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管路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5170发布日期:2021-05-19 01:2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管路固定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管路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2.临床医用管路主要有输液管、尿管、引流管等,临床上应用于患者身上的医用管路,例如鼻管、胃管和肠管在长时间接触患者皮肤的过程中,由于医用管路与皮肤的摩擦及挤压作用,会导致压疮的产生,另外,皮肤破损还会有渗液产生,长时间的渗液会有伤口感染地风险,用的固定方式为胶带固定,即将用胶带将管路固定在患者面部或鼻子等位置,此类方法存在较多问题,部分病人在长时间接触胶带后,出现皮肤过敏的情况,给病人带来痛苦,胶带需要每天更换,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且提高了医疗成本,胶带因为出汗等原因意外脱落后,存在管路脱出的隐患,尿管对病人常有刺激作用,管路可能随着病人的活动而活动,有脱出甚至损伤管路所在组织和器官地风险,当尿管移动时甚至可能损伤尿道而出现血尿,猛烈的牵拉尿管还可能导致尿道撕裂,输液管路受到牵拉可能导致输液针脱出,引流管脱出则可能导致组织引流不通畅而增加感染风险和组织压力高导致组织坏死等问题,现有的大多数医用管路固定夹具固定不牢固,也缺少对流经软管药液进行流速的控制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管路固定夹具,通过活动栓通过在上端夹持部a内槽及下端夹持部a内槽内侧的移动,进而实现对软管的挤压,从而实现对流经软管药液流速的控制,提高固定夹具使用的灵活性,限位齿通过相互之间的限位摩擦,实现对活动栓的限位固定,进而实现对流经软管药液流速的控制,从而提高活动栓的使用效果的特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管路固定夹具,包括夹具主体,所述夹具主体的一侧安装有上端夹持部,所述上端夹持部的内侧安装有上端夹持部a内槽,所述上端夹持部的内侧安装有上端夹持部b内槽,所述夹具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连接端,所述夹持连接端的一侧安装有下端夹持部,所述下端夹持部的内侧安装有下端夹持部a内槽,所述下端夹持部的内侧安装有下端夹持部b内槽,所述下端夹持部的一侧安装有按压板,所述上端夹持部的一侧安装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所述上端夹持部的内侧安装有圆孔,所述夹持连接端的内侧安装有软管穿入口,所述夹持板的内侧安装有软管穿出口,所述上端夹持部a内槽的一侧安装有活动栓,所述活动栓的一侧安装有限位齿,所述限位齿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侧安装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块内槽,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复位钮,所述上端夹持部的一侧安装有防滑齿,所述软管穿入口的内侧设置有软管。
5.优选的,所述上端夹持部a内槽与下端夹持部a内槽均为圆柱形槽体,分别设置于
上端夹持部与下端夹持部内侧的位置,且均贯穿上端夹持部与下端夹持部的上、下两端;上端夹持部a内槽与下端夹持部a内槽不仅可以用于活动栓上、下滑动的场所,而且为活动栓提供支撑与保护,进而提高固定夹具使用的安全性。
6.优选的,所述上端夹持部b内槽与下端夹持部b内槽均为圆柱形槽体,分别设置于上端夹持部与下端夹持部内侧的位置,且深度小于上端夹持部a内槽的深度,周长与上端夹持部a内槽的周长相同;上端夹持部b内槽与下端夹持部b内槽用于当活动栓对软管进行流速限制时,软管弯折的场所,进而避免活动栓对软管进行流速限制时对软管的损坏,从而提高固定夹具使用的安全性。
7.优选的,所述夹持板为三角形夹持板,安装于上端夹持部下方的位置,且内侧设置有软管穿出口;夹持板不仅可以用于对软管的固定,而且可以对软管提供支撑与保护。
8.优选的,所述活动栓为圆柱形活动栓,共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上端夹持部a内槽及下端夹持部a内槽内侧的位置;活动栓通过在上端夹持部a内槽及下端夹持部a内槽内侧的移动,进而实现对软管的挤压,从而实现对流经软管药液流速的控制,提高固定夹具使用的灵活性。
9.优选的,所述限位齿为圆弧形限位齿,对称的安装于活动栓与连接板相向的一侧位置;限位齿通过相互之间的限位摩擦,实现对活动栓的限位固定,进而实现对流经软管药液流速的控制,从而提高活动栓的使用效果。
10.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为圆柱形活动杆,共有四根,每两根为一组,安装于连接板左侧的位置,且外圈均安装有复位弹簧;活动杆在连接板的带动下左、右方向的水平运行,当活动杆向左运动时,相互接触的限位齿发生分离,进而解除对活动栓的限制,从而使活动栓进行复位,当活动杆向右运动时限位齿相互摩擦接触,进行实现对活动栓的限制。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为长方形固定块,共有四块,每两块为一组,安装于活动杆左侧的位置,每块的内侧均设置有固定块内槽,且固定块内槽的尺寸与活动杆的尺寸相匹配;固定块用于限制活动杆的活动距离,通过活动杆在固定块内槽内侧的运动,实现对活动栓限制固定及限制固定的解除。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端夹持部a内槽与下端夹持部a内槽不仅可以用于活动栓上、下滑动的场所,而且为活动栓提供支撑与保护,进而提高固定夹具使用的安全性,上端夹持部b内槽与下端夹持部b内槽用于当活动栓对软管进行流速限制时,软管弯折的场所,进而避免活动栓对软管进行流速限制时对软管的损坏,从而提高固定夹具使用的安全性,活动栓通过在上端夹持部a内槽及下端夹持部a内槽内侧的移动,进而实现对软管的挤压,从而实现对流经软管药液流速的控制,提高固定夹具使用的灵活性,限位齿通过相互之间的限位摩擦,实现对活动栓的限位固定,进而实现对流经软管药液流速的控制,从而提高活动栓的使用效果。
