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

文档序号:25052028发布日期:2021-05-14 13:2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


背景技术:

2.由于卧床患者的皮肤长时间受压,很容易形成压疮,现市场产品局部减压效果不均衡,在减压产品处易形成压力性损伤,且在减压圈处也会存在形成压疮的情况。并且,现有减压产品可调性较差,部分可转移更换主要受力部位的减压产品,在只要受力部位的转换过程中,支撑性和平稳性较差,且使用舒适度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可拆卸连接的触接层、硅胶层和气圈层,气圈层为多圈环结构,且由外至内包围设置,圈环呈蜂巢状;在每个圈环上均设置有气口,通过气口向圈环内进行充放气。
5.进一步地,多个圈环中,间隔的任意两个圈环上的气口通过气管相连通。
6.进一步地,气管与气泵进行连接,且气泵与一控制部进行线连,控制部连接有一计时器。
7.进一步地,触接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吸收芯和底层,面层为棉,吸收芯为纸浆,底层为高分子聚合物。
8.进一步地,触接层与硅胶层和硅胶层与气圈层通过子母扣或拉链的形式进行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地,多个圈环中,任意相临的两个圈环连接但不连通。
10.进一步地,圈环为4个,且由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圈环、第二圈环、第三圈环和第四圈环;第四圈环的内表面相贴紧,第一圈环和第三圈环通过第一气管进行连通,第二圈环和第四圈环通过第二气管进行连通。
11.进一步地,气圈层的中心设置有一垫块,垫块也设置为蜂巢状,垫块由多个圈环中、位于最内层的圈环进行围绕,垫块上也设置有气口。
12.进一步地,圈环为4个,且由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圈环、第二圈环、第三圈环和第四圈环;第一圈环、第三圈环和垫块的气口通过第一气管进行连通,第二圈环和第四圈环通过第二气管进行连通。
13.进一步地,硅胶层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液体。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可进行皮肤局部减压,改善受压部位循环,预防压疮形成。且对触接层的设计,可高效吸收受压部位皮肤分泌的汗液并高效地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接触舒适。使用时,可循环间隔对圈环进行充放气,能够有效地转移与缓解患者的主要受压部位,不影响整体的有效地支撑,且还可使上一受力支
撑点能够高效缓解透气。而位于中间硅胶层的设置,起到一个很好的受力过渡作用,尤其是在充放气转换的过程中,可提高支撑的平稳性与舒适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的触接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三中的气圈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四中的气圈层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气圈层呈圆形结构状态时的示意图。
20.图6为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的气圈层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触接层;11、面层;12、吸收芯;13、底层;2、硅胶层;21、空腔;3、气圈层;4、气口;5、气管;51第一气管;52、第二气管;6、垫块;7、第一圈环;8、第二圈环;9、第三圈环;10、第四圈环。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3.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内容省略了该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技术常识。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该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可拆卸连接的触接层1、硅胶层2和气圈层3,触接层1与人体进行接触。
26.触接层1与硅胶层2、硅胶层2与气圈层3可通过子母扣或拉链的形式进行可拆卸连接,确保拆卸的便捷,且连接牢固,保证了使用的有效。
27.参见图2,具体地,触接层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11、吸收芯12和底层13。其中,面层11为棉,吸收芯12为纸浆,底层13为高分子聚合物,通过触接层1吸收受压部位皮肤分泌的汗液并高效地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且接触舒适。
28.触接层1可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在患者使用后,将触接层1进行拆卸更换,便于换给其它患者进行重复使用。
29.在本申请设计中,气圈层3为多圈环结构,且由外至内包围设置。即圈环为多个,且由外至内圈环的尺寸逐渐减小,位于外侧的圈环包围位于临近其内侧的圈环。当然,气圈层3的整体形状不设限制,可设置为四边形或圆形等。
