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术的外部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0927发布日期:2021-05-07 19:4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手术的外部贴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用于手术的外部贴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脊柱手术中,脊柱内窥镜微创手术是比较常用的。在手术过程中,为了保证镜头视野的清晰,需要用生理盐水通过内窥镜装置对术区进行持续冲洗,冲洗的水又从内窥镜装置中返流出来,在此过程中,手术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碎小的髓核组织、韧带组织、纤维环及碎骨片等也会从内窥镜装置中返流出来,现有的方式都是利用一个带有引流袋的薄膜贴合在人体的背部,冲洗出现的水及术中产生的碎小的组织通过引流袋流入手术床旁地面的废物桶内。但是,现有的贴膜需要医生手动粘贴到手术巾上,贴膜容易移动,为了防止冲洗水返流后流的到处都是,医生会用手术巾堆叠在一起阻挡水流,如此操作十分麻烦,而且堆叠的手术巾容易移动,水流会流的到处都是,无法有效的收集起来,影响手术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术的外部贴膜装置,解决贴膜容易移动和返流冲洗水四处漏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手术的外部贴膜装置,包括透明的膜本体及拦流垫和引流组件,所述膜本体的底面设有第一粘贴区和第二粘贴区,第一粘贴区设置在膜本体底面边缘四周,第二粘贴区设置在膜本体底面中部四周,第一粘贴区和第二粘贴区上均粘接有撕膜;

拦流垫设置在膜本体的顶面,拦流垫的形状为顶部和底部均具有开口的漏斗状,且顶部开口的大小大于底部开口;

引流组件包括集水管和集水桶,集水管的一端与拦流垫侧壁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集水桶连通。

上述贴膜装置通过第一粘贴区粘贴在手术巾上和第二粘贴区粘贴在患者皮肤上,使医生在膜本体上开孔后,防止膜本体与患者皮肤分离,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还会组织返流的冲洗水流到患者皮肤上,通过拦流垫的设置阻止返流冲洗水四处漏水。

进一步地,拦流垫底端设置在膜本体的第一粘贴区和第二粘贴区之间。

进一步地,拦流垫上与集水管连通的位置在水平方向的高度为低洼点,使返流冲洗水汇聚到拦流垫上与集水管连通的位置,然后通过集水管流入集水桶。

进一步地,集水桶包括内桶和外桶,内桶套设在外桶内,且内桶的侧壁和外桶的侧壁之间设有空腔,内桶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多个集水孔,集水孔与空腔连通。内桶和外桶的设置实现了返流冲洗水和组织残渣的分离,方便后续处理。

进一步地,内桶和外桶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外桶的高度大于内桶的高度,空腔延伸至内桶底壁和外桶底壁之间,防止返流冲洗水回流到内桶内。

进一步地,集水孔靠近空腔的端面的高度低于集水孔远离空腔的端面的高度。使流入内桶的返流冲洗水更容易和快速地流到外桶内。

进一步地,膜本体设有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刻度线,刻度线的零点位于膜本体的中心点上。刻度线的设置是为了医生对手术部位的准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贴膜装置通过第一粘贴区粘贴在手术巾上和第二粘贴区粘贴在患者皮肤上,使医生在膜本体上开孔后,防止膜本体与患者皮肤分离,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还会组织返流的冲洗水流到患者皮肤上,通过拦流垫的设置阻止返流冲洗水四处漏水,避免了返流的冲洗水流的到处都是,而且内桶和外桶的设置实现了返流冲洗水和组织残渣的分离,方便后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膜本体、11-第一粘贴区、12-第二粘贴区、13-刻度线、14-撕膜、20-拦流垫、21-漏水孔、30-引流组件、31-集水管、32-集水桶、321-外桶、322-内桶、323-集水孔、334-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和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术的外部贴膜装置,包括透明的膜本体10及拦流垫20和引流组件30。其中,膜本体10设有横向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刻度线13,刻度线13的零点位于膜本体10的中心点上,刻度线13在x线透视下可显影。刻度线13的设置是为了医生对手术部位的准确定位。

