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助行装置

文档序号:25369397发布日期:2021-06-08 16:29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履带式助行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履带式助行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为辅助下肢功能障碍人群的行走和自主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大多需要使用助行装置,比如拐杖、框架式的助行装置。拐杖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使用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跌倒的情况。
3.框架式助行装置可以通过双手扶持支撑,一般采用四点支撑,稳定性较高,当在人体行进过程中,需要人工的搬移,使用效果较差。有的框架式助行装置在底部安装有四个滚轮,方便了移动,但是使框架式助行装置与地面的摩擦力过小,又会出现装置滚动远离人体,造成人体跌倒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履带式助行装置,以在便于移动的同时,增加装置的支撑稳定性。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履带式助行装置,支撑于人体手臂的下方以辅助所述人体的站立或行走,包括分置于所述人体左右两侧、并被连接装配为一体的两个助行分体;所述助行分体包括:
7.底部支架,于所述底部支架上装设有至少一个转轮组,所述转轮组由至少两个转轮组成,同一所述转轮组中的各所述转轮沿所述履带式助行装置的行进方向前后布置,且具有与所述行进方向一致的滚动方向;同一所述转轮组中的各所述转轮上套装有构成各所述转轮同步转动的履带;
8.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底部支架上,而可支撑于所述手臂与所述底部支架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铰接于所述底部支架上,而使所述支撑部可在所述行进方向上相对所述底部支架摆动;所述支撑部的底部配设有止转体,所述止转体可随所述支撑部的摆动而抵压所述转轮,而构成对所述转轮转动的阻止;于所述底部支架和所述支撑部之间还设有弹性回位件,所述弹性回位件构成对所述支撑部摆动的抑制、以及对所述支撑部摆离初始位置后回位的驱使。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杆底端并可相对所述支撑杆上下伸缩的伸缩杆、以及一端铰接于所述伸缩杆上的顶推杆,所述顶推杆沿所述行进方向导向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架上,所述弹性回位件套设于所述顶推杆上,所述止转体固装于所述顶推杆的自由端。
11.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架上左右对称布置有两个所述转轮组,各所述转轮组均设有两个所述转轮,于各所述转轮的内侧均对应设置有止转体,所述伸缩杆设于四个所述转轮的正中;于所述伸缩杆的前后各铰接有一个所述顶推杆,各所述顶推杆均与同侧的两个所述止转体固连。
12.进一步的,所述顶推杆经构造于所述底部支架上的导向座导向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架上,所述弹性回位件设于所述导向座和所述伸缩杆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回位件为推力弹簧。
14.进一步的,两所述助行分体经连接杆固连,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中上部。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和两端设有可锁止的铰接结构,而使两所述助行分体可折叠并拢。
16.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支架及所述转轮的外部罩设有外壳。
1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被构造为长度可伸缩调整的结构,并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供手握的把手。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9.(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履带式助行装置,将装置构造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助行分体,各助行分体下部设有套装有履带的转轮,即可使装置滚动移位,且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降低了装置在地面上滑动或快速滚动的可能,从而增加了助行装置的支撑稳定性。
20.(2)支撑部通过铰接安装在底部支架上,并在支撑部和底部支架之间配设止转体和弹性回位件,使得在正常扶持支撑部时可推动装置缓慢前行;当因人体站立不稳,大力扶持支撑部而造成支撑部前后大幅摆动时,可通过止转体刹住转轮,防止装置的进一步移动,从而保证了装置的支撑作用,以防止人体的跌倒。
21.(3)支撑部采用支撑杆的结构,在支撑杆底端安装伸缩杆,止转体则通过铰接在伸缩杆上的顶推杆连接安装,从而实现了摆动到导向直线移动的稳定传递,使止转体的刹车作用更佳。
22.(4)助行分体采用两个转轮组,各转轮组设两个转轮,不仅可提高单个助行分体的直立稳定性,且使伸缩杆和止转体的传动布置更为合理、性能更为稳定。
23.(5)在底部支架上构造导向座,顶推杆导向穿装在导向座上,弹性回位件设在导向座和伸缩杆之间,可很好形成两个弹性回位件在伸缩杆前后两侧的抵推,从而提高支撑部在初始位置的保持和摆动后的回位性能。
24.(6)采用推力弹簧作为弹性回位件,便于配备,且使用性能良好。
25.(7)通过连接杆将两个助行分体配置为一体,形成履带式助行装置,连接杆的中上部设置可避免装置在使用中连接杆对人体腿部的妨碍。
26.(8)采用折叠结构,使装置的放置和搬运时更为方便。
27.(9)在底部支架和转轮等部件的外部罩设外壳,不仅可提升装置的整体观感,且可防止转动中的转轮和履带对人体脚部的蹭伤。
28.(10)支撑杆采用伸缩杆结构,便于调节装置的整体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人群;而设置把手,可提高手部对装置握持的手感。
附图说明
29.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履带式助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助行分体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助行分体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图3在去除转轮和履带后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0

