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腿部康复用调节式锻炼设备

文档序号:24908463发布日期:2021-05-04 10:1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腿部康复用调节式锻炼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腿部康复用调节式锻炼设备。



背景技术: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中期,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的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康复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体育医疗、运动训练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目前对康复护理的研究着重在骨科、神经科、心脏、老年病等临床专科病人康复的工作中,在骨科患者进行手术后往往需要进行一定量的恢复性训练,通过恢复性训练有利于提高四肢血液流通,有利于提高病人恢复速度,目前恢复性训练主要借助护理装置。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目前的护理装置只能实现帮助腿部上下运动,与人体实际走路运动情况不符,且不能胳膊和腿同时锻炼康复。

因此,发明一种腿部康复用调节式锻炼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腿部康复用调节式锻炼设备,通过电机输出端带动转盘转动,转盘通过支撑柱带动支撑架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双脚和双腿做圆周运动,转盘转动通过连杆带动滑杆做前后运动,从而带动双手和胳膊一起前后运动,有利于病人腿部和胳膊同时锻炼,尽快恢复,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腿部康复用调节式锻炼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康复机构,所述底板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竖板侧面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一侧与其中一个竖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一侧设有连杆,所述滑杆与连杆铰接,所述连杆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固定箱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凹槽相匹配,所述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z形杆,所述z形杆一端固定连接有t形杆,所述t形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支撑柱底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端与支撑柱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魔术公贴,所述支撑板中部固定安装有布带,所述布带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魔术母贴,所述魔术公贴与魔术母贴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底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椅子,所述椅子顶部设有软垫。

优选的,所述把手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把手外表面设有第一防滑层,所述第一防滑层由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第二防滑层,所述第二防滑层由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机设置为步进电机。

优选的,所述滑槽设置为t形,所述滑杆设置为t形,所述滑杆与滑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魔术公贴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布带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魔术母贴数量设置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连杆与转盘平行分布,两个所述竖板平行分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电机输出端带动转盘转动,转盘通过支撑柱带动支撑架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双脚和双腿做圆周运动,转盘转动通过连杆带动滑杆做前后运动,从而带动双手和胳膊一起前后运动,有利于病人腿部和胳膊同时锻炼,尽快恢复;

2、通过设有椅子和软垫,有利于支撑病人身体,使病人坐上去时更加舒适,通过设有由橡胶制成的第一防滑层,有利于增大摩擦力,有利于双手抓牢,不易滑落,增大安全性,通过设有由橡胶制成的第二防滑层,有利于增大摩擦力,使双脚不易滑落,增大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康复机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z型杆、t型杆和把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康复机构、3竖板、4顶板、5固定箱、6滑槽、7滑杆、8连杆、9凹槽、10电机、11转盘、12支撑柱、13z形杆、14t形杆、15把手、16支撑架、17支撑板、18魔术公贴、19布带、20魔术母贴、21椅子、22第一防滑层、23第二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腿部康复用调节式锻炼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安装有康复机构2,所述底板1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板3,所述竖板3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竖板3侧面顶部之间固定安装有顶板4,所述顶板4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箱5,所述固定箱5一侧与其中一个竖板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5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滑槽6,所述滑槽6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7,所述滑杆7一侧设有连杆8,所述滑杆7与连杆8铰接,所述连杆8表面设有凹槽9,所述固定箱5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1,所述转盘11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与凹槽9相匹配,所述滑杆7一端固定连接有z形杆13,所述z形杆13一端固定连接有t形杆14,所述t形杆14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5,所述支撑柱12底部设有支撑架16,所述支撑架16顶端与支撑柱12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支撑架16底部设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与支撑架1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7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魔术公贴18,所述支撑板17中部固定安装有布带19,所述布带19远离支撑板1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魔术母贴20,所述魔术公贴18与魔术母贴20相匹配,有利于病人腿部和胳膊同时锻炼,尽快恢复。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10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机10设置为步进电机,有利于提供动能,并且可根据不同情况来调速。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槽6设置为t形,所述滑杆7设置为t形,所述滑杆7与滑槽6相匹配。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魔术公贴18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布带19数量设置为两个,所述魔术母贴20数量设置为两个,有利于固定双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8与转盘11平行分布,两个所述竖板3平行分布。

实施方式具体为:双脚放在支撑板17上,用布带19把双脚绑住,把魔术母贴20与魔术公贴18匹配,有利于固定住双脚,双手握住把手15,电机10接通电源,电机10输出端带动转盘11转动,转盘11带动支撑柱12围绕转盘11圆心转动,由于腿部重力作用,支撑架16在转盘11底部做圆周运动,支撑架16带动支撑板17做圆周运动,支撑板17带动双脚做圆周运动,双脚带动双腿做圆周运动,转盘11转动通过连杆8带动滑杆7做前后运动,滑杆7通过z型杆和t型杆带动把手15运动,把手15带动双手和胳膊做前后运动,有利于病人腿部和胳膊同时锻炼,尽快恢复,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的护理装置只能实现帮助腿部上下运动,与人体实际走路运动情况不符,且不能胳膊和腿同时锻炼康复问题。

如图1-5所示:所述底板1一侧固定安装有椅子21,所述椅子21顶部设有软垫,有利于支撑病人身体,使病人坐上去时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把手15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把手15外表面设有第一防滑层22,所述第一防滑层22由橡胶制成,有利于增大摩擦力,有利于双手抓牢,不易滑落,增大安全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17顶部设有第二防滑层23,所述第二防滑层23由橡胶制成,有利于增大摩擦力,使双脚不易滑落,增大安全性。

实施方式具体为:病人在使用本装置时,病人坐在椅子21的软垫上,有利于支撑病人身体,使病人坐上去时更加舒适,双手握住第一防滑层22,有利于增大摩擦力,有利于双手抓牢,不易滑落,增大安全性,双脚踩在二防滑层23上,有利于增大摩擦力,使双脚不易滑落,增大安全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病人使用过程中不舒适和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布带19、魔术母贴20和魔术公贴18用来固定双脚,把手15用来放双手,电机10输出端带动转盘11转动,转盘11带动支撑柱12围绕转盘11圆心转动,由于腿部重力作用,支撑架16在转盘11底部做圆周运动,支撑架16带动支撑板17做圆周运动,支撑板17带动双脚做圆周运动,双脚带动双腿做圆周运动,转盘11转动通过连杆8带动滑杆7做前后运动,滑杆7通过z型杆和t型杆带动把手15运动,把手15带动双手和胳膊一起运动;

参照说明书附图1-5,椅子21用来支撑病人身体,第一防滑层22用来增大摩擦力,第二防滑层23用来增大摩擦力。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