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活检通道便于控制方向的实时可视肠梗阻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4742发布日期:2021-01-30 01:4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活检通道便于控制方向的实时可视肠梗阻导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活检通道便于控制方向的实时可视肠梗阻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肠梗阻,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而肠梗阻导管使治疗肠梗阻的重要医护用具之一,目前,市面上的肠梗阻导管,在进行盲插时,不能控制导管方向,使人体内部受到损伤。
[0003]
因此,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活检通道便于控制方向的实时可视肠梗阻导管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活检通道便于控制方向的实时可视肠梗阻导管,通过第一导管外壁设置充气球囊,使第一导管可以顺着肠蠕动进入到肠道内部,在第一凹槽内部设置支撑杆,使连接线的稳定性大大增加,在支撑杆外壁设置活动板,可以对连接线进行有效限位,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活检通道便于控制方向的实时可视肠梗阻导管,包括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与第一导管内壁之间设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一侧设有导线,所述连接线一端与第一导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三导管连通,所述第三导管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外壁远离第三导管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导管内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导管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两端均与第一凹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外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支撑杆外壁一侧与连接线外壁一侧相贴合,所述导线位于挡板远离支撑杆一侧,所述连接线远离第一导管内壁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第一导管外壁设有充气球囊,所述充气球囊与第一导管外壁固定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管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外壁一侧贯穿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与导线电性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三导管外壁固定连接有前球囊,所述第三导管与前球囊连通,所述前球囊一侧设有补气管,所述补气管与第三导管连通,所述补气管远离前球囊一侧设有后球囊,所述后球囊与第三导管连接,所述第一导管远离第三导管一端固定连接有探头,所述探头与第一导管连通。
[0008]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对称分布于与挡板一侧。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管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形,所述固定块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椭圆形。
[0010]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数量设置为两组,每组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活动板对称分布于支撑杆外壁。
[0011]
优选的,所述连接线位于两个活动板之间,所述活动板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
[0012]
优选的,所述拉环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环形,所述拉环为不锈钢材质构件。
[001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
1、通过第一导管外壁设置充气球囊,第一导管外壁的充气球囊,使第一导管可以顺着肠蠕动进入到肠道内部,支撑杆的加入,增加连接线的稳定性,活动板的截面形状设置圆形,可以有效对连接线进行限位,拉环和连接线的加入,使探头不会与胃部或肠道内部贴合,造成胃部或肠道内部损伤,该肠梗阻导管盲插时,通过控制第一导管的方向,使人体内部受到损伤大大降低;
[0015]
2、通过在第一导管外壁设置摄像头,第一导管外壁的摄像头,可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固定块的加入,使摄像头的稳定性大大增加,固定块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可以有效保护胃部或肠道内部不受固定块损坏,挡板的加入,使连接线在进行拉紧和松弛的状态时,不会被带动导线大幅度运动,避免了导线的误操作,第二导管的加入,对连接线和导线进行有效保护,该肠梗阻导管进入人体内部时,可以实时观察肠道内部情况。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块主剖视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管侧剖视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侧视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板侧视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侧视图;
[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1第一导管、2第二导管、3连接线、4导线、5第三导管、6稳定块、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9挡板、10支撑杆、11活动板、12拉环、13充气球囊、14固定块、15摄像头、16前球囊、17补气管、18后球囊、19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具有活检通道便于控制方向的实时可视肠梗阻导管,包括第一导管1,所述第一导管1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2,所述第二导管2与第