助行分体,1

支撑部,100

支撑杆,101

把手,102

伸缩杆,110

顶推杆,111

弹性回位件,112

止转体,113

固装横梁,120

外壳;
[0036]2‑
底部支架,200

转轴孔,201

铰接孔,202

导向座,203

容摆孔,3

转轮,300

履带,4

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8]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涉及到的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基于图示状态下的用语,不应理解为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定。
[0039]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履带式助行装置,可在便于移动的同时,增加装置的支撑稳定性。该履带式助行装置支撑于人体手臂的下方以辅助所述人体的站立或行走,包括分置于所述人体左右两侧、并被连接装配为一体的两个助行分体。所述助行分体包括底部支架和支撑部。在所述底部支架上装设有至少一个转轮组,所述转轮组由至少两个转轮组成,同一所述转轮组中的各所述转轮沿所述履带式助行装置的行进方向前后布置,且具有与所述行进方向一致的滚动方向;同一所述转轮组中的各所述转轮上套装有构成各所述转轮同步转动的履带。支撑部安装于所述底部支架上,而可支撑于所述手臂与所述底部支架之间。
[0040]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1]
基于上述的总体结构原则,本实施例的履带式助行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主要包括分置于人体左右两侧、并被连接装配为一体的两个助行分体10。
[0042]
结合图3所示,两助行分体10可经连接杆4固连,连接杆4设置于支撑部1的中上部,以避免装置在使用中连接杆4对人体腿部的妨碍。其中,优选地,整个装置采用折叠结构,使装置的放置和搬运时更为方便。作为一种折叠方式,可在连接杆4的中部和两端设置可锁止的铰接结构,而使两助行分体10可折叠并拢。当撑开后,锁止连接杆4上的各个铰接结构,装置用于使用,当不使用装置时,可解锁锁止,使连接杆4的铰接结构旋转,从而使两个助行分体10并拢收起,减小整个装置在宽度上的尺寸,便于搬移和存放。
[0043]
为了提升装置的整体观感,并防止转动中的转轮3和履带300对人体脚部的蹭伤,可在底部支架2和转轮3等部件的外部罩设外壳120,外壳120可固装在底部支架2上,同时在外壳120的顶部开设避让孔,以供助行分体10贯穿并为其提供摆动的空间。
[0044]
另外,为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可将支撑杆100构造为长度可伸缩调整的结构,并于支撑杆100的顶部设置供手握的把手101。支撑杆100采用伸缩杆结构,便于调节装置的整体高度,把手101的设置,则可提高手部对装置握持的手感。
[0045]
如图2并结合图3、图4所示,助行分体10包括底部支架2和支撑部1。
[0046]
在底部支架2上装设有至少一个转轮组,转轮组由至少两个转轮3组成,同一转轮
组中的各转轮3沿履带式助行装置的行进方向前后布置,且具有与行进方向一致的滚动方向;同一转轮组中的各转轮3上套装有构成各转轮3同步转动的履带300。而支撑部1则安装于底部支架2上,以可支撑于手臂与底部支架2之间。
[0047]
在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架2上左右对称布置有两个转轮组,各转轮组均设有两个转轮3,在各转轮3的内侧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止转体112。各个转轮3经过转轴穿装在底部支架2的转轴孔200中。助行分体10采用两个转轮组,各转轮组设两个转轮3,可提高单个助行分体10的直立稳定性。
[0048]
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装置的使用性能,将支撑部1通过位于底部支架2中部顶端的铰接孔201铰接于底部支架2上,而使支撑部1可在行进方向上相对底部支架2摆动。为了为支撑部1的摆动提供空间,在底部支架2的铰接孔201附近部位开设容摆孔203。
[0049]
支撑部1的底部配设有止转体112,止转体112可随支撑部1的摆动而抵压转轮3,而构成对转轮3转动的阻止;于底部支架2和支撑部1之间还设有弹性回位件111,弹性回位件111构成对支撑部1摆动的抑制、以及对支撑部1摆离初始位置后回位的驱使。这种铰接安装方式,并配以在支撑部1和底部支架2之间配设止转体112和弹性回位件111,使得在正常扶持支撑部1时可推动装置缓慢前行;当因人体站立不稳,大力扶持支撑部1而造成支撑部1前后大幅摆动时,可通过止转体112刹住转轮3,防止装置的进一步移动,从而保证了装置的支撑作用,以防止人体的跌倒。
[0050]
基于助行分体10上四个转轮3的规范布置,优选地,将伸缩杆102设于四个转轮3的正中;在伸缩杆102的前后各铰接有一个顶推杆110,各顶推杆110均与同侧的两个止转体112固连。具体地,可在顶推杆110的自由端固装固装横梁113,两个止转体112可安装在固装横梁113的两端。这样可使伸缩杆102和止转体112的传动布置更为合理、性能更为稳定。
[0051]
支撑部1的结构形式多样,优选地,支撑部1采用支撑杆100的结构,包括支撑杆100、设于支撑杆100底端并可相对支撑杆100上下伸缩的伸缩杆102、以及一端铰接于伸缩杆102上的顶推杆110,顶推杆110沿行进方向导向设置于底部支架2上,弹性回位件111套设于顶推杆110上,止转体112固装于顶推杆110的自由端。这样既可实现摆动到导向直线移动的稳定传递,使止转体112的刹车作用更佳。
[0052]
此外,如图4所示,为了对顶推杆110的导向提供良好条件,顶推杆110经构造于底部支架2上的导向座202导向设置于底部支架2上,弹性回位件111设于导向座202和伸缩杆102之间。顶推杆110穿装在导向座202上,弹性回位件111设在导向座202和伸缩杆102之间,可很好形成两个弹性回位件111在伸缩杆102前后两侧的抵推,从而提高支撑部1在初始位置的保持和摆动后的回位性能。而为便于配备,并保证良好的使用性能,优选地,弹性回位件111采用推力弹簧。
[0053]
本实施例所述的履带式助行装置,将装置构造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助行分体10,各助行分体10下部设有套装有履带300的转轮3,即可使装置滚动移位,且履带30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降低了装置在地面上滑动或快速滚动的可能,从而增加了助行装置的支撑稳定性。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