13.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栓对软管进行流速限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夹具主体;2、上端夹持部;3、上端夹持部a内槽;4、上端夹持部a内槽;5、夹持连接端;6、下端夹持部;7、下端夹持部a内槽;8、下端夹持部b内槽;9、按压板;10、夹持板;11、限位板;12、圆孔;13、软管穿入口;14、软管穿出口;15、活动栓;16、限位齿;17、复位弹簧;18、连接板;19、活动杆;20、固定块;21、固定块内槽;22、复位钮;23、防滑齿;24、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请参阅图1

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管路固定夹具,包括夹具主体1,所述夹具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上端夹持部2,所述上端夹持部2的内侧安装有上端夹持部a内槽3,所述上端夹持部2的内侧安装有上端夹持部b内槽4,所述夹具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夹持连接端5,所述夹持连接端5的一侧安装有下端夹持部6,所述下端夹持部6的内侧安装有下端夹持部a内槽7,所述下端夹持部6的内侧安装有下端夹持部b内槽8,所述下端夹持部6的一侧安装有按压板9,所述上端夹持部2的一侧安装有夹持板10,所述夹持板10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11,所述上端夹持部2的内侧安装有圆孔12,所述夹持连接端5的内侧安装有软管穿入口13,所述夹持板10的内侧安装有软管穿出口14,所述上端夹持部a内槽3的一侧安装有活动栓15,所述活动栓15的一侧安装有限位齿16,所述限位齿16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的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17,所述复位弹簧17的一侧安装有活动杆19,所述活动杆19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块20,所述固定块20的内侧设置有固定块内槽21,所述连接板18的一侧安装有复位钮22,所述上端夹持部2的一侧安装有防滑齿23,所述软管穿入口13的内侧设置有软管24。
23.具体的,所述上端夹持部a内槽3与下端夹持部a内槽7均为圆柱形槽体,分别设置于上端夹持部2与下端夹持部6内侧的位置,且均贯穿上端夹持部2与下端夹持部6的上、下两端;上端夹持部a内槽3与下端夹持部a内槽7不仅可以用于活动栓15上、下滑动的场所,而且为活动栓15提供支撑与保护,进而提高固定夹具使用的安全性。
24.具体的,所述上端夹持部b内槽4与下端夹持部b内槽8均为圆柱形槽体,分别设置于上端夹持部2与下端夹持部6内侧的位置,且深度小于上端夹持部a内槽3的深度,周长与上端夹持部a内槽3的周长相同;上端夹持部b内槽4与下端夹持部b内槽8用于当活动栓15对软管24进行流速限制时,软管24弯折的场所,进而避免活动栓15对软管24进行流速限制时对软管24的损坏,从而提高固定夹具使用的安全性。
25.具体的,所述夹持板10为三角形夹持板,安装于上端夹持部2下方的位置,且内侧设置有软管穿出口14;夹持板10不仅可以用于对软管24的固定,而且可以对软管24提供支撑与保护。
26.具体的,所述活动栓15为圆柱形活动栓,共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上端夹持部a内槽3及下端夹持部a内槽7内侧的位置;活动栓15通过在上端夹持部a内槽3及下端夹持部a内槽7内侧的移动,进而实现对软管24的挤压,从而实现对流经软管24药液流速的控制,提高固定夹具使用的灵活性。
27.具体的,所述限位齿16为圆弧形限位齿,对称的安装于活动栓15与连接板18相向的一侧位置;限位齿16通过相互之间的限位摩擦,实现对活动栓15的限位固定,进而实现对流经软管24药液流速的控制,从而提高活动栓15的使用效果。
28.具体的,所述活动杆19为圆柱形活动杆,共有四根,每两根为一组,安装于连接板18左侧的位置,且外圈均安装有复位弹簧17;活动杆19在连接板18的带动下左、右方向的水平运行,当活动杆19向左运动时,相互接触的限位齿16发生分离,进而解除对活动栓15的限制,从而使活动栓15进行复位,当活动杆19向右运动时限位齿16相互摩擦接触,进行实现对活动栓15的限制。
29.具体的,所述固定块20为长方形固定块,共有四块,每两块为一组,安装于活动杆19左侧的位置,每块的内侧均设置有固定块内槽21,且固定块内槽21的尺寸与活动杆19的尺寸相匹配;固定块20用于限制活动杆19的活动距离,通过活动杆19在固定块内槽21内侧的运动,实现对活动栓15限制固定及限制固定的解除。
3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先将软管24从夹持连接端5内侧的软管穿入口13穿入,然后经由夹持板10内侧的软管穿出口14穿出,然后将按住按压板9,将下端夹持部6与上端夹持部2闭合,并经由限位板11连接,当需要对流经软管24药液的流速进行控制时,将活动栓15通过在上端夹持部a内槽3及下端夹持部a内槽7内侧的移动,进而实现对软管24的挤压,从而实现对流经软管24药液流速的控制,限位齿16通过相互之间的限位摩擦,实现对活动栓15的限位固定,进而实现对流经软管24药液流速的控制,从而提高活动栓15的使用效果,上端夹持部b内槽4与下端夹持部b内槽8用于当活动栓15对软管24进行流速限制时,软管24弯折的场所,进而避免活动栓15对软管24进行流速限制时对软管24的损坏,当不需要对流经软管24药液的流速进行控制时,通过复位钮22带到连接板18运行,然后活动杆19在连接板18的带动下向左水平运行,当活动杆19向左运动时,相互接触的限位齿16发生分离,进而解除对活动栓15的限制。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地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