膜本体10的底面设有第一粘贴区11和第二粘贴区12,第一粘贴区11设置在膜本体10底面边缘四周,第二粘贴区12设置在膜本体10底面中部四周,第一粘贴区11和第二粘贴区12上均粘接有撕膜14。第一粘贴区11用于粘贴在手术巾上,第二粘贴区12用于粘贴在患者皮肤上,第一粘贴区11和第二粘贴区12的设置是膜本体10的固定更加稳定,不容易脱落,同时第二粘贴区12也能够防止返流的冲洗水流在患者的身上。

拦流垫20用于阻拦冲洗手术切口时返流的冲洗水,阻止冲洗水流的到处都是。拦流垫20设置在膜本体10的顶面,拦流垫20的形状为顶部和底部均具有开口的漏斗状,且顶部开口的大小大于底部开口。其中,拦流垫20的侧壁为平缓的弧形。

拦流垫20的底端开设有漏水孔21,漏水孔21用于与引流组件30连接。漏水孔21的位置位于拦流垫20底端在水平方向的低洼点,使返流的冲洗水被拦流垫20阻拦后最终流到漏水孔21位置,再通过引流组件30收集起来。

请一并参阅图2,引流组件30包括集水管31和集水桶32,集水管31的一端与拦流垫20的漏水孔21连通,另一端与集水桶32连通。具体地,集水桶32包括内桶322和外桶321,内桶322套设在外桶321内,且内桶322的侧壁和外桶321的侧壁之间设有空腔334,内桶322的侧壁和底壁上均设有多个集水孔323,集水孔323与空腔334连通。返流的冲洗水通过漏水孔21从集水管31内流到集水桶32的内桶322中,同时冲洗水从手术切口内冲洗出来的人体组织碎渣也会流到内桶322中。为了分离返流水和人体组织碎渣,返流水会通过集水孔323流到外桶321内。

优选地,集水孔323靠近空腔334的端面的高度低于集水孔323远离空腔334的端面的高度,使流入内桶322的返流冲洗水更容易和快速地流到外桶321内。

优选地,内桶322和外桶32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外桶321的高度大于内桶322的高度,空腔334延伸至内桶322底壁和外桶321底壁之间,使返流水更容易从内桶322流到外桶321内。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医生做手术时,先将手术巾上剪一个孔,再将手术巾盖到患者身上,使做手术的位置从手术巾的孔中裸露出来;然后使用本贴膜装置时,撕掉第一粘贴区11和第二粘贴区12的撕膜14,接着将第一粘贴区11粘贴在手术巾上,第二粘贴区12粘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医生根据膜本体10上的刻度线13,定位手术切口的位置,将膜本体10上剪切一个手术孔;

当医生使用冲洗水冲洗患者的切口时,返流的冲洗水从切口流出来向四周漫延,但被拦流垫20阻挡,进而返流的冲洗水汇聚到漏水孔21位置,通过集水管31流入内桶322中,同时返流的冲洗水会从切口带出人体组织残渣,同样通过漏水孔21和集水管31进入内桶322,流入内桶322的返流冲洗水通过集水孔323流入外桶321内,而人体组织残渣留到内桶322内,实现返流冲洗水和组织残渣的分离,方便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贴膜装置通过第一粘贴区11粘贴在手术巾上和第二粘贴区12粘贴在患者皮肤上,使医生在膜本体10上开孔后,防止膜本体10与患者皮肤分离,影响手术的进行,同时还会组织返流的冲洗水流到患者皮肤上,通过拦流垫20的设置阻止返流冲洗水四处漏水,避免了返流的冲洗水流的到处都是,而且内桶322和外桶321的设置实现了返流冲洗水和组织残渣的分离,方便后续处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