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0996发布日期:2021-04-30 09:2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督脉灸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督脉灸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督脉灸盒。



背景技术:

传统督脉灸的治疗是在患者光裸的背部铺上纱布,然后在纱布上沿着脊柱铺设一层生姜末,再将艾绒铺设于生姜末上,点燃艾绒进行艾灸的。传统督脉灸的这种药物曝露式的施灸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督脉灸的铺灸面积广、艾绒多,艾绒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艾烟及挥发油,艾烟及挥发油中含有的一些有害成分会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艾烟扩散、弥漫在整个治疗室内,会影响室内的空气环境;2、热量扩散过快,艾绒燃烧时间短;3、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毛巾卷起并围挡在铺设的药物两侧,避免药物滚落;4、直接在患者身上铺设姜末和艾绒,铺设时间较长,在艾绒燃烧传热之前,患者容易受凉。督脉灸盒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一种督脉灸辅助治疗工具。现有的一种督脉灸盒包括由上盒体和下盒体组成的长方盒体,上盒体底部敞口,下盒体上下两端敞口,在下盒体内部架设有铺药网,铺药网距盒底3.5cm高,上盒体内设置有活性炭过滤板和纱布过滤板,上盒体顶部设置有连通盒体内部的排气管,排气管内安装有微型排风扇;使用时拿开上盒体,在下盒体的铺药网上铺设姜末层和艾绒层,点燃艾绒,放回上盒体后,在患者背部铺设纱布,再将督脉灸盒的长度方向沿脊椎放置在患者背部,灸治过程中产生的艾烟经过滤板过滤后从排气管集中排出洁净气体。这种结构的督脉灸盒存在以下不足:铺药网被架设在盒体内,不贴合患者背部,药物不能贴近皮肤,只能通过空气传导的热量进行治疗,艾灸的火力渗透性差,艾热不能很好地渗透皮肤进入穴位经络,降低了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督脉灸盒,这种督脉灸盒可以解决现有督脉灸盒的铺药网不贴合患者背部,艾热不能很好地渗透皮肤进入穴位经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督脉灸盒包括盒体和连通所述盒体的排风扇,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过滤板和铺药网,所述盒体包括外盒和内盒,所述外盒的底端敞口,所述外盒的长边一侧铰接有侧门;所述内盒插装于所述外盒的底部,所述内盒包括定位框、短边限位板、提手和所述铺药网,所述铺药网为柔性网,所述铺药网的两侧长边向上弯折形成挡边,所述铺药网的两侧短边连接于两块所述短边限位板之间;所述定位框的两侧长边开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调节槽,每组所述调节槽包括两个相向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和位于所述倾斜部上部外侧的绷紧定位部,所述绷紧定位部靠近所述定位框的短边;所述短边限位板的两端具有插入对应的所述调节槽的滑块,所述短边限位板的上端设置有提手。

上述督脉灸盒的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排风扇和所述过滤板安装与所述外盒内,所述过滤板位于所述排风扇和所述内盒之间;所述外盒的顶部布设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包括板框和安装在板框上的hepa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外盒内壁设有插装所述板框的滤板定位条。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盒的壁体上于所述过滤板和所述内盒之间的位置布设有通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外盒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外盒的顶部安装有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侧门为透明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带侧门的外盒内设置可插装的内盒,便于铺设药物和放置盒体,内盒通过设置定位框和借由定位框上的调节槽连接可下沉式的铺药网,使铺药网在常态下能绷紧,在施灸过程中可下沉、松弛而贴合患者背部,从而使药物的热量能通过皮肤的直接传导,艾热能更有效地进入穴位经络,提高督脉灸的治疗效果。