一导管1内壁之间设有连接线3,所述连接线3一侧设有导线4,所述连接线3一端与第一导管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管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管5,所述第一导管1与第三导管5连通,所述第三导管5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定块6,所述稳定块6外壁远离第三导管5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三导管5内部开设有第二凹槽8,所述第二导管2与第二凹槽8连通,所述第一凹槽7与第二凹槽8连通,所述第一凹槽7内部固定有挡板9,所述挡板9一侧设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两端均与第一凹槽7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0外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1,所述支撑杆10外壁一侧与连接线3外壁一侧相贴合,所述导线4位于挡板9远离支撑杆10一侧,所述连接线3远离第一导管1内壁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2,所述第一导管1外壁设有充气球囊13,所述充气球囊13与第一导管1外壁固定连接。
[0028]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10对称分布于与挡板9一侧,增加连接线3的稳定性,对连接线3进行限位。
[0029]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板11的数量设置为两组,每组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活动板11对称分布于支撑杆10外壁,增加连接线3的稳定性,对连接线3进行限位。
[0030]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线3位于两个活动板11之间,所述活动板11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可以对连接线3进行限位,使第一导管1可以微调。
[0031]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拉环12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环形,所述拉环12为不锈钢材质构件,使拉动连接线3时,更加稳定。
[0032]
实施方式具体为:当使用该肠梗阻导管时,把探头19插入病人鼻子内部,再从鼻子内部进入到胃部,第一导管1外壁的充气球囊13,使第一导管1可以顺着肠蠕动进入到肠道内部,在第一导管1进入到胃部和肠道内部时,使用者拉动拉环12,拉环12带动连接线3,连接线3在连个支撑杆10之间滑动运动,支撑杆10的加入,增加连接线3的稳定性,活动板11的截面形状设置圆形,可以有效对连接线3进行限位,连接线3在第一凹槽7内壁滑动运动,同时连接线3在第二凹槽8内部滑动运动,连接线3带动第一导管1,使第一导管1摆动,促使探头19改变方向,充气球囊13在与胃部或肠道内部贴合时,拉动拉环12,拉环12带动连接线3,连接线3带动第一导管1,第一导管1带动探头19,使探头19不会与胃部或肠道内部贴合,造成胃部或肠道内部损伤,探头19到达病变位置,需要探头19进行微调时,可拉动拉环12,使探头19进行微调,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肠梗阻导管盲插不能控制导管方向,使人体内部受到损伤的问题。
[0033]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导管1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外壁一侧贯穿有摄像头15,所述摄像头15与固定块14固定连接,所述摄像头15与导线4电性连接,使肠道内部情况可以实时看到,增加摄像头15的稳定性。
[0034]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导管5外壁固定连接有前球囊16,所述第三导管5与前球囊16连通,所述前球囊16一侧设有补气管17,所述补气管17与第三导管5连通,所述补气管17远离前球囊16一侧设有后球囊18,所述后球囊18与第三导管5连接,所述第一导管1远离第三导管5一端固定连接有探头19,所述探头19与第一导管1连通,增加该肠梗阻导管的稳定性。
[0035]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管2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形,所述固定块14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可以有效保护胃部或肠道内部不受固定块14损坏。
[0036]
实施方式具体为:当探头19进入到人体内部时,第一导管1外壁的摄像头15,可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固定块14的加入,使摄像头15的稳定性大大增加,在第一导管1贴合胃部或肠道内部,迫使固定块14贴合胃部或肠道内部时,固定块14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椭圆形,可以有效保护胃部或肠道内部不受固定块14损坏,导线4和连接线3在第一凹槽7内部,被挡板9分开,使连接线3在进行拉紧和松弛的状态时,不会带动导线4大幅度运动,避免了导线4的误操作,增加了导线4和摄像头1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导管2的加入,使连接线3和导线4的稳定性大大增加,对连接线3和导线4进行有效保护,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肠梗阻导管在进入人体内部时,不能实时观察肠道内部情况的问题。
[0037]
本实用工作原理:
[0038]
参照说明书附图1-7,使用该肠梗阻导管时,把探头19插入病人鼻子内部,再从鼻子内部进入到胃部,第一导管1外壁的充气球囊13,使第一导管1可以顺着肠蠕动进入到肠道内部,在第一导管1进入到胃部和肠道内部时,使用者拉动拉环12,拉环12带动连接线3,连接线3在连个支撑杆10之间滑动运动,活动板11可以有效对连接线3进行限位,连接线3在第一凹槽7内壁滑动运动,同时连接线3在第二凹槽8内部滑动运动,连接线3带动第一导管1,使第一导管1摆动,促使探头19改变方向,充气球囊13在与胃部或肠道内部贴合时,拉动拉环12,拉环12带动连接线3,连接线3带动第一导管1,第一导管1带动探头19,使探头19不会造成胃部或肠道内部损伤,探头19到达病变位置,需要探头19进行微调时,可拉动拉环12,使探头19进行微调;
[0039]
参照说明书附图1-4,探头19进入到人体内部时,第一导管1外壁的摄像头15,可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在第一导管1贴合胃部或肠道内部,迫使固定块14贴合胃部或肠道内部,导线4和连接线3在第一凹槽7内部,被挡板9分开,使连接线3在进行拉紧和松弛的状态时,不会带动导线4大幅度运动,避免了导线4的误操作,增加了导线4和摄像头15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40]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