,红外线感应开关的设置,当人进入红外线感应开关底端的感应范围时,红外线感应开关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将检测信号发送给外部控制电路后,风幕机和消毒喷雾机运行,自动接通电路,当人离开后,将延时自动关闭电路。
14.进一步的,锂电池的设置,意外停电时,可通过锂电池为消毒喷雾机进行应急供电,活性炭过滤板可对消毒通道本体内气体异味进行吸附过滤。
15.进一步的,鞋底清洗装置的设置,其中第二电机输出轴通过带传动机构带动清洗带慢速旋转,有人员踏入钢格板上,由于清洗带上的刷面呈间隔设置钢格板内,旋转的清洗带对人员鞋底粘灰尘和其它粘附物进行刷除,站立在钢格板上的人员前后移动鞋底,可对鞋底粘附物进行有效清除,防止鞋底粘附物含有病菌,通过弹簧挤压使刮板与清洗带表面相贴合,可对清洗带表面杂质进行刮除。
16.进一步的,刮板为斜面的设置,其中清洗带向右旋转时,清洗带表面杂质从刮板斜面上滑落,通过斜面导向滑落到排水板凹槽内,斜面对清洗带上杂质的导向归类,便于后期对鞋底清洗装置内部清洗。
17.进一步的,防滑凸部的设置,其中人员站立在防滑凸部上时,防滑凸部可增大与人员鞋面的摩擦力,防止人员意外滑倒。
18.进一步的,消毒海绵的设置,人员经过消毒海绵时,鞋底与消毒海绵表面接触,并对消毒海绵进行挤压,消毒海绵内含有酒精液体与鞋底进行接触,对鞋底进行全面消毒,钢管通过第二电磁阀开关控制,使外部消毒液通过钢管从外部开孔流出,可对消毒海绵内酒精进行补充增加。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喷雾机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消毒喷雾机内部结构正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内部结构左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施例二的鞋底清洗装置和结构消毒海绵局部结构俯视图;
26.图8是本实施例二的钢格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实施例二的鞋底清洗装置局部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9.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新型消毒通道,包括消毒通道本体1,所述消毒通道本体1左端右端顶部设有风幕机2,所述风幕机2内置电机带动风轮产生气流从底部排出,对消毒通道本体1左端右端形成无形门帘,可有效将消毒通道本体1与外部空间隔离,防止人员通过与门接触导致间接感染病毒;所述消毒通道本体1顶端连通有抽风机3,所述抽风机3内部可拆卸连接有活性炭过滤板31,活性炭过滤板31可对消毒通道本体1内气体异味进行吸附过滤;所述消毒通道本体1内部安装有消毒喷雾机4,消毒通道本体1左右端外侧顶部设有红外线感应开关5,可通过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当人进入红外线感应开关5底端的感应范围时,红外线感应开关5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将检测信号发送给外部控制电路后,风幕机2和消毒喷雾机4运行,自动接通电路,当人离开后,将延时自动关闭电路,所述消毒喷雾机4包括外壳401,所述外壳401内部底端安装有水箱402,所述水箱402和消毒水箱404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410,所述水箱402顶端通过连接管与第一电磁阀403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403顶端通过连接管与消毒水箱404连通,所述水箱402顶部右侧通过连接管与雾化器405连接,所述雾化器405顶部通过三通管件406与两个喷管407连接,两个所述喷管407底端穿过外壳401,两个所述喷管407内部安装有可封闭喷管407通道的风门416,两个喷管407内均设有风门416,设置风门416开闭合状态,对两个喷管407进行独立控制,在通过消毒通道本体1人少的情况下时,减少水箱402内的消毒液耗尽;所述三通管件406左端内部安装有风机408,所述水箱402顶端后部与第一电机41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411前端输出轴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斜齿轮412与搅拌轴413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413中部设有双螺带式搅拌叶片414,并且搅拌轴413底端为浆式搅拌叶片415;所述外壳401内部右侧固设有可充电的锂电池409,意外停电时,可通过锂电池409为消毒喷雾机4进行应急供电;