2、排风扇设置在外盒内,便于安装维修;在外盒顶部布设排气孔,利于均匀出气,使盒体内的温度均匀。

3、设置hepa滤网,可有效吸附艾烟中的有害物质。

4、在外内内壁设置插装过滤板的滤板定位条,便于拆换新滤网。

5、在外盒臂体上布设通风孔,能使艾绒保持长时间的燃烧,还具有散热作用,可避免盒体内温度过高。

6、外盒上设置把手,便于拿放督脉灸盒。

7、外盒顶部安装挂钩,可将整个盒体挂在可调节的吊杆或者支撑杆上,以利于减轻盒体在患者身上的重量。

8、侧门设置为透明板,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盒体内的药物燃烧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督脉灸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定位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铺药网下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外盒;1-1、通风孔;1-2、排气孔;1-3、侧门;1-4、倾斜板;2、把手;3、活页;4、电池盒;5、挂钩;6、排风扇;7、过滤板;7-1、板框;7-2、hepa滤网;8、过滤板定位条;9、内盒;9-1、短边限位板;9-11、滑块;9-2、提手;9-3、铺药网;9-4、定位框;9-41、调节槽;9-411、倾斜部;9-412、绷紧定位部;9-42、定位槽;10、内盒定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和图2所示的督脉灸盒主要包括外盒1、把手2、电池盒4、挂钩5、排风扇6、过滤板7、过滤板定位条8、内盒9和内盒定位条10,其中,外盒1的底端敞口,外盒1长边的一侧边板为通过活页3铰接的侧门1-3,活页3分别与外盒1顶部和侧门1-3上部外侧相连接,侧门1-3由下往上绕转打开;本实施例的侧门1-3为透明板,外盒1和内盒9的定位框9-4、短边限位板9-1均由轻质阻燃材料制成。外盒1的下半部为长方体,其上部具有两块倾斜设置的斜板和连接于斜板之间的顶板,此结构可减少盒体的用材,降低盒体的重量。在外盒1的两个斜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把手3,顶板上布设有多个排气孔1-2;在外盒1内于顶板的底端安装有排风扇6,排风扇6通过导线与外盒1顶部的电池盒4电连接,电池盒4上安装有开关;在顶板的中部还安装有挂钩5,挂钩5上部呈倒v字形。过滤板7和内盒9均通过插装结构放置于外盒1内,在外盒1的短边板内壁沿盒体的宽度方向固定有两个呈上下设置的过滤板定位条8以及位于外盒1底部的内盒定位条10,过滤板7插装固定于过滤板定位条8之间,内盒9沿内盒定位条10插装固定于外盒1底部。过滤板7置于排风扇6和内盒9之间,并将外盒1分隔为上下两个腔室,在外盒1壁体上于过滤板7和内盒9之间开设有若干通风孔1-1,通风孔1-1与外盒1的下腔室连通。本实施例的过滤板7包括板框和安装在板框7-1上的hepa滤网7-2。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内盒9包括短边限位板9-1、提手9-2、铺药网9-3和定位框9-4。定位框9-4是一个与外盒1内壁匹配的长方框,定位框9-4底部两侧开设有与内盒定位条10相卡合的定位槽9-42,定位框9-4插装于外盒1内时,其底部边沿略高于外盒1底部;定位框9-4的两侧长边开设有两组相对设置的调节槽9-41,每组调节槽9-41包括两个相向向下倾斜的倾斜部9-411和位于倾斜部9-411上部外侧的绷紧定位部9-412,绷紧定位部9-412靠近定位框9-4的短边。铺药网9-3为具有细密网孔的柔性网,铺药网9-3的两侧短边连接于两块短边限位板9-1之间,铺药网9-3的两侧长边向上弯折形成挡边,可以避免药物从两侧掉落;铺药网9-3挡边的高度小于定位框9的高度。短边限位板9-1的两端具有插入定位框9-4调节槽9-41的滑块9-11,当两个短边限位板9-1的滑块9-11均位于对应的调节槽9-41的绷紧定位部9-412内时,铺药网9-3呈绷紧状态;当两个短边限位板9-1的滑块9-11均位于对应的调节槽9-41倾斜部9-411最底端时,铺药网9-3相对定位框9-4下沉,铺药网9-3底端露出外盒1底部,同时呈松弛状态,以贴合患者背部的弯曲弧度,参见图5。为了便于将铺药网9-3提起绷紧或者下沉松弛,在两个短边限位板9-1的上端分别固定有相向设置的提手9-2,提手9-2靠近短边限位板9-1的一端,以便于内盒9放入外盒1后操纵提手。

使用时,打开外盒1的侧门1-3,将内盒9取出,在绷紧的铺药网9-3上铺放姜末、艾绒,铺放完药物后,将内盒9插入外盒1底部,关闭侧门9-3;在患者背部铺放纱布,然后抓握外盒1的把手2,将整个督脉灸盒沿脊柱方向放置在患者背部,微调盒体至适当位置,打开侧门9-3,向上提起内盒9两端的提手9-2,然后向内横移,再向下放,操纵提手9-2的过程中,短边限位板9-1、滑块9-11和铺药网9-3随着提手9-2移动,滑块9-11从调节槽6-41的绷紧定位部9-412跨越至倾斜部9-411直至滑落于倾斜部9-411的最底端时,铺药网9-3下沉贴合患者背部;点燃艾绒,然后按压电池盒4上的开关,启动排风扇6;外部空气从外盒1侧壁的通风孔1-1进入盒体内供氧,使艾绒持续燃烧,艾热直接渗透患者皮肤进入穴位经络进行艾灸治疗;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艾烟,在排风扇6的作用下向上升,艾烟经过过滤板7的hepa滤网7-2过滤后,洁净的热气从外盒1顶部的排气孔1-2排出。在施灸过程中,还可以将外盒1通过顶部的挂钩5挂在外置的吊杆和支撑杆上,减轻艾灸盒在患者背部的重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