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注射针的多孔针头及内镜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8581发布日期:2021-06-08 16:25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内镜注射针的多孔针头及内镜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镜注射针的多孔针头及内镜注射针。


背景技术:

2.内镜注射针用于内窥镜下进行消化道药物注射,常在消化道组织分离和消化道止血治疗时使用。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内镜注射针针头均为斜锥面单孔针头,在实际临床应用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3.一、常见斜锥面单孔注射针头注射药物不均匀。通常,消化道病灶点分布不规则、弥散面积较大,因而注射时易造成局部过深、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吸收不良等问题,从而可能引起穿孔和组织坏死。为了使病灶部位注射的药物达到合理均匀的分布,普遍采用多点注射的方法。然而,多点注射除了给内窥镜下手术操作增加难度外,又可能致使创口溃疡。
4.二、常见斜锥面单孔注射针头出液方向单一。通常在进行消化道内出血治疗和静脉曲张治疗时,病灶点的空间方位变化多样,因而出液方向单一的常见内镜注射针很难应对不理想的出血方向。临床上往往需要进行复杂和困难的内镜操作,给医生增加了手术负担。
5.三、常见斜锥面单孔注射针头具有创伤性。常见斜锥面针头具有斜切端面。其斜面切边在穿刺时易切割组织,造成组织创伤,尤其在血管附近穿刺时更容易造成出血。另外,内镜注射针的外管插入内镜钳道时,管内的针头如果遇到外管扭曲,针头斜面针尖易扎入外管内壁。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镜注射针的多孔针头,能够使注射液分布更加均匀。
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多孔针头的内镜注射针。
8.第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镜注射针的多孔针头,包括针梗,内部设置有输液通道,所述针梗周壁的多个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液孔;针尖,呈锥体状,设置在所述针梗的一端。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液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尖为正圆锥体、正棱锥体、斜圆锥体或斜棱锥体。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针尖的周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的第二出液孔。
12.第二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镜注射针,包括插入管、操作部、内管以及上述的多孔针头,所述操作部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操作部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多孔针头连接,所述内管沿所述插入管的轴向活动穿设
于所述插入管。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多孔针头可以在局部注射时使药液多点扩散,可形成喷洒效果,可使注射药液分布更均匀;多方向的出液孔可避免不理想的止血方位给医生造成的手术操作困难,锥体状针尖可减小穿刺时造成的创伤,并避免针尖扎管。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镜注射针的多孔针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镜注射针的多孔针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镜注射针的多孔针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镜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镜注射针的多孔针头,包括针梗110和针尖120,针梗110内部设置有输液通道130,针梗110周壁的多个方向上设置有与输液通道130连通的第一出液孔111,在注射药液时,药液进入输液通道130内,并通过第一出液孔111在多个方向上出液,从而使多孔针头在局部注射时使药液多点扩散,可形成喷洒效果,可使注射药液分布更均匀;多方向的出液孔可避免不理想的止血方位给医生造成的手术操作困难。针尖120呈锥体状,具体的,针尖120可以是正圆锥体、正棱锥体、斜圆锥体或斜棱锥体,针尖120设置在针梗110的一端,针尖120的端部为封闭尖端,在刺入人体组织时,有利于减小创口的面积。与开口尖端相比,封闭尖端可以避免对人体组织造成切割性伤害,有利于创口的术后恢复,锥体状针尖可减小穿刺时造成的创伤,并避免针尖扎管。本实施例的多孔针头适用于内镜注射针,多孔针头的尺寸与内镜注射针相适配,其中常用的内镜注射针的针型为19g~25g,值得理解的是,部分内镜注射针的针型可以高于25g或低于19g(gauge的缩写,直
径的长度计量单位,数字越大直径越小)。
24.请参照图1和图2,图1示出的第一出液孔111的形状为圆形,图2示出的第一出液孔111的形状为椭圆形,其中,图2示出的多个第一出液孔111分别位于针梗110相对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液孔111的形状可以是六边形、八边形或十二边形等可拟合出圆形或椭圆形的多边形,还可以是由其它打孔形成的形状。
25.请参照图3,针尖120的周壁上设置有与输液通到130连通的第二出液孔121,可实现药液的多方向喷洒。
26.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内镜注射针,包括插入管200、操作部300、内管400以及上述的多孔针头100,操作部300具有进液口310和出液口,内管400的一端与操作部300的出液口连接,内管400的另一端与多孔针头100连接,内管400沿插入管200的轴向活动穿设于插入管200。
27.在进行手术前,将装有注射液的注射器连接连接到操作部300的进液口310,排除内管400中的空气后,通过操作部300控制多孔针头100回缩至插入管200内。当开始手术时,通过外部的内窥镜辅助将插入管200导入到人体腔到内,到达病灶部位后,通过操作部300控制多孔针头100伸出插入管200,多孔针头100进行黏膜下穿刺注射,注射液从多孔针头100的第一出液孔111和第二出液孔121中流出,达到多方向扩散的效果。当手术结束后,通过操作部300控制多孔针头100回缩至插入管200内,然后将插入管200导出体外。
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