30.且圈环设计为蜂巢状,受力性与透气性较好。同时,在每个圈环上均设置有气口4,通过气口4向圈环内进行充放气。当然,可将气口4设置在圈环的下端,并且圈环的下端、位于气口4处的位置凹部,将气口4设置在凹部内;并且还可在圈环下端设置凹槽,与凹部连通,方便后续外接布置管道通过气口4向圈环内充放气。
31.在具体实施中,将该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放置在卧床病人的受压部位,进行皮肤局部减压,改善受压部位循环,预防压疮形成。且通过设计的触接层1吸收受压部位皮肤分泌的汗液并高效地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接触舒适。使用时,循环间隔对圈环进行充放气,使得能够有效地转移与缓解患者的主要受压部位,且不影响该装置的有效地支撑。而位于中间硅胶层2的设置,起到一个很好的受力过渡作用,尤其是在充放气转换的过程中,可提高支撑的平稳性与舒适度。
32.实施例二
33.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充放气结构设置做出了进一步地改进,使得充放气过程简单便捷,无需人为实时监控。防止长时间未充放气,仍会导致受压部位产生压疮的问题。
34.具体地,令气管5与气泵进行连接,通过气泵向圈环内进行充放气。且气泵与一控制部进行线连,控制部连接有一计时器,计时器内设定有时间,当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气泵进行充放气处理。
35.且多个所述圈环中,任意相临的两个圈环连接但不连通,使得在充放气的过程中,相临两个圈环互不通气影响,且避免在换气过程中相临两个圈环水平移位的现象,确保气圈层3整体结构的有效。
36.在充放气操作时,可通过控制部控制气泵间断对间隔的圈环进行充放气,可每15分钟循环充放气一次,间断操作。
37.实施例三
38.参见图3,在本申请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圈环的充放气布局方式进行设计,确保充放气过程,该蜂巢式可充气压力性损伤垫的对患者主要受力点的高效过渡支撑。
39.并且,在多个圈环中,间隔的任意两个圈环上的气口4通过气管5相连通,且气管5连接气泵,通过气泵可同时同步对间隔的任意两个圈环进行充放气操作。
40.具体地,圈环为4个,且由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圈环7、第二圈环8、第三圈环9和第四圈环10,且第四圈环10的内表面相贴紧。此时,第一圈环7包围在第二圈环8的外表面,第二圈环8包围在第三圈环9的外表面,第三圈环9包围在第四圈环10的外表面,而位于最内位置处的第四圈环10的内表面相贴紧,进而形成一整体结构。
41.其中,第一圈环7和第三圈环9通过第一气管51进行连通,通过气泵向第一气管51内进行充放气,进而实现对第一圈环7和第三圈环9的同步充放气处理。第二圈环8和第四圈环10通过第二气管52进行连通。通过气泵向第二气管52内进行充放气,进而实现对第二圈环8和第四圈环10的同步充放气处理。
42.在实际操作中,参见图6,可采用将第一气管51连接一气泵,将第二气管52连接另一气泵的方式。当然,也可将第一气管51和第二气管52与三通管进行连通;其中,三通管分别与第一气管51、第二气管52和气泵进行连接。并且三通管与第一气管51和第二气管52连接处均设置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即可实现对第一气管51和第二气管52独自的充放气处理,互不影响。
43.在间断充放气过程中,可先通过第一气管51向第一圈环7和第三圈环9充气,此时,第一圈环7和第三圈环9处作为主要受力部位。在受力点换位处理时,可先通过第二气管52向第二圈环8和第四圈环10充气;接着,通过第一气管51放出第一圈环7和第三圈环9内的气
体。此时,则转换为第二圈环8和第四圈环10处作为主要受力部位。其支撑方式均为多间隔环状支撑,确保了受力点支撑的有效,且还可使上一受力支撑点能够高效缓解透气。同时,在硅胶层2的作用下,使得转换过渡平稳,舒适性较好。
44.实施例四
45.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在气圈层3的中心设置有一垫块6,垫块6也设置为蜂巢状,垫块6由多个圈环中、位于最内层的圈环进行围绕,在垫块6上也设置有气口4。
46.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气圈围绕的最中心位置处放置垫块6,通过垫块6对中心位子进行填充,提高气圈层3的整体性。
47.此时,圈环可设计为4个,且由外至内依次为第一圈环7、第二圈环8、第三圈环9和第四圈环10;第一圈环7、第三圈环9和垫块6的气口4通过第一气管51进行连通,第二圈环8和第四圈环10通过第二气管52进行连通。
48.可先通过第一气管51向第一圈环7、第三圈环9和垫块6充气,此时,第一圈环7、第三圈环9和垫块6处作为主要受力部位。在受力点换位处理时,通过第二气管52向第二圈环8和第四圈环10充气;接着,通过第一气管51放出第一圈环7、第三圈环9和垫块6内的气体。此时,则转换为第二圈环8和第四圈环10处作为主要受力部位。同理,其支撑方式也均为多间隔环状支撑,确保了受力点支撑的有效,且提高了上一受力支撑点的高效缓解透气。同时,在硅胶层2的作用下,使得转换过渡平稳,舒适性较好。
49.实施例五
50.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在硅胶层2内设置有空腔21,并且在空腔21内填充有液体,液体分布可以根据受压部位变化。
51.在以上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52.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