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取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6125发布日期:2021-02-20 19:4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取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取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病理组织、标本等取物袋或收集袋将体内切除的病理组织转移到体外,例如:肿瘤组织、结石组织等。目前,常用的“取物袋”一般为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无菌包装袋或类似产品。较为粗糙,取出过程繁琐复杂且容易泄露。
[0003]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当今时代,微创手术已成为主流,在切除的标本或肿物在取出过程中,为了避免造成皮肤切口、皮下组织、胸腹腔的肿瘤种植或细菌污染,需要一个袋子将标本或肿物包裹后一同取出。但是目前碰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取物袋为无规则、可随意变形的弹性体(如手套)或柔性袋,切下的病理组织放入取物袋后,病理常常团成一团,造成收集袋无法顺利收进戳卡孔,或堵在刀口出口处,无法顺利取出。
[0004]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了一种医用取物装置,通过将病理组织密封收集并塑性成索状体,使得病理组织有序、顺畅地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取出体外,用时少效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将病理组织密封收集并塑性成索状体,使得病理组织有序、顺畅地通过较小的手术切口取出体外的医用取物装置。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医用取物装置,其包括:
[0008]
取物机构,所述取物机构呈伞状,具有开放端和封闭端,所述取物机构用于在展开状态下盛放切除的病理组织,以及在折叠状态下带动所述病理组织由人体内移出至人体外;
[0009]
负压机构,所述负压机构包括负压吸引器,所述负压吸引器与所述取物机构连通,用于抽出所述取物机构内的部分气体;
[0010]
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与所述取物机构连接,用于供医护人员操作以控制所述取物机构折叠,所述操作机构上还设有与所述负压吸引器连通的抽气口。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物机构包括:若干根骨架和膜衣,所述膜衣覆于若干根所述骨架的外侧,以形成具有所述开放端和所述封闭端的结构;
[0012]
所述骨架包括一根固定骨架和若干根活动骨架,每根所述活动骨架的自由端上均设置有过线孔。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套管、收口拉绳和弹簧锁扣,所述套管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抽气口,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固定骨架连接,所述收口拉绳穿过每个所述骨架上的过线孔后穿过所述套管内腔后被所述弹簧锁扣固定。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锁扣包括: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圆孔的锁扣壳体、弹簧和设置有第二圆孔的移动件,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的尺寸一致;
[0015]
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锁扣壳体内部,且与所述移动件的一端连接;
[0016]
所述弹簧用于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部分重合,以卡住所述收口拉绳;所述弹簧还用于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完全重合,以供工作人员抽拉所述收口拉绳。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负压吸引器连通的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抽气口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套管、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固定骨架;
[0018]
所述固定骨架和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位于所述固定骨架和所述连接管内部的抽气管上也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001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第一拉绳通道和第一负压通道,所述第一负压通道与所述负压吸引器连通;
[0020]
所述固定骨架和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负压通道连通的第二负压通道,所述第二负压通道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00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若干条骨架引线,每条所述骨架引线均与一根所述固定骨架连接,所述套管内部设置有第二拉绳通道、骨架引线通道和第三负压通道,所述第三负压通道与所述负压吸引器连通。
[002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管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
[0023]
所述内套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外套管的内部且与所述外套管滑动连接,若干条所述骨架引线与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4]
所述外套管用于在沿所述内套管的外壁向下移动时,放松若干条所述骨架引线使得若干根所述活动骨架同步展开,还用于在沿所述内套管的外壁向上移动时拉紧若干条所述骨架引线使得若干根所述活动骨架同步折叠。
[002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闭端呈圆弧形或者尖角型。
[002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骨活动骨架为尼龙骨架,所述膜衣为硅橡胶膜衣。
[002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取物装置,通过设置有呈伞状的取物机构,保证了在取物机构展开的状态下,可通过开放端使得病理组织置入取物机构的内部,以及在取物机构折叠的状态下成细长的结构,方便取物机构携带病理组织从较小的手术刀口取出;且,通过设置有操作机构,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另外,还通过设置有负压机构,保证了取物机构折叠后与内部的病理组织贴紧,既提高了包裹病理组织的紧密性,又减小了取物机构外部的空间,方便了取物机构携带病理组织从较小的手术刀口取出。
附图说明
[002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取物装置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
图。
[003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取物装置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弹簧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套管的竖剖图。
[0034]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医用取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6]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套管的横剖图。