30.通过抽风机的设置,当人员离开消毒通道后,抽风机运行将消毒通道内部消毒雾气快速抽出室外,及时对内部空间进行换气,防止未及时换气导致消毒通道内部地面雾气凝聚,使地面湿滑通过人员易滑倒的问题;本实施例一中的抽风机、风幕机、第一电磁阀、雾化器、风门、锂电池、活性炭过滤板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上述红外线感应开关主要器件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为常规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31.再参考图6至图9,公开了一种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新型消毒通道,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其增加了所述消毒通道本体1右端底部设有鞋底清洗装置6,所述鞋底清洗装置6包括第二电机601、带传动机构602,所述第二电机601后端输出轴与带传动机构602相连接,所述带传动机构602外侧设有清洗带603,所述清洗带603上设有上下间隔的刷面604,所述清洗带603上刷面604间隔处设有钢格板605,所述钢格板605顶端交错处设有复数个防滑凸部610,人员站立在防滑凸部610上时,防滑凸部610可增大与人员鞋面的摩擦力,防止人
员意外滑倒;所述消毒通道本体1底端设有排水板606,第二电机601输出轴通过带传动机构602带动清洗带603慢速旋转;所述清洗带603底端设有与排水板606活动连接的刮板607,所述刮板607右端面为斜面,并且刮板607设于排水板606上凹槽左端,清洗带603向右旋转时,清洗带603表面杂质从刮板607斜面上滑落,通过斜面导向滑落到排水板606凹槽内,斜面对清洗带603上杂质的导向归类,便于后期对鞋底清洗装置6内部清洗;所述刮板607左端固设有弹簧608,所述弹簧608左端设有与排水板606固定连接的固定块609;所述钢格板605顶端设有消毒海绵7,所述消毒海绵7内部穿设有两个钢管8,所述钢管8上设有复数个开孔9,所述钢管8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阀10,本实施例二中带传动机构602、第二电磁阀10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32.将脚踏钢格板上,由于清洗带上的刷面呈间隔设置钢格板内,旋转的清洗带对人员鞋底粘灰尘和其它粘附物进行刷除,站立在钢格板上的人员前后移动鞋底,可对鞋底粘附物进行完全清除,防止鞋底粘附物含有病菌,通过弹簧挤压使刮板与清洗带表面相贴合,对清洗带表面杂质进行简易进行擦除,人员鞋底擦除后向左端走将经过消毒海绵时,鞋底与消毒海绵表面接触,并对消毒海绵进行挤压,消毒海绵内含有酒精液体与鞋底进行接触,对鞋底进行全面消毒,钢管通过第二电磁阀开关控制,使外部消毒液通过钢管从外部开孔流出,可实现对消毒海绵内酒精进行补充增加的效果。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
34.首先从消毒通道本体右端进入,红外线感应开关检测到人员进入后,外部控制电路控制风幕机和消毒喷雾机运行,由于消毒通道本体左端右端上端均安装有风幕机,风幕机通过内置电机高速运转带动离心风轮产生的强大气流,形成无形风帘,经过风幕机进入消毒通道本体内部,将鞋底踏入鞋底清洗装置上的钢格板上,其中电机输出轴通过带传动机构带动外侧清洗带旋转,清洗带外侧的刷面慢速周转,由于刷面设置在钢格板上下间隔内,刷面顶端高度高于钢格板,站立在钢格板上时,既可以保持稳定的站立,底部的刷面对鞋底进行清洗,再前后移动鞋底,完成对鞋底进行清洁,然后,清洗带底端的刮板对刷面进行刮除,清洗带上的粘附的灰尘和其它杂质通过刮板斜面下落到排水板上的凹槽内;然后继续向走到消毒海绵上,消毒海绵受到挤压将完全包裹鞋底,同时内含有消毒液对鞋底完全消毒,消毒海绵内消毒液快挥发完后,控制第二电磁阀通路时间,消毒液通过外部管道流入钢管,并通过钢管外部开孔浸湿消毒海绵;
35.完成后经过消毒喷雾机,雾化器将水箱内部消毒液雾化,风机运行将雾化雾气吹向三通管件从两个喷管喷出,人员通过消毒喷雾机将进行全身性消毒,当水箱内部消毒液不够时,拧开上端密封盖,将水倒入水箱内部,再拧紧密封盖,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运行时间,通过第一电磁阀消毒水箱内的消毒水按照比例流向水箱,然后第一电机输出轴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斜齿轮带动搅拌轴旋转,搅拌轴上下的双螺带式搅拌叶片和浆式搅拌叶片同时旋转,双螺带式搅拌叶片为双螺带形状,叶片双螺旋由面和外侧转轴相向转动,对水箱内部液体进行充分搅拌,可避免人工手动搅拌不充分的效果。
36.消毒完成后从消毒通道本体左端出来,外部控制电路通过红外线感应开关检测四分钟后未有人员通过后,风幕机和消毒喷雾机停止运行,并控制风幕机定时运行,风幕机将消毒通道本体内部含有消毒液的空气通过活性炭过滤板过滤排出外部管道。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1.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