[0037]
其中:1-取物机构,11-开放端,12-封闭端,13-骨架,131-固定骨架,132-活动骨架,14-膜衣,2-操作机构,21-套管,211-第一拉绳通道,212-第一负压通道,213-第二拉绳通道,214-骨架引线通道,215-第三负压通道,216-内套管,217-外套管,217-1-卡凸,218-限位管,219-卡扣,22-收口拉绳,23-弹簧锁扣,231-第一圆孔,232-锁扣壳体,233-弹簧,234-第二圆孔,235-移动件,24-抽气口,25-连接管,26-骨架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9]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取物装置位于处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
[0040]
取物机构1,取物机构1呈伞状,具有开放端11和封闭端12,取物机构1用于在展开状态下承接切除的病理组织,以及在折叠状态下带动病理组织由人体内移出至人体外。其中,封闭端12可以呈圆弧形,也可以呈尖角型。
[0041]
负压机构,负压机构,负压机构包括负压吸引器(图中未示出),负压吸引器与取物机构1连通,用于将取物机构1内的部分气体抽出。
[0042]
操作机构2,操作机构2与取物机构1连接,用于供医护人员操作以控制取物机构1折叠,操作机构2上还设有与负压吸引器连通的抽气口24。
[004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取物装置适用于需要将切除的病理组织转移到体外的情景。当需要取出病理组织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操作机构2将取物机构1放置于人体内部,使得病理组织位于取物机构1内侧,通过负压吸引器抽出取物机构1内的部分气体,通过操作机构2使取物机构1折叠包裹住病理组织,切除病理组织,再通过操作机构2取出携带病理组织的取物机构1即可。
[004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取物装置,通过设置有呈伞状的取物机构1,保证了在取物机构1展开的状态下,可通过开放端11使得病理组织置入取物机构1的内部,以及在取物机构1折叠的状态下成细长的结构,方便取物机构1携带病理组织从较小的手术刀口取出;且,通过设置有操作机构2,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另外,还通过设置有负压机构,保证
了取物机构1折叠后与内部的病理组织贴紧,既提高了包裹病理组织的紧密性,又减小了取物机构1外部的空间,方便了取物机构1携带病理组织从较小的手术刀口取出。
[0045]
关于取物机构1的结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取物机构1包括:若干根骨架13和膜衣14,膜衣14覆于若干根骨架13的外侧,以形成具有开放端11和封闭端12的结构。
[0046]
其中,上述骨架13包括一根固定骨架131和若干根活动骨架132,每个活动骨架132的自由端上均设置有过线孔。
[004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上述骨架13的数量、材质和膜衣14的材质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骨架13设置为4根,包括1根固定骨架和3根活动骨架,固定骨架131为尼龙骨架,活动骨架132为钢结构,膜衣14为硅橡胶膜衣。
[0048]
关于操作机构2的结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操作机构2包括:套管21、收口拉绳22和弹簧锁扣23,套管21的一端侧壁上设置有抽气口24,另一端通过连接管25与固定骨架131连接,收口拉绳22穿过每个骨架13上的过线孔后穿过套管21内腔后被弹簧锁扣23固定,其中,该套管21的形式可以为钢结构。
[004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弹簧锁扣23包括: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圆孔231的锁扣壳体232、弹簧233和设置有第二圆孔234的移动件235,第一圆孔231与第二圆孔234的尺寸一致;弹簧233设置于锁扣壳体232内部,且与移动件235的一端连接。
[0050]
弹簧233用于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第一圆孔231与第二圆孔234部分重合,以卡住收口拉绳22;弹簧233还用于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第一圆孔231与第二圆孔234完全重合,以供工作人员抽拉收口拉绳22。
[0051]
医护人员操作套管21将取物机构1置于患者身体内部待切除的病理组织处,按压移动件235打开弹簧锁扣23,使得收口拉绳22放松,骨架13和膜衣14会自动打开覆盖在病理组织外侧,在将病理组织切除后,病理组织自动落在取物机构1中,之后医护人员可以拉紧收口拉绳22逐渐折叠取物机构1,并通过弹簧锁扣23对收口拉绳22进行限位,待取物机构1完成折叠后通过操作套管21将取物机构1取出至体外。
[0052]
关于负压吸引器抽取取物机构1内部分空气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两种:
[0053]
第一种、负压机构还包括与负压吸引器连通的抽气管,抽气管的一端位于抽气口24处,另一端依次穿过套管21、连接管25和固定骨架131。
[0054]
固定骨架131和连接管25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位于固定骨架131和连接管25内部的抽气管上也设置有若干个通孔,负压吸引器可以通过该抽气管将取物机构1内的部分气体抽出。
[0055]
第二种、如图4所示,套管21内部设置有第一拉绳通道211和第一负压通道212,第一负压通道212与负压吸引器连通。
[0056]
固定骨架131和连接管25的内部均设置有与第一负压通道212连通的第二负压通道,第二负压通道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负压吸引器可以直接通过上述第一负压通道212和第二负压通道将取物机构1内的部分气体抽出。
[0057]
当然,为了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也可以在套管21的外侧也可以设置有方便医护人员抓持的把手。
[0058]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医用取物装置的实用性,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图7
所示,操作机构2还包括:若干条骨架引线26,每条骨架引线26均与一根固定骨架131连接,套管21内部设置有第二拉绳通道213、骨架引线通道214和第三负压通道215,第三负压通道215与负压吸引器连通。
[005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骨架13设置为4根,包括一根固定骨架131和三根活动骨架132时,骨架引线26设置为3条,且每一条骨架引线26均与一根固定骨架131连接,那么,第二拉绳通道213设置为2条,骨架引线通道214设置为3条。
[0060]
为了固定住上述若干条骨架13拉线,如图5和图6所示,套管21包括内套管216和外套管217;内套管216的一端与连接管25固定连接,另一端套设在外套管217的内部且与外套管217滑动连接,若干条骨架引线26与外套管217的另一端的内壁固定连接。
[0061]
外套管217用于在沿内套管216的外壁向下移动时,放松若干条骨架引线26使得若干根活动骨架132同步展开,还用于在沿内套管216的外壁向上移动时拉紧若干条骨架引线26使得若干根活动骨架132同步折叠。
[0062]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外套管217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卡凸217-1,套管21还包括限位管218,限位管218套设在外套管217另一端的外侧,且限位管218上设置有与卡凸217-1对应的卡扣219,当医护人员按压该卡扣219时,能够解除卡扣219对卡凸217-1的限制,使得外套管217能够沿内套管216的外壁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活动骨架132同步展开和折叠。
[006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